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
有关肺结核的病因,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外因为感染痨虫,内因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精耗损所致。 1.感染痨虫 2.正气虚弱 由于先天素质不强,酒色过度,重伤脾肾,耗损精血,大病久病后失于调治或生活贫困,营养不充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成为痨虫入侵和发病的条件。 上述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体虚感染痨虫是形成本病的关键。
中医病机
肺痨的发病机理为痨虫入侵后首先侵蚀肺体,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发病后积年累月,久病不愈,肺阴更虚,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久延,继传变于其它脏腑,特别是肾及脾。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故本病其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但阴虚可致火旺,气虚或阴阳两虚。
中医诊断
(1)肺阴亏损:
证候: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痰中带有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咽干燥,少量盗汗,疲乏无力,纳谷不香,舌边尖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感染痨虫,侵蚀肺体,肺阴亏虚,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故干咳无痰或少痰。肺伤络损则痰中有血,胸部隐隐闷痛。阴虚生内热故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皮肤干灼。肺阴耗伤,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咽干燥。阴虚阳盛迫津外泄故有少量盗汗。肺病及脾、脾气虚弱而乏力,纳谷不香;舌边尖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候。
(2)阴虚火旺:
证候:咳呛气急,痰少粘稠或吐稠黄少量之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液,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盗汗量多,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胁肋掣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绛、苔黄或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久不愈传及他脏,肺肾阴伤、虚火上炎,灼津为痰则见咳呛气急,痰少,粘稠。虚火的伤血络则见咳血,色鲜红。肾阴亏虚,水亏火旺则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阴虚火旺迫津外泄,则见盗汗量多。心肝火旺则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肝肺络脉不和则胁肋掣痛,阴虚相火偏亢则见男子梦遗,失精。阴血亏虚冲任失于调养则女子月经不调。阴精耗伤无以充养形体则日渐消瘦。舌红苔黄,或剥为阴虚燥热内盛之征。
(3)气阴耗伤:
证候: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痰中偶带血或咳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不高,怕风畏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食少,腹胀,便溏神倦乏力,面色白,颧红,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来细弱而数。
证候分析:久病肺脾两虚,阴伤气耗、肺不主气故咳嗽无力,声低气短。肺气虚,气不化津故痰稀,色白量多。肺虚络损则见痰中带血或咳血,血色淡。气虚不能卫外则怕风畏冷,阳陷入阴则有午后潮热。阴虚迫津外泄则盗汗,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脾虚不运则食少,腹胀,便溏神倦。面色白,颧红,舌淡边有齿痕,脉来细弱而数为气阴两伤之候。
(4)阴阳两虚:
证候:咳逆少气痰呈白沫状,喘促气短,动则喘甚,不得平卧、声嘶失音,痰中或见挟血,血色暗淡,潮热盗汗,四肢浮肿,五更泄泻,心慌,唇紫,肢冷,口舌糜烂,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萎,女子经少,经闭,苔黄而剥,舌质淡紫暗,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证候分析:肺虚气逆见咳逆少气,痰呈白沫状;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喘促,动则喘甚,不得平卧;阴亏声道失润,金破不鸣则声嘶失音;肺络损伤则见痰中有血;阴虚内热津液外泄则见潮热盗汗;脾肾阳虚水液失蒸,健运失职则见面肢浮肿,五更泄泻;肺病及心,心营不畅则心悸唇紫。虚火上炎则见口舌糜烂,精气虚竭不能充养形体及资助冲任化源则见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萎,女子经少,经闭。苔黄而剥,舌质淡紫,少津,脉细微而数或虚大无力为阴阳交亏之候。本证阴损及阳,肺脾肾三脏俱亏,全身症状表现为五脏真元败绝,属病晚期,病情重笃,预后多凶。
中医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1)肺阴亏损: 治法:滋阴润肺。抗痨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方中北沙参、天冬、麦冬养肺阴;阿胶、生地、熟地滋肾阴;三七化瘀止血;贝母化痰止咳;服苓、山药补脾助肺;百部獭肝抗痨杀虫。阴虚较甚者加百合,玉竹、羊奶。咳嗽痰少而粘加甜杏仁。痰中带血加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加白茅根,丹皮凉血止血,加蛤粉,炒阿胶滋阴止血。低热加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乏力纳谷不香加太子参、服苓、白术、鸡内金、生谷芽以益气健脾。
(2)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和秦艽鳖甲散加减。前方滋养肺肾,用于阴伤阳浮,水亏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烦热咽干等症。生地、熟地、元参滋肾水、百合、麦冬养肺阴,芍药、当归平肝养血,贝母、桔梗、甘草清金化痰。秦艽鳖甲散功能滋阴清热,主治肺痨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方中鳖甲、知母滋阴清热,秦艽柴胡解肌退热,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肺肾阴虚甚加天冬、玉竹、龟板、阿胶、冬虫夏草以保肺滋肾。火旺较著者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痰黄稠酌加桑白皮,知母、海蛤粉、鱼腥草清热化痰。咳血配丹皮、栀子、紫珠草、醋大黄、凉血止血;血色紫暗成块伴胸胁掣痛配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盗汗配乌梅、瘪桃干、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敛阴止汗;失音,声音嘶哑配诃子、凤凰衣、胡桃肉、白蜜润肺肾、通声音。
(3)气阴耗伤: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与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真汤主治三阴交亏,气阴两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方中人参,服苓、白术、甘草。黄芪补益肺脾之气,培土生金;当归、芍药、熟地滋阴养血;天冬、麦冬养阴退热;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清热除蒸;五味子敛肺滋肾;莲心清心除火;陈皮理气化痰;生姜、大枣和营卫、参苓白术散功为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面浮神倦、咳而短气痰多清稀。人参、服苓、白术、甘草、山药、扁豆、莲肉补脾益气;砂仁和胃理气,苡仁理脾渗湿,桔梗载药上行。肺体损伤加百部,白芨补肺抗痨;咳嗽痰多质稀气怯加紫菀、冬花、苏子温润止咳;挟有痰湿加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咳血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三七以摄血。劳则自汗,畏风加桂枝。白芍、 大枣调和营卫配合补气药益气固表。阴伤明显见骨蒸盗汗加鳖甲、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补阴配阳,清热除蒸;食少、便溏腹胀明显加谷芽、鸡内金、桔白甘淡健脾,忌用生地、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4)阴阳两虚: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本方功能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久病,五脏俱伤,真元亏损之症。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服苓补肺脾之气;当归、芍药、熟地、枸杞子培补阴精;紫河车、龟板、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远志、枣仁宁心安神。肾虚气逆喘急加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阴虚偏重加麦冬、五味子滋肺纳肾;心慌加紫石英、丹参镇心宁神;五更泄泻加肉果,补骨脂补火暖土,禁用地黄,阿胶滋腻之品。
中药
紫河车胶丸1g,每日3次治疗盗汗。
大剂量鲜白芨500~1000g 煮、炒食之。
针灸
咳血:选用巨骨、尺泽、肺俞穴。
盗汗:选用合谷、复溜、百劳、阴郄穴。
咳嗽:选用天突、大杼、风门、肺俞、曲池、列缺、尺泽、孔最、合谷、巨骨等穴。
失眠:选用神门,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长期发烧:选用内关、足三里、列缺、公孙、涌泉、百劳穴。每次取主穴1个,配穴2个,轮流使用。
艾灸取穴。1组:百劳(双)肺俞,膏盲;2组:中府(双)膻中、关元、足三里(双)。
穴位注射药物取奇穴(大椎、大杼两穴连线中点)注射链霉素0.2g 溶于0.25%的普鲁卡因1ml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结核病因治疗必须采取西药化疗方法,可配合中药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抗西药的毒副作用。因化疗药物只针对病因,对组织修复无任何作用,在这方面可充分利用中药优势。还可考虑应用中药激活休眠状态的结核菌,或阻抑结核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方药:圆鱼(鳖)1个,百部60克,百合60克,白芨30克制用法:先 将圆鱼用麦糠火煨干,焙焦,和其余药共研细末.日三次,每次6--9 克,冲服.禁忌:夏季服时忌吃苋菜. 方药:乌龟1个制用法:乌龟用黄泥包住,糠火烧焦去泥,研细末 ,开水冲服.每日三次,每次1.5克,连服两个月.适应证:肺结核禁忌 :烟酒. 方药:百部15克,白芨150克,桃仁75克,五灵脂75克,玄参75克 ,山药90克,牡蛎90克,蜈蚣30克,厚朴30克,鳖甲60克,冬虫草60克 ,阿胶60克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5克,每次2丸,每 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适应证:肺痨(空洞型肺结核),吐血,咳嗽,潮 热,盗汗,吐黄痰,肺痛.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正气亏耗为其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本病一般分4型治疗: 1. 肺阴亏损型 症见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方药:沙参12g,麦冬12g,天冬10g,生地18g,百部15g,白及20g,山药30g,云苓15g,川贝12g,菊花10g,阿胶15g(烊化),三七3g(冲服)。 2. 阴虚火旺型 症见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经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药:龟板10g,阿胶12g(烊化),冬虫夏草12g,胡黄连10g,银柴胡10g,百合30g,生地20g,麦冬12g,桔梗12g,贝母12g,当归12g,青蒿15g,知母12g。 3. 气阴耗伤型 症见面色不华,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治宜益肺健脾。方药:太子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山药30g,桔梗12g,百合30g,大枣10g,黄芪20g,莲子15g,当归12g,白及20g,功劳叶12g。 4. 阴阳两虚型 症见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音嘶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治宜滋阴补阳。方药: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30g,茯苓20g,黄芪30g,紫河车15g,当归15g,鹿角胶10g,龟板12g,白芍12g,白及30g,功劳叶12g。
求采纳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双侧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表现
食疗食物
百合:味甘性微寒,具有滋养强壮,养阴止嗽,清心安神,利大小便,止涕泪等功用。故用百合30g,瘦猪肉200g切块共煮烂熟,加盐调味食之,可治疗肺结核低热、干咳等证。
白木耳: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养胃、滋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等功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潮热,咳血等。故用白木耳6g水浸泡一夜洗净,加冰糖适量,上笼蒸1小时即成,早晨空腹服食每日1剂,可治肺结核潮热咳嗽咳血。
燕窝:味甘性平,微咸,具有补肾、养肺阴止咳化痰的功用。适用于咳嗽咳血等,治疗肺 阴虚以干咳、盗汗为主要症状的肺结核。用燕窝6g,银耳9g,冰糖适量,银耳洗净泡发,与燕窝、冰糖一起放入碗内,放水炖熟服用。或燕窝、西洋参各3g,放水炖熟服用。
梨:味甘微酸性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清心解酒毒等,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痰多,大便秘结等,梨生用清六腑之热,熟用滋五脏之阴。治疗肺结核咳嗽、气喘、咯血、盗汗、咽干口渴,用秋梨汁、白果汁、鲜藕汁、甘蔗汁、淮山药汁各120ml,霜柿饼120g,捣如膏,生核桃仁泥、蜂蜜各120g。蜂蜜溶化稀释后,先将柿饼膏、核桃仁泥、淮山药汁加入搅匀,微微加热,溶解后,离火稍凉,趁温(勿过热)将其它四汁加入用力搅匀,置瓷罐内贮存备用。不拘时,每次1~2茶匙开水和服,病轻少服,病重多服。
萝卜:味辛甘性温,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定喘下气、安胎、宽中理气、止血活血解毒等功用。适用于风寒咳嗽、肺痿咳血、肺结核、消化不良等证。治疗肺结核咯血,可用红皮白心萝卜1000g洗净,擦成细丝,洁净纱布绞汁,萝卜汁放锅内煎熬致较稠粘时加明矾10g(先以水溶化),调匀后加蜂蜜100g,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一匙,每日3次,空腹服。
大蒜:味辛甘性温,有杀菌驱虫,止咳化痰,宣窍通闭,消肿解毒的功用,用于痢疾、肺结核、肺炎、流感等。治疗肺结核,用紫皮大蒜15~20瓣,去皮入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小米50g淘净和大蒜瓣一起煮粥。快煮好时,再调入白及粉5g搅匀,早晚空腹分两次热服。治疗重症肺结核咳嗽,用蒜2~3头去皮捣烂置瓶中,用两根软管一头插入瓶中,一头插入两鼻孔,呼气用口,吸气用鼻,每日2次,每次吸30~60分钟,连用3个月。
鸡蛋:味甘性平,能补虚损,理气血,除伏热, 通经闭,治久咳、久痢、疟疾、目赤咽痛等。治疗肺痨咯血,鸡蛋1个,调入白及粉9g,每日晨起用开水冲服,连用数次有效。治疗活动性肺结核,蛋黄油每日20ml,分3次饭前服,连服21日,休息7日后再服。
食疗方
★羊髓生地羹 [组成]羊脊髓、蜂蜜各50克,生地10克,熟羊脂油15克,黄酒25克,生姜丝、精盐各少许。 [制法]先将羊脊髓、生地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煮汤至熟透,捞去药渣,再加入熟羊脂油、精盐、生姜丝、黄酒、蜂蜜等,加热至沸即成。 [适应症]滋阴清热,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结核之低热、咳嗽、咳痰等症。 [用法]一顿或分顿食用。
★银耳鸽蛋羹 [组成]银耳2克,冰糖20克,鸽蛋1个。 [制法]先将银耳用清水浸泡20分钟后揉碎,加水400克,用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文火炖烂;然后将鸽蛋打开,用文火蒸3分钟,再放入炖烂的银耳羹中,煮沸即成。 [适应症]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结核干咳。 [用法]饮汤吃银耳和鸽蛋。
★胡萝卜蜂蜜汤 [组成]胡萝卜1000克,蜂蜜100克,明矾3克。 [制法]将胡萝卜洗净切片,加水350克,煮沸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明矾,搅匀,再煮沸片刻即成。 [适应症]祛痰止咳。适用于咳嗽痰白、肺痨咳血等症。 [用法]日服3次,每次服50克
★雪梨菠菜根汤 [组成]雪梨1个,菠菜根、百合各30克,百部12克。 [制法]将雪梨洗净切块,菠菜根洗净切成段,与百合、百部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煎汤,水沸后40分钟即成。 [适应症]清热,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安眠药中毒的表现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