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和25个放血疗法!

健康管理师 2023-07-27 14:10:47

,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这是本人的经验。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5个放血疗法

1.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2.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3.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4.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5.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6.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7.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8.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9.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10.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11.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12.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13.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14.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15.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16.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17.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18.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19.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20.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21.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22.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23.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24.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25.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 “识别”关注

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放血也能治病?真是厉害了我的血啊

没了解过中医的人,肯定不知道,放血疗法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可治多病。放血疗法是一种很科学、很常用的方法,而且也不怎么疼。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放血很吓人,对此产生一些误解。

其实,放血疗法也就是传统的针刺放血疗法,古代弋称为 “刺络”、“启脉” ,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外治疗法,广泛流传于民间。

针刺放血疗法,简称刺血疗法,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远在石器时期,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环境和劳动条件恶劣,身体常常会被尖石和荆棘碰撞,有时甚至被碰伤出血。但有时在碰撞及流血后,却因此使某些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失(如一些经久不愈的头痛,筋骨酸痛等)。

显然,这种出于偶然的经验,最初不可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若干年若干次的相类似经历不断重现时,这种源于实践的经验,就会促使人们注意到身体的某些部位,通过人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医治疾病的效果。

这样便有了最古老的朴素的放血疗法经验,应运而生便有了最原始的石制医疗工具砭石, 《说文》 :“砭,以石刺病也。

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古代医家不断总结经验,产生了针刺放血疗法的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 就对刺络放血非常重视,书中对放血疗法的原则、瘀血阻络的诊断、适应证、取穴及操作手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如 《素问·血气形志篇》 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小针解》 篇中还提出了“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灵枢·官针》 中“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法,虽针具、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刺络放血疗法的范畴。

因此,刺血疗法很值得大家学习使用,这个非常简单,可到药店买一个自动采血笔,采血笔上有一次性的采血针,你按一下按钮就完成了,就像在医院里做血常规化验时的采血,基本感觉不到疼。另外,家里还需要备点酒精消毒,在放血之前擦擦穴位。

比如得了扁桃体炎,在拇指“少商”穴放点血立刻就解决了。我自己一有头痛,就在“大椎”穴放血。中医认为放出来的是淤血,这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刺血可以治疗急性病,比如说脑出血,放出一点血可以起到急救作用,刺血还可以清热解毒、泻火,还可以退热,发高烧时放放血,烧就退了,可能比吃药还快,这是一种自我调理。

但是刺血疗法很多人不知道,普及不广,而且,刺血疗法结合火罐一起使用,使用范围就更广,效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同时,大家使用刺血疗法的时候,使用的工具一定要消毒,以防发生感染。

?

放血有什么用?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本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医家临床所习用,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临床证明,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放血有什么功效?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9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