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微脑积水能自愈吗
脑积水不是一种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结果。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较为多见,而分泌过多者较为少见。广义的脑积水亦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积液、硬膜下积液等。
梗阻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又称非交通性脑积水或称脑室内型梗阻性脑积水,是指病变位于脑室系统内或附近,阻塞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而形成。即第四室出口以上部位发生阻塞造成的脑积水,是脑积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见于蛛网膜囊肿,导水管闭锁或狭窄,正中孔或室间孔发育不良。Chiari畸形,颅咽管瘤等。
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也有产生过多的脑脊液而致脑积水(乳头状瘤)。
此病是基本不能自己自愈的,轻微脑积水属迟发性脑病,发病原因是原受累神经因缺血时间过久导致的神经支配区血供障碍而迟发神经功能障碍不能自调脑液代谢。能否控制病情继续发展,必须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才能议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本病易迟发更严重的神经萎缩等导致痴呆症和瘫痪。
二、脑积水临床症状有哪些
1、非交通性脑积水(阻塞性脑积水):由于脑室系统发生梗阻所致,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等,梗阻以下的脑室系统可显着扩大。
2、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并无梗阻,因为脑脊液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也有一些病人是因为梗阻部位是在脑脊液流出脑室后的更远端,大多在基底部位;脑脊液可以流到枕大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但不能到达幕上的蛛网膜下腔,即大脑球表面,这样,脑脊液不能被蛛网膜颗粒吸收。
病婴烦燥不安,呕吐,疲倦。多在出生后数周出现头颅增大,一般多在3-5个月时才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额部向前突出,囟门扩大隆起,颅缝增宽,头顶扁平,头发稀少,头皮静脉怒张,面颅明显小于头颅,颅骨变薄,叩诊可听到类似西瓜熟的“瓜熟音”,晚期出现眶顶受压变薄和下移,使眼球受压下旋以致上部巩膜外露,呈“落日状”。
因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因而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患儿还可出现脑退行性变,四肢中枢性瘫痪,视神经受压萎缩而致失明,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等,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形。
三、可能引起脑积水出现的原因
脑积水的原因很多,像是由于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接触了有毒的物质或者是药物,还有孩子先天不足,后天疾病都是有可能导致这个疾病的,建议脑积水患者要积极进行科学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就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的。
遗传导致脑积水的发生:在父母亲家人中如果有过脑积水,或许在你的身上就会有遗传到的,现在出现最多的就是胎儿期脑膜炎了,这给社会或家庭将会带来危害,但在在这个比较发达的医学里也不是没有治疗的可能,建议患者还是应该积极的采取治疗。
外脑脊液分泌过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这种现象在临床上也是非常多见的,主要是因为出现侧脑室脉络丛增生引起的,孩子患上这种病很多见,脑积水的孩子并不可怕,只要适当的进行手术,把脑部的积水抽出来,也是有治愈的希望的。对于脑积水这种病来讲,只要及早地发现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孩子,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
脑部血液循环问题导致脑积水的发生:这种情况出现的脑积水是比较复杂的,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要是因为颅内压的话,就要从根本上治疗,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是非常影响智力的。对于脑积水患者来讲,患者的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来讲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充分休息很重要。
四、脑积水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百分之五十的先天性脑积水病儿在2~5岁期间有自然缓解称为静止性脑积水,可不需治疗。其余百分之五十症状逐渐恶化称为进行性脑积水,头颅明显增大,且大脑皮质厚度超过1cm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二、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
对于重度脑积水,智能低下已失明、瘫痪,且脑实质明显萎缩,大脑皮质厚度小于1cm者,均不宜手术。
脑积水 不是一种单一的病,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按压力可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根据脑脊液动力学可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早期CT表现为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典型症状:
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有的患者脉搏变慢,血压升高,呼吸紊乱,瞳孔改变;部分患者可有眼球运动障碍、锥体束征,有表现内胀综合征,如呕吐、胃肠道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尿崩症、脑型钠潴留及脑性耗盐综合症。
婴幼儿脑积水临床特征
⑴头围增大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也随之扩大和膨隆。头颅与躯干的生长比例失调,如头颅过大过重而垂落在胸前,头颅与脸面不相称,头大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颅骨菲薄,同时还伴有浅静脉怒张,头皮有光泽。
⑵前囟扩大、张力增高 竖抱患儿且安静时,囟门仍呈膨隆状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动时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婴儿期颅内压力增高的主要表现是呕吐,由于婴儿尚不会说话,常以抓头、摇头、哭叫等表示头部的不适和疼痛,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或昏睡。
⑶破罐音 对脑积水患儿进行头部叩诊时(额颞顶叶交界处),其声如同叩破罐或熟透的西瓜样。
⑷“落日目”现象 脑积水的进一步发展,压迫中脑顶盖部或由于脑干的轴性移位,产生类似帕里诺(Parinaud)眼肌麻痹综合征,即上凝视麻痹,使婴儿的眼球不能上视,出现所谓的“落日目”征。
⑸头颅透照性 重度脑积水若脑组织(皮质、白质)厚度不足1cm时,用强光手电筒直接接触头皮,如透照有亮度则为阳性,如正常脑组织则为阴性(无亮度)。
⑹视神经乳头萎缩 婴幼儿脑积水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较多见,即使有颅内压增高也看不到视神经乳头水肿。
⑺神经功能失调 第Ⅵ对颅神经的麻痹常使婴儿的眼球不能外展。由于脑室系统的进行性扩大,使多数病例出现明显的脑萎缩,早期尚能保持完善的神经功能,晚期则可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大脑强直等,智力发展也明显比同龄的正常婴儿差。
⑻其它 脑积水患儿常伴有其它畸形,如脊柱裂,眼球内斜(展神经麻痹所致),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发育迟缓或伴有严重营养不良。
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特征
⑴临床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⑵慢性脑积水患者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⑶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慢性交通性脑积水基础,代偿调节功能使分泌减少,部分完好的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代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平衡。虽然脑室系统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称正常压力脑积水。CT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加深,但两者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显著,应与脑萎缩鉴别。
脑积水少数病例有家族史,继发性脑积水可有脑炎和脑膜炎史,或生后有颅内出血史。(一)头围增大 常在产时或产后不久出现,大多数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头围呈进行性扩展。患儿颈因头重而不能直立。(二)卤门增宽 主要表现为前囱增宽,张力增高,部分患儿后囱或侧囱亦可裂开,严重者颅缝哆开,颅骨变薄。叩打前囱附近颅盖骨有破壶音。(三)落日眼征 由于颅内压增高系双眼上视受限,两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险下方(落日眼征),此为重要的体征。如脑积水静止,每一个好转的征象,也是两眼球下沉开始改善。(四)颅内压增高症状由于婴幼儿骨缝未闭合,虽然病儿颅内压逐渐增加,但颅缝随之扩大,因此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代偿,故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仅在脑积水进展迅速者发生。随着颅内压增高,晚期则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脑强直、眼底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表情呆滞、智力迟钝,脑积水未期常变成白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如何让孩子长高,长高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