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传统典籍 >> 道学渐法之金丹大道 >> 当代丹道论著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陈撄宁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上)

陈撄宁

《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


一、《灵源大道歌》,虽是女眞著作,但不是专讲女丹口诀。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功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以前学人,对於本篇不大注意,埋没多年,甚为可惜。久已想用白话注解,出版流通,无奈得不着机会。今以仙学研究院需要讲义,注解方能完成。又以丹道刻经会志在流通,出版方能如愿。可知世间万事成功与否,各有时节因缘,信非偶然。
二、本篇正文的好处,在毫无隐语,从头到尾,都明明白白,阐扬眞理。不像别种丹经,满纸的龙虎铅汞、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弄得学人脑筋昏乱。本篇注解,虽没有特别优点,但是少用文言多用白话,完全顺着本文的意思,力求浅显。使麤通文理的人一看就懂,并且能依照注解的意思,再讲给好道而不识字的人听。於是乎普度的愿心,慢慢就可以实现了。
三、有人疑惑本篇中,女功为什么不讲斩赤龙,男功为什么不讲炼精化气,对於命功一层,恐怕尚不完全。但要晓得,女子炼断月经,和男子闭塞精窍,这两种功夫,有急进法与缓进法,有勉强法与自然法。他书上所说的法门,是勉强,是急进;此书上所说的法门,是自然,是缓进。勉强急进,做得好时,效验很快,做得不好,就要弄出许多毛病,反而误事;自然缓进,做得好时,同样发生效验,做得不好,至多没有效验而已,決不会做出毛病。比较起来,要算这种法门最稳妥而无流弊。所以当日曹眞人就把这篇歌诀传於后世,并非是不懂斩龙与炼精的功夫,更不是保守秘密弗肯对人说。
四、或问:本篇中三分之二,是高谈玄理,三分之一,是劝人断绝俗情。做功夫的口诀,究竟在何处呢?答曰:学道的人最难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难摆脱的就是俗情。这两件事果能做到,虽说目前尚未能专心修鍊,但已经具足修鍊的资格了。等到一天实行用功,就很容易见效。否则,纵让你把口诀念得烂熟也无用处。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眞”。功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五、本篇未尝没有缺点,但这个缺点,是各家道书千篇一律的,不是本篇所独有的。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槪不外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於哪几种条件,才能正式做鍊养功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於做功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从来不注意到此。因为中国以前社会情状,和现在大大两样。今人所感受的,古人或许梦想不到。人生今世要想修道,必须注意自己环境,并社会情状是否适宜,切勿徒知责备功夫无效。
六、本篇宣传大道,开示灵源,直指性命,专讲神气,所以不用铅汞等类代名词。汪东亭先生曾言,此歌通篇无一字及铅,所说无非眞汞一物。愚按,本篇所云神水,虽可以说是眞汞一物,但又云:“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眞气。”这个眞气,却是指铅,不是指汞。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它顚倒过来说修丹鍊道,在旁人听了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只有三元丹法,才须注重铅汞。世上道书,往往把修道和炼丹混而为一,笼统批评,贻误后学非浅。再者,汪又云:“历代女眞著作,皆是言汞不言铅,言水不言火。盖女眞身属坤体,故不便言阳火,而只说阴符也。”愚按,孙不二元君所作《女丹功夫次第诗》,有“神铅透体灵”一句明明说出铅字,又孙诗第七首标题“符火”二字,明明指阴符与阳火而言,可知汪说亦不足为定论。
七、古人学道,必须从师口授,所以各家道书皆没有初步下手的规程,今世学人每视为憾事。往岁见福州洪太庵君所著《五大健康修鍊法》,条理详明,可作为初学入门参考书之用。
皖江陈撄宁识於上海仙学院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中秋节

一、《灵源大道歌》本文
宋朝曹文逸眞人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眞息;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含天容万物。
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
宫室虚闲神自居,灵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
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
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
蹉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
无心心即是眞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本来二物更谁亲,失却将何为本柄。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亡犹倏忽。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眞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異;
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潛算计。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眞息自悠悠;
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
三万六千为大功,阴阳节候在其中;
蒸融关脈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
借问眞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
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眞不是术。
岁寒坚确如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
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清淨国。
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
念中境象须除拔,梦里精神牢执持。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
元和内运即成眞,呼吸外求终未了。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乾;
休论涕唾与精血,达本穷源总一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
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淚。
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
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於神水。
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眞气;
但知恬淡无思虑,斋戒宁心节言语。
一味醍醐甘露浆,饥渴消除见眞素;
他时功满自逍遥,初日鍊烹实勤苦。
勤苦之中又不勤,閒閒只要养元神;
奈何心使閒不得,到此纵擒全在人。
我昔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静;
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与身为大病。
比如閒处用功夫,爭似泰然修大定;
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
不去奔名与逐利,绝了人情总无事;
决烈在人何住滞,在我更教谁制御。
掀天声价又何如,倚马文章非足贵;
荣华衣食总无心,积玉堆金复何济。
工巧文章与词赋,多能碍却脩行路;
恰如薄雾与轻烟,閒傍落花随柳絮。
缥渺浮游天地间,到了不能成雨露;
名与身兮竟孰亲,半生岁月大因循。
比来脩鍊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苦辛;
可怜一箇好基址,金殿玉堂无主人。
劝得主人长久住,置在虚閒无用处;
无中妙有执持难,解养婴儿须藉母。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
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於人终不负。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中)


宋朝徽宗皇帝宣和年间,有一位曹女士,在当时颇有女才子之名。徽宗皇帝生性好道,又喜欢会做诗文的人。曹女士道学既可以配称一流,而且诗文确也做得不坏,所以宋徽宗很看得起她,召她在京城居住(宋徽宗时首都在汴梁,即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县),特别优待。又敕封她为文逸眞人。
这篇《灵源大道歌》,就是这位曹文逸眞人,在那个时候,做给一般学道人看的。流传到现在,差不多经过八百二十多年(从宣和初年算起)。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比较此歌后出几十年。其余各种女丹经,更在孙不二之后,大槪都是明清两朝的作品。
《黄庭经》虽由晉朝魏夫人传出,然不能算是魏夫人自己的著作。谢自然、何仙姑等,虽在唐朝成道,也没有著作流传(乩坛上沙盘中扶出来的诗文,不能算本人著作)。
我们可以说,历代女眞,自己肉体在世间,亲笔所写正式丹经,当以此篇为最古了。全篇共计一百二十八句,所讲的道理,所论的功夫,限定女子方面,男子亦可通用。现在特把本文依次序分开,每句每字,用白话注解如后。


第一句、第二句:我为诸君说端的 命蒂从来在眞息


我,曹文逸自称;诸君,指当时并后世修仙学道的人;端的,即是眞正而又的确。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关紧要的地方。凡花叶瓜果,和枝茎相连处,都叫作蒂,此处一断,花叶就立刻枯槁,瓜果就不能生长。眞息与凡息不同,凡息麤,眞息细;凡息浅,眞息深;凡息快,眞息慢;眞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眞息的发洩;眞息可以化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为眞息。譬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眞息;江河中风翻浪涌的长流水,就是凡息。

第三句、第四句:照体长生空不空 灵鑑含天容万物


照体,是回光返照自己性体。长生,即是性体永久存在。空,是说性体本空。但因为这个性体无所不包,眞空与妙有同时显露,所以又说不空。鑑,是镜子。灵鑑,就是指性体而言。含天容万物,就是把天地万物都包含容纳在这个灵鑑之中。第二句,说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说的是性。


第五句、第六句:太极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谨勿失


《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德经》上说:“此两者同出而異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太极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说:“道生一。”庄子就说:“无极而太极。”老子说:“一生二。”孔子就说:“太极生两仪。”因此我们可以明白,道就是无极,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气。道不可说,一不可见。凡可以说可以见的,不是二,就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长短、厚薄、多少、轻重、冷热、刚柔、吉凶、利害、善恶、是非、虚实、有无、性命、神气、阴阳,这些相对的都是二。在这些二的当中那个就是三。有了三以后,就能演变而成千成万。所以老子说:“三生万物。”万物既然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我们人类号称万物之灵,自然也是从道中生出来的。离开道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人类。人得一,是说每个人都得着大道全体中极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们把这点微末东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连人也做不成,渐渐要变成下劣的动物。所以作者劝大众们,幸而生成一个人身,就应该时时刻刻小心谨愼,护持此道,切勿令它丧失。


第七句、第八句:宫室虚闲神自居 灵府煎熬枯血液


宫室虚闲,比喻人身没有恶习和各种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没有妄想和杂念。果能如此,我们的元神自然安安稳稳住在里面,不致於流离失所,飘荡忘归。然而世上人们,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欲搅扰,没有片刻清涼。情欲一动,阴火跟着就动。阴火一动,周身气血津液都要受伤。弄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憔。这个病根,就在於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说灵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识与思想发源之处,叫作灵府。


第九句、第十句:一悲一喜一思虑 一纵一劳形蠹弊


凡人当失意的时候,就要悲哀。当得意的时候,就要欢喜。遇到困难,不能解決,就要思虑。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时时用尽心思。我们平时所经过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时候。几十年有限光阴,就在忧患中消磨乾净。身心放松是纵,身心紧张是劳。一时放松,一时紧张,就是一纵一劳。我们的肉体受不住这许多刺激,自然要变成衰朽,不可救药了。形蠹弊,是说身体里面腐坏,等於木头被虫蛀一样。


第十一句、第十二句:朝伤暮损迷不知 丧乱精神无所据


早也吃亏,晚也吃亏,自己糊糊涂涂,不晓得厉害,精神耗丧而昏乱。若问他们:在世做人怎样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样可以修得成?他们丝毫没有把握。


第十三句、第十四句:细细消磨渐渐衰 耗竭元和神乃去


因为是细细消磨,所以吾人身体有亏损,尚不致於感受剧烈痛苦。因为是渐渐衰老,所以人生数十年中,每容易忽略过去,不知不觉地头髮白了,面皮皱了,不知不觉地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和,就是元始中和之气,又名为先天炁。实在讲起来,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种生气。宇宙间生气,本是无穷。但每个人身体上由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点生气,可怜太少。从小到老,几十年中,身体里面所储蓄的生气消耗已尽,我们的灵魂就要和我们的肉体告别了。形神分离,人岂能不死。


第十五句、第十六句:只道行禅坐亦禅 圣可如斯凡不然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功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於执著,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做镜。然而这种话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万万办不到。


第十七句、第十八句:萌芽脆嫩须含蓄 根识昏迷易变迁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苗,叫作萌芽。因为它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须要设法把它含蓄在身内,不让它常常向外面发洩,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第十九句、第二十句:蹉跎不解去荆棘 未闻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荆棘。倘若懒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荆棘斩除乾净,好的稻穀決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功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於发现。


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九年功满火候足 应物无心神化速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功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无心心即是眞心 动静两忘为离欲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没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眞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眞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神是性兮气是命 神不外驰气自定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功夫深、程度高的人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的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字的眞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鍊家初等功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定得下。


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本来二物更谁亲 失却将何为本柄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於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混合为一复忘一 可与元化同出没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著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出是显露,没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透金贯石不为难 坐脱立亡犹倏忽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仙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别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倏忽,是顷刻之间。坐脱立亡,是坐着或者是立着的时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致於被肉体所拘束。

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毕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於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浑然,由浑然而致於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莫将闭息为眞务 数息按图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功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著,对於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比来放下外尘劳 内有萦心两何異

比来,等於近来。曹眞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来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内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内百事萦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别呢?


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但看婴儿处胎时 岂解有心潛算计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中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 往来眞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志在气上面做功夫。致柔,就是功夫柔和到了极处,没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眞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字,是形容眞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和缓而悠闲。


第四十三句、第四十四句:绵绵迤逦归元命 不汲灵泉常自流


绵绵,微细不绝之意。迤逦,旁行连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这句是形容眞息在身内行动的状态。虽说四肢百骸无处不到,然自有它的归根复命之处。灵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总是往下流,不会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灵泉,却无须汲取,自然会在身中周身循环。眞息所到之处,即是灵泉所到之处,因为津能化气,气能化津,充满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第四十五句、第四十六句:三万六千为大功 阴阳节候在其中


今历法一昼夜共九十六刻,古历法一昼夜共百刻。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序》上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眞。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说得很明白,可以作此处注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七百九十年。张紫阳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八百四十年。两人前后距离不过五十年。所以他们的论调颇有几分相近。


第四十七句、第四十八句:蒸融关脈变筋骨 处处光明无不通


此二句是说功夫的效验。蒸是蒸发,融是融化,关是关节,脈是血脈,变是变换。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功夫,就叫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无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畅,没有一处闭塞。


第四十九句、第五十句:三彭走出阴尸宅 万国来朝赤帝宫


三彭,即是三尸。道书常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令人愚痴没有智慧;中尸名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不能清静;下尸名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饮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尸神,又名三尸虫。《太清中黄眞经》上有两句:“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反作三虫宅。”这个意思,就是说吾人洁净美好的身体被许多三尸虫盘踞在里面,弄得秽恶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斩三尸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申的,有服丹药的,都不算彻底解決。经常用内鍊功夫,运元和之气,充满脏腑,蒸融关脈,变换筋骨,逼令三尸无处藏身,非抛棄他们的老窠子逃走不可。坏东西一去,好东西就来了。万国来朝,比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气神,都会聚会在绛宫一处。绛宫属於心的部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宫,所以叫作赤帝宫。


第五十一句、第五十二句:借问眞人何处来 从前元只在灵台


眞人,即是眞我。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眞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是否可以叫作眞我?然而也不是眞我。因为那个念头,也是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长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眞我,又名为眞人。这个眞人,从前未曾见过面,此刻第一次认识他。究竟他由何处而来呢?其实他从前就住在我们灵台之中,未尝瞬息离开,并非由外面而进来的。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下)

陈撄宁

第五十三句、第五十四句:昔年云雾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开


因为历年以来,被云雾遮蔽,把眞人的面目隐藏。虽说他从前就住在灵台之中,我们却认识不出。今日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道眼遂开。道眼既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眞人因此露面。云雾二字,比喻我们的七情六欲妄想杂念。


第五十五句、第五十六句:此非一朝与一夕 是我本眞不是术


这个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须要经过若干岁月。并且不是用什么取巧的法术,讨什么意外的便宜,仅此寻得吾人本来眞面目而已。


第五十七句、第五十八句:岁寒坚确如金石 战退阴魔加慧力


《论语》上有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是树木落叶子。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折磨,而不致於改变初心。确字,同坚字一样解释。松柏不凋已经称得起坚确,金石比松柏更要坚确。所以此处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气,有金石般的志气,自然能够战退阴魔。阴魔既已去尽,慧力即同时增加。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无毅力,虽可以见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无智慧,又恐怕认不清大道,误入旁门。必须智慧与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遗憾。


第五十九句、第六十句:皆由虚淡复精专 便是华胥清淨国


心中没有妄想和欲念就是虚。不染一切嗜好并恶习就是淡。仔细研究,彻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终如一,就是专。《列子》书上说:“黄帝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其实是一种寓言,等於今人所谓乌托邦之类。人们心中果能十分清淨,也同到了华胥国一样。


第六十一句、第六十二句:初将何事立根基 到无为处无不为


世间无论做什么事,起初总要立一个根基,以后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业,更要把根基立稳,方能步步前进。等到功夫纯熟,程度高深,自然显得头头是道。表面上很像无所作为,实际上已是精全气全神全,没有丝毫缺陷。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篇“到无为处无不为”句,也是根据老子的意思。


第六十三句、第六十四句:念中境象须除拔    梦里精神牢执持

这两句就是立根基的办法。吾人当静坐的时候,须要把心中杂念打扫乾净。等到坐功纯熟之后,杂念可以完全消灭。然后在睡梦之中,也不忘记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静坐的时候一样,自己很有主宰。


第六十五句、第六十六句:不动不静为大要    不方不圆为至道


功夫偏於动,嫌太浮躁;功夫偏於静,嫌太枯寂;性情偏於方,嫌太板滞;性情偏於圆,嫌太巧滑。能不落於两边,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第六十七句、第六十八句:元和内运即成眞    呼吸外求终未了


吾人果能在身内运用元始中和之气,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执着,不肯放松,到底未有了脱之日。


第六十九句、第七十句:元气不住神不安    蠹木无根枝叶乾


元气,即是上文所说元始中和之气。不住,即是不能长住於身内而向外面发洩。发洩太多,身体里面的元气,渐渐亏损。元神因为没有元气来培养,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树木被蠹虫所蚀,根本受伤,枝叶自然就乾枯。人身中元气,被七情六欲、饥饱寒暑、劳心苦力所伤,身体自然也不能长久。


第七十一句、第七十二句:休论涕唾与精血    达本穷源总一般
鼻中生出的流质叫作涕;口中生出的流质叫作唾;心中生出的流质叫作血;外肾生出的流质叫作精。虽有四种名称不同,但是这些东西本源却是一样。达本,是看透它们的根本。穷源,是追究它们的来源。


第七十三句、第七十四句:此物何曾有定位    随时变化因心意


人身上各种流质,不是分疆划界固定在一处而不许移动的,都是临时因外界的感触和内心的刺激而后生的。


第七十五句、第七十六句:在体感热即为汗    在眼感悲即为淚


皮肤里面的流质,外感於天气温度太高,就变化为汗,从毛孔中出来。眼睛里面的流质,内感於情意过份悲哀,就变化为泪,从泪腺中流出来。


第七十七句、第七十八句:在肾感念即为精    在鼻感风即为涕


外肾里面的流质,内感於心中淫欲之念,就变化为精,从精管流出来。鼻粘膜里面的流质,外感於空气中寒冷之风,就变化为涕,从鼻孔中出来。


第七十九句、第八十句:纵横流转润一身    到头不出於神水


纵,指人身上下。横,指人身前后左右。流转,是说在身体里面周流循环。润一身,是说身中无一处不走到,无一处不滋润。所以能有这种变化和这种功效,总不离乎神水的作用。


第八十一句、第八十二句:神水难言识者稀   资生一切由眞气


神水这件宝物,它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颇难以言语形容。而且世间有学问的人虽多,识得神水的人却很少。须知汗、泪、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眞气所生。人身若没有眞气,神水就不免要乾枯。神水既然乾枯,於是乎有眼不能视,有耳不能听,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尝,有生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节不能活动。到了这个地步,离死也不远了。
按:学者读丹经最感困难的,就是同样的一个名词,无论在什么方法上都可以混用。即如神水二字,在此处是如此解释。若在别种丹经上,虽有同样的名词,却不能作同样的解释。
请看张紫阳《悟眞篇后序》云:“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又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序》云:“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
又张紫阳《金药秘诀·序》云:“金水者乃得金气之玄水,又号神水。炼丹之诀,但能引神水入华池,万事毕矣。”许眞君《石函记》中《圣石指玄篇》云:“铅砂抟成如土块,六一固济相护爱。用火煅炼一昼夜,火灭烟消土化灰。腾铅倒装入灰池,火发铅熔化神水。”这是天元丹法的神水。
又《明镜匣》云:“若人识眞汞,黄金内神火;若人识眞铅,白金内神水。”白紫清《地元眞诀》云:“华池神水,神水眞金。闪灼先天,发泄乾金。”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
又灵阳子《洞天秘典》云:“阴阳铅汞为神水,神水施为不离铅。谁识丹炉神水,乃为月魄金浆。”伍冲虚《修仙歌》中自注云:“暗进者,暗进神水,暗进神火,属烹炼之工。明进者,明进神水,明进神火,属超脱之功。”朱痴伯《金火灯》云:“生铅但有壬水癸水。既成白金,其中方有神水。”这是黄白术的神水。
以上所列各种丹经中神水名词,比较《灵源大道歌》中神水,确有霄壤之别。
又朗然子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眞修捷径此为尊;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得到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诗所用神水名词,专指口中津液而言,乃狭义的神水。《灵源大道歌》中神水,包括人身一切麤细流质而言,乃广义的神水。意义虽同,而不完全相同。倘若学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依先入为主,看见名词相同,就说方法是一样,那眞是误人而又自误。
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点化。地元丹法,既能点化,又可以进一步炼成服食,而上接天元。黄白术,仅能到点化程度而止,不能再往前进。人元丹法,要用同类阴阳,虽有铅银砂汞等名词,其实与五金八石毫无关系。这是三种丹法不同之处。
至於《灵源大道歌》的宗旨,乃是修道,不是炼丹,也不是参禅止观。其中作用,学者应当辨别清楚,不可稍涉含糊。世上流传的各种丹经道书,都病在笼统,理路不清,阅之往往令人厌倦。我深悉其中弊病,所以专重分析,想把科学精神用在仙学上面,以接引后来的同志。因为这个缘故,凡是拙作论调,每不肯附和前人之说,亦自有苦衷,读者能谅解为幸。
再按:《扬善半月刊》第四十一期第六页所载《玉华宫侍书仙子降坛诗》末二句云:“为惜前缘开后觉,早留眞液渡衰残。”眞液二字,正合《灵源大道歌》神水二字的本意。留得住眞液,才可以济渡衰残。即是留得住神水,才可以维持生命。这种理论,已成铁案如山,不能摇动。既然当年曹文逸眞人不惜苦口婆心,把第一等修鍊的方法宣布流传,诸君总算有缘,虽然在八百年以后出世(从宋徽宗宣和时代算到今日),但是能读她的这篇歌诀,也就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因此奉劝诸君,务必努力奉行,不可虚度岁月。否则,转世投胎,未必再有今日的机会。


第八十三句、第八十四句:但知恬淡无思虑    斋戒宁心节言语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只晓得照以下所说的方法去做,其它一切都不去管。恬,是心中安静。淡,是把世间虚荣看得很淡。思,是思想。虑,是忧虑。斋戒,是古人在将要祭祀天地鬼神之前一种预备的行为,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不作乐之类。宁心,是心不妄想。节言语,是口不乱说。


第八十五句、第八十六句:一味醍醐甘露浆    饥渴消除见眞素


牛奶第一转叫作酪,第二转叫作酥,第三转叫作熟酥,第四转叫作醍醐。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华所结成的。芭蕉有一种,名叫甘露蕉。花苞中有露水,味甚甘,就是甘露浆,可以算得芭蕉中精华所结成的。一味,是说没有第二样。因为上面所做的功夫,纯洁而安静,所以身中发生的效验,也是甜美而清涼。饥则思食,渴则思饮,都是表示吾人身体里面有所欠缺,需要补足,方好维持。假使身体内部无所欠缺,自然就不饥不渴,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见本来面目。凡丝类没有染颜色的叫作素。吾人眞面目,本是白净无疵,一尘不染,所以叫作眞素。


第八十七句、第八十八句:他时功满自逍遥    初日鍊烹实勤苦


到了将来功夫圆满之后,自然逍遥快乐。但在当初下功的时候,实未免勤劳而辛苦。用武火时叫作鍊,用文火时叫作烹。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扫除杂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如何是文火?全体放松,含光内守,绵绵似有,默默如无。


第八十九句、第九十句:勤苦之中又不勤    閒閒只要养元神


虽说下手做功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劳心劳力动手动脚的事。所以老子《道德经》上有一句口诀,教人“用之不勤”。既说要勤,又说要不勤,岂非自相矛盾吗?须知所说“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劳动,不执著,不揠苗助长。所说“勤”的意思,就是不虚度,不懈怠,不一曝十寒。閒閒,就是表示不勤。能閒閒,方能保得住元炁,能保元炁,方能养得住元神。


第九十一句、第九十二句:奈何心使閒不得    到此纵擒全在人


奈何世上的人,总是要休息而不可得。虽说因为环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然而有一半也是历劫以来的习惯,难以改变。做功夫的人,常常被这个念头所累。到了此种地步,或任他放纵,或设法擒拿,全在各人自己做主。


第九十三句、第九十四句:我昔苦中苦更苦    木食草衣孤又静


曹眞人言她自己做功夫时期,受过许多困苦。吃的穿的,都是别人家不要的东西。所处的境遇,既孤寂而又冷清。


第九十五句、第九十六句:心知大道不能行    名迹与身为大病


心中分明认得大道是好,无奈不能实行。所以不能实行的缘故,因为受三种之累:一种虚名,二种事迹,三种身体。虚名之累,就是能者多劳;事迹之累,就是权利义务;身体之累,就是衣食住行。


第九十七句、第九十八句:比如閒处用功夫  爭似泰然修大定


修道的人,就怕不得閒。幸而得閒,又被许多有作为的旁门小法所累。比如我们身心,已经得到了清閒境界,与其再要用各种旁门小法功夫,倒不如一切放下,专修大定的功夫为妙。“爭”字与“怎”相同,“爭似”犹言“怎若”。
按:张紫阳眞人《悟眞篇》七言律诗第二首云:大药不求爭得遇。第十三首云:爭如火里好栽莲。七言绝句第一首云:爭得金丹不解生。第八首云:爭似眞铅合圣机。第四十首云:爭得金乌搦兔儿。第六十四首云:教人爭得见行藏。凡所有的“爭”字,都作“怎”字解。宋朝人文章上面所习用的字眼,和现在人所用的两样。为诸君读道书便利计,特附注於此。


第九十九句、第一百句:形神虽曰两难全    了命未能先了性


大道之要,在全神而又全形。全神,普通叫作性功。全形,普通叫作命功。修道的人,能得形神两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到有机会时,再做命功以全形,亦无不可。下文所说,就是了性全神的办法。


第一百零一句、第一百零二句:不去奔名与逐利 绝了人情总无事


不去同人家争名夺利,谢绝人情上的往来应酬,就能够达到清闲无事的境界。


第一百零三句、第一百零四句:决烈在人何住滞 在我更教谁制御


不贪名利与谢绝应酬,这两件事,看起来很不容易做到。但是事在人为,倘若眞肯下决烈的心,未必一定就有什么障碍。在我自己本身,更是要做就做,教谁来干涉我呢?住滞,即障碍之意。制御,即干涉之意。


第一百零五句、第一百零六句:掀天声价又何如 倚马文章非足贵


掀天,形容其人声价之高。倚马,形容文章下笔之快。但是对於修道都无用处。


第一百零七句、第一百零八句:荣华衣食总无心 积玉堆金复何济


上句说一心向道,不注意於荣华衣食。下句说有钱的人,若不肯修道,等到老病死的时候,虽有钱又何济於事呢?


第一百零九句、第一百一十句:工巧文章与词赋    多能碍却脩行路


此言成为一个文学家,也无大用,反而成为脩行的障碍。


第一百十一句、第一百十二句:恰如薄雾与轻烟    閒傍落花随柳絮


此言文人不能成大事业,就像那些薄雾轻烟和落花飞絮为伴,总觉得飘荡无根,虚而不实。


第一百十三句、第一百十四句:缥渺浮游天地间    到了不能成雨露


上句说薄雾轻烟的形状,下句说薄雾轻烟与雨露不同。雨露有益於人世,烟雾无益於人世,而烟雾终究是烟雾,不能变成雨露。缥渺,形容其飘荡无根。浮游,形容其虚而不实。


第一百十五句、第一百十六句:名与身兮竟孰亲    半生岁月大因循


世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名誉,更没有一个人不爱惜身体。名誉和身体比较起来,哪一样同我最亲切呢?自然是身体最亲切了。可惜世上人半生岁月,就此因循过去。因循二字的意思,就是遵守旧章。我们抱定人类始祖所遗传的饮食男女习惯,永远不肯改变;服从造化所支配的生老病死定律,绝对不敢违抗。这些都叫作因循。


第一百十七句、第一百十八句:比来脩鍊赖神气    神气不安空苦辛


比来,就是近来,大槪指中年以后而言。因为凡人到了这个时候,身体已渐渐衰朽,全靠在神气上面用功夫,才能有少许补救。神气若不能安居在身内,所做的功夫都是白吃辛苦。


第一百十九句、第一百二十句:可怜一箇好基址 金殿玉堂无主人


好基址、金殿玉堂,皆指人的身体而言。主人,指人的元神而言。身体譬如一所房屋,元神譬如这房屋的主人,倘若时时刻刻让他在外面游荡,不肯回到腔子里,就像一所好房子,无人居住,无人打扫,无人修理,渐渐地这个房子要变坏了。


第一百廿一句、第一百廿二句:劝得主人长久住    置在虚閒无用处


我们应该用种种方法,把房屋的主人劝回来,长久住在家中,不要野心勃勃,常想跑到外面去。并且要把他放在空虚閒静的地方,使他心无所用,然后他的旧习惯始能慢慢改变。


第一百廿三句、第一百廿四句:无中妙有执持难    解养婴儿须藉母


我们的元神,当其寂然不动的时候,不可以说他是有。当其感而遂通的时候,又不可以说他是无。只好说是无中妙有。凡世间道理,不可拿言语形容,不可用心思推测的,都叫作妙。妙有也是这种道理。既不偏於无,亦不偏於有,因此就难於执持。所谓难於执持,就是说把握不牢,捉摸不定。照这样看来,功夫究竟如何下手呢?但诸君要懂得,世人养育婴儿,全靠母亲力量。我们元神譬喻婴儿,试问元神之母是什么?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十章云:“我独異於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母就是道。若要养育元神,必须凭借道力。道是什么?道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气。初下手功夫,就是以神驭气,以气养神。神气合一,就是修道。


第一百廿五句、第一百廿六句:缄藏俊辩黜聪明    收卷精神作愚鲁


精神发於耳目,叫作聪明;发於言论文章,叫作俊辩。缄,是封闭。藏,收藏。黜,是废棄。收卷,等於收捲。这两句大意,是劝人把自己精神收藏在身体里面,不要发洩在身体外面,要学老子《道德经》上所说“大辩若讷,大巧若拙”的样子,是为修道初步下手的办法。


第一百廿七句、第一百廿八句:坚心一志任前程    大道於人终不负


心要坚定,志要专一,任我们向前途走去,终可以达到目的。那时才晓得大道不负於人。所怕的就是人们自己不肯走这条大道,偏喜欢走邪路旁门,非但今生落一场空,并且来生尚要招得种种恶报,何苦乃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56/17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