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我的医路十年(修订版)

夏枯草 2023-07-29 02:17:08

我的医路十年

@陈大夫说中医

修订:2019.01.13

因发现关注我公众号的,有不少是新朋友,但是更多的主要是我的病人朋友,由于很多可能是转介绍或者第一次找我看病,其实对我的学医经历和本人并不是很了解。

而我一直很看重中医这个职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尤其是患者对于医生的了解,往往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程度,因为大多数怀疑其实更多是由于不了解导致的。所以,我在前几年写的关于我求学经历的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做了删减,让新老朋友能对我有个快速的认识。

内容呢,大多数都是以前写的,这次修改的过程,阅读的时候好像是写的别人。很多内容还不成熟,但是不乏真实,所以我也没有过多润色,就让他那样,反而显示出自己进步的过程。这样也能够更客观也更直接。

中医看病是需要直接上战场,真家伙干仗的,所以客观的认识,可以让找我看病的人有合理的期望。大家看病也会更开心。

由于中医的断层,老百姓对于中医存在很多误解。所以作为一名中医,只有自己多发声才行。是不是千里马,都需要出去溜溜。

兜兜转转,加起来也是学医十多年了,就用名字《我的医路十年》。

================分割线==================

我的学医过程

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毫无理由的,一切皆有机缘。就像我学用中医,时机到了,他就发生了。我有时候更相信是冥冥之中的一种规律。有很多客观事实,你可能暂时认识不到,但是他的确存在,不因为你的不相信而不存在或变更。就如南怀瑾老先生说的:这个世界上,有其理无其事的东西很多,反过来也一样。我们暂时就记住就可以了。

我学中医,既无家传,也无师承,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学,可以说自学历程陪伴了我的大部分中医之路。无门无派,疗效为上。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哪里有效果显著的同行,我都去跟诊学习,无所谓哪个才是正宗,哪个才是最佳。经方时方我都用,偏方验方我也学,民间效方祖传方我也用。像鸡屎藤消食,山楂降血脂等,我也根据情况酌情参考。几千个上万个方子,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是有没有效果呢?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参考各个不同医生的经验和理论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思考,也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医道路来。这是每个中医都必经的历程,没有例外。

话说回来,其实中医是完全可以自学的。古往今来,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比比皆是。可惜现在大家都想着怎么其他事情,而浪费了宝贵的年华于俗世之中罢了。

所以我常常用这个签名来告诉别人也激励自己:

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看病看书传中医。陈医生不是老中医,不是祖传中医,乃八零后青年中医,科班出身,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医上,脾气可能古怪,但心肠不坏。

我高中读的是理科,高三那年有幸进入高三(0)班学习。和大多数出身农村的同学一样,那时候自己除了读书,好像没有更多的爱好,也没有更多的想法。高考之后,根据估分,亲戚建议可以学中医,希望家里可以出一个医生,于家人也能有所用。根据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如愿来到了广州暨南大学学习中医。还依稀记得,有一次大学课堂上,一个老师问: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写的中医的同学请举手,寥寥无几,但是却包括了我。

所以说,我开始接触中医,应该开始于2003年(以下视频是2016年的)。

现在回首往事,那些经历,那段时光,真是弥足珍贵,但是又很多遗憾,可惜又回不去。

关于专业知识,每个大学能够给的真的非常有限,但却能给你一些你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视野、眼界还有见识和思维方法。当然自己也需要认真思考和对生命纵深的发掘。

说说我的大学。

================分割线==================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在三个地方,珠海、广州还有江门。每个地方都留下我不同的人生。大一有最丰富的课外生活。记得学校很多槟榔树还有芒果树,整齐排列校道两旁。有圆明新园、有石景山,有白莲洞公园,也有九洲城,还有拱北口岸,珠海渔女,叠石,情侣路和淇澳岛。虽然过去十多年,很多事情依然像放电影般回想到脑中。学校的机房让我熟练起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各类在高中不会去看的书,也在阶梯教室的楼梯下背诵过中医基础理论,可惜那个时候对中医没有多大兴趣。现在偶尔想起,恍惚间有蹉跎岁月的感觉。

人,总是想要有所突破的。有一句话叫做“不求当即见效,但能起潜移默化之功”,过去了10多年,这句话,常常对我起很大的影响。第一次知道这个,还是2004年,宿舍里看《易经高级研修》视频的时候听到的。后来啊,也发现很多东西,虽然当时对你可能觉得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却在过后的某一天给你极大的影响。有些人,总是天生对人的神秘思考很多,对玄学、佛学还有人的何去何从天然的兴趣。据说,这类人手掌中都有一个“十”字纹,我手中有许多个,所以有时候觉得也没有好奇怪的。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寺庙,天然的最爱》,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寺庙坐坐,想点东西。

2015年的时候去看马祖岩,写过这个:

乙末庚辰,携心再至。去岁偶遇,悲秋风瑟;今时春末,莺飞草长。遥想粤之光孝,六榕,能仁,横跨千里,上下旬年。礼拜之人,其数也多。佛祖威严,伏拜于前。求之不得,又何如?惜忘吃斋念佛,乃方便门,非真谛也,天地良心,方为本。南师法门,几人曾识。术多道寡,不辨是非,不明归一,而徒求形而上,其失多,其忙亦繁。悟道法自然,归藏阴阳,则万物生长,我心亦开。路青石一块,绿苔若干,伴祖千年,羽化而仙。

这些东西似乎没有理由解释。记得我利用大学时间,把南怀瑾、曾仕强、林伟贤、余世维、张锦贵等等,在5Q地带能够下载到的国学、管理、面相、手相这些视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和做笔记,有时候就跑到某个地方思考很久。有时候回过头来,能够看清透一些东西,可能要得益于这些东西的积累吧。

记得有一次我写过一篇文章,那个时候还是2005年。

人在地球上所做所为,不知道是人类征服自然呢还是地球引导人类,如果说地球有思想,他要引导大家走向灭亡呢?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所畏惧,是否要有后人来承担现在无知所导致的后果?

依稀记得08年毕业,路过石牌街的时候,看看自己的手相,觉得在30岁左右可能会有个大变动。但是又觉得人定胜天,就算前路挫折,也有种无所谓之魄力。

另外,不得不说的一个我对世界认识的转折点,2011年。因为某些重大的事情,某一天就突然感觉到我周围的事物变得真实和珍贵,包括墙壁,还有桌子。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也可能仅仅是在你脑袋中的一些幻想,幻想和真实,谁又分得清楚呢?当你觉得一个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当觉得他们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就不在你身边。逝去的亲人,我们从没有来往过的朋友,在与不在区别又在哪里呢?不禁痛哭了一天一夜。我想那个时间是我的升华。我常常想,人是需要开天眼的,如果说我有可能开天眼,那么就是那天开始的。

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那些看似不连贯的经历,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自动为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让你收获巨大。虽然我从事过很多事情,但是追求内心的那份安宁和生命中应该我做的事那份执着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任何的付出,只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未来的某一天都会给你绝大的回馈,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巨大的精神上的。带着这种对生命的虔诚和对宇宙规律、大自然的敬畏,人应该有点理想和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为此,写过一诗:

而立之年岐黄路,意曾彷徨今志坚;

医道源流长久远,杏林国手吾辈承。

也曾涂鸦曰:

我本江中一游鱼,奈何流连此湖中?长空遨游三千里,曾任风雨迎面来;移志而来捧珠至,橘井自有甘泉涌。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贵人,他们让我和中医再续前缘。

我有一个朋友,李大哥,一次偶然的机会介绍了油麻菜的资料给我看,后来到了孙曼之,董洪涛,高格非,还有黄煌老师。看的第一本中医书是《名老中医之路》,先是电子版,后来就是纸质版,有一种久违的轻松的感觉。我觉得一个人能否学好中医,或者任何一门事业,如果没有兴趣这个最大的源动力,持续力是不会长的。而对于中医,更需要学习者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来自于对中医效果的目睹。我常常和我朋友说,我的中医历程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个是高格非,还有一个就是黄煌老师,他们直接促使我在毕业5年后,重新拿起中医专业书,通过半年学习考上中医执业资格证,我也一直以“有师之实无师之名”称之。他们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知道这条路怎么走下去,也会选书看书了。这些经历,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一个医家的学术思想,能够知道从何处入手来学习。

================分割线==================

学中医,一定是要花到时间和心思,并且要把心沉下去。黄煌老师的学术思想,当时给我眼前一亮,别具一格的感觉。他的“方病人”学术体系让我有信心开出第一张有效方,他的所有学术心得也几乎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不求齐全,但求其真”的学术追求对我影响也非常大。在我的临床过程中,也不断实践这个思路。有一段时间,我曾思考过对我影响深刻的人,脑中就快速闪过一长串的名字,黄煌高格非陈潮祖赵绍琴胡希恕大塚敬节陈瑞春刘英锋朱进忠赵炳南郭贞卿等等……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曾记得2015年到姚荷生工作室,跟诊过几次,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我的冲击却是非常大,感觉以前学中医都瞎忙了。那几次跟诊虽然具体的知识有限,但是思维方法对我的震动却十分大。记忆最深刻的,是诊室里面挂着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的牌匾。由此也让我领会到跟师真的非常重要。

能找到一个值得自己付出终身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的工作是幸运也是幸福的,现在想来,常常有学医恨晚之感。记得有次读《岳美中全集》,看到岳美中老先生讲到自己25岁才开始学习中医,有时候感觉时间不够用,真是非常有共鸣。

这是当时自己重新学医的时候抄写的这段内容:

当时自己也曾作:

风吹落叶去,

雨打枝芽颤。

光阴流水走,

多少春梦留。

我觉得每个人对时间真切的感知,是会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的,我后知后觉,近而立之年才真正明白时间的真谛,光阴的可贵还有人会死亡。

老天对于每个人的时光是可以随时收走的。但是老天也是公平的,所有的人生经历却让我对以后学习中医的体会和领悟能够更深刻,作为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几乎你所有的经历可能都有助于你理解他。

后来我回到江西赣州,当然也是我回来中医的时刻。后来为此我还做了一个公众号:陈大夫说中医,希望记录自己学用中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中医的普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传播工作。

临床越久,接触患者越多,对于中医,普通大众缺乏最最基本的知识普及,也对中医存在诸多的误解。觉得作为一名中医,每个人不仅仅应该有责任来传承好这门技艺,更重要是要传播中医,推广中医,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赣州,先是到赣州市中医院学习,为考试做准备。我记得当时申请的第一个科室是中药房,很多人不是很理解。而我却明白,作为一个中医,如果对饮片没有直观的最基本的观察,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也非常幸运,市中医院有几个疗效还不错的中医,病人很多,每天抓药都忙不过来。如果说现在我还能认识一些中药,那真要感谢在中药房的几个星期。后来在国医堂跟诊过几个中医,有涂仲寿、周良云、邹贵庆等,真正意义上接触了中医如何处方用药,医患交流,可惜当时自己基础很差,空有满腔热情,却不知如何下手。如果现在能够去跟诊,那情形就不同了。我也常和我朋友说起,当时回来从事中医,纯粹就是出于一种无理由的信心还有热情,而过去这么多年,对中医渐渐有点感觉,临床也能够看好一些病人,信心也更为坚定。

凡事开头难,只要有魄力和勇气,很多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

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奇妙的法则,也是我深信的一个规律。当你入行越久,你就越容易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我也真的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的,技术很厉害的同行,他们让我学到很多,突破很多,自己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我觉得任何一个对世界和宇宙充满好奇的人,只要认真开始学中医,都会爱上中医的。

我的中医专业书,暂时还不太多,400多本。但是都是临床家的心得,能够认真研读其中的若干本,都是有可能成为大拿,尤其是中医经典书籍。很长一段时间,我翻的最勤的是陈潮祖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如果我对中医的医理和病理如果有点想法,那可能都是从陈老先生那里学来的。详细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庸医买书医庸》。

真是:

读书有瓜蔓,经内藏捷径;

窥得此门道,扶摇上云霄;

前人曲折路,今人康庄道;

欲知医圣意,悬梁锥刺股。

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通过自己的把握,却可以用无限来延伸自己的有限。人生立德立言立行,为三不朽。生而有涯,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中医事业中,有所言,也不枉来世走一趟。但是,也时常提醒自己:

初学哪晓医道艰,入行始知医路难;

他人入夜任逍遥,我辈灯下把书拿;

杏林瑰宝何其多,能取一勺也天成;

甜中有苦苦有甜,岐黄源流吾辈承;

普天之下无医匠,妄论要成医学家;

天资不聪年岁长,抱书亦觉体不支;

小小医匠欢乐多,大家留于后来人。

中医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能够学到一个面,祖师爷能够赏碗岐黄饭吃,自己就觉得非常不错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当做一点浮云,可能什么都不留,“我认真写,但书不尽言;你随便看,可文能载道”。

在沧海一粟的一生中,人能做点自己喜欢做的,对家人和他人有益的事情是幸福的,虽然是坎坷辛苦的,却也是值得的。人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大多数人能够做的东西都非常有限,能够改变的也非常有限,“橘井取一勺,赣江宿一人”,算作我的理想人生。

================分割线==================

自己的学习,能够看到成效,应该是最好的鼓励了,

也正如胜仗是士兵最好的兴奋剂一样,分享部分自己的案例如下:

三岁小男孩感冒后咳嗽,三拗汤合二陈汤;

一岁多小女孩,咳嗽,杏仁汤合化积食药;

中年妇女咳嗽,三仁汤合杏仁汤;

二十多岁女性,心烦,疲劳,八味除烦汤;

成年女性,失眠五年,三仁汤合酸枣仁汤;

小儿发热,柴胡杏仁汤;

产后头痛,秦艽四物汤;

中年妇女腰痛,杜寄当归芍药散;

肥胖主诉女性,甘露温胆合四逆散;

腹泻,半夏泄心汤合平胃散;

产后风寒,加减香苏散;

淋巴结肿大,发热,三仁汤合小柴胡汤;

产后调体,逍遥散合温胆汤;

怕冷舌苔厚,粘腻感,藿朴夏苓汤;

老年胖壮男性便秘,四逆温胆汤;

30多岁中年女性,咽炎,异物感,上焦宣痹汤合温胆汤;

成人发热,麻黄汤化裁;

月经量少,丹栀逍遥散;

鼻炎打鼾胖壮中年男性,甘露消毒丹合温胆汤;

腹胀不适,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咽喉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50多岁妇女,咽喉痛,耳尖放血加贴耳豆,咽痛立止;

30多岁男性患者,咳嗽一周余,耳尖放血加贴耳豆,咳嗽即刻缓解。

……

更多案例,大家可以看我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医学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保持其实就是退步,尤其是中医,所以只有砥砺前行不停步。每看一个病人就是一次新的考试,没有现成的所谓标准和规范,都是需要重新思考,重新答题。

医路是10年,但更是20年、30年,需要坚持不懈的充电和反思

=================================

用药遵医嘱,求医请就近,急症到医院。

想要获得更多治疗妇科、儿科诸如感冒、发烧、咳嗽、胃病、月经不调等的讲解, “ ”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