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剥脱性舌炎,是一种舌部浅层的慢性炎症。主要出现在舌背,有时也可出现于舌缘、舌腹、舌尖。舌的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呈片状剥脱,形成圆形、椭圆形的光滑的红色剥脱区,菌状乳头有时可清晰可见。
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粘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为经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游走性舌炎。
地图舌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病变区较大时对刺激性的食物如辣的、酸的食物比较敏感,可有轻度烧灼感或刺痒感。有部分患儿合并裂纹舌,在舌背上形成较深而弯曲的沟,有的家长见到后会感到比较紧张。其实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剥脱的丝状舌乳头可自行修复,使舌粘膜表面完全恢复正常。但仍可间歇性发作,有的病程可以长达数年,甚至到成年,但大多数患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地图舌是这样形成的:先于舌面出现灰白色稍隆起的圆形小区,不久灰白色渐渐退去,中央舌乳头脱落,变成红色,表面光滑而干燥,病变往往不止一处,并向外扩展,那些灰白色的边缘互相连结融合,形成不整齐的地图样。因为病变在不断变化,“地图”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地图舌对孩子没有什么损害,孩子偶尔对刺激性食物较敏感,偶有烧灼感。 中医认为是胃阴不足,可用调补胃阴的中药治疗,1、 地图舌的治疗:1、河车粉(即把新鲜胎盘放在50度的烘箱内烤干,研成粉末,装在胶襄内吞服)每次1.5克,一日2-3次。 2、 用脐带5条、大枣10个煎汤、喝汤吃枣、连服一个月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应用2-3个月疗程。 3、 必要时每月注射1-2次丙种球蛋白 4、 中药可用四君子汤(党参9克、白求6克、茯芩12克甘草6克)或六君子汤(上方加半夏6克、陈皮9克),服药需1-2个月5、 舌上可涂制霉素甘油,一日3-4次
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粘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为经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游走性舌炎。
地图舌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据报道,儿童的发病率为约为15%。这种病可能与孩子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和体质差等因素有关。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或在吃刺激性的食物时舌头感到有点麻。对于地图舌的孩子可采用以下这些方法。 一、休息和饮食方面:保证孩子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应富有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防止孩子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和营养不良。 二、消除感染病灶:口腔内的某些细菌可能会引起地图舌。因此,要仔细检查孩子的牙齿、扁桃腺以及颊粘膜有没有受到感染,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 三、寻找病因:对于生病时间较长的孩子,应详细了解其发病史,并注意观察其粘膜的受损情况,可给他们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硫酸锌制剂。有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应补充铁剂。胃酸过少的孩子可口服稀盐酸。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孩子可用制霉菌素来治疗。
四、对症处理:应保持孩子口腔的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可以用软毛刷从舌背向外轻轻刷l-2次,将剥脱的上皮清除干净,再用 0.5%的碳酸氢钠溶液给孩子漱口,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关处方
治疗地图舌的中药,实际上多数是调理体质的药物,如具有补益元气的黄芪、太子参、黄精。健脾开胃的白术、茯苓、淮山药、扁豆,养阴清热的南北沙参、石斛、麦冬等。在众多药物中,黄芪、淮山药、功劳叶、仙鹤草对修补地图舌的功效值得称道。
验方一:黄芪10克,南沙参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鹤草10克,红枣5克,甘草5克。这张处方适宜用于易反复感冒的地图舌患儿,一般连续服用10—15天为一个疗程。
验方二: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功劳叶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5克,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地图舌小儿,其中鸡内金有良好的消食开胃作用,也可单独研粉吞服。 吃中药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每天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水果蔬菜供给,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冒发生,多吃一些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瘦猪肉等,其中锌含量较多,对地图舌的好转也有帮助。 地图舌-食疗 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类及豆制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5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儿童地图舌多数会消失
下一篇: 地图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