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2011—2015)》要求,每年9月份成为“全国安全用药月”。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成为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的突出问题。专家称,合理安全用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要从多层次入手,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
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
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局食药总局关于9月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的通知》,称9月份举办“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着重宣传安全用药科学理念和实用知识,对不适当的自我用药、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注射剂、盲目轻信进口药和高价药等常见误区进行梳理、解读。
安全用药早已被广为呼吁。据统计,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2.0万例(占2014年总体报告的39.2%),其中严重报告2.9万例,占5.6%。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病例报告占82.9%,中成药病例报告占17.1%。
一项“百姓安全用药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十分严重,约占用药者的12%到32%。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约达19万人之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药剂科)临床药师于磊介绍,不合理用药会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还可能会产生耐药性,而很多患者对此缺乏认知,并未意识到这些危害对自身健康有重大伤害。
在不合理用药中,抗菌药物的过度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就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程南生介绍,抗菌药物是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抗结核等化学药物。2014年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出的年度十大公共卫生挑战,其中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无法抗击各种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仅次于埃博拉疫情居于第二位,同样,我国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也日益严峻,不容忽视。
程南生说,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细菌,青霉素问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控制,但随着青霉素的不合理使用,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进化成为“超级细菌”,一般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有些甚至对七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而据统计,当前我国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中,约有50%以上的患者携带这种“超级细菌”。
“目前一种新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周期已经大大缩短,由以前的几十年减少为几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说,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环境污染能够很快加剧细菌耐药性。
药店和养殖业滥用抗菌药物普遍
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程南生介绍,国家2011年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经过4年的整治,目前大型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效果较好。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60.15%下降到现在的34.18%,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由整治前的59.92%上升到现在的88.29%。
“在内部管理上,医院也进一步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系统管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教部科长陈敏介绍,该院于今年7月10日在门诊医嘱系统开单界面添加了处方管控规则,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加以管控。单日药物剂量分“常用量”和“单日极量”,如果超过“常用量”则进入医院处方点评,超过“单日极量”则无法开出。
“目前我国抗菌药监管方面的难点,主要还是在药店和养殖业方面。”梁宗安认为,由于国家出台的制度和政策,抗菌药物滥用目前在医院方面管控较好,但在药店和养殖业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很多养殖户在养猪、牛、羊等动物的过程中,为了不使动物得病,会喂食大量的抗菌药物。这种做法会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使很多细菌产生耐药性,临床许多药物失去作用。“由于动物也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不断投入新的抗生素,添加量会越来越多。”梁宗安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江苏、浙江、上海等地1000多名在校儿童进行了尿液检验,结果显示:近六成儿童的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当前,老百姓自行用药是导致不安全用药的一大原因。”于磊说,很多人身体出现不舒服症状后,往往不去正规医院看病,而是依据病症表现自行买药,自己当药师。但是每个人体质不同,每种症状背后的病因也不一样,因此,很容易用错药。于磊还表示,很多人盲目相信互联网问诊,网上搜索药品用途后就自行用药,这也是十分不安全的,因为即便是感冒的症状,也可能是不同疾病造成的。而且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用药的谣言,不可轻信。
“很多人觉得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就非常安全,因此就自己随意去药店买来吃,这也是一大误区。”于磊说,非处方药也需要遵从医嘱服用。
专家建议打出政策“组合拳”
合理安全用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药物的合理使用还需要从多层次入手,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
于磊建议加大宣传,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咨询药师的习惯。老百姓有了疾病症状,不能随便自行用药处置,要到正规医院看病,辨清病因,按照医生医嘱或者药师的建议用药。
同时,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抗菌药物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对大型医院的管控措施较严格,但是在药店销售渠道和养殖业方面,还存在相应的政策“空白”,建议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打出政策“组合拳”。
梁宗安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需培养一批有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的中青年骨干队伍,提升我国感染病诊治和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另一方面,需加强建立各医疗机构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系统,完善包括医生、药师、检验科等涵盖在内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支撑,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培训。
执业药师的合理配置也非常重要。按新版GSP的硬性要求,药店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这对普通药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注册执业药师已达206899人,但是,对于全国将近44万的零售药店而言,执业药师的配备率仅达38.6%。据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成都市也只有不到10%的药店配有执业药师,整个四川则仅有不到6%的药店有执业药师。专职执业药师的缺乏,也导致不少用药误区。对此,于磊建议,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执业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等。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会危害 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
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肝脏损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
2、肾脏损害 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5、消化道反应 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慎重使用抗生素,学会合理用药,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3、不任意服用 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4、不随便停药 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严重:会易致儿童永久性耳聋 4月9日央视国际《每周质量报告》披露,目前我国很多突然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生病时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家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抗菌药物俗称抗生素,它为人的寿命延长做出了贡献,是人类健康的功臣。然而,抗生素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健康,而且还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据介绍,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每100个患者中会有1至2人因使用此类药物引起耳聋。近年来发现还有一些药物也具有耳毒性。抗生素类还有丁胺卡那、新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其他类药物有: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灭滴灵、心得安、苯巴比妥、乙胺碘呋酮等。60多种药物可引起耳聋。 抗菌药物俗称抗生素,它为人的寿命延长做出了贡献,是人类健康的功臣。然而,抗生素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健康,而且还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据介绍,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每100个患者中会有1至2人因使用此类药物引起耳聋。近年来发现还有一些药物也具有耳毒性。抗生素类还有丁胺卡那、新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其他类药物有: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灭滴灵、心得安、苯巴比妥、乙胺碘呋酮等。 个案 医生让喝庆大,两兄弟都聋了 在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里,当别的同龄人正愉快地接受教育的时候,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致聋的孩子们,只有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才有可能恢复一些听力和语言能力,过上正常的生活。这里的120多个聋哑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经历:耳聋前,都曾经打过针输过液,用过同一类药物。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不幸还在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久前,一个8个月大的新疆小男孩在北京同仁医院被专家确诊为抗生素致聋。令人遗憾的是,小男孩4岁的哥哥2年前因为同一种病而使用同一种抗生素致聋。当时带他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大夫说,给他喝点庆大霉素吧。家长说,我们家老大就因为喝庆大霉素耳聋了。当地的大夫说,不可能!没听说过这种现象。给他喝吧,结果喝了没几天,就发现这个老二对声音没有反应了,别人讲话他都没有反应了,第二个孩子又聋了! 一半医疗纠纷由滥用抗生素引起 早在2004年8月,我国就已经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不能违规使用抗生素。 但跨越底线的情况还是会经常发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了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在我们国家最低的医院占到了30%,有的甚至高达50%。问题还在于被不合理的使用了抗生素之后,大多数患者都不知情。 据专家介绍,人们日常使用的药品有20多个大类,抗生素只占其一,但是它引发的医疗纠纷却占了一半。显然,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如今成了医疗纠纷的一大导火索。 专家:抗生素易致儿童永久性耳聋 专家介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伤害儿童的听觉神经造成永久性耳聋。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主任医师陈秀伍:这个耳蜗和蜗神经,就是声音从耳膜传到大脑的一座必经的桥梁,滥用耳聋性药物的结果就是使得这个通路中断了,就相当于我们这个耳蜗受到了损伤,桥梁中断了,患者听力也就下降了。 天天吃搞生素,竟把命吃丢了 北京的一家知名医院曾经救治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尽管医生竭尽全力为这位患者试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都遏制不了病情的发展,即便药效最强的万古霉素抗生素,对这个患者也没有效果,患者最终死亡了。 在死者家属的同意下,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医学解剖研究,然而检查结果却出人意料!尸体解剖发现,他的体内存在着大量的耐药菌的感染,而且这些耐药菌对目前使用的这些抗生素是没效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种能耐多种抗生素的细菌竟然是死者自己买抗生素吃出来的。原来,死者每天都在单位食堂吃饭,由于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所以他每次吃完饭后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吃,所以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 专家:滥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专家介绍说,细菌也是生命体,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长此下去,抗生素越来越失效,很多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 调查 一点小感冒多家医院都开抗生素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住院患者和重病手术患者会用到抗生素外,医院普通门诊也常常会使用到抗生素。记者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对医院门诊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北京的漆女士觉得自己得了感冒,决定去医院看病。记者对她求医的过程作了记录。漆女士验了血,结果正常,她先后去了包括三级甲等医院在内的几家医院,只有一家医院的医生告诉她,不需要吃抗生素。 记者注意到,给漆女士开出抗生素药物的这几家医院,医生首选用药都是抗生素,开出的抗生素各不相同,有阿莫西林、菌必治、欧意、新罗达、罗红霉素等。 记者调查发现,漆女士的遭遇并非是特例。有关部门去年专门委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对全国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使用抗生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率和用药量明显偏高。 专家:门诊使用抗菌药超25%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永佩:我们不合理用药还是比较严重的,住院病人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超过了60%,抗菌药物在门诊的使用率超过了25%以上。 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抗生素销售情况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80%以上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卖给消费者的,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一些医院用量居高不下。 受访家庭七成常年备用抗生素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除了一些医生的不合理使用原因之外,人们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药品销售环节的违章操作,也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记者随机选择北京的一些小区,入户对市民接触抗生素的行为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30户普通家庭中,70%的调查者家中一直或曾经常备抗生素,九成以上的家庭都知道抗生素,但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并不真正了解抗生素的用途,其中部分家庭甚至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治百病;越新越贵效果越好。”近一半的家庭都有直接从药店购买抗生素并根据说明书吃抗生素的习惯。 专家:仅凭说明书无法正确用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博士郑波介绍,抗生素是个非常专业的药物,说明书上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非专业人士仅凭说明书是无法正确合理运用抗生素的,这样非常危险。 按照国家要求,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是一些市民告诉记者,她们没有任何处方也能在一些药店买到抗生素。 记者对北京、福州等地的一些药店采访发现,许多店内醒目位置都张贴着“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的标志,但记者没有处方,仍然能买到抗生素。据央视国际报道 广东专家:儿童万不得已不用抗生素 “小孩感冒发烧,医生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就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发烧好了,听力却受到损害了。”昨日,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喉中心的董玉礼教授介绍,一年多时间里,他已接诊了20多名因为滥用抗生素引起听力下降的儿童,他们年龄从3岁到9岁不等。“药物引起的神经耳聋一般都是不可逆性,很难得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儿科专家还认为,滥用抗生素还会对儿童的身体器官存在潜在伤害。因此,专家呼吁儿童治疗要慎用抗生素。 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语言残疾人数量达2000多万,居各类残疾人之首。而在众多的耳聋患者中,因药物毒性作用致聋者约有600~700万人,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儿童滥用抗生素有四害 广东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李文益教授指出:儿童是滥用抗生素恶果中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儿童在各个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其对细菌病毒以及对药物的耐受力很脆弱。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儿童身体里面细菌耐药率增高;其次最严重的是,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还有,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再次,滥用抗生素增加了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万不得已不用抗生素 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卢建华认为,在使用抗生素上,不少家长也存在误区。比如,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带孩子来看病,为了让孩子病情快点消退,动不动就建议医生给予打点滴。其实,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使用的剂量、药性程度也还是有区别的。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情况下,也要坚持能用窄谱的就不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用口服要是能解决就不要打针,用肌肉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用一种抗菌素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能用普通抗菌素的就不要用高级的抗菌素。另外,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家长或是医生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的病好得快些,擅自加大剂量,否则对孩子的身体会更加有害。
世界卫生组织出台抗生素使用的政策、医院加强对医生使用抗生素的管理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抗感染治疗中能用窄谱抗生素的,就不要轻易使用广谱抗生素。尽管抗生素在治疗复杂性混合感染中疗效显著,但在多数情况下,感染性疾病都是由单一细菌造成的,抗生素易造成更广范的耐药性。
? ? ? ? ? ?
? ? ? ? ??
从法规上对抗生素滥用予以规范。例如,在抗生素的使用和销售环节,实行严格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处方药除了必须凭医生的处方外,还要在药店或药房经执业药师审核后才能拿药。依靠科学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能减少经验用药导致的滥用抗菌药物和耐药细菌的产生,而且还能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 ? ? ? ? ? ?
? ? ? ?
我认为“滥用抗生素毁掉了中国一代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总参总医院刘希华院长介绍说,为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按照制度规定严管理,另一方面依据科学手段定方向。医院上至科室主任、下至合同聘用人员均重温了抗菌药物使用的有关规定,按照医、技、护系列分别组织考核,让规章制度熟于心、践于行;严把门诊、住院、手术等抗生素使用标准关,每月通报、点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冲关者分别进行公示、批评、处罚,连续两个月违规使用超过3次者,停止其处方权两个月。
? ? ??
? ? ? ? ?
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充分利用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7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回奶要几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