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推拿感冒的手法
1、开天门
【位置】 两眉正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以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称开天门。作为起式为24次,作为头面及眼鼻疾病的治疗可推200次左右。
【作用】 调节阴阳,发汗解表,祛风散邪,开窍醒脑。
【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惊惕不安、精神萎靡等病症。
2、推坎宫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同时向眉梢分推,称推坎宫。作为起式操作24次。作为感冒和目疾的治疗操作时间可为3分钟。
【作用】 发汗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无汗,目赤痛,惊风等症。
3、运太阳
【位置】 眉后凹陷处。
【操作】 用中指或拇指桡侧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前方向揉为补,向耳后方向揉为泻。以两拇指桡侧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作为起式操作24次,作为头目病症治疗可操作3-5分钟。
【作用】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明目。
【主治】 感冒发热、头疼、目赤痛、近视、惊风等病症 。
4、揉耳背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两拇指端或中指端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操作50遍。
【作用】 发汗解表、镇静安神。
【主治】 感冒,头痛,惊风,痰涎,烦躁不安等症。
开天门,退坎宫,一般用于风寒外感。非常简单易操作,除非是厉害了,搞不定了,可以找专业的医生或者去医院,平常可以自己推。还有运太阳,是一个热性的穴位,揉耳背高骨也是,效果非常好,尤其是三岁以前,没有打过吊瓶的,推一到两次就好。
二、小儿推拿对感冒有用吗
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在最近天气变化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治疗小儿感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其实除了药物治疗,治疗小儿感冒还有很多方法,使用小儿推拿能治感冒。
1、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2、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3、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4、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建议在专业的小儿推拿培训机构学习或专业的小儿推拿师指导下进行。
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三、小儿感冒的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感者,应告诉病家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2.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亦可试用潘生丁,3日为一疗程。
(2)抗生素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2月以下婴儿禁用)及头孢菌素类。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3.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
(2)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较大儿童)。
(4)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四、小儿感冒的检查及鉴别诊断方法
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2~3周后ASO滴度可增高。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2.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急性阑尾炎
伴腹痛者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本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尚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鉴别:病毒性抑或细菌性感染,以便指导治疗。
? ?小儿推拿的四大常见手法
? ?小儿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5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为显著。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操作:?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如图1)。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如图2)。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操作:
?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 4、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
三、通便四大手法?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
2、摩腹(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如图5)。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合用于小儿便秘或腹泻。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
四、治外感四法?操作:
1、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2、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 3、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4、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隐藏在民间的三个中医,被发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