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正常值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1:20,ELASA法≤1:40。
疟疾临床意义
>1:80以上者表明不久前有疟疾感染或疟疾未根治。对恶性疟疾患者抗体效价≥1:80时,可认为是带虫者或近期感染疟疾的标志。EIASA法抗体效价〉1:80为阳性,提示疟原虫感染。
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最低可达2×109/L,亦可正常或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
血清学检查 (1)外-斐反应:
外-斐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
(2)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且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可达5年左右,需选用当地多见株作抗原,也可采用多价抗原,因不同株的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性可有较大差异。
(3)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峯,60天后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有病后10年检测仍呈阳性的报告。
(4)斑点酶免疫测定:
用各种血清型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或部分蛋白质作为抗原,吸附在硝酸纤维膜上作斑点酶免疫测定,检测患者血清中各血清型的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IgG和IgM抗体。
病原体分离 必要时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腹膜或脾脏作涂片,经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于单核细胞内可见立克次体。也可作鸡胚接种、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认为可用于本病的诊断并鉴定血清型。
诊断标准
1、流行季节到过疫区,有田野作业或在草丛中坐卧史。
2、临牀表现有发热、焦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用外斐氏法检测恙虫病血清标本的OXK抗体)阳性,且随病程效价逐渐升高。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剧烈头痛、出血倾向、细菌感染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食欲减退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全身酸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相关文章
[恙虫病的症状是怎样]
[恙虫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4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皮质醇增多症的辩证分型
下一篇: 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补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