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布氏杆菌病的病理生理(布氏病什么?)

祝由网 2023-11-13 06:50:21

布氏杆菌病的病理生理

布氏杆菌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和毒素繁殖成为原发病灶。当大量病原菌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则成为菌血症。在血流中生长繁殖的布氏菌,受机体多种免疫因素作用,如CD4和CD8细胞及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α干扰素、细胞溶解素等,使菌体破坏释放出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部分病原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其中繁殖,并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部位(主要是肝、脾、骨髓和肾等处)进一步繁殖,引起组织细胞的变形、坏死。病原菌可以多次进入血流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加重;当病灶部位的T淋巴细胞被细菌致敏并再次接触抗原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聚集于布氏菌周围,不断吞噬和杀灭布氏菌,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牙肿被巨噬细胞清除的布氏菌可以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在一定情况下大量繁殖,并再次冲破所寄生细胞,引起复发。

本病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初期为衍性渗出,组织细胞变形、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脏、淋巴结等处能增殖性结节和肉牙肿。慢性期部分病人肉牙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布氏病什么?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犬布鲁氏菌病有哪些特征?如何防治?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犬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出现临床症状;其特征主要是引起生殖系统障碍,生殖器发炎、流产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犬布氏杆菌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犬布氏杆菌病是一种革兰氐染色阴性的球杆菌;布氏杆菌属有7个种,其中感染犬的主要是流产布氐杆菌(牛型)、马耳他布氏杆菌(羊型)、猪布氏杆菌(猪型)和犬布氏杆菌;各种布氏杆菌在形态上没有区别,只是在致病力方面有所不同;布氐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长,但以肝汤培养基和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最茂盛;本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中可存活20~120天;在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在衣服、皮毛上能存活150天;阳光直射可存活4小时;在70℃加热5分祌,即可被杀死,煮沸立即死亡;用2%石炭酸、来苏尔、0、1%的福尔马林和5%的新鲜石灰水数分钟就可杀灭本菌;

  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和带菌犬;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犬,在其流产和分娩时随胎儿、胎衣排出大量病菌,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也含有病菌;感染公犬精液中含有病菌,可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犬;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黏膜,多因摄取被病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另外通过有损伤的皮肤和结膜也能感染;犬感染布氏杆菌病后,病菌主要在淋巴结、脾脏、子宫、胎盘以及前列腺的巨噬细胞内增殖,可引起公犬及母犬的不孕(育)或流产;

  犬布氏杆菌病的症状

  大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临床检査偶尔可见发热、嗜睡、淋巴结病变及体重下降;性成熟犬多表现繁殖障碍;母犬妊娠后3月时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内流出褐色或绿灰色的分泌物,持续时间1~6周不等、或不孕或发生早期胎儿自溶,或弱胎;公犬常发生睾丸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导致不育;

  犬布氏杆菌病的诊断

  单从临床症状做出诊断较难;确诊需要血液,精液或组织(胎儿、胎盘、脾、淋巴结、前列腺等)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常用的有快速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及琼脂凝胶扩散反应;建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诊;

  犬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1、狗狗的血清如呈现阳性反应,应马上采取隔离;

  2、加强检疫,发现病犬即行隔离或扑杀;目前尚未研究出有效的菌苗;被污染的犬舍、产房要用10%石灰乳或5%热火碱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要妥善消毒或深埋;为犬接生或处理时应带上手术手套;

  3、布氏杆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均敏感,对病犬可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配合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K,效果更好;

  4、不要接触患有布氏杆菌病的动物以及人,实验室应合理地处理患病动物,照顾患病的动物的人要穿防护衣,洗手消毒;空气飞沫传染也会使本病在实验设施中大规模的发生;

什么是布病

布病即布鲁菌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扩展资料:

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