在澳大利亚也有一位母亲,因为儿子患有“对立违抗性障碍”,对很多化学成分异常敏感。出于对孩子的爱,她悉心研究了我们身边的各种生活用品和食物中的潜在危险,一点一点亲身试验,揪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十大毒物”。
1、牙膏中的氟化物
市面上的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氟化物,它能起到预防蛀牙的功效。但氟化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毒药“,即使只摄入极小的量,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中毒,且毒性可以日渐累积。一定要正确使用含氟牙膏,成人每天别超过3、4毫克,7岁到15岁儿童别超过1.9毫克到2.1毫克,3岁以下的孩子刷牙时容易误吞牙膏,建议暂时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2、面包中的防腐剂
面包松软可口,在很多人看来是顿健康早餐。但你知道吗,面包除了含小麦、牛奶和糖以外,还有一种名叫丙酸钙(e282)的防腐剂。这种防腐剂在20多年前被悄悄引入面包中,它是种无色、无味的白色粉末,人们无法通过外观、气味和味道分辨出来。它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点点慢慢积累起来的,研究证明,它与上肠道失调和偏头痛有关,还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和持续性疲劳。
3、湿巾中的丙二醇
不管是普通湿纸巾还是婴儿湿巾中,都含有一种常见原料丙二醇,它是一种容易渗透到皮肤中的石油化工溶剂,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会堆积于心脏、肝脏和肾脏中,导致它们畸变和损伤,还会削弱免疫系统。此外,它还会损伤细胞膜,造成皮疹、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和皮肤表面损伤。
4、漱口水中的酒精
漱口水能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带来清新口气。但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酒精,却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伤害。澳大利亚国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漱口水的酒精含量为25%或者更高,它与口腔、舌头和咽喉的癌变相关。
5、指甲油中的甲醛
近年来,街头的美甲店越来越多,对美丽的热衷让很多人忽视了指甲油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实际上,这种气味的元凶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避之唯恐不及的甲醛。
接触时间长了,会造成眼睛、鼻子、咽喉发炎,咳嗽、哮喘发作,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皮疹、鼻出血、头痛和头晕等。长期高频率使用含甲醛的物质,会有潜在致癌危险。
6、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
时尚男女不断变换头发的颜色,中老年人为显年轻把花白头发染成黑色,殊不知市场上大多数染发剂中都用了一种化学物质——对苯二胺,它能帮助上色、让发色鲜亮,但也会导致皮肤过敏,甚至致癌。
如果染发时需要加热,对健康危害更大,因为对苯二胺经加热后,会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此外,对苯二胺还易诱发皮肤癌、膀胱癌等。
染发时,最好在发际旁边的皮肤上涂抹一些润肤露,这样沾上药水后很容易洗掉;如果头发局部花白,没必要全头都染黑,可以只染变白的部位,以减少对头皮的刺激和伤害程度。
7、洗护产品中的二乙醇胺
沐浴露、润肤乳虽然能起到清洁皮肤的作用,却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你的健康。其中含有一种叫二乙醇胺的物质,它被用作溶剂、乳化剂、洗涤剂、保湿剂。在护肤乳中,二乙醇胺被用作软化剂,但它会和产品中的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在致癌物亚硝胺。此外,二乙醇胺还可能刺激皮肤和黏膜。
8、婴儿护理产品中的发泡剂
婴儿用的护理产品,原本应该让人最放心,但事实是,其中也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最常用的发泡剂,氧化后形成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因其对眼睛刺激性较小,常被用于温和护理产品和婴儿护理用品中。它还是种类雌激素,被认为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并且与精子数量少且呈现病态有重大关联。
9、彩妆中的滑石粉
女性在选购化妆品时,一定要记住,最细微的粉状化妆品,如眼影、胭脂、粉底等,大部分都含有滑石粉。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润滑剂,化学性质类似于石棉,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与卵巢癌和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有关。
使用滑石粉的妇女患上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60%。此外,滑石粉绝对不能应用于爽身粉等婴儿护肤品里面,除了致癌外,它吸入后还可能导致急性呼吸道压力。
10、香水中的甲苯
如果你患有哮喘,一定要记住,远离指甲油、发胶、发蜡、香水这些化妆品,因为它们中几乎都含有甲苯,把它当作一种溶剂来使用。研究证明,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可能出现眼睛及上呼吸道明显受刺激的症状,表现为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等。
如果长期接触,则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或让女性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肤炎等。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迷恋香水的爱好者,很难放弃使用,可以考虑用植物精油来代替。
第一名:澳洲方水母?
世界毒物之首。其之所以获此怪名,是因为外形微圆,像一只方形的针。方水母中最毒的那种称之为“海胡蜂”,它能置人于死地。
虽然人类必须被至少10米长的触角缠住,才会被注射能致命的毒液量,可一只方水母就有60只触角,而且每只触角长达9米,其刺丝囊满满地排列在上面,所以人类在海里一旦被它的触角粘上,通常是必死无疑。
在水中难以发现,游速极快。灯水母的刺丝囊只有在接触到人类皮肤表面或覆有鳞片的皮肤时才会因化学作用起反应,若有人碰到方水母身上的微小细胞,30秒后便会死亡,是世界上毒素致死时间最短的动物。
第二名: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与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它长着一张大嘴,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秒内就会死亡。
第三名:澳洲蓝环章鱼?
澳洲蓝环章鱼,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厘米,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
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加上同时喷出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之内毙命。更可怕的是,现今人类还无法化解来自蓝环章鱼体内的毒素。
第四名:毒鲉
毒鲉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的它,就爱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站在它的身旁,它也一动不动,也发现不了。
要是不留意踩着了它,那它就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它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第五名:巴勒斯坦毒蝎?
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是地球上毒性最强的蝎子。它那长长的螯的末尾,是带有很多毒液的螯针,趁不注意刺一下,螯针释放出来的强大毒液感到极度疼痛,抽搐,瘫痪,甚至心跳停止或呼吸衰竭。
第六名:亚漏斗形蜘蛛?
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它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其毒牙足以穿透人类的指甲。
与多数过着宁静生活的蜘蛛不同,这种小家伙极具侵略性,一旦受到打扰就会举起前腿,并不断咬受害者。虽然雄蜘蛛的体型比雌蜘蛛小,但其毒液的毒性是雌蜘蛛的5倍。
第七名:太攀蛇?
太攀蛇生于澳洲北部,这种毒蛇每咬一口释出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可以杀死100人左右。太攀蛇的毒素能引起呕吐,并会停止人的呼吸。其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强9倍。
第八名:褐色网状蛇?
澳洲褐色网状蛇(澳洲棕伊蛇),一旦受到威胁,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其毒性比起眼镜王蛇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九名: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
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毒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第十名:黑曼巴蛇
是世上毒蛇中体型第二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它能以高达19千米的时速追逐猎物,而且只需两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
更可怕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黑曼巴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类一旦被它咬到,若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几乎百分之百死亡。
曼巴蛇分为绿曼巴与黑曼巴,主要分布在欧洲与非洲交界处与亚洲南部以及热带雨林处,绿曼巴习惯在树上栖息,而黑曼巴则在树枝及杂草中隐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十大毒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6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药流后可以吃消水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