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睾炎较多见,常有微痛、下坠、发胀感,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和压痛的硬结;但不与阴囊壁粘连、无窦道、输精管亦无串珠状改变。在丝虫病流行地区,应排除阴囊内丝虫病。可采用局部理疗、托起阴囊,并对慢性尿道炎、前列腺精囊炎予以治疗,必要时切除附睾。
诊断
慢性附睾炎附睾常为均匀性肿大、质硬,有压痛。慢性附睾炎与典型的附睾结核鉴别常无困难,附睾结核有较大的硬块、表面不平、无压痛,结节 多在附睾尾部,但与无皮肤粘连、无瘘道形成、无串珠状输精管改变的附睾结核仅凭体检则不易鉴别。慢性附睾炎尚须与阴囊内丝虫病相鉴别,后者是由丝虫侵犯精索淋巴管,继发精索炎或附睾周围炎,形成的硬结位于附睾或输精管周围。
治疗
慢性附睾炎常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一般治疗措施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同,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使慢性附睾炎的症状缓解,附睾炎愈合后遗留附睾硬结,有时可造成病人的思想负担,手术切除后不一定都能缓解症状,因此,一般不作除睾切除术。因双侧附睾炎后精子输出受阻的男性不育症,行输精管附睾梗阻部位近端吻合,虽能部分解决精子引流问题,但术后受孕率不高。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类。 1.急性附睾炎症状: 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炎症状: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超声波检查 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磁共振检查 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1 .特别治疗 如患者在发病24小时以内就诊,用1%普鲁卡因20ml或利多卡因局麻药物行睾丸上方精索浸润麻醉,可能完全缓解此病,体温通常迅速下降,疼痛可完全消失,炎性包块可于几日内吸收,否则一般需2~3个星期才能吸收。如1次注射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可于次日再注射1次。 抗生素有助于治疗,继发性膀胱炎将很快治愈。抗生素选择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常用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氟嗪酸等第二、三代喹喏酮类及头孢类药物,均有较好疗效。 2.一般治疗 急性期(3~4天)应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可减轻症状,自制较大的带棉花垫的阴囊托使用起来会更舒适。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附睾炎的物理治疗方法: 托起阴囊,局部热敷、热水坐浴、理疗等或直接使用托脉林可缓解症状。重视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如局部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考虑做附睾切除。 睾丸炎症状 (1) 高热、畏寒。 (2) 患病睾丸疼痛,并有阴囊、大腿根部以及腹股沟区域放射痛。 (3) 患病睾丸肿胀、压痛,如果化脓膜上去就有积脓的波动感觉。 (4) 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内鞘膜积液。 (5) 儿童发生病毒性睾丸炎,有时可见到腮腺肿大与疼痛现象。 睾丸炎的检查: 1.急性期血白细胞增加。 2.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可出现血精。 3.部分病人可有尿道分泌物,可作涂片和细菌学检查。 4.尿常规可出现白细胞或脓细胞。 5.锝-99m核素睾丸扫描,血流明显增加。 6.B超检查有诊断价值,有助于鉴别睾丸肿瘤和睾丸扭转 睾丸炎的治疗: 抗菌消炎;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热敷、理疗;1%利多卡因精索封闭注射减轻疼痛;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睾丸炎再早期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验,以除外梅毒瘤。
1.慢性附睾炎: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Yong综合征: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1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慢性附睾炎怎么治疗
下一篇: 慢性附睾炎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