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胆脂瘤微创手术怎么样,了解胆脂瘤的相关常识(胆脂瘤如何治疗)

佚名 2024-05-18 17:32:07

胆脂瘤微创手术怎么样,了解胆脂瘤的相关常识

一、胆脂瘤的症状

根据肿瘤生长部位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桥小脑表皮样囊肿: 最常见部位,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可出现桥小脑角综合征。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第V,VII,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面肌力弱、听力下降和共济失调,少数病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麻痹等,岩骨尖板障内表皮样囊肿也可引起第V、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

2、鞍区表皮样囊肿: 肿瘤位于鞍上所引起的症状与垂体瘤相似,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临床表现,久之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少数病人出现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和下丘脑损害症状。肿瘤向前发展可出现额叶症状,向后突入第三脑室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病情进展缓慢。

3、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大脑、小脑及脑干均可为发病部位。依肿瘤所在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轻偏瘫症状,小脑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脑干肿瘤科出现交叉性麻痹,病侧第VI、VII颅神经麻痹和对侧强制性轻偏瘫。4、脑室表皮样囊肿 初期很少用症状,一般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及颞角,可增长很大,甚至充满脑室,阻塞脑脊液循环而产生颅高压症状,肿瘤发生于三脑室、四脑室者少见。

5、颅骨表皮样囊肿: 可发生在颅骨任何部位,但往往好发于中线或近于中线(额、枕)或在颞骨。在临床上常是偶然发现颅骨表面隆起多年,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也可移动或固定在颅骨上。中线病变接近鼻梁或窦汇的机会很大,当囊肿向颅内扩展可累及大静脉或深入脑组织下面,这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胆脂瘤的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肿瘤科 肿瘤内科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3-6个月治愈率:95%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表皮样囊肿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表皮样囊肿宜首选手术治疗。有些肿瘤小而无颅内扩展或感染,仅轻微与周围结构粘连,尤其是第四脑室的表皮样囊肿可望全切。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者完全切除是不明智的,肿瘤的囊壁是有生机部分,肿瘤周围应以面片保护,防止肿瘤碎屑随脑脊液扩散,仔细清除囊肿内容物后,对无粘连的囊壁部位,尽可能广泛切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防术后发生无菌性脑膜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可在长时间保持很小,在颅骨平片上仅是偶然发现,对于生长或有压痛的表皮样囊肿需要切除,一般全切并不困难。

其它疗法

表皮样囊肿恶性变者可行放疗,而良性者对放疗不敏感。

三、胆脂瘤的检查诊断

表皮样囊肿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如头颅X线片、CT、MRI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①畸胎瘤:为混杂有脂肪密度的肿块。

②皮样囊肿:居中线部位,病灶密度较均匀,常低于脑脊液,而且发病率较低。

③蛛网膜囊肿:密度与脑脊液相似,且均匀,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较规则,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1、头颅X线片: 少数桥小脑角或中颅窝的肿瘤可见岩尖或岩骨嵴破坏,个别病例可表现为钙化,影像较浅淡,板障内肿瘤的颅骨典型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并显示锐利硬化缘,其周围有骨髓炎者也并非少见。

2、CT :CT扫描是表皮样囊肿的有效诊断手段。有助于发现肿瘤轮廓及扩张情况,囊肿表现为低密度影像。一般注射增强剂后不强化。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可呈膨胀性破坏,边缘锐利的混杂密度影像。

3、MRI: 表皮样囊肿在T1加权像上显示边界锐利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肿瘤质地不均匀致信号强度变化不定,这是其在MRI的特征。板障内表皮样囊肿 MRI可显示其占位效应并可见高信号影像。

四、胆脂瘤的病因和护理

日常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疾病预后

属于良性肿瘤,术后恢复良好,如肿瘤能大部分切除,一般复发较晚,可延至数年或数十年。其恶性变发生率很低,仅有少数报道。

饮食保健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先天性因素(65%)

Love和Kernohan在1936年第一次描述了表皮样囊肿为先天性上皮肿瘤。后来研究证实,该肿瘤是在神经管闭合时含有异位上皮细胞而形成的异常生长。Dia和Walker首先提出此为原胚形成胚胎期中的异常变异,在胚胎发育中的第三至第四周中继发干扰了神经管闭合。

外伤(25%)

因为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则可引起并发症。1954年Choremis注意到腰穿后产生表皮样囊肿,从而支持了外伤起因的学说。

胆脂瘤如何治疗

问题分析: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好发于脑部和耳部。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
意见建议:最好是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由于是良性肿瘤,术后恢复一般良好,您说有癫痫发作病史,则应根据术后癫痫是否再次发作等情况,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

胆脂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上鼓室胆脂瘤 4 鼓窦入口胆脂瘤 5 鼓窦胆脂瘤 6 中耳乳突大型胆脂瘤 7 症状 1 拼音 dǎn zhī liú

2 概述 胆脂瘤是耳科的常见病,发生并发症较多,约占慢性中耳炎行乳突手术总数的半数。临床检查大多可发现鼓膜松弛部或边缘部穿孔,中耳腔内有胆脂瘤皮屑而确定诊断。X线检查不仅可帮助确定诊断,而且能进一步了解中耳乳突骨质破坏范围及有无并发症。X线检查以侧斜位为基础,可加摄轴位、后前斜位及侧位等。体层摄影有利于早期诊断。不同部位的胆脂瘤表现不同,分述于下:

3 上鼓室胆脂瘤 上鼓室为胆脂瘤皮屑首先堆积的部位。在侧斜位上可见骨性外耳道上缘即上鼓室侧壁骨吸收破坏,上鼓室影向上扩大,和正常外耳道的卵圆形透亮影相连,形成长圆形透亮影,听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或破坏。正位体层摄影,示上鼓室侧壁模糊吸收,其下缘即鼓膜嵴亦因骨吸收而变得圆钝或破坏消失,上鼓室扩大而边缘较光滑,听骨也可破坏消失,鼓室盖变薄。

4 鼓窦入口胆脂瘤 鼓窦入口界于上鼓室和鼓窦之间。上鼓室为胆脂瘤皮屑堆满后,则先向鼓窦入口,继而向鼓窦内发展。侧斜位可见外耳道后壁上方之鼓窦入口呈透亮区,边缘比较光滑锐利(X片222)。

5 鼓窦胆脂瘤 一般在侧斜位上即可显示,有时阴影较小,应加摄轴位,则较为清晰。在这两个位置上,扩大的鼓窦显示为与上鼓室及鼓窦入口相连的透亮区,边缘锐利光滑。整个透亮区在侧斜位上呈肾形或马蹄形,少数可呈分叶状或因腔内有间隔存留而呈多房状。乳突正位体层摄影于水平半规管的外侧,可见窦腔扩大变圆,并环以硬化锐利的致密骨为其特点。鼓窦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只有在正位体层摄影上才能显示,表现为鼓窦腔的轻度扩大变圆, 及其外上壁的K?rner间隔的吸收破坏。再者,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有自幼耳流脓史,乳突多属坚实型。透亮的胆脂瘤破坏腔和致密的坚实乳突之间可形成良好对比,X线诊断正确率高 (X片223)。

6 中耳乳突大型胆脂瘤 在各个乳突摄影位置上均可见鼓窦区有较大的透亮区,可几乎占据整个乳突。在侧位上见窦硬膜三角区有圆形透亮区,边缘靠近脑板及乙状窦壁,甚至可超出脑板和乙状窦的边缘而向四周膨隆。个别病例还可向颞鳞部发展,构成如骨囊肿样透亮区。胆脂瘤再大,如其边缘保持一定的锐利度和完整性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如胆脂瘤的边缘模糊,多提示有继发感染或胆脂瘤发展较快,而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较大。

7 症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0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