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是胚胎绒毛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所致,其发生于正常或不崐正常妊娠之后,发病快,转移广泛,病死率高。 恶性葡萄胎主要表现为在流产、足月分娩后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突然大崐出血,甚至错迷。由于流血多,可出现贫血、消瘦。绒毛膜癌的临床症状,最常见崐为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子宫增大且柔软;发生转移后,可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发生崐不同的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鬼胎"、"漏下"等范畴,多由冲脉为寒气所侵,气机受阻,崐瘀血凝滞于胞宫,日久而成本病。若失治误治,正气更伤,则终不可治。中医主要崐选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品,中西医结合治疗乃为良策。
方一
[主治] 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方药] 天花粉50克,牙皂粉30克。 [用法] 将两药分别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颗胶囊含天花粉0.25克,牙皂粉0崐.15克)。阴道给药。先以温开水冲洗阴道,排除积水后,然后将胶囊放入后穹窿,崐卧床8小时。剂量从0.25开始,间隔5~7天用药1次。如用药后反应轻微,每次可增崐加药量0.025克。 [编按] 据报道,天花粉对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崐研究证明,该品含有天花粉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崐导致死亡,故应用本方时应以0.1微克作皮内注射,阴性者方可使用(见《中国中医崐秘方大全》下册,文汇出版社,1989年)。
方二
[ 主治] 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 龙葵、苡仁、天花粉、紫草根、白英、丹参各15克,山豆根、半枝莲崐各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编按] 中医认为"瘀毒内阴"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故本方以清热解毒,崐活血祛瘀为法。全方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本方结合西药共崐治疗绒毛膜上皮癌34例、恶性葡萄胎43例,近期总治愈率达83.1%(见《抗癌中草药崐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方三
[主治] 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 五灵脂、蒲黄粉、茜草根、甘草各6克,红花、台乌药各3克,射干、崐当归、山慈菇、炒阿胶,乳香、没药各9克,海螵蛸30克,丹参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若肝郁血热者加黄芩炭3克,香附、葛崐根各9克;气郁血滞者加枳实、桃仁各9克,藏红花1.5克。 [编按] 本方系湖北中医学院蒋玉伯教授经验方。具有逐瘀攻毒,活血行气,崐养血扶正之功效。曾治疗绒毛膜上皮癌1例,用药后临床治愈,随访3年未见 发(崐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册,文汇出版社,1989年)。
方四
[主治]葡萄胎。 [方药]当归、泽兰、山甲珠各9克,软蜂房6克,茯苓12克,丹参15克,山楂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以5剂为1疗程。服1个疗程后做尿妊娠试验,若转为阴性后不再服用。若仍为阳性可继服第2疗程。 [编按]葡萄胎可恶变为子宫绒毛膜上皮癌,可用本方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后,如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数量不多者不需停药,亦不必止血。在治疗过程中,如服第二疗程后尿妊娠试验仍属阳性,可适当加入紫草或半枝莲等,以加强抗癌作用(见《新医学》1974年第4期)。
方五
[主治]恶性滋养叶肿瘤。包括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当归、红花、桃仁、三七、花蕊石、大黄、丹皮、紫草、地黄、广明参、海浮石、瓜蒌、苡仁、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莲各适量。 [用法] 1.水煎口服,每日1剂,浓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 2.制成注射剂,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连用5~10天后停药,休息3~4后再用。最多用药量4000毫升。 3.配合西药化疗,加用5-Fu合用更生霉素等。 [编按]本方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协定处方,临床证明对恶性滋养叶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无转移,病变局限于子宫者;或者转移,临床诊断属于ⅡA、ⅡB期和ⅢA期者。对于不适宜化疗或化疗后继发严重药物中毒反应时,更宜选用本方。中西医合用或手术可增强治疗效果(见《中医杂志》1981年第10期)。
方六
[主治]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黄芪、白及、败酱草各15克,赤小豆、苡仁、冬瓜仁、鱼腥草各30克。茜颧、茜草、当归、党参、阿胶珠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若腹中有肿块者加萍蒲黄、五灵脂各9克;阴道出血者加贯众炭9克;腹胀者加厚朴花9克;胸痛者加郁金、陈皮各9克;咯血者重用白及、茜草。 [编按]本方具有扶正祛邪抗癌之功效。曾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患者4例,用药后均基本治愈,其中3例已生小孩。如有1例病人,服用本方4个月后即获痊愈,先后生产2胎,母子均健在见《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建议:对于绒癌侵蚀性葡萄胎鉴别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绒癌侵蚀性葡萄胎鉴别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三者既有别又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葡萄胎又称“水池状胎块”,表现为绒毛高度肿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小的仅可目及,大的可达数厘米,彼此间有细蒂相连成串,形同葡萄,故此得名。葡萄胎塞于扩张的子宫腔,一般不侵入子宫肌层,也不发生转移,又称为“良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为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和其他组织,或有远处转移。临床上,常在葡萄胎排出后,有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血或尿 HCG定量升高,发生转移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侵蚀性葡萄胎的性质介于葡萄胎与绒癌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兼有两者的特性。有的可能偏良性,病变和表现接近增生活跃的葡萄胎;有的可能偏恶性,病变和表现接近绒癌。 绒癌的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并常伴有远处转移。绒癌常见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之后有阴道持续性不规则流血。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在葡萄胎、流产及正常产后发生。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病变始于子宫,可使子宫增大变软,病灶深在者可在子宫浆膜上见到紫蓝色结节,剖视子宫病灶可见局部呈暗红色,边界不甚清楚,组织脆并伴有出血坏死。
一、临床诊断
1、正常或不正常妊娠后阴道反复不规则出血。
2、绒癌临床体征。
3、绒癌临床转移症状和体征。
4、辅助检查可见转移病灶。
患者可出现上述各项中1项,再复查血HCG值不正常就可确诊为绒癌。
二、病理诊断
绒癌的病理特点是大片增生和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仔细检查未发现有绒毛或葡萄胎样结构,常伴有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
三、鉴别诊断
绒癌的诊断有特别异性,即血HCG连续测定不正常就可以确诊,故临床上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病史的病人,只要动态检测血HCG值,就很容易与绒癌相鉴别。
绒癌和恶性葡萄胎的临床诊断都依据血HCG值,二者临床鉴别有以下3点。
1、妊娠性质继流产或足月产后发生恶变者为绒癌,继良性葡萄胎后发生恶变者,则可能是恶性葡萄胎,也可能是绒癌。
2、葡萄胎排出时间葡萄胎完全排出后在6个月以内恶变为恶性葡萄胎;葡萄胎排出后已超过1年又恶变者为绒癌;介于二者之间者,临床鉴别较困难,大多数学者仍把这部分病例列为恶性葡萄胎。
3、病理凡在病理标本中肉眼或镜下可找到绒毛结构或葡萄胎组织者为恶性葡萄胎,反之,若只见大片散在的滋养细胞,即不再见绒毛结构,才可诊断为绒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3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动起来赶走鼠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