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肾性高血压应和哪些疾病鉴别(肾损伤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祝由网 2023-11-17 07:48:42

肾性高血压应和哪些疾病鉴别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对于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肾结石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又会造成肾的损害,二者相互促进,会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肾性高血压要积极治疗。

肾性高血压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疾患中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有高血压发生。但一般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血管病: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引起高血压。可根据上、下肢血压不平行以及无脉症等加以鉴别。

(3)、颅内病:某些脑炎或肿瘤、颅内高压等常有高血压出现。这些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较突出,通过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可明确诊断。

(4)、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如妊娠中毒症以及一些少见的疾病可以出现高血压,如肾素分泌瘤等。

(5)、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迟,可有家族病史,在排除继发高血压后可作出诊断。

肾损伤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临床上将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肾损害,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临床所见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主要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一般原发性高血压持续5年到10年后,可出现轻至中度肾小动脉硬化,逐渐出现肾小管及功能改变。
肾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 一是肾实质病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 二是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 三是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 血流灌注不足。
需要与高血压肾损害鉴别主要是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蛋白尿重、常有Alb降低,肾损害从肾小球先损害,贫血较重,
高血压肾损害:相对的是:蛋白尿较轻,从肾小管开始损害,贫血较轻,但心脑和眼底病变较重。

高血压的诊断项目有哪些?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是生活哦中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恢复,以免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那么高血压的诊断项目有哪些?导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来详细了解高血压的诊断项目有哪些吧。
1、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有研究显示,在中国,每3位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位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而一旦出现白蛋白尿,说明患者的肾脏已经受损,并使得心血管的死亡率增加八成。收集24小时尿,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是可以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方法之一。
2、血尿常规
这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是检测患者是否有贫血、血尿和尿蛋白质等症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则应考虑患者为肾性高血压,或者患者的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3、葡萄糖耐量试验
调查发现,每2个高血压患者,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前期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并且是可干预可逆转的。但如果只是做空腹血糖,高血糖的漏诊比例高达80%。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非常简单有效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方法。
4、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5、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
这项检查能精确的记录患者在每个时间段的血压变化情况,能提取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规律和血压在白天和晚上的变化特点。
6、超声心动图检查
该检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检查心脏是否有并发症。
7、心电图
高血压病人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久而久之增加心脏负担,发生心肌肥厚。在中国,每4个高血压患者中有1位合并左心室肥厚,一旦发生左心室肥厚,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65%,死亡风险增加约50%。心电图是发现左心室肥厚的一项简单有效、价格较低的检查手段。
8、血生化
血生化的检查包括很多项目,比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患者如果血钾低则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2、常见的高血压病因
1、饮食不合理
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口味比较重,在饮食中会加入很多的盐,而这样长期下去,就可能出现高血压。我国的饮食特点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有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的倾向。而高钠饮食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而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饮食结构又会加重高钠对血压的不利影响。
2、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3、酗酒
在人们生活中适当的小酌对于是有益于身心的,而如果养成酗酒的习惯,那对于身体健康会十分不利。虽然少量的饮酒不会造成血压的升高。但是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与每天的饮酒量相关。
4、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3、高血压的危害
1.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2.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高血脂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5.肾病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6.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7.中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8.左室肥厚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什么是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病-因肾脏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成年高血压病人的5%-10%。肾性高血压常常继发于多种肾脏疾病,多见于青中年人,常无明确的家族史,往往先有水肿、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后有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对于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又会造成肾的损害,二者相互促进,会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肾性高血压要积极治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04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