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一岁以内能说哪些话
1-3个月
宝宝与人交流的最初方式就是哭。一声尖叫可能说明他饿了,而呜咽、断续的哭声,可能表示他需要换尿布了。等宝宝大一些后,他会发出可爱的咯咯笑声、叹气声、唧唧咕咕声了,成了个小声音制造厂。至于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专家说,在他们在才4周大的时候,就能够分辨像“ma”和“na”这样相似的音节了。
4个月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喃喃自语了,并能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比如“baba”或“yaya”。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虽然肯定会让你无比激动,但他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这要到他大约1岁左右才能做到。
宝宝尝试说的话听上去像是用另一种语言说的意识流独白,没完没了的词汇被串在一起。发声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游戏,他正在试着用自己的舌头、牙齿、上颚和声带制造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
4-7个月
现在你的宝宝已经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知道当你叫他的名字时是在跟他说话。他甚至会把头转向你,他也更加适应你说话的语调。当你的语调听上去高兴时,宝宝也会表现出高兴,如果你严厉地跟他说话,他会变得不安,可能还会哭泣。宝宝还开始分辨陌生人和熟人,如果你把他放在他不认识的人怀里,他可能会哭起来。 带音乐的安抚玩具很适合这个月龄的宝宝。
二、一岁之后宝宝说话怎么发展
12-17个月
宝宝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他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比如宝宝想要人抱的时候说:‘要抱吗?’。他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让他自己看一些带颜色的绘本,撕不烂带响的布书系列再合适不过。
18-24个月
到宝宝2岁时,他能使用3个词的句子,还能唱简单的旋律。宝宝的自我意识会发育成熟,开始谈论他自己,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想什么、感觉到什么等等。代词可能会让宝宝糊涂,所以你可能会发现他尽量避免使用它们,比如他说“宝宝扔”,而不说“我扔”。
25-36个月
到了3岁时,你的宝宝会成为更为熟练的健谈家了。他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比如,他跟另一个孩子说话时,会用比较简单的词,但跟你说话时,就会用词更讲究。到这个时候,宝宝可能几乎完全可以被理解了。他能流利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别人问话时,他也很乐意回答了。
三、宝宝说话晚是什么原因
1.耳聋
由于耳聋影响声音输入障碍,如中度以上耳聋可以影响孩子对语言理解和表达,导致说话迟缓,耳聋越重影响语言发育情况越明显。
2.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
如儿童孤独症,由于社交行为障碍,对别人交流说话对象不关心,影响学习说话,同时运用语言能力差,自言自语,重复刻板语言,或说话单调,没有抑扬顿挫表现等。
3.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在语言发育迟缓中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智力低下,学习和模仿能力差,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差,说话晚。
4.学习说话环境变化和复杂性
如不同地方有不同方言,当孩子在学说话时,突然改变孩子生活习惯及语言环境,而新的陌生环境方言不同,导致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对新环境方言理解困难,从而影响语言表达和说话困难。在一个家庭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员,各说各的地方方言,即语言环境复杂,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会影响家庭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导致说话延迟。
5.构成说话的组织器官异常
如先天性腭裂孩子,由于口腔上腭不同程度缺陷,导致说话的构音器官不全,影响语言发育,导致说话延迟;部分脑瘫孩子,由于构音器官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说话表达困难,导致说话延迟。
6.单纯说话延迟
除了以上原因,个别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没有以上器官功能和行为发育异常,智力情况也正常,理解能力也正常,仅有说话(语言表达能力)落后表现,随着语言发育,最后语言表达能力爆发,可以像同龄孩子一样进行正常说话和交流,但是这种孩子比较少。
四、家长如何教宝宝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当爸妈喂宝宝吃饭、给宝宝换尿布、为他提供生活照料的时候,或是带着宝宝外出时,都是和宝宝进行口头言语交流的绝佳机会。那么,如何教宝宝学说话呢?
1、重视日常交流
换尿布时,可以说:“宝宝屁股脏,妈妈换尿布,哒,哒两下,贴上小粘条,尿布换好了,宝宝真高兴!”在喂宝宝喝水时,可以说:“喝水了。”照镜子时,指着镜子对宝宝说“这是宝宝”,“这是妈妈”。另外,带宝宝外出时,沿途所见所闻,均可作为与宝宝谈话的内容。
2、适当的语言刺激
在跟新宝宝说话时,语音要轻柔,语速要放慢,还可以伴着优美的旋律。比如:妈妈可以给宝宝轻轻地唱儿歌;给孩子读诗歌,《三字经》等等。但是,妈妈一定要把握度,语言刺激不能过于频繁,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宝宝大脑和神经的疲惫,结果适得其反。
3、注意语调和拟声叠词
宝 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对不同的语调的感觉是不同的。父母们要用语调较高的声音和宝宝们交流。升调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降调用来安慰或唤起宝宝的积极 情绪。父母和宝宝讲话时,多用宝宝喜欢听的拟声和叠词。比如:“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宝宝听后会很开心,然后自然就模仿了。
一般来说,1岁的宝宝能喊爸爸妈妈,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词汇了。但有些宝宝说话比较晚。你知道宝宝说话晚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随我看看吧。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的 生理原因 主要有遗传因素,此外,通常还有以下生理因素
1、听力障碍: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宝宝不具备学习发音的生理条件,也就不可能理解特定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因而无法用语言交流。如果宝宝听力异常发现台湾,就会对宝宝智力,情绪能力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宝宝语言发展也比同龄人差。
3、发音器官发育异常:在确认宝宝听力完全正常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宝宝的发音器官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发音与说话训练。
除生理原因之外,宝宝说话晚还可能存在以下 心理或教养环境方面的原因
1、父母少言寡语,宝宝缺乏学习与模仿语言的环境。
2、父母对宝宝说话的要求高,一旦宝宝出现错误,父母总是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或催促宝宝赶紧改正,父母的'这种行为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无形中抑制了宝宝的表达欲望。
3、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4、父母喜欢包办宝宝的一切,对宝宝照顾极为细致,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要,因此,宝宝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他学说话的动机受到抑制。"
宝宝说话晚的影响
孩子的语言发育进程,一般是出生或孕末期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并可以对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出生以后对抚养人有意识的互换或人的语言就有了更明确的回应,1个月以内就可以一些喉音,之后慢慢出现简单的辅音、元音,到8个月左右就能很好的发出唇音,如爸爸”妈妈”哒哒”等,1岁左右会出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10个月到1岁2个月之间会出现较多语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听懂,常常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出现;1岁半左右语量开始明显增多,2岁左右可出现300个词,2岁半左右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但是,语言发育有个体差异,每个宝宝都有自己发育的速度,只要宝宝一切健康,说话早晚只是时间问题。这和宝宝聪明与否无必然联系,说话早的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说话晚的也可能大器晚成”。家长不要太心急,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每个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环境、遗传等因素,成长的速度多多少少有所差异。在语言能力这块,有些宝宝说话晚,那么宝宝说话晚是不是不聪明?妈妈们不要有这种担心。我来给你分析分析~
宝宝说话晚是什么原因
马上就到春节了,我儿子也快满两岁了,但他现还不会说话,问他什么好像心理明白,就是不会说,把我们急死了。这宝宝说话晚,到底是怎么回事?
语言的发展是宝宝智力成熟的重要标志,绝大多数宝宝在满周岁就开始呀呀学语,2岁的时候说话出现了多词句。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点:
遗传因素
父母小时候开口晚,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也较晚。
环境因素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对宝宝的关心程度,也影响着他的语言发育。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另外有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
疾病影响
如大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以影响语言发育。有的宝宝1岁多开始说话,但到2-3岁后却逐渐不讲话了,这可能是得了精神孤独症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属于病态表现。此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如果到了1岁半还不会说话,应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首先检查听力,因为听力丧失的宝宝,无法学习说话;还要检查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情况。若去除以上原因,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说话,并在专家的指导进行语言训练。
宝宝说话晚的影响
1、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小朋友在还没出生时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并作出反应了;出生后,对语言便有了更明确的意识,一个月就会发出含糊的声音,然后慢慢发育发展,会说声母。半年后,就会说唇音了,一岁以后就可以呼唤爸爸妈妈,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说一些多语言的句子。一岁半之后到两岁,会说几百个词汇了,并且慢慢地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还可以让父母看懂。
2、每个幼儿是独立的个体
然而,每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都有所差异,所以语言能力也有所不同。只要宝宝身体是健康的,说话早晚并不是最重要的。此外时间长短,并不能完全反应幼儿智力水平,说话早说话晚都可能成为医生、老师、科研人。所以父母不要太过着急,只要正确、科学引导就可以了。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父母应明确孩子说话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生理原因,比如智力、听力障碍,应迅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针对治疗,如果是其他原因,父母应科学的引导孩子,方法如下:
1、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
孩子学习说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的积累的过程,所以父母营造一个优秀的语言环境很重要。父母和孩子交流越频繁,小朋友的说话能力就会越强,孩子也会模仿父母说话的动作、神情,父母要亲力亲为,也应该慢慢来,不能过于心急,要有耐心。
2、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
当孩子发出需求的信号时,不是已经猜到孩子想要什么,然后马上去做,这样孩子就没有了说话的机会,欲望也慢慢的下降。应诱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孩子说话。
3、鼓励孩子与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玩耍
年纪稍大的孩子,其语言能力更强,鼓励自己的孩子与他们玩耍,可以向他们学习表达的过程,而且孩子相互之间的学习更自然,效果也更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一举两得。
父母应当如何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
1、要注意发音和用词的准确性
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不要用儿语及方言和孩子说话。与孩子说话时要速度缓慢,发音清晰。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3、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凡事多与孩子沟通。外出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孩子把看到的东西告诉父母。与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使用命令、要求、否定等语气,多使用请求、协商、肯定等语气,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尊重感。
4、语言环境不要过于复杂
有些家庭,祖辈、父辈及保姆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表达自然也会滞后。当然,在沉默后,孩子语言爆发时也容易掌握更多的语言。但是,多语言环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说话晚。所以,建议想让孩子掌握多种语言的家庭,最好先让孩子掌握母语,然后再学习其他语言。
5、测试孩子的语言发展系统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测试。比如,在听觉方面,检查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在发音方面,检查孩子的舌系带或者声带等发音器官有没有问题;在语言理解方面,检查孩子对父母、对周围其他人的简单语言能否理解;在表达意愿方面,检查孩子是否会用非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会不会拉着父母去做一件事情,会不会用肢体动作表示反抗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21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生儿奶粉哪种好,如何选择新生儿奶粉
下一篇: 怎么快速哄婴儿睡觉,宝宝睡眠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