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会元
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
序
窃谓伏羲画易,剖露先天;老子著书,全彰道德,此二者其诸经之祖乎。今之学者未造其理,何哉?盖由不得其传耳!予素不通画,因广参遍访获遇至人,点开心
易,得造易经之妙。于是馨其所得撰成三天易髓授诸门人,惟老子道德经未能究竟!一日有传济庵者,携紫清真人道德宝章示予,观其注脚颇合符节,其中略有未尽
处,予欲饶舌,熟思之未敢!后有二三子各出数家解注,请益于予。予先以正经参对,多有异同。或多一字;或少一字;或全句差殊;或字讹舛互有得失,往往不
同。予叹曰:正经尚尔,况注解乎!或问其故曰:始者抄写人差误,尔或开板有失点对,或前人解不通处妄有增加,以讹传讹,支离错杂故也。曰:孰为是?曰:河
上公章句,紫清道德宝章颇通。曰:何故?曰:与上下文理血脉贯通者为正。曰:诸家解义如何?曰:所见不同,各执一端耳。曰:请问其详?曰:盖由私意揣度,
非自己胸中流出,故不能广而推之也。得之于治道者,执于治道;得之于丹道者,执于丹道;得之于兵机者,执于兵机;得之于禅机者,执于禅机。或言理而不言事
者,或言事而不言理者。至于权变智谋,旁蹊曲径,遂堕于偏枯,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殊不知圣人作经之意,立极于天地之先,运化于阴阳之表,至于覆载之间。一
事一理无有不备,安可执一端而言之哉?予遂饶舌将彼解不通处,及与圣人经义相反处逐一拈出,举似诸子。众皆曰:然。自后请益屡至,不容缄默,遂将正经逐句
下添个注脚,释经之义,以证颐神养气之要;又于各章下总言其理,以明究本穷源之序;又于各章后作颂,以尽明心见性之机。至于修斋治平,纪纲法度,百姓日用
之间,平常履践之道,洪纤巨细,广大精微,靡所不备。于中又作正辞、究理二说冠之经首,明正言辞,究竟义理,以破经中异同之惑,目之曰:《道德会元》俾诸
后学密探熟味,随其所解而入,庶不堕于偏枯,会至道以归元也。惟是言辞鄙俚,无非直解经义,未敢自以为是。然较之诸本其庶几焉,与我同志其鉴诸。
时至元庚寅孟夏旦日,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序。
【道】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口即错。设若可道,道是甚么?即不可道何以见道?可道又不是,不可道又
不是,如何即是?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中,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校堪这。令巍巍地活泼泼地,不与诸缘作对底是个什么?
校堪来校堪去,校堪到校堪不得处,忽然摸着鼻孔,通身是汗下,方知道这个元是自家有的,自历劫以来不曾变易,所谓:道也者不可须夷离也。又道:行住坐卧不
离这个,况覆载之间,头头物物都是这个;亘古亘今只是这个;生天生地只是这个;至于日用平常,动静作息只是这个。一切有形皆有败坏,惟有这个常在;天地虚
空亦有败坏;只有这个不坏。只这个铁眼铜睛觑不破,为甚觑不破?只伤他不曾觌面相逢,纵饶觌面相逢也是蹉过,且道蹉向甚么处去?不的乱走。毕竟作么会?清
庵向这里分明举似,只是欠人承当,倘遇知音剔起眉毛荐取,咄。昨夜江头新雨过,今朝依旧远山青
颂曰
至道之极虚无空寂,无象无形无名无质,视之不见搏之不得,听之不闻觅无踪迹,
大无不包细无不入,生育天地常养万物,运化无穷隐显莫测,不可知知不可识识,
太上老子舌头无骨,向此经中分明露出,多言数穷不如一默,这○便是休更疑惑。
【德】德之一字亦是强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执持,凡有施设积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么不修习不用功,死灰槁木待德之自来,终身无德也。这个德字愈
求愈远,愈执愈失。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云: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只这两句多少分明,只是欠人承当,若是个信得及的,便把从前学解见知,声闻缘觉一
切掀倒,向平常履践处,把个损字来受用,损之又损,损来损去,损到损不得处,自然玄德昭著,方信无为之有益。经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又
云:玄德深矣,远矣。会么?咦!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颂曰
河沙妙德总在心则,不可施为何劳修积?愈探愈深愈执愈失,放下头头掀翻物物,
后己先人守雌抱一,纯一不杂其德乃实。修斋治平皆从此出,妙用难量是谓玄德。
【经】经之一字亦是强名,始者圣人为见,世人随情,逐幻、嗜欲、迷真,中心业识之扰搅灵地,无明之炽盛,是以天真丧失,横夭伤残不能复其本元,于是用方便
力开善诱门,接引群迷,使归正道。故著书设教,强名曰经,经者,径也。众所通行之大路也。虽然读是经者,却不可泥在语言三昧上,亦不可离了此经向外寻求,
须是向自己分上著意,把这五千余言细细咀嚼,点点画画不要放过,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这一部经都在自己,方信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到这里打开自己宝藏,把出
自己经来,横拈倒用,不惟这一部经,至于三十六部尊经,一大藏教典,从头彻尾转一遍,只消一喝,都竟还委悉么?平地起风波,清天轰霹雳,谛听,谛听。
颂曰
此一卷经妙用难评,历劫不变亘古无更,头头应用处处通津,
未曾举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谁人敢向里头行。
【道可道,非常道】开口即错。【名】唤做甚么?【可名,非常名】唤作一物即不中。【无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载。【有名】强名曰“道”【万物之母】
生生不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无心运化。【常有欲以观其徼】徼,音叫。有意操持【此两者】于不见中亲见,于亲见中不见,【同出而异名】一体,一用。【同
谓之玄】体用一源。【玄之又玄】形神俱妙,【众妙之门】百千法门,皆从此出。
上一章,虚无自然真常之道,本无可道,可道之道,非真常之道。元始祖炁化生诸天,随时应变之道也。道本无名,可名之名,非真常之名。天地运化长养万物,著
于形迹之名也。虚心无为则能见无名之妙,有心运用则能见有名之徼。妙,即神也。徼,即形也。知徼而不知妙则不精,知妙而不知徼则不备,徼妙两全形神俱妙,
是谓玄之又玄,三十六部尊经皆从此出,是谓众妙之门,且道此经从甚么处出?咄!
颂曰
昆仑山顶上,元始黍珠中,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君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恶鸟路切,美是恶之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是不善之由,【故有无相生】有生无,无生有。【难易相成】易以豉
切。难事易,易事难。【长短相形】长则短,短则长,【高下相倾】才有高,便有下。【声音相和】有声音,便有和。【前后相随】前随后,后随前,【是以圣人】
忘其美恶,【处无为之事】忘其有无,【行不言之教】忘其难易,【万物作而不辞】忘物、【生而不有】忘形、【为而不恃】忘情、【功成不居】忘我,【夫惟不
居】忘其所自,【是以不去】去上声。一切忘尽真常存。
上二章,美之与恶,善与不善,如影随形,自然相待。至于有无、难易互相倚伏,有美便有恶,有善便有不善,是以圣人不辞,不有、不恃、不居,彼此两忘,有无不立,是以常存而不去也。此一章发明首章体道之义,使学者知同出异名之理,离此用而即此用,不堕于偏枯也。
颂曰
人有美恶我无彼此,一切掀翻众泡归水,目前指出千般有,我道其中一也无。
【不尚贤】纯圣,弃智。【使民不争】忘我;【不贵难得之货】绝巧弃利,【使民不为盗】忘物;【不见可欲】转物应机,【使心不乱】忘情。【是以圣人虚其心】
全性,【实其腹】全命,【弱其志】全神,【强其骨】全形。【常使民无知无欲】空诸所有。【使夫知者不敢为】夫,音扶。后同.知,音智。识法者恐。【为无
为】寂然不动,【则无不治】治,音持。感而随通。
上三章,不尚贤,接上章处无为之事也。谓不矜自己之贤能,则民淳;不贵奇货,则民富;不见可欲,则心定。圣人治平天下,必以修身为本,虚心实腹一节,皆修
之要.虚心儿后志弱,志弱而后无知,无知故能忘我,此不尚贤也。实腹而后骨强,骨强而后无欲,无欲故能忘物,此不贵难得之货也。二理相须,足以了全性命
矣。
颂曰
实腹真常在,虚心道自存。不劳施寸刃,谈笑定乾坤。
【道冲而用之】太虚同体,【或不盈】不自满。【渊乎,似万物之宗】不自见,【挫其锐】不露锋芒,【解其纷】不随世变,【和其光】不自明,【同其尘】不自是,【湛兮,似若存】常应,常静。【吾不知谁之子】上无复祖,【象帝之先】唯道为身。
上四章,上云为无为,故此之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谓不自满也。不自满者,必受益。挫锐解纷,虚中忘我之谓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超虚无之外也。
颂曰
不识谁之子,焉知象帝先?为君明说破,太极未分前
【天地不仁】无为,【以万物为刍狗】刍牎愈切;爱养万物不为主,【圣人不仁】效天,【以百姓为刍狗】万民归之而不为主。【天地之间】虚中,【其犹橐龠乎?】虚用,【虚而不屈】无心,【动而愈出】应变无穷。【多言数穷数】数所各切,○说不得【不如守中】虚中而已。
上五章,天覆地载,化民育物,可谓至仁。言不仁者,忘其所自也。圣人爱民治国,亦复如是;修身养命,亦复如是。结上章道冲而用之之义也。
颂曰
无底谓之橐,三孔谓之龠,中间一窍子,无人摸得著。
摸得著,为君吹出无声乐。
【谷神不死】虚灵不昧,【是谓玄牝】牝婢忍切,一阴一阳。【玄牝之门】一阖,一辟。【是谓天地根】生天,生地。【绵绵若存】无休,无息【用之不勤】应用不穷。
上六章,谷神不死,虚灵不昧也,接上章守中之义也。虚灵不昧,神变无方,阴阳不测,一阖一辟,往来不息,莫知其极,动静不忒,不劳功力,生生化化而无穷。
颂曰
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出入,三界独称尊。
【天长地久】无休,无息。【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无为,【以其不自生】无心,【故能长久】不迁,不变。【是以圣人】效天【后其身而身先】忘我;【外其身而身存】忘形。【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以其无我,故能成我。
上七章,天不自天,地不自地,故能生生不息。圣人不自圣,故能与天地合德。接上章用之不勤之义也。
颂曰
道本至虚,至虚无始,透得此虚,太虚同体。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上善至大师兄】以柔处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随方逐圆,【处众人之所恶】能容纳忏恶,【故几于道】几,平声。合道【居善地】利物,【心善渊】容物,【与善
仁】生物,【言善信】应物,【政善治】治,平声,化物。【事善能】成物,【动善时】顺物。【夫惟不争,故无尤】物我如一。
上八章。接上章后己先人,所谓水者,取柔和谦卑处下之义。利物无争,故无尤。
颂曰
无争神寂静,自足气和平,放下这点子,黄河几度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音以。天道亏盈,而益谦;【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楚委切,地道变盈而流谦。【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鬼神害盈而福谦;【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遗去声。咎,上声。人道恶盈而好谦,【功成名遂身退】收拾归来,【天之道】天地合德。
上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接上章上善至大师兄之义。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劝谦之义。
颂曰
急走不离影,回来堕堑坑,只今当脚住,陆地变平沉。
若解转身些子力,潜藏飞跃总由心。
【载营魄】不得乱走,【抱一能无离】离,平声。二物成如母携婴,【专气致柔,能婴儿】纯一不杂,反朴还淳,【涤除玄鉴,能如疵】不见,不闻,【爱国治民,
能无为】治,音持。不动不摇,道泰时清,【天门开阖,能为雌】出有入无,不伐不矜,【明白四达,能无知】黜聪明,屏智和光同尘。【生之畜之】畜,凶入声。
斡旋四德,长养群情。【生而不有】功成行满,隐迹潜形,【为而不恃】忘其所自,默默昏昏,【长而不宰】长,上声。退有余地,一任天更。【是谓玄德】道隆德
备,蜕体全真。
上十章,载营魄,犹车载物之喻。魄好运动;好驰骋;好刚锐,故曰营魄。魄属阴,阴盛则害阳,情盛则役性。能制伏者抱一无离,致柔无疵,无为为非无知。使阴
魄不肆其情,至于魄伏阴消,则神灵性寂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忘其所自,不用拘束,自然不动,如获宝满载而归,故曰载营魄。自抱一以下纯是载营魄之义,
接上章功成身退,而续下章三十辐共一毂,有车之用也。
颂曰
事向无心得,无心也太难!悟来弹指顷,迷后隔千山。
【三十辐,共一毂】犹万法同一心,【当其无】数车无车,【有车之用】辐来辏毂,成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埏,扇,平声。和土作器,【当其无】数器,无器,
【有器之用】水土假合,成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开户,凿牖,【当其无】数室,无室。【有室之用】户牖通达,成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以有利无,【无
之以为用】以无用有。
上十一章,以辐辏毂,利车之用。即总万法归心,全神之妙也。辐不辏毂何以名车?法不归心无以通神。毂虚其中,车所以运行;心虚其中,神所以通变。故虚为实
利,实为虚用,虚实相通,去来无碍。即上章载营魄之义也。至于无物可载,毂辐两忘,车复无也。犹心法双忘,神归虚也。器与室同义。
颂曰
铁壁千重,银山万座,拨转机轮,蓦直透过。
要知山下路,但问去来人。
【五色令人目盲】眼被色眩;【五音令人耳聋】耳被声惑;【五味令人口爽】口被味瞒;【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心为情使;【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行,去声。意为物转。【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为,去声。内境不出,外境不入。【故去彼取此】去羌吕切,收视返听。
上十二章,上章发明虚用,虚其用则不为声色眩,故次之以五色令人目盲,色声味物皆是根尘,一切世人皆受盗,惟有道者不受他瞒,视听言动非礼勿为,则六贼化为六神通也,故去彼取此。
颂曰
见色神无定,闻声丧太和,掀翻无一事,赤手造弥罗。
【宠辱若惊】宠是辱先,【贵大患若身】贵为患始。【何谓宠辱若惊】谛听下文?【宠为上,辱为下】宠得也,故居上,【得之若惊】无失,【失之若惊】有得,
【是谓宠辱若惊】如是。【何谓贵大患若身】设问?【吾所以大患者】何哉,【为吾有身】为,去声,下同。有身便有患。【及吾无身】忘形无累,【吾有何患】忘
贵无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外其身者,贵其身者也。【若可寄天下】以此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后其身者,爱其身者也。【若可托天下】以此为天
下,则可托天下。
上十三章,接上章为腹不为目,忘我之义。故次之以崇辱若惊,宠辱贵患,互相倚伏。苟能思患而预防之,则终身无患。推此道而治平天下,则天下永无危殆。有国者忧天下如忧一身,则天下乐推而不厌。
颂曰
有辱何尝辱,居荣未必荣,预防无过失,犹更涉途程。
争似全身都放下,也无得失也无惊。
【视之不见,名曰夷】大象无形;【听之不闻,名曰希】大音希声;【搏之不得,名曰微】道隐无名。【此三者不可致诘】如何说得,【故混而为一】殊途同归。
【在上不徼】莫见乎隐,【在下不昧】莫显乎微。【绳绳不可名】虽有条目,实无名唤,【复归于无物】藏身处,没踪迹。【是谓无状之状】不见中亲见,【无物之
象】象,上声。亲见中不见,【是谓惚恍】浑浑沦沦。【迎之不见其首】无始,【随之不见其后】后,上声。无终。【执古之道】无为,【以御今之有】统摄万有。
【以知古始】无为,【是谓道纪】因无彰有。
上十四章,希夷,微道之极也。混而为一,返本也;不徼不昧,和其光也;无象无状,藏其用也。末后一句总证前三章而发下章之秘也。
颂曰
这个话靶,难模难画,八面玲珑,全无缝罅。
恍惚杳冥中有象,这些消息共谁论?
【古之善为士者】存其无象,【微妙玄通】清净光明,【深不可识】视之不见。【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强,上声。以有会无。【豫兮若冬涉川】寒彻骨;【犹
兮若畏四邻】慎独;【俨兮若冰将释】无疑;【敦兮其若朴】朴,音扑。如愚;【旷兮其若谷】虚中;【浑兮其若浊】浑,平声。同尘;【孰能浊以动之徐清】清
者,浊之源。【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静者,动之机。【保此道者,不欲盈】虚者,实之本。【夫惟不盈】冲虚,【故能弊不新成】埋光,铲彩。
上十五章,接上章道纪之义,发明后学存诚致敬,常慎其独,不住于相,而抱一潜虚为日用,至于顿息诸缘,消融万幻,扰之则不浊,澄之则不清,是谓微妙玄通,深隐也。
颂曰
微妙玄通,随人脚转,瞎却眼睛,一物不见。
不如归去来,识取虚皇面。
【致虚极,守静笃】寂然不动。【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观复知化。【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动极复静。【归根曰静】返本,【静曰复命】生意存焉。【复命曰
常】历劫寂尔,【知常曰明】古今洞然。【不知常】昧了也,【妄作凶】错了也。【知常容】大无不包,【容乃公】细无不入,【公乃王】物无不化,【王乃天】理
无不通,【天乃道】曷有终穷,【道乃久】无尽,【没身不殆】天地虽变,这个不变。
上十六章,接上章善为士者,致虚静笃,复命归根,纯是神妙。共向这里具眼,参学事毕。其或未然,更参末后。
颂曰
达虚知妙本,静极见天心,会得个中意,河沙总是金。
【太上】无上可上,【下知有之】众所共知;【其次,亲之誉之】可亲、可誉,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全无忌惮。【信不足】道难信,【有不信】疑心重。【犹其贵言】轻诺寡信。【功成名遂】默而成之,【百姓皆为:「我自然」】不知所自。
上十七章,太上谓无上可上,虽下愚皆知有此理,才可亲近。有美誉便不自然,畏之者犹其次也,侮之者失道远矣。天真丧失不能返本,虽教之奚益,言愈多而愈不
信,不若默而待之,无为而化之,使其自悟,自然反朴,不言而信也。以治道言之,太上以下不能无为,亲之、誉之,有言之教也。畏之者,刑禁也。侮之者,上失
信也,上失信于民则民不信,犹其贵言,不言之教也。不言之教无为而成,刑不试而民自服也。至于功业成遂还淳反朴,则亲誉畏侮俱忘矣。百姓安居乐俗,忘其所
自。故曰谓我自然。
颂曰
太上元无上,常存日用间,可怜无眼汉,刚道出函关。
【大道废,有仁义】太朴既散,仁义乃兴;【智慧出,有大伪】出,去声。智慧聪明,根尘业识。【六亲不和,有孝子】莫若常和;【国家昏乱,有忠臣】莫若常治。
上十八章,接上章亲、誉、畏、侮之义,与其国乱显忠臣,何若无为民自化?
颂曰
聪明迷大本,智慧丧天真,无事常清净,逍遥快活人。
【绝圣弃智】无为,【民利百倍】安静;【绝仁弃义】无心,【民复孝慈】和顺;【绝巧弃利】无欲,【盗贼无有】常足。【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惟恐信不及。【故令有所属】令,去声。属,音烛。老婆心切【见素抱朴】无知,无识,【少私寡欲】忘物,忘我。
上十九章,发上章之蕴,圣智仁义巧利,一切弃绝不复见。用则民从其化,而反朴也。圣人惟恐后世学者担负不起,故属之以易简,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易取于人也。
颂曰
莫纵三心乱,无令一念狂,见闻知觉法,无复可思量。
【绝学无忧】心头无事。【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上声。不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大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善恶可畏。【荒兮,其未央哉】俗人恐
学了未至,圣人恐损之未尽。【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嗜欲无厌。【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怕,音泊。淡然无欲;【乘乘兮,若无所归】任
运自然。【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贪物者常忧,忘机者常乐。【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昏昏默默,【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见识于外,圣人藏明于内。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闷,音门。俗人有分别,圣人无彼此。【惚兮若晦】晦,上声。不识不知。【漂兮若无所止】无物,无执。【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众
人皆有能,圣人独无能。【我独异于人】不与万法为侣,【而贵食母】贵在味道。
上二十章,绝学者,绝其所有也,故次之绝圣人后。俗人务学于事,益其所闻,惟恐进学不精,故常忧。圣人弃绝所有,惟务于味道,如求食于母,守雌抱一而已,故无忧也。是谓绝学无忧。
颂曰
才言绝学,开口便错,广识多知,转转不觉,
人间万事都忘却,犹落他家第二机。
【孔德之容】无所不容,【惟道是从】于法自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本然之天。【惚兮恍,其中有象】此天混然;【恍兮惚,其中有物】此天洞然。【窈兮
冥,其中有精】此天常存;【其精甚真】纯一无伪,【其中有信】活泼泼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去羌吕切,历劫常存。【以阅众甫】万物资始。【吾何以知众
甫之然哉?以此】。
上二十一章,上章云我独异于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言其广纳包容。所谓道之为物,果何物乎?有象、有物、有精,果有乎?若谓有,未具参学眼,若未无,亦未具参学眼。毕竟作么会?咄!
颂曰
亘古一物,了无人识,剔起眉毛,虚空露骨。
设若拟议踌躇,照管当空霹雳。
【曲则全】不材者寿,【枉则直】屈己者伸【洼则盈】洼鸟瓜切,谦则受益【弊则新】晦则自明【少则得】知止常足,【多则惑】事繁则乱,【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
式】一能统众,【不自见,故明】弊则新,【不自是,故彰】洼则盈。【不自伐,故有功】枉则直。【不自矜,故长】曲则全。【夫惟不争】守柔,【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混而为一,【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是真实语,【诚全而归之】全真本然。
上二十二章,曲全枉直;洼盈弊新,接上章孔德之义也。不自见以下,皆戒盈劝谦之义也。谦下故无争,无争则全其本然,抱元守一复归无极也,故曰诚全而归之。
颂曰
莫管他人短,休矜自己长,短长无二见,遍界不能藏。
【希言自然】闻口不在舌头上。【故飘风不终朝】狂则不久,【骤雨不终日】躁则不长。【孰为此者】是谁主宰,【天地】众所共知。【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尔,
【而况于人乎】不可躁暴,【故从事于道者】顺理合辙,【道者;同于道】一体同观;【德者,同于德】不生一见;【失者,同于失】无有分别。【同于道者,道亦
乐得之】我同于道,道亦同我;【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乐,音洛。上下并同。我同于德,德亦同我;【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我同于失,失亦同我。【信不
足,有不信】我疑于物,物亦疑我。
上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接上章不争之义。谓不自见是不言而善应,飘风骤雨,言妄动躁进不久远之喻。从事于道者,和顺于道德,混同于事物,自然感通于物,物
亦自然相应也。苟或言不合道,妄有作为,不能取信于人,反为人轻忽也。易系云:言行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
颂曰
道不异于人,人自以为异,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企者不立】企,音伎。躁进无功;【跨者不行】欲速不达;【自见者不明】不能晦德;【自是者不彰】不能谦下;【自伐者无功】不能克己;【自矜者不长】不能
含容。【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赘朱芮切,行,去声。残饭,赘疣。【物或恶之】恶鸟路切,众所不美,【故有道者不处】达者反是。
上二十四章,此章总证前三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即飘风骤雨之谓也。自见,自是,自矜,自伐,浑是私意,私意确则害公,何可久也?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不美也。
颂曰
企立元为妄,跨行本是狂,假饶成得事,到底不如常。
【有物混成】此天混然,【先天而生】此天洞然。【寂兮寥兮】湛然常寂,【独立而不改】超然独存,【周行而不殆】运化无穷,【可以为天下母】生育长养。【吾
不知其名】本无名唤,【字之曰道】因物立名,【强为之名曰大】强,上声,无有限量。【大曰逝】无有疆界,【逝曰远】无有边际,【远曰反】收拾归来。【故道
大】太虚无体,【天大】法道,【地大】法天,【王亦大】法地。【域中有四大】更有大么,【王居其一焉】三界独称尊。【人法地】无不载,【地法天】无不容,
【天法道】无不周,【道法自然】。
上二十五章,接上章有道不处,于此发明处道之工夫也。有物混成以下一节,全首章体道之要。四大以下纯是神妙,人只知域中有四大,殊不知自己一物更大。
颂曰
天地虽大亦有败坏,唯有这个历劫常在,圣而不可知之者,尽在如如不动中。
【重为轻根】轻生于重,【静为躁君】静主于动。【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不敢轻为。【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常应,常静。【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担荷不起【轻则失臣】轻进失身,【躁则失君】贪荣取辱。
上二十六章,重者不可轻忽也,轻则失臣,躁则失君,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之谓。亦飘风骤雨之喻,不离辎重,克负担荷也。宴处超然,转物也。明上章法道之义,总结二章体道之说,而续下章善行之要也。
颂曰
躁进那能久,轻为了不成,脚跟不点地,犹更涉途程。
【善行无辙迹】辙直列切。举步不在脚跟,【善言无瑕谪】开口不在舌端;【善计不用筹策】一彻万融;【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全无缝罅,【善结无绳约而不可
解】解,上声。全无系累【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修己安民;【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随机利物。【是谓袭明】明了相续。【故善人,不善人之师】教人为
善;【不善人,善人之资】警人反善。【不贵其师】无善可为,【不爱其资】无过可改,【虽智大迷】屏智如愚,【是谓要妙】任运自然。
上二十七章,尽前章之蕴,谨于言行则无迹无谪。心之计,其可筹;心之闭,其可开;心之结,其可解。道心坚固,如此则无善、不善之分。师与资两忘,黜聪明屏智,终日如愚。
颂曰
举步不在脚,善结非干手,摸著鼻孔尖,通身都是口。
若能于此善参详,七七元来四十九。
【知其雄,守其雌】不自大,【为天下溪】万派归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打成一片,【复归于婴儿】炁全。【知其白,守其黑】不自见,【为天下式】万法归
一。【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准的不差,【复归于无极】神全。【知其荣,守其辱】不自贵,【为天下谷】万有归空。【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湛然圆满,【复归于
朴】朴,音扑。性全。【朴散则为器】施之于物,【圣人用之,以为官长】设教化人,【故大制不割】不言之教。
上二十八章,守黑、守雌、守辱,不见自己之明,接上章虽智大迷之义。婴儿、太极,太朴,天下之大本,惟守雌抱一则能返本,治国以此不假裁制,民自淳而物自朴也。
颂曰
白里存乎黑,雄中抱一雌,绵绵功不间,男解养婴儿。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错,【吾见其不得已】已,音以。利御寇,不利为寇。【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动著祸生,【为者败之】贪他著他,【执者失之】讨便宜。
落便宜。【凡物】一切有相,【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有此便有彼,且忌随他去。【是以圣人去甚】去,上声。无为,【去奢】无欲,【去
泰】无执。
上二十九章,无为则无事,有为便有事。执者失,为者败,有为之戒也。强、羸、载,隳互相倚伏,如影随形,才有成便有败。是以圣人去贪甚,去奢侈,去骄泰,深戒后世。
颂曰
行随煦吹,强羸载隳,中间主宰,不知是谁。
着衣吃饭寻常事,何须特地却生疑?
【以道佐人主者】无为,【不以兵强天下】以慈卫之。【其事好还】还者,旋。善恶皆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心兵起处,灵地荒芜。【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魔军驰骋,精气耗散。【故善者果而已】已,音以。有断则生,【不以敢取强】以柔待之。【果而勿矜】去甚,【果而勿伐】去奢,【果而勿骄】去泰。【果而不得
已】颠沛,必于是,【是果而勿强】放倒刹竿。【物壮则老】兵强则不胜,【是谓不道】错,【不道早已】永失真道。
上三十章,接上章去奢泰之义,以道佐人主者,不尚兵武,善恶皆有报。戒后世有国有家者,守雌抱一,勇于不敢,至于不得已亦不敢取强。故曰:善者果而已。
颂曰
莫纵三心乱,常叫志帅安,忽然逢野战,一箭定天山。
【夫佳兵,不祥之器】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物或恶之】恶鸟路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故有道者不处】处,上声,心兵不起。【君子居则贵左】主柔,【用兵则
贵右】主刚。【兵者不祥之器】武以讨判,【非君子之器】君子常治,【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以慈卫之。【胜而不美】不得已,【而美之者】要功也,【是乐
杀人】乐王教切,肆其刚勇。【夫乐杀人者】为之种祸,【不可得志于天下】造物不容。【吉事尚左】主生,【凶事尚右】主杀。【偏将军居左】尚柔,【上将军居
右】尚刚,【言以丧礼处之】不祥之器。【杀人众多】不得已,【悲哀泣之】一日慈,【战胜以丧礼处之】如丧考妣。
上三十一章,不以兵强天下,故次之以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于此深戒万世之下,有国之君,以无为清净治化,自然家国咸宁。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永无争夺之患也。
颂曰
默默清玄境,澄澄养太和,倒携三昧剑,顺化五阴魔。
【道常无名】虚无自然。【朴虽小】至微,【天下不敢臣】之尊。【侯王若能守】抱一,【万物将自宾】无不服。【天地相合】惟德是辅,【以降甘露】和气所致,
【民莫之令而自均】令,去声。自然和平。【始制有名】立法制度,【名亦既有】示之好恶,【夫亦将知止】使之知御,【知止所以不殆】知足故常乐。【譬道之在
天下】止于至善,【犹川谷之于江海】止于卑下。
上三十二章,上章云有道者不处,此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发明有道者所处之要也。有道之士,外处卑下,内抱一真,万物自然化,天理自然合,神变无穷。
颂曰
会得无名朴,方能纵复收,便将大千界,藏在一毫头。
【知人者智】见于外,【自知者明】见于内。【胜人者有力】勇于敢,【自胜者强】勇于不敢。【知足者富】贫亦乐。【强行者有志】始终不殆。【不失其所守者久】志力愈坚,命基愈固。【死而不亡者寿】寿,上声。真一常存。
上三十三章,知人胜人,明于外也;自知自胜,存于内也。证前三章用武之戒也。知足者,贫亦乐;力行者,无不见;固守者,无危殆;内明者,出生死,死而不亡者,真一常存。
颂曰
见物不见性,知人不自知,个般无学辈,犹道得便宜。
【大道泛兮】广大悉备,【其可左右】无限量。【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所过者化,【功成而不有】所存者神。【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忘其所自,【常无欲】寂然不
动,【可名于小】芥子纳虚弥;【万物归之而不为主】任运自然,【可名于大】虚弥纳芥子。【是以圣人其终不为大】芥子里藏身,【故能成其大】不可称量。
上三十四章,大道泛兮,谓极广大尽精微,靡所不备也。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以下,接上章不失其所守者久之义也。以之治国,则不失其所守;以之修己,则死而不亡,故曰其可左右。
颂曰
大道诚难测,虚空不可量,寥寥成一片,何处是封疆。
【执大象】象,上声。视之不见,【天下往】万民服。【往而不害】万物遂,【安平泰】万化安。【乐与饵】乐,音药。声味俱美,【过客止】客过则止。【道之出
口,淡乎其无味】出,去声。无声无嗅,【视之不足见】大象无形,【听之不足闻】大音希声,【用之不可既】道隐无名,用之无尽。
上三十五章,上章末后句云,故能成其大,故次之以执大象天下往,谓全其无象,民物移心归往也。乐与饵,声味俱美。丧其无象,安能久乎?道之出口,无味、无象、无声、无色,以其无体,故应用无尽。
颂曰
泥牛喘月,木马嘶风,观之似有,觅又无踪。
清庵拄杖子,画断妙高峰。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固张必歙;【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固强必弱;【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固兴必废;【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固兴必夺。【是谓微明】几微先兆。【柔弱胜刚强】柔弱常和,用刚必败。【鱼不可脱于渊】人安可离于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利则有害。
上三十六章,执大象则能见事之几微,才见固张便知将歙。未萌先兆;未举先知,非天下之微明,其孰能及此?学道之士存其无象;守其至柔;与物无兢,则自然知
几。苟用刚暴,尚权谋智术,求其胜物,非道也哉!此如鱼本水中物,求异群鱼,欲脱于渊可乎?既不可,则人亦不可尚权。尚权者,反常也,如鱼离渊必死。国之
利器不可示人,即孔子所谓:可与立,不可与权。同一义。圣人用权反常合道尚不可轻为,而况常人乎?可不戒哉?
颂曰
眼若流星,机如掣电,瞻之在前,忽然不见。
十方通塞中,光明无不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寂然不动,感通天下之故。【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上以风化下。【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作,做入声。我无欲而民自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我好静而民自正。【不欲以静】使夫知者不敢为,【天下将自正】为无为,则无不治。
上三十七章,真常之道本无为,有为即非常道,接上章微明之义。天地无为,万物生成;圣人无为,万民安泰。以修炼言之,都无作为。于安静之时存其无象,毫发
之动便要先觉,既觉便以无名朴镇之,朴本无形,又曰无名,谓空也。道无为;朴无名;心无欲,则自然复静也。静之又静,天下将自正。
颂曰
有作皆为幻,无为又落空,两途俱不涉,当处阐宗风。
【上德不德】不尚己德,【是以有德】其德愈大;【下德不失德】执著己德,【是以无德】其德愈失。【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下德为之而有
以为】以德求感,有所作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施仁及物,本无作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以义接物,有所作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以礼齐物,终不能
齐,【攘臂而仍之】攘如羊切,力挽之愈不齐。【故失道而后德】近道,【失德而后仁】近德,【失仁而后义】近仁,【失义而后礼】近义。【夫礼者】不淳,【忠
信之薄】不厚,【乱之首也】不齐。【前识者,道之华】求奇不实,【而愚之始也】失道。【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尚质实,不求识;【居其实,不居其
华】尚诚实,不尚礼。【故去彼取此】去羌吕切,舍妄从真。
上三十八章,上章云道常无为,故次之以上德不德。上德无为,故合道;下德有为,不合道。仁义犹近德,可为进道之阶,礼者,纯是作为,多不实,以礼齐物,物
转不齐。盖有为终有失也。执之不失亦可渐入佳境,自仁义而反德,自德而反道,直造无为也。前识者,智识也。智识者,失道之始,故曰道之华。有道者不处。
颂曰
未得超三界,如何出五常,五常归罔象,独步谒虚皇。
【昔之得一者】得一,万事毕:【天得一以清】湛然常寂;【地得一以宁】寂然不动;【神得一以灵】混然成真;【谷得一以盈】绰然有余;【万物得以生】自然发
育,【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泰然安固。【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星辰失度;【地无以宁,将恐发】山岳崩颓;【神无以灵,将恐歇】阴阳失节;
【谷无以盈,将恐竭】闭塞不通;【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和气耗散;【侯王无以贞,贵高将恐蹶】家国危殆。【故贵以贱为本】一也,【高以下为基】一也。【侯
王自谓孤、寡、不谷】常抱其一。【此非以贱为本也】一为万象主。【非乎】岂不然哉?【故致数车无车】数,音所。数我无我,【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贵贱
两忘。
上三十九章,上章云去彼取此,谓去其末而取其本也。本者何?一也。一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大道之用,侯王若能守,万物自然归往也。自谓孤、寡、不谷,
自卑升高不忘本也。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贵贱两忘,惟抱一也。数车之名件无一名车者,数我之一身无一名我者,毂辏合一则名车,四大合一则名我也。
颂曰
得一非为妙,还虚未是玄,梦中知是梦,天外莫寻天。
【反者道之动】神一出便收来;【弱者道之用】专气致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名,万物之母,【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
上四十章,反者道之动,接上章贵以贱为本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数车无车之说。只这有无相生之理,多少学人不知端的,且道如何是有无端的意?看。
颂曰
有象非为有,无形未是无,有无俱不立,犹是堕偏枯。
无有有无中得趣,方知胡子没髭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一次一齐了;【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下多闻,多不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何信不及,只为太分明。【不笑不足以为道】大迷
之下,必有大悟。【故,建言有之】才开两片,露出肝肠,【明道若昧】含华隐曜;【进道若退】瞻前顾后;【夷道若类】和光同尘;【上德若谷】虚以受人;【大
白若辱】卑以自牧,【广德若不足】满而不溢;【建德若偷】偷,音俞。外渝。密而不露;【质真若渝】应变无方;【大方无隅】不露圭角;【大器至大师兄】不有其
功;【大音希声】叩之即应;【大象无形】莫见乎隐;【道隐无名】莫显乎微。【夫唯道,善贷且成】忠恕而已。
上四十一章,上章云有无相生,非高上之士不容无疑。故次之以上士闻道,夫道若昧,若退,若类,若偷,若渝,不可得而见闻,可笑之由。惟高上之士禀性冲虚,
故能超然直入不言而信,无为而成之也。中人以下未免半疑半信,下愚不肖者,不惟不信,又且笑而侮之也。善贷且成者,贷下士笑侮之过,而成上士勤而行之功
也。虽下愚不肖,一觉其初便可反善,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颂曰
至道元容易,人心自谓难,中人犹拟议,下士转。
莫,呈在秤兮物在盘。
【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二生三】阴阳成三才,【三生万物】三才生万类。【万物负阴而抱阳】成象于天,成形于地,【冲气以为和】禀
气于中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一无偶,众人之作忌,【而王公以为称】自谓孤寡。【故物】一切有象,【或损之而益】谦者受益,【或益之而损】满者
必覆。【人之所教】无非为善,【亦我义教之】我亦如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强大者,死之徒。【吾将以为教父】不善人,善人之资。
上四十二章,一者,万物之母,人之所恶。谓一无偶,孤寡不谷也。王公大人不忘其本,以是自称,卑下谦损也。谦损必受益,强大者,必招祸。圣人设此,戒人克己行谦,见不善而内自省也。
颂曰
好胜常逢敌,行谦久处安,柔和为日用,处处玉京山。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软能蚀坚。【无有入无间】贯金透石,【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谦损受益。【不言之教】默而信之,【无为之益】无为而成之,【天下希及之】知音者鲜。
上四十三章,上章孤寡不谷至谦也,故次之以至柔。谓柔弱胜刚强,损中有益,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不言而可信,无为之益世鲜及之。
颂曰
触来勿与兢,事过心清凉,只这清凉境,乾坤不覆藏。
【名与身孰亲】名高辱身,【身与货孰多】财多害己,【得与失孰病】得崇思辱,【是故甚爱必大费】贪他底,著他底;【多藏必厚亡】讨便宜,落便宜。【知足不辱】足,止贪,【知止不殆】畏,止祸,【可以长久】知足,常足。
上四十四章,上章无为之益,谓有为则有损也。故次之以名与身孰亲。名货得失皆有为也,终不长久,惟知足知止可以长久。
颂曰
世间一切有,到底不长久,摄伏弥猴心,听取狮子吼。
若能运出家中宝,啼鸟山花一样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叶韵作鳖。不自显故无坏。【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不自满,故无尽。【大直若屈】直而不肆,【大巧若拙】为而不恃,【大辩若讷】光而不曜。【躁胜寒】躁暴者焚,【静胜热】安静者凉。【清静为天下正】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上四十五章,上章知足不辱,故次之以大成若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寿,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大成若缺,大盈若冲,至于若屈,若拙,若呐,皆德有余而为不足,用之无尽也,故为天下正。
颂曰
人情多聚散,世道有兴衰,惟有真常在,古今无改移。
【天下有道】情逐性,【却走马以粪】意马闲,灵苗秀。【天下无道】性逐情,【戎马生于郊】意马狂,心地荒。【罪莫大于可欲】取辱之由,【祸莫大于不知足】陷身之端;【咎莫大于欲得】杀身之本。【故知足之足,常足】知足者,贫亦乐。
上四十六章,上章清净为天下正,故次之以天下有道。有道则清净;清净则天下正;天下正则罢兵事务农事,故曰却走马以粪。无道则不清净;不清净则天下不正;
则用威武征伐,故曰戎马生于郊,曰罪,曰祸、曰咎,皆欲心所致。故结句云:知足常足。以修身言之,清净则欲心止;欲心止则意大定;故曰却走马以粪。不清
净,欲心不止,欲心不止则意马狂,故曰戎马生于郊。
颂曰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急走回来,救得一半。
天下本无事,人心自著忙。
【不出户,知天下】反穷诸己;【不窥牖,见天道】回光返照。【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外事有限。【是以圣人不行而至】不移一步到长安,【不见而明】不见一物即如来,【不为而成】不动一毫成正觉。
上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言有道之士知内不知外。接上章之义,知内不知外则无所不知,见内不见外则无所不见,若只知外见,外而忘其内者,知见浅狭矣。
颂曰
朝游南岳,暮宿苍梧,翛忽千里,不曾离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为学日益】精进,【为道日损】减损。【损之又损】一切损尽,【以至无为】无损可损。【无为而无不为】无不克。【取天下常以无事】事向无心得,【及其有事】有心便不得,【不足以取天下】有为终有尽。
上四十八章,不出户知天下,内知也。其出弥远,外事也。故次之为学日益,言无学者求其增益,为道者事事减损。易云: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正谓此也。至于无忿可惩,无欲可损,以至无为,则万民化而天下归往也。苟或妄有作为,则民乱而难治。故曰:不足以取天下。
颂曰
有学头头昧,无为事事差,学为俱绝断,损益任从他。
莫笑我侬穷相态,从来贼不打贫家。
【圣人常无心】任用无方,【以百姓心为心】随机应感。【善者,吾善之】从而为善;【不善者,吾亦善之】使之反善;【德善】全其至善。【信者,吾信之】从而
为信;【不信者,吾亦信之】使之反信;【德信】全其至信。【圣人在天下,碟碟】碟,音牒。兢兢业业,【为天下浑其心】浑,平声。殊途同归,【百姓皆注其耳
目】容止可亲,作事可法。【圣人皆孩之】天下一家。
上四十九章,上章云无事取天下,故次之以圣人无常心。所谓无常心者,随机应感,不逆民物之情,故百姓遵圣人之言,行圣人之行,从圣人之化,天下同一心也。
颂曰
信者从他信,善者从他善,若能如是知,却成颠倒见。
颠倒见,三界十方成一片。
【出生入死】忿欲,生死之门。【生之徒】绝忿欲,【十有三】水火济;【死之徒】纵忿欲,【十有三】水火不济;【人之生】皆赖水火,【动之死地】水火相违,
【亦十有三】水成数六,火成数七。【夫何故】忿欲使然。【以其生生之厚】忿欲不止,贪生无厌。【盖闻善摄生者】无忿欲,【路行不遇虎兕】兕序姊切,内省不
疚,何忧何惧,【入军不被甲兵】心无挂碍,故无恐怖;【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不厚其生,焉能有死?【夫何故】身非我有,死奈我何?
【以其无死地】。忘其生死。
上五十章,柔弱生之徒,强大死之徒。柔弱者则能惩忿欲,强大者为忿欲所使,能惩忿则火降,窒欲则水升,水火既济则生。故曰生之徒。起忿则无明火炽,纵欲则
苦海波翻。水火相违则死,故曰死之徒。强大者贪生无厌,柔弱者视死如归,既不以死为死,虎兕甲兵于我何害?以丹道言之,水火既济,圣胎凝矣。
颂曰
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既无差别智,安有死和生?
【道生之】元始祖气,【德畜之】畜,凶入声。化生诸天,【物形之】在天成象,【势成之】在地成形。【是以万物】一切有象,【莫不尊道而贵德】皆从道生。
【道之尊,德之贵】越古超今,【夫莫知爵而常自然】不言善应。【故道○生之,畜之】神全;【长之育之】气全;【成之熟之】精全;【养之覆之】形全。【生而
不有】忘机,【为而不恃】忘情,【长而不宰】忘物。【是谓玄德】合道。
上五十一章,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故次之以道生之。言道本无形,因生育天地而形可见,道本无名,因长养万物而名可立。一切有相受命于天;成形于地;禀气于中和。皆道之应也。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颂曰
可道非常道,无为却有为,为君明说破,众水总朝西。
夜来混沌颠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
【天下有始】无名,天地之始,【以为天下母】有名,万物之母。【既知其母】知本,【以知其子】便知末,【既知其子】知末,【复归其母】及本,【没身不殆】
常在。【塞其兑】内境不出,【闭其门】外境不入,【终身不勤】不劳而治,【开其兑】内境出,【济其事】外境入,【终身不救】永失真道。【见小曰明】知几,
知微,【守柔曰强】软能蚀坚。【用其光】物来斯照,【复归其明】放去收来,【无遗身殃】遗,音谓。切忌随他去;【是为袭常】直下承当。
上五十二章,道生之,言道之始也,故次之天下有始。末后一句最极切,修真至士当向这里具眼,莫教蹉过。
颂曰
不收不放,无上可上,清净自然,本来模样。
更问第一义如何,向道有言皆是谤。
【使我介然有所知】未举先觉,【行于大道】无为,【惟施是畏】识法者恐。【大道甚夷】坦平蓦直,【而民好径】好,去声。行险以侥幸【朝甚除】朝,音潮。事
繁即乱,【田甚芜】灵地荒芜,【仓甚虚】灵地空竭。【服文采】贪,【带利剑】嗔,【厌饮食】痴,【财货有余】欲心不止;【是为盗夸】三毒扰挠。【非道也
哉】错!
上五十三章,上章云袭常,谓密用常道也。故次之以使我介然有所知,有所知则能直下承当,而密用若无,所知则不能密用,妄有作为。内为根尘所蔽,外被业识所眩。兼无明三毒为扰,非道也哉!
颂曰
弄巧成拙,多烦早老,金玉满堂,焉能常保。
若于日用颠倒行,大地尘沙尽成宝。
【善建者不拔】拔,音跋。根深,【善抱者不脱】蒂固,【子孙祭祀不辍】绵远。【修之于身】身修,【其德乃真】全真;【修之于家】家齐,【其德有馀】宽裕;
【修之于乡】乡修,【其德乃长】久远;【修之于国】国治,【其德乃丰】淳厚;【修之于天下】天下平,【其德乃普】道泰。【故以身观身】内有一尘,其德不
真,【以家观家】有一不顺,其德无余,【以乡观乡】有一不化,其德不长,【以国观国】有一不善,其德不丰,【以天下观天下】有一小人,其德不普。【吾何以
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反求诸己。
上五十四章,上章云使我介然有所知,有所知则道心坚固不失其守,故次之以善建者不拔也。以之修身,观心察性心定,则身之修也。以之治国,观民察己民化,则
国之治也。天下有一不善,则是自己政化不善也。书云: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此之谓也。反观诸己,心有一尘染著,则是我之性天未明也。
颂曰
观国非容易,观身意更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含「德」之厚】退藏于密,【比于赤子】纯一不杂。【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螫,音释。据攫,并厥缚切。我忘于物,物亦忘我。【骨弱筋柔而握固】
筋,音斤。神全。【未知牝牡之合而作】,最,平声。精全,【精之至也】自然。【终日号而不嗄】号,平声。气全,【和之至也】柔和。【知和曰「常」】此天混
然,【知常曰「明」】此天洞然。【益生不祥】益则有损。【心使气曰强】气动则刚。【物壮则老】刚则益折,【谓之不道】错,【不道早已】丧失天真。
上五十五章,善建者不拔,德之厚也,故次之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者,不失赤子之心也。赤子之心纯一不杂,无害于物,物亦不能害。不知有男女之别,其亦作,精
气所至也。虽作而无心,故能全其至精。终日号啼,其声不变,冲和所致也。修身以此,则能全其本然,是谓含德之厚。苟失其赤子之心,作而心动,天真丧也。赤
子之心既发便不自然,发而不远而知觉,亦可反常,故曰明。苟不知觉而纵其所欲日增日盛,精气耗散,故曰不祥。血气既盛,又纵心而使之愈盛也。气血盛则形衰
矣,是谓不道,不道则早已也。
颂曰
欲识混元面,先存赤子心,此心常不昧,法体证黄金。
【知者不言】默而成之,【言者不知】口头三昧。【塞其兑】无言,【闭其门】无见,【挫其锐】无争,【解其纷】无事,【和其光】无我,【同其尘】无人,【是
谓「玄同」】一以贯之。【故不可得而亲】忘情,【不可得而疏】忘形;【不可得而利】忘物,【不可得而害】忘机;【不可得而贵】忘有,【不可得而贱】忘无。
【故为天下贵】一切忘尽,真常独存。
上五十六章,含德之厚则能缄默,故次之以知者不言,非不言也,无可得而说也。尹真人云:非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正谓此也。予谓:多言获利,不若默而无害也。
颂曰
绝利终无害,无亲便不疏,多言应有失,争似觜卢都。
【以正治国】不偏不倚,【以奇用兵】无计,无谋,【以无事取天下】无为,无执。【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性彻,理融。【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利欲所惑;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奇货所眩;【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末伎所迁;【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出奸上。【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不尚权谋;【我好
静,而民自正】不用利器;【我无事,而民自富】不贵奇货;【我无欲,而民自朴。」】朴,蒲卜切。以正治国。
上五十七章,上章云知者不言,得其正也,故次之以正治国也。多忌讳;多利器;多技巧;多法令,皆不正也。上无忌讳则民裕,绝权谋则民化,薄税敛则民富。道
之以德则民朴,无为、无事、无欲、好静皆正也。以此治国则海晏河清,以此行道,道泰时亨。以此修身,气固神凝,一人正,万民皆正,一心正,万化皆正,一身
正,万事皆正。正之义大矣哉。
颂曰
著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自从心路绝,无日不春风。
【其政闷闷】闷,音门。无为宽裕,【其民淳淳】质朴有余;【其政察察】有为严谨,【其民缺缺】缺,音轧。贪婪无足【祸兮福之所倚】畏祸则福必至,【福兮祸
之所伏】忽福则祸必至。【孰知其极】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无正耶】惟正可守。【正复为奇】恃正则为奇,【善复为妖】矜善则为妖。【民之迷】与道相反,
【其固日久】迷远不复。【是以圣人方而不割】方正其身,使心自化,【廉而不刿】清廉其德,使民自化,【直而不肆】梗直其行,使物自化,【光而不耀】含畜其
光,天下化成。
上五十八章,上章无为无事,使民自化。宽大之治也。故次之以其政闷闷,是谓上宽裕则民淳实,上多事则民昏暴。闷闷,宽也。察察,谨也。宽则得众,尽法无
民。祸福相倚;正奇相待;善妖相反,理之然也,可不成戒!诸修福不如远祸,用正不若闲邪,正难为善,苟自矜为奇,德则反为妖。正之为正,斯不正已;善之为
善,斯不善已,是以圣人方正其身,刑罚清而万民服,清廉其德,不恶而严。梗直其行,和而不流,清明在躬,应其太察。自昭明德,故结句云:光而不曜。学者洞
此,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颂曰
倚善功难遂,矜奇事转迷,世间无限事,伶俐不如痴。
【治人事天】存心养性,【莫若啬】啬,音色。凡事从俭。【夫惟啬,夫谓早服】妙在机先;【早服谓之重积德】含德之厚;【重积德则无不克】无所不至;【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广大悉备;【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天理在我;【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生生不穷;【是谓深根固蒂】性海弥深,命基永固,【长生久视之道】曷有
终穷。
上五十九章,接上章其政闷闷之义,治人事天,莫若从俭。以国言之,省刑罚,薄税敛;以身言之,省言语,节饮食;以心言之,省思虑,绝视听。尽其心,养其性,可以事天地。
颂曰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不省不生,断踪绝影,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治大国,若烹小鲜】扰之则縻。【以道莅天下】莅,音利。清净无为,【其鬼不神】阴魔?首;【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邪不干正;【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大制不割。【夫两不相伤】形神俱妙,【故德交归焉】道德感通。
上六十章,以正治国;其政闷闷;治人事天皆治大国之义。小鲜者,细小之鱼也。譬如烹鲜,扰之则縻,言治平天下,扰之则乱也。以无为正其心,以清净养其性,
卑以自牧则民心悦服,天下归往也。往而不害,天下和平,使刚暴无以施其能,鬼不神也。至于化暴从善,虽有强能而无害物之心,圣人亦不加刑于小人,上下以德
相交,故两不相伤。以之修身,清净无为为本,则情欲绝而阴魔消散,形存寿永,精复神全,此长生久视之道也。
颂曰
本自见成,何须扭捏,才著一毫,眼中著屑。
一句合头机,万载系驴橛。
【大国者下流】上善至大师兄,【天下之交】众高附下,【天下之牝】众刚附柔。【牝常以静胜牡】静为躁君,【以静为下】众动附静。【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以大就小;【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以小事大。【或下以取】小必归大,【或下而取】大必纳小。【大国不过欲兼畜人】畜,凶入声。谦卑接下,【小国不过欲
入事人】卑顺承上。【夫两者】上逊下顺,【各得所欲】各当其分,【故大者宜为下】高以下为基。
上六十一章,接上章德交之义,下流者如水之卑下,则众水归之。柔胜刚,静胜动,圣人卑谦自牧,安静应物,则天下化成。上以下下,下下以下顺上,上逊下顺德交归焉。修身以此心,愈下而道愈高,身愈退而德愈进,谦尊而光卑而不可窬,故曰大者宜为下。
颂曰
大不做大,小不做小,好笑好笑,当面讳了。
等闲伸出无为手,不动干戈定太平。
【道者万物之奥】无所不容。【善人之宝】至尊、至贵,【不善人之所保】皆赖道荫。【美言可以市】足以悦众,【尊行可以加人】行,去声。足以出众,【人之不
善】我亦善之,【何弃之有】亦可使之反善,【故立天子,置三公】作之君,作之师,【虽有拱璧以先驷马】非宝,非贵,【不如坐进此道】道尊,德贵。【古之所
以贵此道者】善人之宝。【不曰:求以得】见成有底,【有罪以免耶】不贵于人,【故为天下贵】善贷且成。
上六十二章,接上章之义,奥者,大也。宝者,贵也。保者,万物恃之以生也。虽下愚不肖者,未尝离也。举动应酬无非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为尘识所昧。立
天子置三公,作之君,作教师,化下民使不善者从其化。拱壁驷马见,不足为贵,不如坐进此道。修己以安百姓,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
以好恶而民知禁,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求则与之,有罪宥之不责于人,有罪以免,故天下尊之也。
颂曰
终日忙忙走,回头便到家,悟来无一事,不会乱如麻。
【为无为】藏神于神,【事无事】藏心于心,【味无味】藏形于形。【大小多少】倒行逆施,【抱怨以德】不责于人,【图难于其易】易,去声,下同。其脆易破,
【为大于其细】其微易散;【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从微至著,【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积小成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圣人不自圣,【故能成其大】成圣在
民。【夫轻诺必寡信】得之易,失之易,【多易必多难】轻易难成。【是以圣人犹难之】不可轻示,【故终无难】得之难,失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45/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朱熹《阴符经考异》
下一篇: 《道德经憨山注解》憨山和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