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还是应该做好防晒工作的,因为太阳的照射还是很强烈,还是会影响我们的肤色,还有一些其他的养生常识,听小编接下来给你分享:夏末秋初养生有哪些常识?立秋之后应该怎样养生?
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治燥之法,以润为贵。所以,解决皮肤干痒问题应从养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阴养肺的水果,如梨、杨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肤得到润泽。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 补水 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一天不能少于100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3000毫升。除了白 开水 外,秋天新鲜而丰富的水果也是抵御秋燥的佳品。如 雪梨 、 木瓜 、 苹果 、杨桃、 红枣 、 葡萄 等应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还能滋阴 润燥 ,增强皮肤弹性。
初秋别忘了防晒
专家指出,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量较多,对紫外线有一定阻挡作用;而在秋季,虽然受到气候影响,空气变得格外澄澈,但紫外线的透射度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秋季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缓慢,所以受到同样的日晒,恢复美白的过程要比夏天长。白皙肌肤保养不易,怎能因为疏忽而在秋天前功尽弃呢?
选择SPF15以上的防晒产品,在需要的时候不断涂补,保证全面防晒。眼睛和唇部是防晒格外要注意的部位,因为眼睛周围的皮肤很薄,所以在购买时,应选购有润泽和修护作用的眼部防晒品。另外,佩戴太阳镜也是眼部防晒的一个好方法。唇部的肌肤较为柔嫩,在强烈紫外线的辐射下很容易失去光泽和产生死皮,因此尽量选用有防晒效果的润唇膏来加以保护。
初秋“冻一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中医眼中,体温下降利于人体阳气内藏(冬藏),秋季六节气的养护调节重在着装和保暖,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
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适,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穿着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仿品面料的外衣裤,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秋凉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凉,要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必要时可先穿上夹背心或毛背心。
秋冻培养的是耐寒力,这是抵御疾病的一种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锻炼,应该始于初秋,可循序渐进地坚持,从冷水洗脸、擦身,到冷水浴,直到冬泳。
秋季养生勤梳头
中国第一部医学巨着《黄帝内经》认为:“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中医一直强调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身体就会出现病变。而梳头,就是通经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养生专家认为:通经络,勤梳头。
运用梳头养生保健、防病疗疾,是中医养生的一绝。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能够缓解头痛、减轻疲劳。
少吃瓜多吃果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秋瓜不宜多吃,秋果却是可以吃些的。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称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朝盐晚蜜对付秋燥
很多人都认为多喝水可以缓解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他说,对付秋燥,谚语有云:“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就是让大家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另外,可在房间里放盆水,维持湿度。预防秋燥,平时还可以多吃些清润的食物,如百合、莲子、莲藕、银耳、雪梨等等,煲汤、煲粥都是很好的选择。
“豆”字辈要多吃
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其实不只是绿豆汤,绿豆的兄弟“红豆”(也称赤豆、赤小豆)也有这样的功效。李时珍曾称红豆为“心之谷”,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养肺多做深呼吸
秋季养肺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每天清晨起床先站在窗口,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用鼻呼吸,每次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每天练习一两次。
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或是薏米粥之类的食品,因为夏秋之际湿邪热邪较重,这样可以促进湿热之邪的排出,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适当锻炼可增加肺活量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
从夏天的不爱动,到秋天的动起来,这其中还需把握好度,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专家提醒,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适当,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立秋已过,但“秋老虎”带来的高温炎热还将持续一个多月。再加之秋季天高云淡,紫外线照射强度大,“中暑”的余威仍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水,不要等口干舌燥时才喝水,运动后喝点淡盐水,补充在运动过程中流失的盐分;不宜空腹运动,因为空腹时易中暑;户外活动中如果觉得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并到阴凉处休息。
夏季应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早上空气新鲜,起床后到室外活动有利于健身;中午气温高,适当午睡可补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经常通风、洒水,亦可辅以台扇、吊扇及空调器以调节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湿度在60%上下。
窗户宜悬挂淡绿色或浅蓝色窗帘,以增添阴凉幽静的感觉。据有关研究发现,树木遮阳的墙壁表面,温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阳台温度可保持在5℃左右,因此,适当的在室内种植一点绿化植物,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温度的适宜。
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阳台为床,不能正对扇、当窗而眠,避免面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多吃如蔬果、蛋类、豆制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要多喝白开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也可自己制作一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凉粉、龟苓膏、赤豆糕、酸梅汤、菊花茶等,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病。
夏季养生一定要记住这几个小常识:1、要多喝水,夏季天气非常的炎热,一定要及时的给身体补充水分,每天的饮水量最少要在八杯左右,这样才可以保持身体的水分,能够维持生理的机能。水对我们身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夏季水分流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的补充水分,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导致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皱纹开始增多,加快了人体的衰老。2、生活作息要规律,到了夏季,很多人都容易犯困,那么就有了午休的习惯,这样午休一下,下午工作才会有精神,但是夏季在午休的时候一定不要选择阴凉的地方坐太久的时间,或者是睡觉也不能让风扇吹的太久。由于夏季流汗过多,毛孔都是被打开的,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寒气侵袭的身体里。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头痛或者腰肌酸痛。3、注意饮食,夏季的饮食要尽量清淡一些,避免吃油炸类的食物。清淡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的健康程度,比如可以吃健胃。补脾的食物菠菜、西红柿、苹果、葡萄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也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比如苦瓜、白菜、茄子、芹菜、黄瓜等。也可以吃一些干粮的食物,比如芝麻、白菜、冬瓜、豆腐、小麦、土豆等。4、夏季要注意保护阳气,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都容易出现感冒,这是因为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都开着空调,这样室内外的温度相差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喜欢吃一些冰冷的食物,那么就会损伤到体内的阳气,洋气受到损伤之后,就会让体内的湿气过重,寒气过重,这样就会引发感冒,所以夏季室内的空调温度不易过低,最好是在26°左右为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季快速瘦身的方法,瘦身美容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