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
相关因素
1、传染源:带虫者为传染源。含钩虫卵的人粪便未经处理就当肥料应用,使农田成为重要的感染场所。
2、传播途径:丝状蚴从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追求来源。生食污染蔬菜可自口腔粘膜侵入。由于儿童的皮肤常暴露于含幼虫的土壤,钩虫感染率高于成人。
3、易感人群:任何性别和年龄段人群均可被感染。在一般流行区,青壮年农民感染率较高,而且是多次重复感染。在高流行区,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病理生理
1、皮肤损害:丝状蚴侵入皮肤1小时内,局部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1—2d内出现水疱、局部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表现。
2、肺部病变:幼虫穿过肺血管到达肺泡时,引起间质和肺泡出血和炎症,有时诱发过敏性哮喘或发生支气管炎。
3、小肠病变:钩虫借口囊和切齿吸附于小肠黏膜,吸食血液且不断变换吸附部位,并产生抗凝血物质,引起粘膜伤口渗血。渗血量远多于被吸血量。因此,在常有点、片状出血,严重者粘膜下层也可出现大片出血性欲淤斑。以同位素标记法估计每条十二指肠钩虫导致每天失血约0.3ml,美洲钩虫约为十二指肠钩虫1/10。严重失血可引起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长期严重缺铁性贫血可致心肌脂肪变性和心脏扩大。胃肠粘膜萎缩致胃肠功能紊乱。快速发育期儿童引起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障碍。
使用驱虫药物。
常用驱虫药物 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
钩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A9%E8%99%AB/1209026?fr=aladdin
钩虫病是因寄生虫引起的肠胃疾病,表面看好像没什么大碍,其实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下面我带你了解钩虫病的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钩虫病的症状 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
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
受染后3~5日,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谢功能。患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也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重度感染者全身水肿显着等。
3、其他的症状
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年患者也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
钩虫病的危害 胃肠功能紊乱:成虫咬附于肠粘膜,引起肠壁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弥散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婴儿钩虫病)或血便(消化道大出血)。
贫血:钩虫对人最主要的危害是贫血。钩虫咬附肠壁,吸血为食,造成血液丢失,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使咬附部位造成伤口血液不断渗出,加之虫体频繁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更多的伤口渗血;同时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的不断损耗,使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合成速度低于红细胞新生速度,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异嗜症: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表现为喜食生米、生豆、茶叶、瓦片及碎布等。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可自行消失。
如何预防钩虫病 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
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在农村高发地区,普查普治,统一服药,定期复查,未愈病人重复服药,彻底消灭感染源。
加强卫生宣传,使人们了解到钩虫病的感染方式,不要让孩子赤脚去地里玩土,不许他们裸体嬉戏,要改变不穿死裆裤的坏习惯,减少钩虫幼虫侵入皮肤的机会。
钩虫病的治疗 由于钩蚴进入皮肤后24h内大部分尚停留在局部,故采用物理、化学等措施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局部药物涂擦法: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2%~4%碘酒,5%噻苯达唑软膏,3%水杨酸乙醇,氧化锌软膏及左旋咪唑涂肤剂等。均有止痒、消肿及杀灭皮内钩蚴的作用。
皮肤透热疗法:包括热浸、热敷和热熏三种方法。
热浸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即浸2s、间歇8s,持续25min;或持续浸泡10~15min(必须不断加热水,保持热水原有温度)。
热敷法:用多层纱布或棉布或毛巾作布垫,浸于上述热水中,然后取出稍挤干紧贴在皮肤炎性部位。30s换1次,持续10min。
热熏法:用川艾卷或草纸卷点火,在患部熏烫5min(应防止局部皮肤烧伤)。以上疗法对止痒、消炎效果较好。
钩虫病的偏方 榧子仁15?20克,使君子仁15?20粒。10岁以下按年龄计算每岁1粒,10岁以上每次服用15?20粒。每日口服3次,服药3?6日。
乌梅15克。乌梅加水250毫升,煎煮取液60毫升,早饭前空腹服用,二煎在午饭前服,每日一剂,5日为1个疗程。
鹤虱9克,雷丸9克,炒川楝子9克,槟榔9克,苦参9克,炒枳实9克,木香3克。水煎,晨起、睡前分2次空腹服,每日一剂。9岁以下用量减半,5日为1个疗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急性胃扩张的治疗及预后
下一篇: 宝宝也会患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