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
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鼠疫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鼠疫通常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病原体可借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受染动物或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人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未经治疗的腺鼠疫病死率达50%至70%,败血症型接近100%。霍乱因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但霍乱不算最可怕的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增大约30万起霍乱病例,病死率仅1%。霍乱很容易防治,只要不饮污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就不会感染。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三种,其致病微生物分别为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
一、炭疽
炭疽是炭疽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人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后而被感染。炭疽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炭疽杆菌为有荚膜革兰阳性需氧芽孢杆菌。炭疽杆菌在宿主体内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有荚膜形成。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很强的致病性。炭疽杆菌在活的动物体内不形成芽孢。在体外,暴露于充足氧气和适当温度下可形成芽孢。芽孢耐受性强。细菌的繁殖体抵抗力弱,对热和普通消毒剂都非常敏感。
二、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是布鲁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常见于牧区,也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布鲁杆菌属革兰阴性短小球状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或荚膜,可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对人类致病的有马耳他布鲁杆菌(羊种菌)、流产布鲁杆菌(牛种菌)、猪布鲁杆菌、犬布鲁杆菌4种类型。其中,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也最常见。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但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很敏感。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毒素、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病病理变化广泛,受损组织包括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以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最为显著。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毒血症。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的病原菌多次进入血流,使临床症状反复加重,形成波浪式热型。
三、职业性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劳动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脑炎,即为职业性森林脑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均类似乙脑病毒。该病毒耐低温,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大多数患者呈隐性感染或临床表现轻微。本病的病理变化与乙脑相似,神经系统出现广泛的炎症病变。神经细胞有变性、坏死和脑组织软化灶等,病变涉及大脑、间脑、脑干、脊髓,重者可波及延髓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拓展资料:
一、生物性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是存在于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存在有害影响的一类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性有害因素会造成多种危害,但主要是对职业人群健康的损害。
二、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生物危害
由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称为生物危害。生物危害分为五类:①职业性细菌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等。②职业性病毒传染病,常见的有森林脑炎、口蹄疫、狂犬病等。③职业性真菌病,如放线菌病、皮肤真菌病等。④职业性螺旋体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⑤职业性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包囊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这类职业性传染病往往与非职业性传染病同时存在,具有地区性。
生物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损害,除引起如炭疽、布氏菌病、森林脑炎等职业病之外,因病原体不同,也可引起鼠疫、口蹄疫、挤奶工结节、牧民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等新的传染性疾病,对禽、畜类相关行业职业人群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生物性有害因素
问题一: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
问题二:鼠疫是什么? 基本资料 部 位:胸腔
科 室:呼吸内科
症 状: 咯血 胸痛 发热 呕吐 寒战 呼吸困难 腹泻 咳痰 畏寒 肝肿大 脾肿大
pneumonic plague
病 原 鼠疫杆菌,检痰可查到鼠疫杆菌。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39~41℃、脉细速、呼吸急促,病人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病初干咳,继之咳嗽频数,稀薄泡沫样痰,痰中混血或纯血痰。继发性肺鼠疫: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
血常规 白细胞增加
X线胸片 胸部可见大小不同、密度不等、边缘不整的阴影,有时可见胸腔积液。
预 后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流行病学 动物间鼠疫流行。
潜伏期 腺鼠疫[2]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肺鼠疫潜伏期短。
传播途径 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 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这样可以么?
问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是什么类传染病俗称什么病 肺鼠疫是鼠疫,是A类传染病,“对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明文规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依靠飞沫传播,潜伏期短,受感染的人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具体症状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感染后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时候要注意灭鼠跳蚤防治,动物间鼠疫预防的,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的亡超过23天。
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肺鼠疫是鼠疫从晚期感染初期的二次传播造成的。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原发性肺鼠疫结果可以根据参与人之间的传播任何情况下,跳蚤或动物。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率。
问题四:鼠疫症状有什么 鼠疫是甲类传染病,排在第一位,也称1号病。现已少见,你肯定不是,如果是,至少会全国出名了。
问题五:鼠疫是什么症状?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播快,病死率高。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蚤。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临床医生与鼠防人员要掌握鼠疫的一般知识及各型鼠疫的主要症状,疫区内鼠疫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对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有急性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出现被迫姿式等更应注意。不要担心,发现及时,完厂能够治愈的。
问题六:黑死病是什么疾病 黑死病就是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天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疾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的蚤类携带该病 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 最常见的是淋巴腺鼠疫,淋巴结受染。
当感染侵袭肺部,称肺鼠疫。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3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糖尿病的常见误诊
下一篇: 饮茶会诱发心律失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