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之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主发谓之机”,主管发射的那个部位就叫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
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
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
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
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的时候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
一、足够的气血;
二、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
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
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
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运动有两点禁忌:
一、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
二、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运动的作用有二:
一、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
二、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午时属心,此时可散步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
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否则这些药物就会破坏你自身的修复功能,一旦你的修复功能减弱或丧失,那你就把命运交给这些药物了。
只要症状不严重,最好的办法是静养,安心静气让自身的修复系统来完成疾病的修复工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慎用药物,让我们自身的修复系统功能恢复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
长生不老,是人类对自身个体生命亘古不变的幻想。
从金字塔里的木乃伊、徐福东渡的航船、到大哲学家培根的实验 探索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些努力无疑都以失败告终。
但即使是在近代科学诞生后,还有很多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如果死亡不可避免,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争取延年益寿——‘向天再借五百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想实现长命百岁的目标,其实不需要太刻意的行为。
养生 的最高境界包括三个方面:正确看待疾病、慢生活、顺应自然。
一、正确看待疾病。
疾病不是您的敌人,而是您的战友。
它的到来是在提醒您:“您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下,再出发。”
身体是您的朋友。
对于朋友,您应该和它坦诚相见,共进共退,这样它才能持续地陪伴您、为您工作!
当身体向您发出以下的警告时,请注意:
1、感觉累了就早点睡,学会规律生活,尤其不要熬夜。
记住:23点是晚睡的极限,如果必须熬夜,一周别超过两次!
因为疲劳到重病只有五步:轻度疲劳 身体沉甸甸 筋疲力尽 小病降临 重病缠身。
长期难以恢复的慢性疲劳,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重病缠身。
2、真正的 养生 是:身动心静。
所谓身动,就是身体要活动起来。人是动物,“活动之物”。如果丧失了“活动” 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就不可能成为“万物之灵长”。
所谓心静,就是在处理问题时要用智慧,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身心 健康 。
3、无论多忙,请常回家吃饭!
回家吃饭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现今的快节奏生活让“回家吃饭”成为了一种奢望。
在外吃饭应酬时,因食物的安全问题,包括高油、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物会给您的身体带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体重的危害;再加上“酒精考验和烟雾炸弹”,都会透支您的 健康 。
请您走出饭局,回家吃饭吧。
它换来的不仅仅是 健康 ,也是亲情,更是心底的踏踏实实。
4、体检像车检一样重要。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您的身体状况,只有体检才能够知晓这些习惯的好坏。
对于很多疾病来说,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比如,早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是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为70%左右;早期宫颈癌存活率也可达到90%。
针对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
体检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更多的是让您时刻都拥有 健康 的身体。
记住:体检要像车检一样规律!
二、快节奏,慢生活。
当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您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时,这些都不得不让您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1、快节奏的危害。
时下的国内,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不容分说的形势,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
在这种紧张的背景下,饮食“快餐化”了、 娱乐 “快餐化”了、阅读“快餐化”了,甚至连感情也在“8分钟聚会”、“闪婚”等概念下被“快餐化”了。
当今 社会 ,竞争白热化,每日高速度、快节奏奔波劳碌成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时、超负荷工作严重地损害了您的身心 健康 。
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中90%的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 健康 状态。”
英国有位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把 健康 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忙,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
圣者有言:“欲速则不达”。所有的这些弊端,都可以成为您要慢下来的充足理由。
2、慢生活的好处。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物欲催促生命的脚步,时光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流走,金钱看似相对丰富,但是生活质量却在下降,从而影响到身心 健康 。
因此,生活要归于简单,工作要抓住重点,在职场忙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的您,不妨梳理梳理心情,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是一种“工作再忙心不乱,生活再苦心不累”的超脱境界。
金庸先生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慢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从您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从慢一点吃饭开始,到漫步、慢运动等等。
您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 健康 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
三、 顺应自然。
从 健康 角度来讲,早在2400年前的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已有箴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 健康 的源泉。”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健康 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怎样才是顺应自然呢?
简单地说,就是顺应日月运行,生命运动,四季变化的规律。
一天的时间中,工作、生活、睡眠三者各占约8小时,不能偏颇。只要偏离这个生命最基本的规律,就必然要用 健康 来偿还,人人都不例外。
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像心脏一样工作,有忙有闲,尊重科学;像蜜蜂一样生活,有劳有逸,懂得生活。”
顺应自然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地应对世界的方式。
顺应自然会让您的心态更平和,气质更优雅,生活更幸福。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面对生活也是如此。
长期坚持正确的 养生 方式,不可能让您长生不老,但可以让您“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等为理论。 基本上包含了三家养生
1、儒家讲的是敬,修身,道家讲的是静,练气。佛家讲的是净,养心。
儒家更重视的是修身,道家注重的是练气,佛门主要是养心.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讲:避世。
想要让身体更加健康,就得适当的改变下饮食和生活习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经典语录,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经典语录(一) 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4、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5、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正定。欲求得正定,必学正法。
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自觉。
10、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养生经典语录(二) 1.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 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3. 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5.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 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8.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9.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10.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11.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12. 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13.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14. 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15. 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16. 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17.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18. 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19.?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20. 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21. 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22.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23. 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和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对问题给予藐视,对过程引起重视。
24. 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25. 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6. 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27. 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2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29.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30. 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31. 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32.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33. 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34.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35. 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36. 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37.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38. 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桃体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39. 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
养生语录相关文章:
1. 养生格言经典名言警句
2. 养生格言经典名言格言
3. 养生励志名言
4. 有关养生名言俗语大全
5. 有关养生的经典名言谚语集锦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化学防晒霜好吗_防晒霜怎么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