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今解读老子的话很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意思,随着时代的久远,很多阅读者很少看其他道家著作,因此,对老子的话有很多误解,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本人做了大量的考证,以供大家参考,由于篇幅有限,其中的一些段落没有翻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相信这样更能给你更深印象。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今天我们重点讲的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选自《老子·道德经·五十六章》
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读
正解:明白大道的人知道大道是不能言说的,所以不言,言说大道的人不知道大道是难以穷尽,难以说准确的,却总是去言说大道,所以这种人,其实是不明白大道。
下面是根据:
老子解读: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德经第1章(帛书老子版本) 可言说的道,并非永恒的道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道德经第67章
关尹子解读: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文始真经 开篇。
文子解读:
书者言之所生也,言出于智,智者不知,非常道也;名可名,非藏书者也
以庄解老:
大道不称,大仁不仁,……道昭而不道——庄子 齐物论
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庄子 齐物论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 大宗师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庄子·外篇·天道篇》
随后庄子举例了桓公与扁轮的故事,说明道是不可言说的。原文如下: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外篇·天道篇》
翻译:
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以下出自《庄子·外篇 知北游》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喜欢的朋友请转发,或者关注,收藏,谢谢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2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神仙传——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