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什么蚊子传播登革热(江西樟树发生登革热疫情,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祝由网 2023-11-13 08:27:45

什么蚊子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死亡在2万人以上,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近二十年来,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不仅在东南亚流行趋势加重,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复燃。登革出血热由于症状严重,死亡率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

登革出血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新疾病,上世纪50-70年代,登革出血热的分布只局限于少数的国家,80年代以来,迅速扩散。目前登革出血热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出现,已经成为上述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们预测,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包括气候变暖、城市化和国际交通的发展,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地理流行区还将进一步的扩大。

“花蚊子”是媒介

一般来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传播,主要是人在流行区受到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虫的刺叮而感染病毒后,在潜伏期旅行将病毒带到另一个地区,在当地存在着媒介蚊虫和易感人群,通过媒介的吸血将登革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从而引起流行。目前还没有可以使用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所以,防治媒介蚊虫是预防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

埃及伊蚊是深褐或暗黑而具有银白花斑的“花蚊子”,它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也扩展到亚热带地区。根据我国的调查,埃及伊蚊的分布在我国很局限,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其次是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和个别岛屿,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称当地已消灭了埃及伊蚊。在我国,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雌蚊在白昼吸血,并有间断吸血的习性,在吸血时受到干扰就马上飞离宿主,然后再重新寻找宿主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在国外一些地区,埃及伊蚊广泛地孳生在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而在我国,它不仅只见于居民区,而且主要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其次是户内外积聚雨水的缸罐中,并且埃及伊蚊是在室内吸血栖息的。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另一个重要媒介蚊虫——白纹伊蚊,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俗称“花蚊子”,它在我国分布以北纬34度以南的地区比较常见,在北方有些省份(区)分布较窄。

白纹伊蚊的原发地是东南亚和亚洲温带地区,后扩散到夏威夷,南达澳大利亚,西至非洲的索马里和马达加斯加,近年来白纹伊蚊也被动地扩散到美国、墨西哥、巴西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1985年,白纹伊蚊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发现,以后扩展到近30个州,由于白纹伊蚊不仅是登革热的重要媒介而且与多种虫媒病毒病有关,引起很大的轰动,称为“亚洲虎蚊”,白纹伊蚊被带到美洲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医学昆虫事件。

白纹伊蚊也是白昼活动、凶猛吸血的蚊虫,雌蚊非常活跃而且是喜好人血,只要人走近白纹伊蚊的孳生或栖息地,很快就会引来雌蚊吸血。它们多在室外吸血攻击人,但也会侵入室内吸血。白纹伊蚊主要在人工或植物容器积水中孳生,如花盆、缸罐、轮胎、植物叶腋、竹筒、树洞等等。在我国的南方几乎所有能够集聚雨水的物件都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轮胎积水是白纹伊蚊喜好的孳生场所。

近20年来,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严重起来,有很多的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大量地迁入城镇,导致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不能很快满足人口膨胀的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媒介蚊虫孳生地,如饮水储存容器、垃圾废弃物中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等,因此媒介蚊虫的数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航空客运的发展,登革热病毒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会多了起来。除此以外,一些研究和预测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可能加重登革热的流行,特别是地理分布区将进一步扩大。

灭蚊方法及其立法

目前媒介蚊虫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理论和方法,我国著名蚊类学家陆宝麟院士提出综合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是:从蚊虫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整体出发,根据本标兼治而以治本为主,以及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地对防治的对象采用各种合理手段和有效方法,组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把防治的蚊虫种群抑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控制,主要采用环境治理、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的方法相结合控制成蚊和幼虫。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翻缸倒罐等方法消除蚊虫幼虫孳生地,消灭孳生地中的幼虫,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中的“除四害”达标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是非常好的预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形式,通过消除蚊虫孳生地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灭蚊达标,使媒介蚊虫的密度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降低了一个地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的危险性。同时在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时,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外成蚊是必需的和紧急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或热雾喷雾,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室内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虫剂剂型,如纸烟剂、块烟剂熏杀成蚊或喷洒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需要到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可用蚊虫驱避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在衣领、袜子等处防止蚊虫的叮咬。

我国在长期的媒介蚊虫的综合治理中,积累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一些城市相继颁布了包括灭蚊在内的除四害地方法规。一些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了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已有专门的国家法律,“杀灭病媒昆虫法”,如果居民家中孳生有蚊虫,就会受到处罚,包括罚款和拘留。马来西亚规定:居民和企业有登革热媒介蚊虫的孳生,就是违法,初犯可以罚款1000元马币以内,坐牢三个月以内,或两者兼施。在新加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罚款1000新元或拘留3个月。这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江西樟树发生登革热疫情,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是蚊虫传播。

登革热的由一种叫做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蚊虫传播,大部分是伊蚊,被体内携带有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起病骤急,潜伏期比较短,一般是三天到两周左右,初期症状是突然的高热,39℃以上,并持续好几天,随后可能会有一些皮疹、头痛、恶心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登革热可能会出现一些出血的症状,比如牙龈出血、流鼻血等,这些都还算是比较轻微的症状,登革热最危险的症状是出现登革休克综合征,一旦出现病情就比较危急,五到六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人死亡。

登革热在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流感,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去医院,而选择吃点退烧药等,这些其实对病情都没有太大作用,登革热是无法自愈的,需要去医院进行专门的治疗才可以。

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气候湿热,是登革热疫情的高发区,如果有去过这些地方,一定要及时观察自己的状态,一旦发现有疑似登革热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就诊。

如果还没有患上登革热,而要去这些东南亚地区,也要时刻关注,尽量避免蚊虫叮咬。比如点蚊香、挂蚊帐等。出门可以穿上长裤长袖,喷驱蚊水。注意卫生,清理积水。只要确保自己不被蚊虫叮咬,那么患上登革热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蚊子怎样传播疾病

问题一:蚊子能够传播哪些疾病 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蚊子传播疾病,大致有两种传播方式: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所谓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在蚊子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的阶段,再传染给人。例如乙型脑炎病毒随血液被吸入蚊子体内后,先在其肠道内增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经叮咬后传播给人或动物。那么,蚊虫叮咬是否也同样可传播艾滋病呢?这是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其实,尽管蚊子的长嘴巴犹如一支注射器,但蚊子是不可能成为艾滋病的传播媒介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经研究后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报道。

问题二:蚊子会传播什么疾病??? 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蚊子传播疾病,大致有两种传播方式: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所谓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在蚊子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的阶段,再传染给人。例如乙型脑炎病毒随血液被吸入蚊子体内后,先在其肠道内增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经叮咬后传播给人或动物。那么,蚊虫叮咬是否也同样可传播艾滋病呢?这是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其实,尽管蚊子的长嘴巴犹如一支注射器,但蚊子是不可能成为艾滋病的传播媒介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经研究后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报道。

问题三:蚊子会传播什么疾病? 经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余种,主要有:
(1)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区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我国华南,华北,东北地区可见,集中7,8,9三个月发病.它由病毒引起,经蚊传播,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 *** 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2)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长江以南为多.
(3)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4)疟疾: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国内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遍布全国,北方地区发病较少.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临床可分间日疟疾,三日疟疾,恶性疟疾三型.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预后不良.
(5)丝虫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形成象皮肿,腹水等.临床还有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等.
(6)黑热病:是由白蛉叮咬而传播的,为内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
因此,灭蚊避蚊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问题四:通过蚊子会传播什么样的疾病?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锭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3] 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冈比亚疟蚊(Anopheles Gambiae),疟蚊的一种其他疾病大部分种类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2]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幸运的是,艾滋病不会借由蚊子叮咬而传染。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
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目前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病的蚊子--疟败。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库蚊和按蚊还传播丝虫病(象皮肿)。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问题五:蚊子为什么能传播疾病 蚊子是用它的尖嘴刺破人的皮肤郸入血管吸血的。
当它的嘴触碰到有病菌的地方或带病菌的人的血液中,它就携带了病菌。这时候再刺入第二个人的体内,就传递了病菌,也就能传播疾病。

问题六:蚊子的种类和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蚊子是夏秋季节非常多见的一种有害昆虫。它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其叮咬有病的动物或人体后,会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人。不同种类的蚊子可传播不同的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由病毒引起,主要由库蚊传播,传染源是农村的各种牲畜特别是幼猪。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 *** 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热是经伊蚊传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牙龈、鼻腔或消化道出血,并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 更为凶险的类型,称为登革出血热,死亡率高达5%~10%。患者还会出现休克,伴胃肠大出血,可于4~6小时内死亡。尽管一般登革热整个病程大致一个星期,但病后患者一般都会感到虚弱、乏力和抑郁,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常常需要几周乃至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以长江以南为多。
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传染源主要是疟疾患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国内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遍布全国,北方地区发病较少。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临床可分间日疟疾、三日疟疾、恶性疟疾三型。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预后不良。
丝虫病:由库蚊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早期表现为发热、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等,后期表现为象皮肿和淋巴水肿等。临床还有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侵润综合征等。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问题七:苍蝇,蚊子能传播什么病 蚊子能传播乙型脑炎(乙脑)、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传染病。 蟑螂可携带寄生虫卵、肝炎病毒和伤寒杆菌等,通过污染食物传播疾病。老鼠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传染病。苍蝇能传播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

问题八:能传播疾病的蚊子有哪些 一:蚊子凭气味选择对象。
??科学家研究表明,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能为蚊子带来丰富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最受蚊子青睐。蚊子利用气味从人群中发现最适合它们“胃口”的对象。胆固醇和维生素B这两种物质是蚊子等令人讨厌的昆虫生存所必需、而它们自己又不能产生的营养。
??蚊子具有很强的嗅觉能力。当人类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时,这些气味会在空气中扩散,而这些气味好比是开饭的 *** ,告诉蚊子一顿美餐就在眼前。蚊子跟踪它的目标时,总是随着人呼出的气味曲折前进直到接触到目标为止,然后就落到皮肤上耐心寻找“突破口”,最后才把“针管”直接插入皮肤里吸血8-10秒钟。
??大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人更受蚊子“欢迎”。至于一个人的胆固醇水平,倒不会左右蚊子的判断力,除非有足够胆固醇贮存在离表皮很近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气味是蚊子所讨厌的,如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和香叶醇的气味。
??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孕妇遭蚊咬的机会比未怀孕的女性高出1倍。研究人员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所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因而成为疟蚊的叮咬目标。此外,孕妇体温较高,出汗也多,是皮肤细菌滋生的良好基地。这两个原因使孕妇比其他妇女更易惹蚊子“光顾”。
●肺活量大的人。
●汗腺发达、经常流汗的人。
●肥胖者。
●孕妇及月经期间的女性。
●做完激烈运动的人。
●白天穿着深色衣服的人。
●赤脚穿鞋的人。
●化妆后“香气四溢”的女性。
如何拒收“红包”
1.运动后应尽快洗澡,保持皮肤清爽。天热流汗多,要及时用纸巾、手绢擦去汗液。
2.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身着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夏天穿的衣服根本不堪一“叮”。衣服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
3.户外运动最好穿着白色衣服,因为白色衣服反光能力强,有驱赶伊蚊的效果。
4.夏天切莫因嫌热而 *** 袜子,这样会使汗水气味快速挥发,把蚊子引来对人体其他部位发起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5.到蚊子多的地方去不宜使用香水等气味浓郁的化妆品。
蚊子爱肤色黑或发红的人
蚊子的确有这种“趋食性”,这并非是人们想象的某些人皮肤细嫩、血液甜招惹蚊子,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身上的某些气息吸引蚊子的缘故。一般来说,下面几种人蚊子会对其“情有独钟”:
一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二是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这表示你的身体已不堪负荷,应该马上回家休息了,不要再透支体力,以免造成更大的问题。
三是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衣服颜色如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
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四是新陈代谢快的人。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