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道医孙思邈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道医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人,在中医学上有非常高的成就,有“药王”之称。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而且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辩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强调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提倡讲求个人卫生,注重运动保健。

(道林养性)出自(道藏)的(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祖师大作,教授门人如何养心,养性.性命双修,如何,

积德行善,应四时之变,应五行之法,达到在世长年,身证道果

经文虽然不长,却把道门练养总结的十分到位,共分两大部分。

“”心理调节”和“饮食卫生”

简单来说就是就是精神和身体两方面,这和现代西医生理医学,心理医学两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形式正好相符,足见道家对人体身体健康的思考,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具有统摄全面的恢弘眼光,在精神上关照个人修养,调节情志,在身体上更是直接从起居饮食,日常作息入手,给予指导

”疾”与”病”

现代汉语中“疾病”是一个词,在古代讲究就大了,疾是疾,病是病,“疾”是由内在情绪引起的,道医把他叫作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病”就是外在的侵入引起的叫作:“六淫”风,寒,暑,湿,燥,热。另外还加一个“戾气”引起的,

由此可见由环境或外在条件引起的“病”比较好医,由内心情绪意志造成的“疾”就难治了,不信你们去看看,那些困扰人的还是由“情志”造成的症状,“七情”作为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当这些反应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记录,“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种种文载表明,文七种情绪如果调节不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过患,到时,不仅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甚至还造成众叛亲离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关于“七情”的重要和不调的过患(道林养性)中有一段重要的开示:“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莫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大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志诚,恭敬于物,慎匀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匀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馅,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得不孤”

这段经文,包括了情志方面应该注意的诸多事项,其中“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皆损性伤神”这一句说的是:爱不能爱到无法自控的地步;恨不能恨到失去理性的程度,否则就破坏了内心的意志和精神,这就涉及到了,对于自我情绪的管控,此点至关重要,社会上常说的一句话

”冲动是魔鬼”可谓精辟,道出了”心魔”的真相--那就是欲望的失控和情绪的崩溃,它会在短时间内让人冲破法律道德的规范,不顾一切手段去抓取自己的欲望,去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不可预期,歇斯底里的社会伤害,当这情绪能量一旦喷发完毕,当事人会头脑一片空白,对于自己所做的疯狂举动,完全不敢相信,这就是暴力伤害案件,突发性应激犯罪的原因,究其根源,就是日常对自己情绪的放任积累造成的

这些爱与恨道医里叫作”情志”“情志”不调会引发心理的”疾”和”病”比如一个人长期纠结于生活的不如意,不愿放下心结,这就是“忧”由此引发的心疾就是“抑郁症”引发的身病就是“肝郁”(肝气郁结不通)由于肝肾一体又会牵连肾虚,肾主毛发,就会出现头发早白。这就是“愁”的白了头的整个过程,再发展下去由于“肾精”是人体先天之本,肾的衰弱,就加速整个肌体老化,人就老的快,肝的开窍在眼,肾的开窍在耳,于是眼暗耳背,日渐迟钝昏聩,就真的老了

“忧”字(也就是愁字)竟然可以成为人体衰老死亡的病因,此病的治疗方法,应以,疏通肝气,生发肾阳为主,除去救急的针灸和汤药外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是最好的办法。

后续”惊”与”恐”对人体的伤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7/1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