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
血液肿瘤标志物是判断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预后及选择方案的有力依据,但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如果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还需进一步检查来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肿瘤组织或细胞可以检测到。
并非每位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都高,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会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如afp,除原发性肝癌外,怀孕、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二、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定义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到体液或组织中,或是缩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异常产生的,在体液或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肿瘤标志物之列。
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可分为:癌胚类抗原、糖蛋白抗原、酶类、激素类、癌基因类和与肿瘤相关的病毒等。
三、肿瘤筛查查什么项目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检测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约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X线胸片
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5、肛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四、常见肿瘤筛查的认识误区
1.肿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肿瘤不断“年轻化”,因此筛查绝不单是老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岁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
2.体检前不做好准备。
肿瘤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项目的结果。如果受检者因未做好准备而影响了检查结果,就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检查前一两天不宜性生活;做结肠镜前3天,最好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3.健康体检就是癌症筛查。
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4.只要是医生,就能做癌症筛查。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科肿瘤医生才了解肿瘤的各种性状。现在某些“筛查”有做得太滥之嫌,随便摸两下、随意做点检查,也被视作参加了“筛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肿瘤。更会让受检者放松警惕,反而误事。拿乳腺癌来说,很多地方都在采用的红外线检查,其实它对乳腺癌早诊就没有意义。
5.误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需要肿瘤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做出选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及癌基因产物等。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 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⑴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⑵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⑶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⑷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⑸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⑹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⑺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⑻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⑼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⒀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⒁铁蛋白(SF)为消化系统肿瘤、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⒂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患者体液中升高;⒃鳞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检查和多项联合检查更有价值。
那么对于众多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如何选择呢?不同的肿瘤会一些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CA153常出现在乳腺癌;CEA常出现在肠癌、胃癌;CA19-9常出现在肠癌、胰腺癌;CA125常出现在卵巢癌等等。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肿瘤检查不同的标志物。同一种肿瘤或不同类型的肿瘤可有一种或几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可在不同的肿瘤中出现。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和确定何种标志物可作为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指标,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合理选择几项灵敏度、特异性能互补的肿瘤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进行联合检测。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如对于乳腺肿瘤可查CA153、CEA、CA50和SF;对于肺肿瘤可查CY211、CEA、NSE和CA50;对于肝肿瘤可查AFP、CEA、CA199和SF;对于上消化道肿瘤可查CEA、CA724、CA199、CA50和SF;对于肠道肿瘤可查CEA、CA242、CA724、CA199、CA50和SF;对某些单顶标志物如原发性肝癌AFP、卵巢癌CA125、前列腺癌PSA及甲状腺癌TG在肿瘤检查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所以,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差,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结果正常在某些情说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都有可能升高。同样,如原发性肝癌AFP的阳性率仅达75%到90%,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为阴性。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中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该提高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需要进一步通过CT、B超、MR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检查,必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肿瘤标志物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总之,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以为自己患了癌症,而应该提高警惕,做进一步检查和观察。但对于已确诊的肿瘤治疗后,那么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意义就非常大了,如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的复发或治疗效果不理想,可提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临床医师都认识较深入,但对甲状腺癌治疗后用甲状腺球蛋白(TG)作为其疗效及复发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误区之一是有肿瘤标志物异常就认为有恶性肿瘤。误区之二是肿瘤标志物正常就认为无恶性肿瘤。因为大多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许多良恶性病变均可导致其异常,因此其升高不一定都是肿瘤。另外有些确诊为肿瘤患者其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这可能与其产生肿瘤标志物水平较低或基因不表达有关。因此,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要正确分析,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更大。尽管临床上对高危人群体检中也能发现早期肿瘤患者,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在诊断中只有辅助诊断价值,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而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疗效评价及复发转移检查意义更大一些。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独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独立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阴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瘤医生网有很多的科普内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0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褐色分泌物变成白带正常吗
下一篇: HPV检测到HPV类型81和51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