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伤风欬嗽多痰, 或喘急呕恶者, 宜六安煎加减治之为最妙, 二陈汤多加生姜亦可。若外感风寒, 欬嗽多痰, 喘急, 而阴虚血气不足, 痰有不活, 气有不充, 则托送无力, 邪不易解, 宜金水六君煎, 其效如神; 若年衰胃弱者, 尤宜用之。 若伤风兼寒而欬嗽发热者, 宜柴陈煎。若时行风邪在肺, 欬嗽喘急多痰, 而阴寒气甚, 邪不易解者, 宜小青龙汤, 或消风百解散, 或金沸草散。 若伤风初感, 寒热往来, 涕唾稠粘, 胸膈不快, 欬嗽多痰者, 参苏饮。 若伤风头痛, 鼻塞声重, 欬嗽者, 局方神朮散, 或川芎茶调散。 若感风兼湿而头目不清, 鼻塞声重者, 宜冲和散, 若风寒外闭, 肢节烦疼, 鼻塞声重而内多伏火者, 局方羌活散。 若太阳经伤风, 发热自汗恶风者, 桂枝汤。
抗生素药用的过多,会伤害阳气,以后很容易动不动就是肺炎,甚至肾炎。
我们一般不提倡一感染就用抗生素,原因在于:细菌传代很快,一种抗菌素连续服用几次,就能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虽然本次感染治愈了,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在下次比较严重的感染时,只能加大药量或者选择更高端的药物。而一个新药的问世要耗时10-20年。
下面是转的内容,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吧,对将来大有好处: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
感冒不是病,它是人体正气抵抗邪气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我们人体都有一息真阳,这一点阳气维系着生命的持续,也保护着机体免受邪气的侵扰。人体感受风寒邪气,引起感冒。所谓感冒,就是邪气自表入里,与人体的阳气交争,而出现的一些反应,如喷嚏、头痛、身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感冒初起都是太阳表证,也就是邪气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开始进入机体。太阳经充满着阳气,于是阳气开始抵抗邪气的入侵。所以说,感冒是正气抵抗邪气的一个过程,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正气是否充足的一个表现形式。因此,如果正气足,则邪气被赶走,感冒很快痊愈。如果正气若,则邪气留恋于体内,感冒持久不愈,以至于缠绵难愈。甚至于稍有风吹草动则机体不胜其邪,而出现感冒症状,一年数次,频频发作。因此可以说,感冒的本质,是身体元气的自我驱邪反应。
感冒往往会伴有发热,其实,所谓发热,不过是正邪交争的一种自然的反应,可以说,有一分发热就表示机体尚有一分阳气。这是件好事,说明我们机体的阳气还不虚。那些阳气比较虚弱的人如果感冒了,一般是不发热的,即便发热也不是高热。这是因为他们的阳气不足,邪气没有遇到抵抗,自然直往三阴的层次走。大家想想,过了三十五岁后,是不是感冒后很少发高烧了?不要以为是好事,赶紧找你的中医补补元气吧。经过治疗后,如果出现高烧了,那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说明你的元气已经充足到可以进行激烈的抗邪斗争了。
治疗感冒也就是帮助机体的正气把邪气赶走即可。因此,感冒非常好治。如果正气强,就打开门窗,让邪气出去;如果正气弱,就一边扶助正气,一边开门窗,邪气也能出去。如此容易的一件事,为何久治不愈,甚至于变生大病重病甚至于慢性病呢?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对感冒的认识是否合理。
按照常识,感冒了如果不治的话,一般五六天就会自己过去了。可为什么当今社会上不少人感冒反而会导致鼻炎、咽喉炎、心肌炎、肾炎等等呢?这是谁的过错?为什么会这样?
关键的问题是大量滥用了抗生素来退烧,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其他症状。因为抗生素是属于寒凉类的药物,它会伤害元气,导致元气的抵抗不足,而邪气得以深入三阴经的层次。其实,用寒凉清热中药退热与用抗生素退热殊途同归,危害是一样的。这样的治病等于害人!可惜的是,当前的抗生素滥用了,虽然有国家立法禁止滥用抗生素,但效果不明显。国内各个大大小小的医院争相用抗生素来退烧,越用胆子越大,越用越觉得好用,于是抗生素越来越失去控制,结果就是全国人民的健康被糟蹋了。在这方面,儿童与青少年是重灾区。作为父母的,不知作何感想?
按照传统的中医观点,对于感冒来说,发烧是最好的治疗!发烧的本身就是正气祛除邪气的过程,因此,怕发烧者必然引邪深入。医生如果帮助病人努力退烧,其实就是努力向侵略者投降。
了解了这些道理,不得不思考一下,如果感冒了,正确的办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详细地谈谈如何治疗感冒。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中医治疗感冒就是辨清阴阳二证,以六经辨证处方为最佳。如果邪在三阳分,就会表现为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鼻鸣、往来寒热,口苦、目眩等阳分的症状;如果邪在三阴分,就会表现为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鼻流清涕、咳嗽无力、畏寒等阴分的症状。按不同层次,随经治疗,一两付药即可见效。
但一般常见的感冒,多是简单的外感寒邪。此时,病在太阳经,医圣张仲景早有明训,发汗解表即可。为什么呢?太阳为巨阳,是阳气旺盛的地方,它的功能就是保护我们的机体不受外邪侵袭。也就是说,只有太阳阳气不足了,邪气才因而入侵。因此,治疗太阳,当以阳为法,以阳为目标。所以治感冒多用些辛温发散的药,而少用或不用寒凉药,否则就是雪上加霜!如果用抗生素或者双黄连这些寒凉药来治疗感冒,只会越治越重。虽然广告上天天说双黄连治感冒好,它是在骗你的钱,你还信它的,不是愚昧就是没长脑子。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一切杂病疑难病症的经典,当然也是治疗感冒的经典。用这部书的办法来治感冒,据我多年的临床观察,往往是一两副药就好了,也就是一天治好感冒不是难事。如此而已,不懂的认为神奇,懂的认为没有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可惜当世的中医不肯好好在钻石经典,或是守住一两个所谓的祖传秘方去混日子,或者一头扎到西医的阵营里抢着用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加一个葡萄糖)了,用得好不好且不说,至少混到了不少黑心钱,也混了个象模象样的医生样子。而且,这样的人最大的特点是曾经学了中医,但却认为中医不能看好病,认为中医不会治病。他们以身说法,高谈阔论,以至于误了不少颇相信中医的人。结果就是中医在他们的手里绝种了,他们成了中医的撅墓人。
感冒就是太阳病,那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因此,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治疗感冒的方子都是围绕着麻黄汤和桂枝汤来了。57年毛主席感冒发烧,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山东名医刘惠民只用了两付大青龙汤(麻黄汤加生石膏)就热退病除。毛主席因此而说了句话:“中医中药好。”
现在治疗感冒都是去医院挂水。岂不知一则感冒根本就不是炎症,哪里有什么细菌感染!二则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破坏了人体阳气,导致邪气入里,进入阴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临床经常发现因为普通的感冒而导致鼻炎、心肌炎、肾炎的患者,都是因误治把邪气引到了三阴层次而引起的。邪气内入于手少阴心经则出现急性心肌炎,内入于足少阴肾经则会出现急性肾炎,其本质还是外邪进入少阴层次而引起的。
从这个道理上说,感冒发烧不可用任何的寒凉药。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其实,简单地用针灸治疗一次,都可迅速退热,远胜于任何抗生素。如果滥用寒凉药物,则机体的阳气受到损伤,阳气无力祛邪,则邪气从体表的阳分进入三阴,症状消失。但邪气因此潜伏于三阴,以后早晚会产生大的疾病出来。这种情况在目前较为常见,这也是不少人生出大病重病的原因之一。
当前社会,人们的体质多偏虚寒性,外感的邪气也多属风寒,因此,那些容易感冒的人多是属于阳气亏虚的类型,应该扶助阳气以祛邪,尽量不用寒凉解表药。这类的病人感冒很少发热,但怕冷非常明显,此时如果滥用抗生素,就会极大地伤害人体的阳气,导致邪气深入机体,甚至于引起阳脱猝死。媒体经常报道有病人因感冒挂水而突发死亡,那是因为心肾二经被寒凉药物一激,导致突然阳脱而引起的。这样的事情在你我身边还少了吗?
有些人似乎不在乎自己的健康,稍见感冒,即大把地吞下中西药物,殊不知这种吃药法,只会伤害阳气,根本无益于治病。更有人相信广告,见发烧即大量吃凉药,喝凉茶,说是以寒去热,结果越吃越烧,那表示你机体还有阳气在坚持抗战,如果吃了不烧了,你认为是可喜的事情,我却认为是可悲可叹的事情。
这里列出市面上常见抗感冒西药,如快克、感冒一粒灵、扑热息痛、臣功再欣(复方锌布颗粒剂)、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白加黑、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等。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千万不可滥用。感冒病毒的种类有一百多种,没有哪个西药能完全抗病毒的,但其副作用却巨大,得不偿失。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使用不当可出现大量毒副反应:如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胃肠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一过性血尿、多动、抑郁、失眠、幻觉昏迷,惊厥、乃至危及生命。还有报道速效伤风胶囊是胎儿致畸的重要因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称治疗咳嗽和感冒的综合药物中不少含右美沙芬,这一成分超量服用可能会威胁生命。而目前,患者在药店随处可买到的泰诺、日夜百服宁以及白加黑片等都含有这一成分。西药治感冒,因而产生的副代价太昂贵了,中国人为什么不用中医呢?
即使如中医,对于寒凉类感冒药,也是要禁止应用的。比如如V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感冒灵冲剂、感冒清、康必得等,都是中西药合在一起的。另外还有一些苦寒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方大青叶合剂、银黄口服液(含化片)、复方鱼腥草片、了哥王片、苦甘冲剂、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猴耳环消炎胶囊等,都是一派苦寒伤阳之品,不可误听广告之语而滥用。大家如果一定要用中成药,最好看看外包装上的药物组成。如果有辛温药物的,还算可以,如果一派寒凉的,那是骗人的东西,千万不可以服。不管是什么外感,因寒,因热,都要有温药才行,否则无效,且有害。
再说几句小儿感冒。小儿元气一般比较充足,感冒了很容易发高烧,这是孩子的元气在努力驱赶已经入侵到肌表的风寒邪气。如果滥吃板兰根类寒凉药物,或者去医院挂水,就是一边伤害孩子的元气,一边把邪气往里引。作为父母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但却做出了这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小儿感冒可以用点小儿推拿,清清肺经、肝经、天河水,补一下心经、脾经,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或者找好的中医,吃一付辛温类的中药,或者扎扎针灸,往往一天就好了。但如果以前经常滥用挂水的孩子,往往感冒后不容易好,因为体内的邪气太多,需要一次次地扶足正气,把它排出来。排邪的过程,也就是小儿走向健康的过程。你可以观察,邪气排出后,小儿的面色红润了,手足也不凉了,食欲增加了,睡觉更踏实了,精神头儿更足了。这都是孩子元气恢复的表现。作父母的,认真地思考一下吧。去医院挂水后的孩子是不是会出现相反的表现呢?其实,比较挂水的价格,中医中药治疗感冒简便廉验,这才是治疗感冒的真正正确的方法。
所以说,感冒是身体受寒引起,发烧是正气抗病反应。治疗感冒就应该扶助正气,祛散寒邪,当用辛温药,不应该助寒退热用苦寒药。用凉药退热则引邪深入,是自取灭亡。
唉,好朋友的女儿因为感冒被西医害成了心肌炎,经过反复治疗,说是病愈了,但邪气也陷入少阴层次。因此十分着急,一边为朋友的女儿治疗,一边在空间里写下这三篇有关感冒的文章。这是第三篇。
但如果感冒被庸医误治,变生出其他的病,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赶紧停止原来的错误治疗,去找好的中医吧。
简单来说,寒邪被引入肺,则发为咳嗽。咳嗽也是身体的抵抗,能咳嗽说明病邪尚未深入下焦。往往是肺阳不足的体质容易导致这样的病症,如果继续清热则久久不愈,轻者变成慢性鼻炎,重者变为慢性咽炎,重者发为哮喘。这时就要补助肺气,并开表祛邪、降气化痰。用金沸草散配合理中汤。
如果素体阳虚,三阳经无力抗邪,邪气可能会进入三阴的层次。入太阴则为腹痛、瘦弱、腹泻、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时要用附子理中丸扶脾阳。
由于太阳经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气可能直入少阴(太阳的底面),于是出现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以至于肾衰、尿毒症等等。这是最常见的误治后果,但在急性期也并不难治疗。这时千万要马上停止西医的治疗,如果还是执迷不悟,那是真正的傻瓜了。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把少阴层次的邪气发出来。
一般临床上常见感冒因大量用抗生素后出现哮喘,庸医会继续大量用激素,表面上看,慢慢地哮喘就好了,然后就出现了肾炎。此庸医必说:我已经把你的哮喘治好了,现在已经不是呼吸系统的病了,你可以去肾内科看看。于是在肾内科又滥用寒凉,慢慢地成了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透析、换肾纷至沓来。病人花了数十万的钱,要活不得,要死将近。其实起因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感冒而已。多少大病重病慢性病,都是从一次普普通通的感冒经过误治开始的,这样的教训还少了吗?在急性肾炎的初期,就当成感冒治即可,麻黄汤最有效。如果邪气继续深入,那要边扶正边开表了,至少附子汤还能有效,再以后,那需要好中医慢慢地为你辨证论治了。
还有的感冒咳嗽慢慢被寒凉药治好了,但病邪已经深入下焦,从肺入肝,直到厥阴层面,潜伏不发,影响了肝的升发功能,出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的病,如此继续当成肝炎来治,那就万劫不复了。如果吃吃乌梅丸反而是好方子。
如果病人本来就先天不足,滥用寒凉药大伤元气后,邪气可能进入少阴的最深层,也就是骨髓,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种种血液病。如果再用激素、化疗等继续摧残元气,那倾家荡产之后丧身失命是必然的结局。
是要健康,还是死于疾病,或者死于治疗?病人可不思考清楚了。
你好,感冒中医古代书籍有很多的记载.感冒时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鼻塞,
喷嚏,咳嗽,头痛,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等常见外感性疾病.
其病情轻者,也称伤风或感冒风,冒寒,
{沿革}感冒一词始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其书在"伤风方论"中记载
了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浊稠粘",此感冒为感受之意.
元代<<丹溪心法>>.头痛>>中始把感冒作为病症名.
随着温热病学的发展,清代不少医学家认为感冒与感受时行之气有关,林佩琴
<<类证治裁.上风提出"时行感冒之名.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也说
"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
中风,乃时行杂感也."认识到感冒有流行性,传染性,当隶属于"时行病"类.
{治疗预防} 叶天士"在卫汗而发之可也,之意多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辛凉解
表.预防应以古人提出的参苏饮,近代多以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肺脾气虚,
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容阴不守,津液外泄.吴琨:"气虚自汗,此方主之......
白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防风.
东恒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
{附方}1.玉屏风散 防风,黄芪(各30克)白术(60克)研磨,每服6-9克,日服两
次,开水送服.
2.参苏饮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半夏,茯苓,
橘红,甘草,桔梗,枳壳,木香陈皮,姜,枣.
3慢性咽炎 (1)胖大海 2-4梅泡芙引用.(2)罗汉果 泡芙对慢性咽炎有效.
金银花泡芙效果也很好.
治疗疾病中病即止,不能常年吃药,否则会伤及抵抗力,让机体慢慢恢复,
注意饮食起居,加强体育锻炼,适应气候变化,定能战胜疾病.
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
感冒应该如何治疗?
呼吸道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中医治疗为常用措施。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二、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 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风寒感冒撸?臃缑拧⒎斡幔环缛雀忻罢?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的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
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
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丸。
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5)中医药方
(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七)“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合剂”。
具体方药如下:
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银花20g 羌活10g 苏叶10g 薄荷6g
中医有效治小儿感冒
宝宝患感冒后,如果症状不重、没有发热,可根据出现的症状和表现,在家中向医生咨询,并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服用一些中成药。
妙招1服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2.风热感冒: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妙招2施行中医推拿法
发热:清天河水。推天柱骨各200次,揉小天心30-50次。
鼻塞:揉迎香。擦鼻旁100次。
咳嗽:捏挤天突30次,下推膻中,揉肺俞各50-100次。
妙招3使用家居验方
1.香菜根、葱根各15g,煎水后加适量冰糖代茶饮。
2.白菜根20g、生姜3片、红糖60g一同煮水,热饮。
3.鲜芦根30g,煮水代茶饮。
4.咳嗽有痰的宝宝,可以用生梨煮水喝。
家中常备治疗小儿感冒的中成药
因为小儿服药比较困难,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应力求应用剂戛小、疗效高的药物治疗。这样,中成药在儿科疾病中,使用就比较广泛,并且有些剂型如丸、散等,还可以调在乳汁、蜂蜜或粥内服用。现将家中常备的治疗小儿感冒的中成药简单介绍如下:
( 1 )九宝丹:具有发汗解表、止嗽化痰、健胃消食的功能。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怕冷发热、头痛肢酸、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每服1 丸(每丸3 克,日服2 次、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2 )妙灵丹: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外感风邪、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痛、发热、怕冷、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促作喘、口渴、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出现惊风抽搐等症。此丹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的常用成药。每服l 丸(每丸重1 。 5 克),日服2 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
( 3 )小儿感冒冲剂:能够清热解表,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可应用。日服2 次,每袋24 克。1 岁以内每袋分4 次服,1 一3 岁每袋分3 次服,4-7 岁每袋分2 次服,8 -12 岁每袋1 次服。温开水冲服即可。
( 4 )小儿保元丹: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之功。适用于小儿感冒风寒、痰热内闭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鼻塞不通、流清涕、咳嗽痰盛、气促作喘、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抽搐等症。是治疗小儿感冒未解、里热炽盛引起的高热喘促为主症的常用中成药.每服1 丸(每丸重0。9 克),日服2 次。薄荷、钩藤煎汤或温白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5 )回生救急散:简称救急散,大瓶重3 克,小瓶重1 。 2 克。该药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内有积热、伤风感冒引起的身热无汗、咳嗽痰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烦躁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症。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常用成药。尚可用于流感、肺炎喘嗽、隐疹不透、急热惊风等症。每服0。6 克,日服2 次,温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6 )小儿至宝锭,简称至宝锭,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滞的常用成药之一。该药能够清热导滞、祛风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停食停乳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手心发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抽搐等症。蜜丸,每丸重1 。 5 克,每服1 丸,日服2 次,焦三仙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7 )牛黄镇惊丸: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惊的主要成药之一。为蜜丸,每丸重1 。 5 克。该药具有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小儿素有内热、感受外邪、痰热内闭引动肝风所致的头痛无汗、高热不止、痰涎堕盛、气促作喘、烦躁不宁、睡中惊惕,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等症。每服1 丸,日服2 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 8 )香苏正胃丸.又叫香苏正胃丹。亦为蜜丸,每丸重1 。 5 克,是治疗小儿暑湿外感兼挟伤食停乳的常用成药。该药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的功能,只要是夏暑季节贪凉饮冷所致的发热怕冷、呕吐、腹泻、不想吃饭、尿少、腹痛、腹胀等症,均可应用。每服1 丸,日服2 次;用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次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药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茯苓10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后下)
2、风热感冒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药用 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药用 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
治法 益气解表
药用 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
治法 滋阴解表
要用 加减葳蕤汤加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水火烫伤
下一篇: 零食吃的太多容易得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