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堂宗旨

《大学》告诉你,到底要学什么才能过好这一生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大学》告诉你,到底要学什么才能过好这一生

大学是我人生当中最迷茫、最低落、最孤独的四年。回想起来,那时候好像没有任何现实问题需要我直接面对,但我就是高兴不起来,可能是徐凯文教授所说的“空心病”。

心空了,一般人都会找外物来填,但我始终认为那是饮鸩止渴。就像《论语》里说的:“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始终处于这种担忧下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生命真正平淡的喜悦。

期间我读过几本心理学的书,包括《普通心理学》、《拖延心理学》、《自控力》等等。读下来的感觉就是内容详细得有些僵硬,读的时候有博古通今的感觉,用的时候有便秘的感觉。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我就明白了,面对生命当中的失落和无常,最好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找到这个不变的东西,才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对此实在不必背着金子乞讨,咱们的老祖宗可以说把道理都说尽了,我们好好继承就可以了。

我们的古人从八岁开始进入小学的学习阶段,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洒扫、应对、进退的礼节,还有后来被称为君子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知识。

到了十五岁之后呢,就要进入大学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能想起来孔老夫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他老人家就是有志于大学。

有的人可能会说,他的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整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根本不需要这些修身养性的学问。但是当面对不期而至的疾病,灯红酒绿中的孤独,繁华落幕后的无趣,又该如何自处呢?

在传统文化里,这些都可以得到解决。但这一期我们不急着说《大学》,先来看一看朱熹的《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序》开篇有这样一句话:“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仁义礼智之性也。”这句话是说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圆满光明的德性。朱老夫子上来就瞎说八道。我们都知道三纲五常是儒家教导民众的道德标准,朱熹在这里却说民众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我呢,曾经听到一个陌生人的死讯,然后脑海里蹦出“人死如灯灭”这句话,那一瞬间就好像看到了一根原本燃烧地好好的蜡烛突然自己熄灭,无边黑暗里也不知道这个蜡烛是不是真的亮过,当时我就被一种深深的恐惧与绝望包围。

如果我从没有听过“人死如灯灭”,从没见过灯的熄灭,那我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感受的。同样的,如果我们的本性里不具备仁义礼智,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来的,一定是有善之端源。

但是性善、性恶自古就有争论,一般人认为人的本性里既有善端,也有恶端,主要在于后天环境。但我要说的是,恶端不是根植于原初的本性里,而是因为“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矣。”

造就我们这个有形之体的气有清、浊、昏、明的差别,这就使得我们出生于世就处于一种不完满的状态。这种不完满会引导着我们向外抓取,把需求变成欲求,也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对立。

《论语·公冶长第五》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里是说人一旦有过多的世俗欲望,那么就做不到持身正大的刚正刚强,那么恶端就会演化成恶行。

尽管如此,我们光明的本性还是在的。人身的善恶之争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比较像太阳和乌云。乌云能遮日,但不能吞日。所以大学之教也不过就是轻轻地吹走乌云罢了。只要我们心中的太阳出现,那么就会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喜悦,也会无往而不利。而且这个过程是见一分太阳,有一分温暖。

至于怎样才能拨云见日,《大学章句序》里继续说道:“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对我们而言,找回本性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跟圣人学习。世界历史上有一个奇妙的轴心时代,大概是公元前九世纪到三世纪,在北纬30度上下,好像天降群星一般,世界各地纷纷出现影响人类几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人物。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孟老庄。

假如你和孔子学习,就有可能成为七十二贤人;你和老子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文始真人;你和苏格拉底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柏拉图。这是老师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三代之时,“复性”的教学系统完备,教学方法完善,“王公、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之所以大家都学,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听起来好像形而上,但学起来不离日用常行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那个时候才会“治隆于上,俗美于下,各安其分”。

今天社会的巨变其实是建立在或隐或现的摩擦之上的,“复性”的潜在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迫切。而我们又没有直接接触圣人的机会,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研读圣贤的经典。当然了,这个学习过程最好就是从《大学》开始,因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

我是李小道儿,欢迎关注身心之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