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随着学习或者阅历会越来越广。但是也有许多人,虽然可能其他方面很合格,但是某些方面却是弱手。没有见过长江黄河,就会以为门头沟天下最宽。一个同行说,从事中医的什么人都有。我们可以善意的理解为百家争鸣,但是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中医更明显罢了。部分爱好者就是一类。有一次听刘老师讲课,大概意思是说,在马路上随便拉一个人,然后问“这是什么体质的人?”,如果对方没有相关的知识,都不知道怎么搭腔,肯定回答不出来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等等。一定要先有框架概念和储备,你才可能问出个所以然。不然都无法下嘴。很多事情也如此,讲的都对,但是不全,很多东西是缺少了背景条件的。看着都对,但是经不起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常见的一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你是学中医的,你是什么派?
我是阴虚体质,怎么吃药?
我肾虚,要吃什么补药?
黄花菜可以抗癌,怎么吃?
怎么学习中医?
……
这些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先不说你说的对不对,还要考虑里面的具体分类,比如肾虚就有肾阴虚肾阳虚等等。如果没有一些背景知识,每个人回答的角度完全可以不同。如果说详细,那么可以说很久。如果简单扼要,就要补充前提条件。所以有时候就让人无从说起。
三季人的故事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很长时间也不停。
最后两人打赌说,如果孔子说是三季,那么子贡就要向来人磕三个头,如果孔子说是四季,来人就要像子贡磕四个头。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子贡,这位先生说的对,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下跪磕头吧!”
子贡正待争辩,却听孔子喝道:“子贡,还不跪下!”
师命难违!满腹委屈的子贡,噙着溢满眼眶的泪水,不服气地跪倒在地,向着那位“三季人”磕了三个响头!
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故事有点长,但是很有意思。下面是古文: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偏性
学中医治病,有时候就是纠偏。人体偏离了正常的状态,就采用药物、导引、针灸等等,来纠偏。大偏则大纠,小偏则小纠。急的就猛药,缓的则丸药徐图。
我们学中医本身也是纠偏。读经典,不同的年岁和临床经验,所得不同。正如每个中医成长的经历,从偏激到包容。我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说:“不是所有人都是向你这么看病的。”是的,你这样看病可以看好,别人那样看病也可以看好。
经典读的好,可以让自己不偏。学读中医,最重要是能够做到不偏。
人的思想认识,有四个层次:
1,不知道不知道;
2,知道不知道;
3,知道知道;
4,不知道知道;
人就怕“不知道不知道”,就像姚梅龄老师举的一个例子,“我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啊”。我不知道的东西就不存在或者不对啊。够简单除暴。前段时间,看到某兔子公号,记录一个家长用石膏的组方刚好治疗好了自己孩子的疾病,就以为这样的疾病都是这样治。就属于“不知道不知道”了,说他盲人摸象还有点抬高了。
总结疾病是复杂的,可以有阶段性的处理方法,但是使用“凡是……就是……”,那表示你偏了。满话谁都可以说,尤其当你不临床的时候,纸上谈医的时候,但是你临床了,每天都被打脸,打多了,就谦虚了。尤其是你用自己的方法看自己的小孩的疾病的时候。人存敬畏之心与否,对于中医尤其重要。
中医爱好者,有很多学的很好,但是偏的还是多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说的中医爱好者,何尝不包括很多中医师,某些方面也包括了自己。正如《普罗米修斯》中说的“都是凡人而已”。
另外,我猜你可能喜欢,点击可 :
刘英锋老师咳嗽思维导图下载
伍炳彩从湿论治内伤杂病与学术经验(论文下载)
姚荷生学术思想资料下载
或进入主菜单点击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我对中医讨论的文章。
以上内容由“陈大夫说中医”原创
如需加白名单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于后台回复"转载"
陈大夫说中医(ID:qianchengyihua)
官网:
微博:weibo.com/tcm6
?2016 TCM6 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我们,为中医发声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型的艾滋病疫苗首次进行人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