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完破伤风针迟发性过敏要注意什么
破伤风迟发性过敏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出现皮疹,头昏等症状的疾病。有一天我的朋友告诉我,她的姐姐患有破伤风迟发性过敏,现在正在接受治疗,她很担心,不知道这个病到底是怎么样的,就像一开始她姐姐并没有在意这些症状,知道人很不舒服才去医院就诊,但是那时已经变得有些严重了。作为我们,应该明白当自己出现像关症状时就去医院就诊,知道破伤风迟发性过敏应该注意什么?
步骤/方法:
1 破伤风迟发性过敏主要有两个症状,一个是过敏休克出现突然整个人烦躁,胸闷,气喘,冷汗,血压下降的症状,另一个是血清病表现为出现荨麻疹,发热,呕吐,关节疼痛,注射部位产生瘙痒
2 破伤风针在注射前都会进行皮试,如果皮试呈现阴性那就可以注射,反之则不可以。破伤风迟发性过敏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让伤口发生感染,注意卫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轻度过敏的人就会痊愈
3 破伤风迟发性过敏的患者以后打破伤风针时记住不要打破伤风抗毒素,可以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另外一种是用脱敏注射继续用破伤风抗毒。服用调节免疫力的药物,调节自身的免疫力
注意事项:
平常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蒜等,牛肉,羊肉,海鲜这些容易引发疾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酒最好不要喝,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治疗自身的过敏体质,调节抵抗力等。
二、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措施主要有:
1.伤口处理
伤口内的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均须清除,应在抗毒素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伤口不必缝合包扎。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
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但由于抗毒素有高达5%~30%的过敏率,故用药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控制痉挛
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患者,减少痉挛发作。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可供选用的药物有:地西泮(可阻断神经元间传导,松弛肌肉),肌注或静脉滴注,类似药物还有劳拉西泮和咪达唑仑;氯丙嗪(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肌痉挛),肌注或静脉滴注,与地西泮交替使用,但低血容量时忌用;苯巴比妥(镇静作用)每8~12小时肌注一次;10%水化氯醛(适合于痉挛严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肠。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作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可拉明等。
三、破伤风怎样预防呢
目前对破伤风的认识是防重于治。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正确处理伤口,以及在伤后采用被动免疫预防发病。预防措施主要有:
1.主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采用类毒素基础免疫通常需注射三次。首次在皮下注射0.5ml,间隔4~8周再注射0.5ml,第2针后6~12个月再注射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作为强化注射,可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免疫力在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能达到有效保护的抗体浓度。有基础免疫力的伤员,伤后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只要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获得足够免疫力。
2.被动免疫
该方法适用于未接受或未完成全程主动免疫注射,而伤口污染、清创不当以及严重的开放性损伤患者。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是最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但有抗原性可致敏。常用剂量是1500U肌注,伤口污染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者,剂量加倍,有效作用维持10日左右。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TAT皮内试验过敏者,可采用脱敏法注射。
四、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口所在部位、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前躯症状
起病较缓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2.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相应的征象为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面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也可自发。轻型者每日肌痉挛发作不超过3次;重型者发作频发,可数分钟发作一次,甚至呈持续状态。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3.自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4.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 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 头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
你好,按你的描述和症状,考虑是荨麻疹,多是打破伤风疫苗引起来的,简单一点就是皮肤过敏。可以考虑吃点抗过敏的药物,例如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这些都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最好可以去医院做些检查,然后再处理,这样比较妥当。
打破伤风针后注意事项忌口几天如下:
忌口3天到7天。破伤风针主要是为了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注射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疼痛或者发热等过敏反应。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鸡蛋、牛羊肉、海鲜等,都可能增加机体对破伤风疫苗的过敏反应。因此,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建议在注射后的短时间内避免食用这些食物。身体在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产生免疫反应。这段时间内,身体可能比较虚弱,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忌口一段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避免饮食不当加重临床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如下:
1、观察注射部位:疫苗的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消失。但如果出现渗血、化脓、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
2、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多喝水,注意营养均衡饮食。
3、避免过度运动:避免过度活动和体力劳动,防止皮肤磨损导致伤口感染。
4、日常护理:注意针孔部位的卫生,避免用手搔抓,更不能接触到刺激性的物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4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脐带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