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性在经期都会出现嗜睡的情况。对于经期嗜睡症,医生和专家们早就有过各种研究了。结果发现一个现象,出现经期嗜睡和女性的体质禀赋有一定关系,比如体胖、浮肿的女性,或平时饭量较小、大便偏稀的女性,就特别容易在经期出现嗜睡的症状。从中医来看,这些人的身体状况都跟脾脏出了问题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这里所说的“运化”包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的代谢运输功能。我们吃了食物和水,需要转换成营养并运输到身体各个需要的器官,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有条不紊地运行。脾可以说是运输机。如果脾虚则运化功能减退,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如此一来,会导致饮食减少,形成胃胀不能消化,大便溏泄,进而肢体困倦。如果女性脾虚湿困,在月经来潮的特殊时期,就会特别的困倦,总是想要睡觉。
那有什么办法对付脾虚湿困吗?这里教大家两个妙招,赶走经期“瞌睡虫”。
按摩四穴位:先在风池和风府穴用拇指指腹部做轻缓旋揉的节律性动作。操作时腕部放松,摆动前臂,带动腕和掌指,揉动时需蓄力于手指,稳定在操作部位。手法宜平衡,不需过强刺激。然后再在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位处以同样的手法按揉,但是强度要稍大一些。每穴推拿三分钟,一天一次即可,直到好转。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风池和风府穴好比是去湿加热器,别的地方传来的水湿之气,经过这里之后就变成了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因此按摩这两个穴位会起到祛湿化风、醒脑开窍作用,让人的睡意,一下子就除去了。足三里可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三阴交在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按摩足三里和三阴交直接针对脾虚和脾湿,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正因为以上的按摩的功效,直接对付了脾虚湿困病因,所以对治疗女性经期嗜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鹌鹑山药粥:粳米100克,鹌鹑肉300克,山药50克。另外准备好姜3克,大葱5克,盐2克作为调料。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然后把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将鹌鹑去毛及内脏,洗净去骨,把鹌鹑肉切成小碎块;将葱姜洗净分别切末、丝备用;再将粳米、山药、鹌鹑肉同放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烧沸;最后改用小火慢煮,至米烂肉熟时,加入姜丝、葱末、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中医学认为,鹌鹑肉味甘、性平、无毒,归脾、大肠经,有消肿利水补中益气的功效,其药用价值被视为“动物人参”。现在已经发现对营养不良、体虚乏力、头晕、浮肿、泻痢、肥胖症、动脉硬化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山药我们也经常能吃到,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定志安神等,主要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综合起来看,鹌鹑山药粥确实可以很好地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现在你左手有按摩,右手有食疗,足可以将经期嗜睡的“瞌睡虫”给赶跑。平时再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不懈,身体强健了,精力也更加充沛。到时候,该工作时工作,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你的生活也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女人月经期间经常会有烦躁、乏力的情况,这时候总会觉得精神疲倦,一睡下去就会觉得睡不醒,每天很早就睡了,第二天很晚才起来,而且总是精神不振。这里就为大家说说,女人经期嗜睡的原因。1.平时经常耳鸣、腰酸背痛的,且平时精神经常不支的女性,再经期嗜睡通常是由于肾亏引起的,通常会经期延后,可以通过舌苔上的苔白来判断。频繁人工流产的妇女就很容易是这种情况。
2.平时少气懒言,经常是吃饱了就想睡,还时常头晕,这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在月经其间通常月经量少,通常这样的女性都身体虚弱。
3.平时食欲不佳,总觉得四肢沉重,同时总觉得自己喝水都要长肉,在月经的时候经常就会突然就觉得困得慌,而且白带有点异常,这通常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通常会出现在肥胖的人身上。
注意事项
嗜睡的女性朋友,每天请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若是精力不济可以中午多睡睡午觉,因为越睡只会越困。
如果要猜一种生理反应,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非打瞌睡莫属。
为什么会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气不流通、屋内缺氧、生活作息晚,长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体正发出警示讯号。
尤其明明睡眠时间足够,隔天仍然不敌瞌睡虫叨扰,昏沈欲睡。最出名的瞌睡族,可远溯千年前,因为经常上课打瞌睡,被孔子斥责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医学认为,经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传统医学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吴长新笑说,宰予不懒,只是脾功能差些,该替宰予平反了。
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冬天如果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长庚医院中医师郭宗祯说。
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养脾运化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孪生兄弟,功能相辅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负责运送营养,「中医的脾,其实就是西医说的胰脏,」郭宗祯医师解释,至於胃,负责吸收食物。
从中医观点,脾胃另个重要功能是代谢湿气,当脾胃功能差,体质又偏湿热时,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会出现身体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觉或胸闷的症状。
湿气的特质是黏滞、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祯建议,可以从外在和内在减少湿气侵扰,譬如住家环境要避免湿气过重,少淋雨,偏湿冷的食物,好比冰水,尽量少吃。
当心过度嗜睡的潜在危险
根据林口长庚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陈泞宏医师估计,目前国内约有4~5%的人有嗜睡困扰,除了上课或工作无法专注,记忆力减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隐忧,好比边开车边打瞌睡,险象环生。
经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失调、睡眠不足或有忧郁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发生障碍,需要尽一步诊断。
陈泞宏表示,曾有个40多岁的中小企业老板,开车开到一半「不知不觉」睡著,连续发生三次车祸,原以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到睡眠中心诊断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毛病。
这种症状起因於呼吸道出了问题,呼吸受阻,一夜醒来好几次,睡醒后反而疲惫不堪,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觉,甚而在不知不觉中睡著,相当危险。
睡眠专家建议,调整作息饮食或多运动可以改善打瞌睡。运动能强化心肾,带动气血循环,有利肺部做气体交换,肺强,脾也跟著强,即使体内有湿阻碍,也能一一化解去湿。
当打瞌睡频率过高,就得找医生诊断。我们提供几招,帮你赶走瞌睡虫,并附上一份评估量表,检测自己是不是到了该问诊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开会,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气血沈滞。
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免得血清促进素增加,导致昏沈欲睡、影响反应力。
经常习惯打瞌睡,体质又偏湿热的人,郭宗祯建议不妨食疗,不过最好先了解自己属於哪种体质。
你属於哪种体质?
A. 脾胃气虚型:消化不好、脸色苍白、体力不足、软便、腹泻、经常爱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能健脾益气、提神。(配方:人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体质湿热型:精神不济、嗜睡、头昏沈重、口苦、烦躁易怒、胸闷、喉咙乾
食用龙胆泻肝汤:能清肝利胆,去痰醒脑。(配方:龙胆草9克、栀子、黄芩、柴胡各6克、生地、车前子各9克、泽泻6克、木通甘草各3克、当归6克)
提醒:为了避免自我判断失误,使用前建议徵询专业中医师意见。
第2招:通风好 光线足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
郭宗祯医师举中国大陆曾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测量学生上课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教室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不当的通风设备,使得空气交换不良,脑部含氧量降低,当然昏昏欲睡,」郭宗祯说。
除了通风好,充足的光线也很重要。
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会想睡觉,」长庚睡眠中心主任陈泞宏解释所谓的「光治疗法」。
将这种光治疗原理运用到工作环境,如果上班或开会时昏昏欲睡,不妨让光线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为了保暖通常会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门一气流行养生学苑太极气功资深教练饶怀英强调,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电暖炉前烤火,因为「热气会刺激体内更闷燥,将寒气逼入五脏六腑。」
传统医学认为,寒气逼心,容易发生心悸或呼吸梗塞;当寒气走到肝,易显疲倦;走到脾,会消化不良;寒气入肺,呼吸道系统易出问题,气喘机率高;走到肾,有肾虚现象,精神状况较差。
保暖,适当就好。如果经常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为了避免成为瞌睡族,除了调整室温不太热或过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会议或参加重要场合时,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礼的表现,适时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复元气,提振精神。
这里介绍两个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赶跑瞌睡虫,避免当众糗态百出。
A.按摩脑部反射区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脑提神。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点在食指。
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区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鸡腿肉的这块区域,称做「大鱼际」,也是脾的反射区。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 按摩方法很简单,拇指按下去后,轻揉每个地方,感觉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区的经脉有淤结,古书说「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压痛点能使淤结处冲散,促进身体代谢循环。
手部按摩简单易学,人人能做,很适合平时保健,不过,仍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论自己按或别人帮忙按摩,都不能过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导致全身紧绷,长久下来反而气血不通畅,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纤维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随时随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细孔张大,让寒气有机可趁。
▓按摩过程可以适量喝点常温水,帮助气血活化。
▓服药期间也可以按。
不论中药或西药,手部按摩不会有负面影响,切忌不要猛然停药。(资料参考:中华民国手足健康会创会人吴长新)
第5招:提神醒脑养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时练左右高甩,能在短时间内甩走瞌睡虫,让心情轻松愉快。
步骤:
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站稳地面。
2. 吸气,往左转腰,两手同步甩高。
3. 吐气,两手下甩,往右转腰,两手甩高吸气。
4. 如此左右交替来回甩,每次甩10分钟。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脑,提振精神。
步骤:
1. 吸气,两手於两侧往上提,交叉枕在脑后。
2. 吐气,顺势弓身低头。
3. 吸气,慢慢起身,吐气。
4. 两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松。可连续练10分钟。
很多女性在月经期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表现,有一部分女性在经期会表现出嗜睡。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侯莉莉主任先容,经行嗜睡多由脾虚湿困、气血不足、或肾精亏损所致,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方法
由脾虚湿因引起的经行嗜睡
多数形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黏而稠。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乏嗜睡。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由气血不足引起的经行嗜睡
多见于身体虚弱的妇女,表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月经期量少,色淡质稀。经行之际昏昏欲睡,每以进餐后尤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由肾精亏损引起的经行嗜睡
多见于频繁人工流产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经行倦怠善眠,耳叫耳聋,神情呆滞。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月经期多延后,经量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经期出现嗜睡,症状也非常明显,但多数女性会忽略。侯主任说,很多女性月经期前期出现乏力、烦躁、忧郁、嗜睡,甚至无原因地哭泣或大怒;严重者不愿意理睬家人与朋友,孤僻到卧床不起,常伴有乳房胀痛、小腹胀感、便秘;还有的人经前1~3天体重增加并有浮肿,尤其是晨起手指发胀,下午则下肢肿胀。
另有些人在经前还有留意力不集中、忘记、判定有困难、行动不协调,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最早可出现在经前10~14天,一般是在经前4~5天,待月经期来潮后症状随之消失。以上这些症状并不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一般人常出现其中1~2种。
如何缓解经期嗜睡症状,侯主任指出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经行困乏嗜睡的妇女,平时要留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长期坚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38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嗜睡辨病与自测
下一篇: 嗜睡症飞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