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伴有黏液、脓血、未消化食物。分急性、慢性腹泻。
[病因]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隆病等。
(2)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3)急性中毒: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4)其他:过敏性紫癜、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药物副作用等。
2.慢性腹泻
(1)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致胃酸缺乏。
(2)肠道感染: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3)肠道其他疾病:如肠道肿瘤、息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症。
(4)肝、胆、胰腺病变;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5)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性肠炎。
(6)神经功能紊乱:如神经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7)其他:如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副作用等。
[伴随症状]
1.发热: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等。
2.里急后重:急性痢疾、直肠癌。
3.消瘦:胃肠道恶性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4.腹部包块:肠肿瘤、结核等。
5.关节痛: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皮疹:伤寒、副伤寒、过敏性紫癜。
7.严重失水:见于霍乱等。
腹泻是很多人常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会让你一天都坐立不安,那么造成腹泻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腹泻又会有哪些症状呢?出现腹泻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如何呢?!
何谓腹泻
所谓腹泻,是指大便中的水份含量增加,一般大便的水含量是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腹泻则是排出于像泥液状或水状的情形,腹泻也是小肠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为肠道的不正常频率运动,导致大便的质及量及软硬度都会有所改变。急性的腹泻时,大便会呈现灰棕色,具有气味,充满了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及肠道粘液,身体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腹痛,胀气,肠子辘辘作响,厌食及口渴的情况。
腹泻的病理机转 肠道内的渗透压改变
因肠道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吸收,引起渗透压的改变,如饮食过量或者是不能吸收之溶液泻剂都会造成这种改变。
肠内膜分泌之增加
病毒及细菌都有可能造成肠道粘膜分泌较多,及电解质的流失剧增。
吸收减少或吸收不良
如肠内膜的疾病,或肠道外科手术切除部份肠子,都有可造成吸收面积减少。
肠蠕动的功能异常
情绪紧张,神经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有可能会造成肠道的蠕动加剧进而形成腹泻。
腹泻的种类及原因
腹泻一般而言,是肠道粘膜的障碍,造成肠道吸收水份之困难,还有可能因为肠道蠕动太过亢奋,导致肠内食物尚未消化吸收就快速通过排出,再来可能是肠分泌作用的亢进,当然,也有可能是情感的压力,感染,胃,胰或大肠的疾病所造成的腹泻。
感染性腹泻疾病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其一是感染性的腹泻,可能的病原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这类的腹泻,会造成小肠粘膜的受损糜烂,吸收也会产生障碍,病原菌一般来讲以沙门氏菌及葡萄球菌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腹写引起原因。
非感染性腹泻疾病 饮食问题
食用到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冷饮等造成肠道的刺激,或者是食物中的脂肪及糖含量太多而引起发酵作用,都可能会造成腹泻情形。
心理压力
不安,恐惧,紧张,激动,兴奋,忧虑都有可能会造成自主神经的失调,而使得肠道蠕动亢进及粘液增加。
药物使用
副交感神经刺激剂或交感神经抑制剂的药物会促使肠道亢奋,抗生素则可能造成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而在肠内大量繁殖,造成肠道发炎腹泻,还有腺素等药物也有可能造成腹泻。
食物过敏
如对海鲜贝壳类食物过敏,或对失奶过敏,或乳糖不耐症等,都容易产生抗原,刺激到副交感神经,进而造成肠道运动激烈而腹泻。
中毒引起
铅中毒会造成肠道的异常蠕动,还有肠道的痉挛及不自主收缩,而食用到有毒的菇类或鱼类时,也有可能会产生腹写,呕吐及腹痛等症状。
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会引发自主神经的障碍,产生腹写情形。
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的亢进,副甲状腺功能的不足,都有可能引起肠道的功能,也有可能便秘与腹泻交错出现。
胃切除
当没有胃来混合食物及乳糜化作用时,就会造成肠道的吸收养份的困难,也会使得空肠内的细菌增殖。
胰脏疾病
如炎症或肿疡,造成胰脏分泌消化酵素及荷尔蒙的问题,进而造成消化不良水份过多等肠道问题。
胆之疾病
当胆汁闭锁或胆囊有问题时,可能会造成胆汁分泌障碍或胆汁缺乏,结果就会造成非水溶性脂肪无法正常消化性的腹泻。
肠道疾病
肠内的肿疡,发炎,溃疡都有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造成腹泻情形。
骨盆腔疾病
如膀胱或输尿管等器官发炎时,会导致肠道的吸收障碍及分泌亢进,进而产生腹泻。
引起水肿的疾病
如肝硬化,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肠道的水肿,进而肠道血流不足,肠蠕动降低及无法吸收养份。
维他命缺乏
如癞皮病,缺少维他命也可能造成腹泻问题。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如肺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感染等疾病,都会因发炎症状而进成肠道的功能障碍,进而腹泻。
腹泻的分类 依程度区分:轻度中度及严重三种。
轻度每天约大便五至八次,没有严重之症状。
中度每天约大便八至十五次,轻微脱水,中度发烧,无酸中毒之症状。
严重者则每天大便十五次以上,伴着脱水,酸中毒,身体软弱。
依病程区分: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如炎症,腹泻会自然痊愈,不需要特别的治疗;慢性则是连续两周的水便,而且次数一直增加,可能是肠道的病症所引起。
依病理机转区分:分为吸收性及分泌性两种机转。
吸收性指肠粘膜受损;分泌性则是因为细菌等刺激到肠道,因而造成细胞内之电解质被排入肠道中,严重可能造成脱水或酸中毒。
依病菌区分:列举以下四种病菌。
1. E氏大肠菌:粪便是绿色的,含大量粘液,水状稀释的状态。哺喂母乳的小孩较少会发生,配方奶则在一至三个月时是最容易出现的时段。刚出生的小婴儿容易发生,尤其是在育婴室中特别容易交互流行传染。
2.沙门氏菌:粪便中会含有血及粘液。会先有恶心,呕吐,肠绞痛之症状,最後才会腹泻。可能由不干净的食物或饮料所引起,二岁的幼童最容易发生。
3.志贺杆菌:粪便呈现稀液状,且带有粘液及脓等物质。感染时会突然的发烧,腹部绞痛一天以上後才腹泻,排便时会有痉挛情形发生。
4.霍乱弧菌:粪便是透明白色的样子,还带一点的粘液。感染时会有大量的稀释的大便,时好时坏,但会持续一直的腹泻。得此病会有免疫力。
腹泻之症状 消化性器官的症状
如食欲不振,空腹感,打嗝,呕吐,腹痛,肛门疼痛等。
全身性之症状
如发烧,全身无力,倦感,意志力降低,焦躁不安,失眠,头晕,皮肤干燥无光泽等。
脱水
细胞外液严重的丧失于水性的粪便中,造成的因素为反覆呕吐,尿液排出,水份摄取不足及大量的电解质丧失于腹泻中。
电解质不平衡
钾的减少或氯,钠所引起的电解质高张或低张性的不平衡。
酸硷不平衡
因为腹泻而大量流失钾、钠、重碳酸盐而产生代谢性的中毒。
以上一二项为轻微时的症状,三至五项则为较严重之症状,还有可能伴随着肛门周围的糜烂,疼痛,当电解质严重不平衡时,甚至有可能造成休克或心脏停止。
腹泻的处理方式 注意腹部的保暖及安静的卧床休养
避免腹压,压迫,按摩,也避免精神性紧张,不安,恐惧及激动。
饮食方便的控制治疗
采用保护性,营养性高的食物,由先暂停饮食,到流质、半流质、稀饭、软食,一步一步的给予。选择的食物应要纤维少及容易消化。尽量少服用以下食物:茄子,菠菜,菇类,碳酸饮料及螃蟹、乌贼等生的鱼类,以免刺激肠道或增加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输液治疗
补充水份及电解质,避免其他严重状况如脱水等情形发生。
药物治疗:
依腹泻发生不同的原因,给予适合的药物治疗。
其他:
保持身体的清洁,肛门部份的清理,予以温和坐浴及保持肛门周围的干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9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叉神经痛有哪些临床特点?
下一篇: 梨形鞭毛虫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