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卫生部官员30日对媒体表示,经过医学检验,两名泰国“小头症”婴儿同寨卡病毒有关。
这一确诊据信也是东南亚地区确诊寨卡病毒与生育感染直接关联的第一起病例。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和性接触传播。目前已经证实,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会导致胎儿颅骨畸形,即“小头症”。
此前泰国卫生部门对4个“小头症”病例进行医学检查,其中包括一个孕期为36周的胎儿。28日卫生部门排除了其中两个病例的寨卡病因,同时对另外两个病例做进一步检查。30日得出的是最新结果。
过去一段时间,寨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蔓延,美国也有多人感染。位于东南亚的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最近不断增加,总数已增至300多例。
新华社驻曼谷记者李颖说,婴儿确诊后,《曼谷邮报》等网站迅速报道了这一情况,不过当地民众还没有太多反应。预计政府会采取进一步措施防范寨卡病毒的蔓延。
相关链接
科学家发现可阻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抗体
美国研究人员27日说,他们在小鼠中发现了能有效阻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抗体,朝开发寨卡疫苗、更好的诊断测试工具以及新的抗体疗法迈出重要一步。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寨卡病毒感染一种转基因小鼠,使其免疫系统产生寨卡病毒的抗体,然后从中筛选出了6种候选抗体。在细胞与小鼠实验中,有两种抗体可同时有效预防和治疗亚洲株、非洲株和南美株的寨卡病毒感染。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两种抗体识别的是寨卡病毒包膜蛋白的同一个区域,这一信息对开发基于抗体的疫苗很重要。
研究还发现,这些抗体只针对寨卡病毒,不针对与寨卡病毒同属黄病毒科的其他病毒。这意味着它们可用于寨卡病毒的诊断测试。
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传染病研究人员迈克尔·戴蒙德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朝着最优化现有疫苗策略、研制潜在的基于抗体的疗法以及加强开发能把寨卡病毒与其他相关黄病毒明确区分开的诊断方法所迈出的第一步。”
由于小鼠模型与人类还有所区别,尤其是小鼠不像人类那样能有效把母亲抗体输送给胎盘,研究人员说,这些抗体还需在灵长类动物中进一步测试有效性。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赛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据报道,《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载文称,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快速、高灵敏且便宜的新型检测工具,不仅能直接检测到蚊子体内和人体体液中的寨卡病毒,还能区分寨卡病毒的非洲株和亚洲株,可更有效地追踪寨卡病毒的传播。
据了解,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同属。寨卡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分为亚洲系和非洲系两大谱系。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等。孕妇感染可导致婴儿小头症等严重出生缺陷。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纽恩雅·朝迪万等研究人员设计的新工具,基于一种叫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能直接从蚊子体内以及人的血液、唾液和精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其敏感性堪比目前的标准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但PCR仪器的价格从1.5万美元至2.5万美元不等,仅在实验室内使用;而新工具初步估计成本为250美元左右,能在野外使用。
研究人员利用人为掺入病毒的健康人样本及寨卡病毒感染者身上采集的临床样本,验证了LAMP的有效性。LAMP还足够灵敏,能从50只蚊虫中找出唯一受到感染的蚊子。此外,LAMP对样本处理的要求很低,而检测时间却缩短很多,这有利于对寨卡病毒的监控。更重要的是,它不会把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与寨卡病毒相似的病原体误检测成寨卡病毒。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种新工具对监控寨卡疫情很有价值,但要通过审批进而大范围使用,估计还要很长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98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