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拔罐起水泡的原因有哪些,拔罐时怎么预防起水泡

金婚银婚 2023-07-31 00:07:07

一、拔罐的常用工具都有哪些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小口径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与制作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

(2)优点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3)缺点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3.抽气罐

(1)材料与制作抽气罐为一种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

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于选定的部位。

(2)优点抽气罐不用火、电,排除了不安全隐患且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便,可普遍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医疗保健,是目前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

二、拔罐的应用方法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起水泡的原因有哪些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四、拔罐时怎么预防起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火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著于面板,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为什么拔火罐会起水泡呢?以下就是我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拔火罐起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溼溼毒较盛,以溼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溼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溼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面板温度不高则为寒溼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面板温度较高则为溼热证。

拔火罐起水泡怎么办 ?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 *** 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 *** 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面板。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面板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面板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面板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面板重度瘀青。

6、餐后1小时内不宜拔火罐,并且在拔罐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是否痛、烫或过紧,拔罐以区域性面板呈红紫色为度,留罐期间注意保暖。

7、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患有基本疾病、结核病、骨质破坏、严重冠心病及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8、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拔火罐罐印意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身体内有火,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罐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面板。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 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溼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溼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溼气. ?

拔火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1 个人体质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有的人拔火罐后皮肤反应较为敏感,皮肤上可能出现水泡。或者体内湿气较重,起泡也可看做一种把体内湿邪排除体外的反应。

2 留罐时间太长一般来说留罐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到了立即起罐,每个人的耐受度不一样,应以患者的感受为主。如果患者感到灼痛或者灌口吸得太紧,这时应提前起罐,否则很可能形成水泡。

3 闪罐力度太大闪罐是指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的拔罐方法。

闪罐时力度太大,超出了皮肤的承受能力,蛮力拉扯,可能造成皮肤损伤而形成水泡。

4 罐子温度过高烧罐的时候,火力太大,将罐口烧的太烫,然后又迅速扣在皮肤上,很容易烫伤皮肤而形成水泡。这种情况留罐时较少发生,一般发生在闪罐的时候,所以闪罐时注意把燃烧物放在靠近罐子底部的位置,不要触碰罐口边缘,防止将罐口烧得太烫而烫伤皮肤、起水泡。

拔罐出水泡怎么回事 拔罐出水泡怎么消除

1 拔罐出水泡怎么回事视情况而定。

拔罐是通过火罐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皮肤上,对相应部位产生刺激,从而起到疏通经络、防病治病的作用,拔罐的时候出现水泡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因为拔罐的温度太高,导致皮肤出现水泡,而且其水泡的大小与留罐的时间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因为拔罐过紧,也容易导致皮肤出现水泡;三是因为个体的差异,如果患者皮肤比较薄,体内湿气、寒气过重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出现水泡。

2 拔罐出水泡怎么消除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拔罐出现的水泡一般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地消除,一般是不会留疤的,所以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建议患者可以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可以加快水泡的吸收和恢复。

如果疼痛感比较严重的话,那么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一些烫伤药膏,一般来说都可以慢慢地恢复痊愈。

3 拔罐出水泡可以扎破吗视情况而定。

如果起的水泡比较小且数量不是特别多的话,那么不需要扎破,只需要待其自行吸收痊愈就可以了。

如果起的水泡比较大、或者数量比较多的话,那么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处进行消毒,用无菌针将水泡刺破,将里面的液体慢慢的放掉,最后涂抹一些消炎药膏就可以了。

4 失眠拔罐拔哪里如果失眠的话,一般来说可以对大椎、神道、足三里、三阴交、印堂、凤池等穴位来进行拔罐,可以有比较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在生活中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使身体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但是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病因都有所不同,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来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疾病的治疗。

拔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现在流行一种养生方法就是拔罐,它能够有效的排除我们体内的湿气和毒气,可以排掉我们身体内的垃圾,是一种放松身体的保健方式。下面由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拔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1.时间过长,我们都知道,当拔罐时出水泡可能是由于拔罐的时间过长,它会导致我们身体皮肤的负担加重,然后才会出现水泡。
2.操作失误,拔罐起水泡也有可能是因为拔罐的人,他的技术不太到位,他的手法错了。因为拔罐,其实也是很讲究手法的,只有掌握好了时间,而手法到位的话能才会达到拔罐的效果。如果一些技师,手法不好的话,会造成我们拔罐的人身体局部出现水泡。
3.皮肤敏感,这种原因也有可能是跟我们拔罐的人自己本身的皮肤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有一些人,他的身体有些部位皮肤较敏感的话,那么可能拔罐的时候会导致水泡的现象出现。
4.体内湿气过重,许多拔罐的人可能是因为身上的湿气过重。身上湿气是由于平常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可能爱喝冷饮,喜欢呆在空调中,那么这样的话会导致我们体内湿毒加重,拔罐的时我们的毛孔会张开,湿气拔出我们的皮肤上就会出现一些水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8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