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学是我国近十年来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与妇科学相对应,是基础与临床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现代医学的分支,学科领域涉及基础医学的生殖解剖、生理、生化、胚胎、遗传、微生物、免疫、病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精神心理科和皮肤性病科等。
国际男科学协会成立于1969年,1976年更名为国际男科学学会。我国男科学学术组织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1995年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在北京成立,吴阶平院士当选为名誉主任委员,郭应禄当选为主任委员。
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们对男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国际男科学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男科学在我国发展缓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男性的生殖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男性健康日”,2000年我国将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男性健康日”。我国男科学学术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就男科学常见的几种疾病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一、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即中医所指“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40-70岁男性患病率为52%。
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包括精神心理障碍、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肢端肥大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血管性病变、神经性病因、药物性因素和老龄化等相关因素。
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主要通过患者主诉、起病、婚姻状况、伴随疾病、辅助勃起功能问卷,还可行阴茎勃起监测、激素水平和生化检测,还可行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阴茎血管造影。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前应明确其基础疾病、诱发因素、危险因素及潜在的病因并加以纠正,结合心理疏导和性生活指导。目前一线药物治疗是PDE5抑制剂治疗,如万艾可、希爱力和艾力达,总体有效率80%左右。其他雄激素缺乏的患者可补充雄激素治疗,也可根据症型选择不同中成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假体植入手术,它已成为治疗重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标准手术,疗效确切,不影响感觉和射精。
二、早泄
早泄是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早泄的定义目前没有达成共识,但包括3个要素:1)射精的潜伏期短,2)控制射精的能力差;3)性满足程度低。目前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境遇性和早泄样射精功能障碍四类。早泄患病率为4%-66%。
早泄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和问卷调查表。治疗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生殖道感染、包皮过长、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相关疾病的患者首先或同时进行该类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早泄治疗的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西太普兰等是常用药物,达泊西汀目前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早泄的抗抑郁药物药物。局麻药物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混合剂的有效率约80%,也可使用。其他PDE5抑制剂对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早泄患者疗效确切。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和透明质酸凝胶阴茎龟头增大术,近期有一定疗效,但其总体和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讨论,不作为推荐。
三、男性不育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同居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
据WHO调查,15%的育龄夫妇存在着不育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可高达30%,男女双方原因各占50%。
男性不育症的预后因素包括(1)不育持续的时间,(2)原发还是继发性不育,(3)精液分析的结果,(4)女方的年龄和生育能力。
病因:(1)睾丸前因素 促性腺激素缺乏-卡尔曼氏综合症,生殖性无睾症,选择性卵泡刺激素缺,垂体功能不足,高泌乳素血症,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糖皮质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2)睾丸性因素 先天性异常如克氏综合症,XX男性综合症,XXY综合症,Y染色体微缺失,隐睾,雄激素功能障碍,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无睾丸症,唯支持细胞综合症,生殖腺毒素如射线,药物,食物,生活和工作环境因素。全身疾病如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与肝功能不全等,镰刀形细胞病,流行性腮腺炎,睾丸创伤和手术。(3)睾丸后因素 输精管道梗阻,成人多囊肾疾病,射精管阻塞,纤毛不动综合症,成熟障碍,免疫性不育,性交或射精障碍。(4)特发性病因
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精液分析、生殖系统超声、抗精子抗体检测、内分泌检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等遗传学检查、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精子存活率检测、射精后尿离心检查、精子-宫颈粘液体内外实验、诊断性睾丸/附睾取精术和输精管道探查。
治疗强调不育夫妇双方共同治疗,宣传教育和预防性治疗同时并举。内科治疗为非特异性治疗,采用经验性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抗氧化治疗、a-受体阻滞剂、左旋肉碱。外科治疗包括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梗阻性无精子症输精管探查,隐睾、尿道狭窄、尿道瘘、尿道上下裂、严重的阴茎硬结症的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辅助生育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四、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根据当时对前列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I型:炎性/非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IV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男性。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此外,前列腺炎发病也可能与季节、饮食、性活动、泌尿生殖道炎症、良性前列腺增生或下尿路综合征、职业、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诱因包括:酗酒、嗜辛辣食品、不适当性活动、久坐引起前列腺长期充血;受凉、过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特异体质;盆底肌肉长期慢性挤压;导尿等医源性损伤。
诊断需结合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应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系数进行症状评分、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可选择的检查有:精液分析或细菌培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尿细胞学、经腹或经直肠B超、尿动力学、CT、MRI、尿道膀胱镜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等。
前列腺炎应采取综合治疗。 Ⅰ型:主要是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伴尿潴留者应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Ⅱ型: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选择敏感药物,治疗至少维持4~6周。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也能改善相关的症状。ⅢA型: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其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也可选择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等。ⅢB型:可选择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等治疗。Ⅳ型:一般无需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前列腺按摩、生物反馈治疗和热疗。
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前列腺液是精液的组成部分。
2、前列腺炎即前列腺发生的炎症。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相当常见的、不威胁生命的疾病,部分患者可能自行缓解,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治疗。
3、有临床症状的前列腺炎分为三种: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的症状包括:骨盆区域如会阴、肛周、尿道、耻骨上、腹股沟、腰骶部的疼痛,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排尿症状,但不一定在每一个患者都出现。
4、没有证据表明前列腺炎会癌变,直接造成性功能障碍。可伴有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的症状,精液参数异常。
5、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6、遵从医嘱,按时复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注意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避免憋尿、久坐和疲劳;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热水坐浴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益。治疗结束后,注意以上事项有助于预防症状复发。
北京积水潭医院男科专业隶属于泌尿外科,在急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精液不液化等常见门诊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见的不育疾病,精索静脉曲张采用微切口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高位结扎微创手术,对于男性节育和不育,采用显微镜输精管吻合术术后自然生育率大大提高。是国内最早开展阴茎假体植入手术的医院,使许多外伤的患者因创伤失去的性功能恢复了正常。成功实施了多例阴茎离断再植术,在男生殖系损伤的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命科学将要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虽然目前对这些论断还有不同看法,但勿庸置疑,在21世纪生命科学将继续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对自然科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决不亚于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假如过去生命科学曾得益于引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与技术而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未来生命科学将以特有的方式向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进行积极的反馈与回报。当21世纪来临的时候,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思想家与政治家将日益严重的诸多人类社会问题,如人口、地球环境、食物、资源与健康等重大问题的解决,莫不寄希望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 2· 08·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随后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确立与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使生命科学的面貌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将用10一15年测定出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遗传密码)的全序列,人体细胞约有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迄今20%的测序已达99.99%的准确率和完成率,今后将要继续发现与阐明大量新的重要基因,诸如控制记忆与行为的基因,控制细胞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的基因,新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与大量疾病有关的基因。将利用这些成果去为人类健康服务。 7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程的出现,生物技术通过对DNA链的精确切割与有目的地重组,使有目的地改良生物的性状与品质成为可能。迄今生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已在生产上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尽管还存在有不少争议的问题,但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 发育生物学将要快速地兴起,它将要回答无数科学家100多年来孜孜以求而未解决的重大课题,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如何发育成为结构与功能无比复杂的个体,阐明在个体发育中时空上有条不紊的程序控制机理,从而为人类彻底控制动植物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RNA分子既有遗传信息功能又有酶功能的发现,为数十年踏步不前的难题“生命如何起源”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在21世纪,人们还要试图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生命体。人们己有可能利用生物技术将保存在特殊环境中的古生物或冻干的尸体的DNA扩增,揭示其遗传密码,建立已绝灭生物的基因库,研究生物的进化与分类问题。 神经科学的崛起,预示着生命科学又一个高峰的来临。脑是含有1011细胞的无比复杂的高级结构体系,21世纪初从分子到行为水平的各个层次对脑功能的研究都将有重大突破,在阐明学习。记忆。思维。行为与感情机理等方面也将有重大进展。脑机能在理论上的进展将会促进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这可能成为未来生命科学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回报的最好例子。 生态学可能是最直接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并对国民经济持续与协调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科学。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三峡水库建设提供的决策依据就是一个例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当前生命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已消亡,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灾难。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将指导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积极保护自己生存环境,否则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受到灾难性影响。 顺应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发达国家政府及一些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测序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十年》及《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投资巨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其中仅《人类基因组作图与测序计划》,一项预算就高达30亿美元。 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人才的需求量激增,近年除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与技术科学家被吸引到生物学研究领域外,以美国为例,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优秀青年科学家流向生命科学前沿,这是21世纪生命科学欣欣向荣的动力与源泉。 2. 08. 2 21世纪初生命科学的重大分支学科和发展趋势 80年代有远见的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77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带混浊无异味瘙痒
下一篇: 雌激素分泌不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