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摄入不足:
母乳维生素B1含量不多,约为150ug/L,低于牛乳(400ug/L),若乳母缺乏维生素B1,可使其乳汁中的含量更低,导致婴儿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谷类加工过精、或淘米时过度搓洗,或习惯吃捞饭弃去米汤,或食物中加碱烧煮以及长期偏食等均可引起缺乏。
(二)需要增多:
小儿生长发育的迅速阶段,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使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
(三)吸收利用障碍:
长期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可导致缺乏症。
B族维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面,比如它们都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不会贮藏于体内,而会完全排出体外。所以,B族维生素必须每天补充。B族的维生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也就是说,一次摄取全部B族的维生素,要比分别摄取效果更好。另外,如果B1、B2、B6摄取比率不均的话,是没有效果的。B族维生素的家族正在逐渐扩大,除了我们已知的B1、B2、B5、B6、B12等之外,还有目前争议比较大的B17等。下面只就几种常用的B族维生素介绍一下。 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这是因为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维生素B1的缺乏容易引起各种脚气病。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包括:酵母、米糠、全麦、燕麦、花生、猪肉、大多数种类的蔬菜、麦麸、牛奶。 维生素B2进入人体后磷酸化,转变成磷酸核黄素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一种调节氧化-还原过程的脱氢酶。脱氢醇是维持组织细胞呼吸的重要物质。缺乏它,体内的物质的代谢紊乱,出现口角炎、皮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结膜炎和角膜炎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牛奶、动物肝脏与肾脏、酿造酵母、奶酪、绿叶蔬菜、鱼、蛋类。 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脱羧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是动物正常发育、细菌和酵母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B6容易引起:贫血症、脂溢性皮肤炎、舌炎。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麦麸、麦芽、动物肝脏与肾脏、大豆、美国甜瓜(cantaloupe)、甘蓝菜、废糖蜜(从原料中提炼砂 糖时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麦、花生、胡桃。 维生素B12是由内脏中的细菌合成的,而且维生素B12存在于一切以动物为来源的食物中。维生素B12很难被人体吸收。胃所分泌的一种物质是吸收维生素B12的必要因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来说,钙也是必要的元素。维生素B12对身体制造红血球和保持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必要的。维生素B12也已经用于哮喘、疲劳、肝炎、失眠和癫痫等的治疗。维生素B12储存于肝脏中,但是很容易通过尿排除体外。维生素B12是很安全的,而且没有副作用。维生素B12缺乏者常是老人和酗酒者。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动物肝脏、牛肉、猪肉、蛋、牛奶、奶酪。图为是小鸡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可以看到脚爪有明显的畸形。
中医·脚气病脚气病(weakfoot、beriberi)为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软脚病。《中医药学名词》(2004):脚气病是指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脚气病又称脚气,是指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肌肉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脚气的病因病机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脚气病的症状以两脚软弱无力、脚胫肿满或不肿满而缓弱麻木,甚至心中悸动,进而危及生命。病从脚起,因名脚气病。症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弛缓,或肿胀,或萎枯,或足胫红肿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脚气病的分类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临床上,称脚胫肿大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出现心悸气急等危候者为脚气冲心。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脚气病的治疗注意:由饮食偏嗜所致之脚气病,治疗期当配合饮食疗法。现代医学中的维生素B1缺乏症、营养不良性浮肿,下肢多发性神经炎等多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条施治。方药治疗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针灸治疗湿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八风等穴为主。偏寒湿者加灸;偏湿热者可放血;恶寒发
详见百科词条:脚气病 [ 最后修订于2016/7/19 21:06:43 共191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内障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蛲虫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