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北京地坛医院检查乙肝五项现在要多少钱啊)

佚名 2023-12-08 16:12:0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

(一)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

(二)化脓性脑膜炎

症状类似乙脑,但冬春季节多见,病情发展较速,重者病后1~2天内即可进入昏迷。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则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

(三)结核性脑膜炎

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在乙脑流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四)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及埃可病毒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这类病人脑脊液白细胞可在0.05~0.5×109/l之间,但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先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以后发生腮腺肿胀,鉴别时应注意询问流腮接触史。少数乙脑病人可有弛缓性瘫痪,易误诊为脊髓灰质炎,但后者并无意识障碍。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也可引起类似症状。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血清学检查加以区别。

(五)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的脑膜炎型易与乙脑混淆,但多有疫水接触史,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脑脊液变化轻微。可用血清学试验加以证实。

(六)脑型疟疾

发病季节、地区及临床表现均与乙脑相似。但脑型疟疾热型较不规则。病初先有发冷、发热及出汗然后出现脑症状。还可有脾肿大及贫血 target=_blank>贫血。血片查找疟原虫可确诊。

(七)其他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暑、脑血管意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斑疹伤寒及败血症等所致脑病,亦应根据发病地区、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北京地坛医院检查乙肝五项现在要多少钱啊

肝病学科
北京地坛医院是三级甲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肝炎病人在传染病人中占90%左右的比例,建院60年来北京地坛医院在肝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专家,肝病的诊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收治的范围:急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各型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及酒精和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慢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CMV慢性感染、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肝炎抢救包括:病毒、药物、妊娠等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在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形成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在腹腔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诊疗规范;为了让早、中、晚各期肝癌病人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建立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对黄疸待查等各种疑难肝胆疾病的诊断处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各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首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疗法,对改善肝功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存活率取得较好效果,延用至今,被国内广泛采纳,成为肝炎三大治疗措施之一。在国内首先研究应用白细胞介素-2,制成自身LAK细胞还输治疗乙肝,并取得一定疗效。在国内首先用国产干扰素α1治疗丙型肝炎,发现在急性期治疗抗病毒效果好,治愈率高,提出了应早期治疗的观点。在国内首先对病原学阴性的肝病患者进行庚型肝炎的检测,并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协作研究庚肝基因系列,已入美国基因库。在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重叠感染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能够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及丙型肝炎(HCV)基因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及科研,并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肝炎攻关项目。在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拉米夫定等新的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院是国家指定的肝病新药研究基地,参与各种国内外治疗乙肝和丙肝的新药研究和验证工作,一些治疗肝病的新药,如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汰比夫定均在我院进行验证。我院掌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的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肝炎内科一方面在重症肝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肝炎合并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等方面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控制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人提供系列的终身的服务,我们将原来的“疾病治疗”的理念扩展为“疾病管理”的新理念,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门诊乙型肝炎,建立了数据库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终身进行规律的监测、咨询、管理和适宜的治疗,几个肝炎病房为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在保证肝病获得一流治疗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需求,还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各自的特色,肝炎一科以内窥镜为特色,肝炎二科以脂肪肝为特色,肝炎三科以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肿瘤微创治疗为特色,肝炎四科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管理为特色,综合科以糖尿病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科以中医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医院的ICU病房设有中央监护系统和床单位视频监视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病并发症和肝移植术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护和抢救,医院透析室对合并肝炎的肾病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妇产科承担肝炎患者的妇科、产科分娩、计划生育及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乙肝产妇的新生儿母婴传播阻断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纯熟。
感染一科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原为北京地坛医院三病区,以收治各种传染病杂病为主。2004年地坛医院组建感染中心,三病区改为感染中心一科,简称感染一科。感染一科共有病床40张,医护人员30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感染一科收治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及各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发热待查、腹泻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重症传染病,如暴发型流脑、乙脑、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SARS等传染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的水平。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感染传染病杂病的人群以民工、农民、学生等弱势人群为主,经济条件较差,感染一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获得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
感染一科在承担着北京市急性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教学、实习任务,全国传染病专科医师的进修任务,本医院年轻医师的传染病临床教学任务以及北京市重大传染病的培训任务。该科拥有气管镜诊断中心,在呼吸道传染病诊疗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北京市主要的收治急性传染病的收治医院,感染一科还多次参与了卫生部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预案的制定,承担了国家和北京市的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多次圆满完成了北京市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收容任务。
多年来,该科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目前尚未完成的国家和北京市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了学术专著3部,科普读物5本,传染病教材4本。获中华医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中西医结合学科
科室发展历程: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正式成立已经有30多年,响应国家政府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号召,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肺炎、肝炎等多种传染病工作中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传染病专门人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本院传染病专家、国务院传染病专家组成员崔振宇就曾和岳美中、蒲辅舟等老中医合作研究治疗北京、石家庄等地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院马致义老中医主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麻疹肺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徐道振教授一直担任全国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并曾是北京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苏盛等曾研究过cAMP、cGMP与中医阴阳的相关性;石景昱在中药抗肝纤维化方面开展了成功的临床研究;白玉良对中医辨证与肝组织病理表现的关系做过深入探讨;王融冰等对肝病高γ球蛋蛋白血症的微循环障碍与气滞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2003年当SARS突袭北京时,中西医结合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全部投入到抗击SARS的工作中并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科历经三十多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一支日趋成熟又充满朝气的传染病医疗团队,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时刻准备着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科建设新里程:2003年由于北京地坛医院在抗击突发重大传染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论证,批准地坛医院成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从此地坛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始长足进步。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疗效为核心,促进传染病学的学术发展,集院内外中西医传染病专家特长,与协作单位强强联合,培养和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科研队伍,形成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平台与救治中心。
学科现状: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拥有正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及艾滋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并参加卫生部禽流感中医防治方案的制定。已经初步形成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多种特色治疗方案。科室承担的北京市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973”课题1项。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共参与医学著作的编写十余部。在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重要媒体进行了有关肝病的健康知识普及。
医疗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分为门诊和病房两部分,以治疗肝病为主,呼吸道疾病、艾滋病为次。除肝炎、SARS、艾滋病集中收治,其它各病种是会诊形式参加治疗。现有肝病床位53张,使用率达70%—100%,年收治病人600余人次。每天都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肝病病房收治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等。以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为特色。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科研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临床。在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8个,自拟课题2个,进行中的新药试验若干,科研经费充足。主要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肝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阻断治疗,慢性肝炎的免疫学特点与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综合症肝病、移植后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治疗机理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和方案研究,中医药改善艾滋病人生活质量观察等。
3、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预案制定
教学工作:
本科室多年以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预防医学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1人在北大医学部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优秀奖。2006年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教学基地,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传染病教学和实习,多年来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传染病教学工作。常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染病进修医生数十人。接受外院博士生、研究生的轮转学习。先后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为北京市卫生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中医局继续教育委员会编写有关教材,参与或承办各级传染病学习班。2006年11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修班”。科室有硕士生导师2名。
皮肤性病门诊
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是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诊治为专科特色,同时诊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相关皮肤病。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治疗性传播疾病的医疗机构,已开设有性病及生殖道感染相关疾病诊疗门诊、艾滋病专科门诊、皮肤病门诊以及性病艾滋病心里咨询门诊,并配有性病实验室。其中艾滋病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艾滋病药物验证基地。在性病艾滋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承担着国内艾滋病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该专业聘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专家Mrose教授为技术顾问,并与英国著名的St.Marry医院和ChelseaandWestminsterHospital性病艾滋病中心有长期的学术交流。拥有如徐克沂、伦文辉、杨民和刘彦春等性病艾滋病专家,并有吴焱、闫会文、宋映雪等治疗性病、艾滋病和皮肤病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普通门诊为病人诊治。门诊还设有艾滋病、性病心理咨询门诊,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广大患者服务,进行心理治疗。
性病门诊专治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疥疮等各种性传播疾病以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治疗及婚前检查。承担着北京市各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出入境检疫机构性病艾滋病相关的会诊工作。门诊配有皮肤性病治疗的激光、微波、冷冻等物理治疗设备,设有皮肤、性病的专门药方和实验室,多年来对一些难治性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形成了一套治疗经验,如反复发作的尖锐湿疣,特别是肛门和尿道内尖锐湿疣以及神经性梅毒、先天梅毒、反复发作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严守性病规范化治疗准则,合理收费,得到在我院就诊的患者的认可。并可进行性传播疾病和其他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体检。
除治疗性传播疾病外,还可治疗各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易患的皮肤疾病如慢性肝炎,艾滋病相关的皮肤表现等。特别是对诊断不明确皮肤病的感染相关性因素病因的检查和治疗在不断积累经验和重点研究。
性病艾滋病门诊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和检测。地坛医院会以一流的技术,优雅的环境,认真负责的精神,向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每天均开放门诊,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药物及先进仪器治疗的“一条龙”式优质服务。医生、护士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可以匿名检测;对北京的艾滋病患者可实行国产抗艾滋病药物的免费治疗;对外地来京诊治者可以邮寄检测结果;外地患者在经过医生诊治,病情稳定后,可通过电话邮购治疗药物。
医院配备有专门进行皮肤-性病、艾滋病检测的快速诊断,免疫酶标,免疫萤光,PCR,定量PCR,流式细胞仪,病毒载量仪,激光,微波等先进设备,可进行与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所有检测。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肝移植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在合适的肝移植适应症及手术时机,以及良好的供体选择的基础上,重心在于并发症的长期防治,及如何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由此迫切需要对移植肝术后进行专业维护,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应运而生。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为由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北京市首家以专门服务于全国肝移植术后受者为目的、维护受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专业医疗机构。并进行肝移植术前术后咨询和术后康复指导,及早发现和诊治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术后原发病的复发情况,尤其是肝移植病人的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肝癌复发的防治、肝移植排斥的防治及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等等;进行病人术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与抗排异药物的剂量调整,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及移植肝的保肝治疗,术后康复营养和生活指导等。
本院开设了肝移植内科病房-肝病合并症治疗中心,收治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执行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及个体化的防治肝炎复发治疗方案,运用内科治疗以及辅助介入、外科治疗等手段,预防移植肝原发病的复发,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复发;防治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尤其是急慢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药物中毒等,改善并恢复移植肝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腰酸背痛什么原因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是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例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流行高峰在5~10月,热带地区终年可见。由于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我国仍为流行地区。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炎,1989年又提出消灭本病的行动计划,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已动员全国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免疫强化措施。消灭本病将指日可待。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
病毒通过宿主口咽部进入体内,因其耐酸故可在胃液中生存,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如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为隐性感染;否则病毒经淋巴进人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出现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为顿挫型;病毒大量增殖后可再次人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1%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其中轻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瘫痪,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
编辑本段病理
  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复制的速度是决定其神经毒力的重要因素。病变主要在脊髓前角、脑髓质、桥脑和中脑,开始是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变性,接着是核变化、细胞周围多形核及单核细胞浸润,最后被噬神经细胞破坏而消失。但并不是所有受累神经元都坏死,损伤是可逆性的,起病3~4周后,水肿、炎症消退,神经细胞功能可逐渐恢复。引起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
编辑本段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编辑本段临床特征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脑病体征偶尔比较突出。脑脊液糖正常,蛋白轻度升高,细胞计数10~300个/μl(淋巴细胞占优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治疗是对症性的。顿挫型或轻型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仅需卧床几日,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当急性脊髓灰质炎时,可睡在硬板床上(用足填板,有助于防止足下垂)。如果发生感染应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并大量饮水以防在泌尿道内形成磷酸钙结石。在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恢复期,理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或者病毒直接损害延髓的呼吸中枢引起颅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麻痹时,都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此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对咽部肌肉无力,吞咽困难,不能咳嗽,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积聚的病人,应进行体位引流和吸引。常需要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证气道通畅。在呼吸衰竭时常发生肺不张,故常需作支气管镜检查及吸引。有关呼吸重症监护的进一步细节可参见第66节。若无感染不主张用抗菌药。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 脊髓灰质炎
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出现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键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隔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瘫痪型的5%~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四)恢复期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五)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编辑本段并发症
  合并症: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
编辑本段89年记录
  1989年夏,在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流行,江苏邳州和山东郯城暴发了一次小儿麻痹症疫情,1328名儿童成为肢残患儿,严重者躯干畸形,下肢瘫痪.
编辑本段检查
  脊髓灰质炎的不动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精良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脑脊液检查语气: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心地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的Hanks液内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   血清学术后检查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问题与鉴别结论诊断:    脊髓灰质炎
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后来不适感觉的药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幸运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再世恢复,人品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本病初起时与伤风感冒相类似,故不易相鉴别应沟通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详细询问,如见双峰热汗多,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本病尚应与痹证作鉴别,痹证多发生在冬春季,虽有发热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但无瘫痪。   实验室检查主要脑脊液细胞数大多增加(亦可满意正常);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周日检查均具有诊断现象意义。
编辑本段治疗
治疗原则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剂量为1岁1mg,2~3岁2mg,4~7岁3mg, 脊髓灰质炎
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4、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人,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1、针灸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取穴上肢常取颈部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后溪每次选2~3穴下肢常选腰脊旁开1寸处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 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二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弱刺激可用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维生素B1γ氨酪酸或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2、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3、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4、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5、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编辑本段预防
  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二)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 脊髓灰质炎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中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此型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保存5个月。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编辑本段全球消灭脊髓灰行动
启动
  1988年,在166个会员国代表出席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全世界消灭脊灰决议。它标志着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国际扶轮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率先发起的全球消灭脊灰行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80年消灭天花认证,1980年代期间美洲在消灭脊灰病毒方面取得进展,以及国际扶轮社承诺筹措资金以保护所有儿童免受该疾患之苦之后的又一行动。
进展
  总体说,自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启动以来,病例数量减少了99%以上。2010年,全世界只有四个国家仍有脊灰流行。印度北部、尼日利亚北部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地区脊灰的持续小面积传播提出了重要的流行病学挑战。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36个国家)被认证为无脊髓灰质炎,随后,2000年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包括中国在内的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02年6月欧洲区域(51个国家)也获得认证。2010年,欧洲区域在获得认证后发生第一例输入性脊灰病例。   2009年,在所开展的273次补充免疫活动(SIAs)期间,40个国家中超过3.61亿儿童接受了免疫。就全球而言,从及时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可以看出,脊灰监测工作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驻塔吉克斯坦代表处2011年9月7日发表声明说,从2010年9月1日起,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均未发现新增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这一疾病在中亚地区已被消灭。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7张)

开放分类:
医学,内科,传染病,病毒性疾病,肠道病毒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Medicine] poliomyelitis; polio
我来完善 “脊髓灰质炎”相关词条:
麻疹狂犬病病毒性脑膜炎黑热病化脓性骨髓炎非典型性肺炎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甲型病毒性肝炎
麻疹 狂犬病 病毒性脑膜炎 黑热病 化脓性骨髓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斑疹伤寒 流行性出血热 甲型病毒性肝炎 肺炭疽 红眼病 急性脊髓炎 流行性斑疹伤寒 巨细胞病毒感染 破伤风 白喉 血吸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霍乱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鼠疫 新生儿破伤风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疫苗 黄热病 流行性脑膜炎 丝虫病 阿米巴痢疾 登革热 脊髓蛛网膜炎 麻风病 病毒性出血热 消化道传染病 海伦·凯勒

猪乙脑,布病,繁殖与呼吸障碍,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的区别,及鉴别诊断?

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母猪感染在妊娠一百天左右容易突然发烧,不食,然后流产,产出发白的死胎,因为病毒血清型较多,且变异比较频繁,所以是否用疫苗免疫存在争议。伪狂犬母猪感染后多为死胎,木乃伊胎,产出弱仔,有的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抽搐,站立不稳,八字腿,腹泻等,小猪可在产出两天内用高效价细胞疫苗滴鼻预防,母猪可在产前35天免疫。细小病毒一般母猪在前两胎多发,以后感染可能性很小,一般疫苗只做配种前跟一胎的母猪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