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是指真菌感染了手部而发生的皮肤损害现象。那么你知道要如何治疗手癣吗?手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危害较大,因为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专家指出如果治疗不及时,那么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它要引起重视,多一些了解,更有利于治疗疾病。
1、如何治疗手癣
1、饮食调节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手癣的比较大禁忌就是防止搔抓
这样引起交叉传染。脸盆应分开使用。浴巾用后消毒。
3、适当抗炎治疗
一旦明确手部患有真菌感染,则应及时予以治疗,以免皮损范围继续扩大或演变成慢性,在夏季可用10%冰醋酸浸泡,每天1~2次,每次15分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家人的卫生习惯,以免相互传染。保证手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消毒处理。当手部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真菌传染给其他部位,导致体癣。尽量避免和他人握手。
5、减少外界刺激
患者应避免用肥皂洗擦,尽量避免接触有刺激性的物质,如洗洁精、肥皂粉及其他化学产品等,养成戴防护手套劳作的习惯。若患有足癣,应将足癣治疗,同时不共用面巾、浴巾,以免癣病自身传播。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则可避免相互传播。
2、得手癣的病因
手癣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它的发病率却低于足癣,可能是由于双手长期浸泡或者摩擦受伤及长期接触洗涤剂等都是手癣发病的重要原因。手癣的患者一般是中青年或者带有戒指的女性。另外手癣多来自于挠抓足癣,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手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手癣临床症状
水疱鳞屑型
起病多为单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特别是掌心,示指及无名指的掌面,侧面及根部,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手癣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双手,皮损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易皲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挠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适当的治疗有关。
手癣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特别是掌心,食指及无名指的掌面,侧面及根部,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指导意见:
您可以使用藓达净
功能:藓达净外用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止止痒作用,作用时间长.透皮促进剂能增加角质层水合作用,能消除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发红及肿胀.可溶解角蛋白,增加蛋白质.防止皮肤角化,增加皮肤的穿透性和柔软性.
手、足癣是由丝状真菌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近年来发现白色念珠菌、酵母样菌也可引起这种病。如果发生在手上,称为手癣,也叫鹅掌风;如果发生在脚上,称为脚癣,也叫脚湿病,或香港脚。根据病变特点,分为两型。
(1)干性:病变处皮肤粗糙变厚,有脱屑,常伴有皲裂,明显瘙痒。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验方。
醋30毫升,鲜柏树叶1把,皂矾6克。
用法:将上药用适量水浸泡,取药液擦患处,每日2次。
土槿根皮9克。
用法:将土槿根皮研成细粉,然后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一次。
(2)湿性:病变处出现水疱、糜烂,并有渗出液,明显瘙痒,反复发作。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验方。
枯矾适量。
用法:先将枯矾15克放入适量水中,溶化后,将患部浸入,泡洗10~15分钟后取出,稍干后,将适量枯矾撒于患处,每日1~2次。
冰片0.6克,轻粉0.6克,枯矾1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治疗前先用枯矾水洗患处,然后用酒精棉球蘸上药粉敷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3)联邦百癣清,抑菌乳+皮肤消毒液 1+1组合疗法 外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皮肤及粘膜因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牛皮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各类顽癣及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等
手癣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手指间、掌缘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1.取黄柏5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冰片5克。将上药共研末,在药末中加入适量的蜂蜜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敷3次。
2.取白芨20克,紫草20克。将
两药共研末,在药末中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油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敷3次。
3.取大黄15克,甘草30克,芝麻油250克。以文火将药液煎至焦黄色。待药液凉后,滤去药渣。用此药液涂抹患处。每日涂3次。一般连涂10天可以见效。
4.取白芨15克,白蔹30克,大黄50克。将上药炒黄后,共研末,用适量的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并涂抹于患处。每日涂3次。连涂10天为一个疗程。
5.取白芨30克,生地30克,芝麻油120克,黄蜡120克。先将白芨、生地用芝麻油炸枯,然后滤去药渣。将去渣后的药油倒入黄蜡中,并调成膏状,涂抹于患处。每日涂2次。连涂10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