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文始道中的讲解,是被细分成悟道、明德、修身等几个部分的。
嫡传掌门_子弗山人师兄在道德经“术”的章节解读中,曾介绍:道德经是应关尹子要求所写作的,而关尹子是文始道的创始人,道德经中蕴藏、传承着道家恒古干年的功法在其中,也就是文始道传授的“采气”和“磕百头”功法,其“术”的理论基础经受了干年的验证!
以实修践行的体悟,道德经第十章节的“营柏菢一,能毋离乎?榑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知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都是有所指的,有所暗示的。
六个排列句的内涵,不是简单的重叠,也不是漫无边迹的概括。它是各有所指的侧重,代表功法的几个要素,几个功能,如天拉地坠,如内视返观。
结合实修,那营柏菢一的天拉地坠;那修除玄鉴的返观内视;那爱民治国的炼精调形;那明白四达的经脉通畅,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亲身体验!
道德经第十四章节的“`微、希、夷′的三者不可至诘,故梱而为一。”;
第十六章节的“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大道圆圆,各复归其尽。”;
第二十一章节的“孔德之容”,所描述的景象在现实中,这根本是不存在的。这都是老子在功能态中内视享受的情景啊!
…………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节中,为做人谋事规划了三种境界:为无为、亊无亊、味无味。
解读道德经,文人解读的是表面文字、词所堆砌的意思,他们未习其术,根本不知要承接上下文,配以时、事,找到其中该品的韵味,才是老子的原意!
我欲成仙飞升天!
知晓名号瑜伽公。
千年超度只一人,
吾辈楷模吕仙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列子禅曲(十四):列子问关尹至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