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坏死病的早期信号和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
(1)髋病膝痛,又称异位性疼痛,是早期股骨头缺血症状的主要表现,因其“远”离髋关节常被忽视,易被误诊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实则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的放射症状。这种疼痛可因劳累、外伤、大量饮酒、过度活动、上下楼梯等诱因而明显。
(2)3-10岁的儿童,发病前有轻微外伤或上感史。突然发病,患儿指膝关节及大腿内侦痛,几天后转为髋痛,后引起跛行,体温不高和低热,髋关节有压痛,患髋维持于微屈、内收位,髋关节内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照片对比,骨骺及软骨面不光滑。
(3)皮肤疾病(如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症等)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使成骨细胞的骨胶质合成减慢,阻碍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影9向钙从肠道的吸收,发生骨质疏松,外伤后可发生骨骼的细微骨折,对抗力减低,引起骨质压缩或塌陷。因压缩髓细胞和毛细血管,血运受阻可导致骨坏死,若发生在股骨头则为股骨头坏死。当你发现走路时跛行,休息后减轻,下坐时有髋部不适或酸困感觉时,多数提示应警惕本病。
(4)长期过量饮酒后出现的高血脂症,目前日益增多。据统计,男士每日饮酒量超过250克(半市斤)以上,会出现血中游离脂酸升高,能够发生骨内血管栓塞,最后导致骨坏死。早期感觉髋膝痛,以夜间或劳累后尤甚,有时觉大腿内侧或膝关节痛,多诊为风湿病。这种异常感觉,就是早期"髋关节冠心病",延误治疗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残疾后遗症。
(5)无声的疾病。指骨组织细胞减少,起负荷作用的髋骨质结构疏松,骨的物理强度减弱,因反复发生微小骨折而造成骨缺血,因自身并不知道,数年后才有症状发生,故称为“无声的疾病”。城市老年人发病率高于农村老年人。髋关节易发,生股骨不完全性骨折,早期患者也不易发现,走路过久,仅感酸困无力或跛行、大腿肌肉逐渐萎缩变细。这些异常现象,提示“髋关节冠心病”即将发生。预防胜于治疗。注意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常吃虾米、小鱼和螃蟹,对强筋壮骨有奇效。
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创伤性疾病(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部外伤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
扩展资料
该病多见于35至5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约有半数累及双侧股骨头,是中国中青年人群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常认为激素和酒精的摄入是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约占股骨头坏死病例的40%。该病早期因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误诊、漏诊率较高。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骨关节炎。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主要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因为外伤导致股骨头的血运中断而造成的结果,包括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和粗隆间骨折等。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生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过量长期饮酒、基因突变等有关说。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外源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增多 常见于长期使用或短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脂肪栓塞、骨细胞脂肪沉积、骨内高压静脉淤滞、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变化等数种学说。
2. 乙醇中毒 长期酗酒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10%~20%。有研究者认为是由于胰酶释放造成脂肪坏死继而钙化。也有研究者认为饮酒过量可导致一过性高血脂症,并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拴寒、造成骨缺血坏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3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