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风火牙痛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全身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8克,连翘18克,牛蒡子10克,竹叶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牙龈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大黄6~12克。素体阴虚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参。
上述两型中,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夏枯草、白蒺藜、露蜂房等常随证加减。
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且疼痛加剧或牙龈出血。全身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症状。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5克,狗脊30克,细辛3克,牛膝10克。
肝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黄连、丹皮治之。
风冷牙痛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治宜疏风、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荜拨。
治牙痛外用药(牙痛散):荜拨3克,白芷3克,良姜3克,细辛3克,雄黄3克,白胡椒3克,薄荷1.5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小棉球蘸药粉塞龋洞内。
治牙痛还可配合针灸治疗。
第一,一般的牙痛,分虚实两类:实火牙痛,病因多为风热侵袭或胃火上蒸,伤及牙体或牙龈,邪聚不散,气血滞留,一般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比较剧烈,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虚火牙痛,一般不太明显,老是隐隐作痛,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牙龈红肿不太明显,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其次,要分的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上牙痛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下牙痛与足阳明胃经相连。
(一)、胃火牙痛。胃火牙痛是指下牙(火牙)痛,多是因为热邪传导到了胃经,或者因为多吃了辛辣食物造成的,一般疼痛比较剧烈,甚至吃任何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能起到止痛消肿的效果。一定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在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二)、肠火牙痛。肠火牙痛就是上牙痛,主要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取穴以祛大肠火的穴位为主:合谷、曲池、手三里,不定时的按揉,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每穴2分钟。上牙痛不可耐时,马上去刺激双侧合谷、曲池、手三里效果即可看到。
(三)、虚火牙痛。就是肾虚牙痛,疼不明显,但时间较长,一直隐隐作痛,时轻时重,牙龈一般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脉多细数。是肾阴虚造成的虚火上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的好坏和肾功能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肾阴虚,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而且阴虚导致阳相对的偏亢,才会显现出“上火”的症状。取穴合谷、手三里、太溪,每天刺激3-5分钟。合谷、手三里指标,太溪补肾阴治本。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太溪5分钟,帮助治本。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四)、其他。龋齿牙痛、牙髓炎、根尖炎属于急性炎症改变,要及早到医院治疗,齿洞一定要填充,推拿治疗可配合药物治疗。平时每天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饮食要清淡。每天叩齿,不计次数,但不要太少。
[主治]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常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5克,狗脊30克,细辛3克,牛膝10克。
[方义]知母、黄柏清热、泻火、解毒;生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固涩精气;山药、山萸肉、牛膝固肾益精;丹皮、细辛解热、镇痛;泽泻、狗脊滋养肝肾,骨碎补补肾镇痛。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渴者加花粉;衄者,去荆芥、豆豉,咳者,加杏仁。小便短者,加知母。
牙疼真的是疼起来要人命,一点都不夸张,还会让我们吃不好睡不好,更别提有心思做事情了。那么牙疼怎么办呢?牙疼的时候很多人会依赖偏方,但是其实偏方的效果并没有中医 *** 的效果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医 *** 能解决牙疼的问题。
牙疼怎么办
一、牙痛 *** 手部穴位止痛
牙痛时我们可以 *** 手部4个反射区,就能够快速止牙痛。第一个是在大拇指根部位置的口腔反射区。第二个是食指指甲根部的那个位置。第三个和第四个是位于中指根部两侧的两个点。
*** 方法
1、左手虎口打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按住虎口位中央(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 *** 该穴位。接着换另一手。
2、用大拇指指尖按住食指指甲处。
3、利用大拇指指尖,对中指指根处两侧位置进行按压。
*** 手部的穴位真的很简单的方法,如果这个方法掌握的好效果是很不错的。如果我们能找准穴位,一定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这个我们不需要担心。
二、上齿痛按迎香穴
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另外,上齿痛还可以 *** 人中、下关、足三里、内庭穴。
三、下齿痛按曲池穴
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另外,下齿痛还可以 *** 手三里、曲池穴。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四、下关穴
下关穴是人体一个特效穴,是很多种疾病的“克星”,尤其适于牙痛。当你牙痛发作不可忍耐时,按揉下关穴就可以立见功效,而且操作十分简单。
下关穴属于胃经在面部的经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取穴时需要我们合上嘴,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块高骨,其下面有一处凹陷,即是下关穴。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五、按压颊车穴
位于耳下、下颌角处,咬牙是咬肌隆起的地方。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这些穴位
按压颊车穴
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按揉风池穴
用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l分钟。功效:祛风散寒,提神醒脑。
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少海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按揉阳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适当用力掐0.5~l分钟。功效:通腑泻热,清热止痛。
以上牙疼的 *** 穴位那么多,这么多的穴位都能帮助我们解决牙疼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好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牙疼真的很难受,方法很重要。
牙疼怎么治
主治实火牙痛
苦瓜1条,捣烂如泥,加白糖调匀,两小时后将水滤。
出,冷服。连服3次。
取鲜鸡血煮熟热服。
主治虚火牙痛
百合、莲子与大米煮粥,冷却后食用。每日一次。
荸荠、生藕、鲜茅根,水煎,取汁饮用,一日数次。
大米中加生地100克煮成粥,粥成加白糖适量,冷后服。
结语 :牙疼不是病,但是,真的是非常痛苦了,很多朋友都有经历过吧。找到方法合理有有效地解决问题。中医穴位 *** 的方法我们应该都了解了,中医解决牙疼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格外重视才可以,这样牙疼才能更好地解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9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牙痛饮食疗法
下一篇: 牙痛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