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就是道教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同出一脉,这二者虽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延续至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不同面貌,但本质上是相通的,都反映了中华传统的养生思想。
从古至今,世人莫不乐生而畏死,故生死事大。而对于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化之中,这其中既有生理上的异变,但也不仅仅如此。
如医学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转化,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身心医学模式的转化,而这,似乎正是我国传统医学与道医一直在走的发展道路。
其实我们的心理问题向来与身体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心理问题又脱离不开外部环境,人际交往,社会因素等等一系列条件,所以现如今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正是自古以来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自然当然不只是指的自然环境。
如果从道医整体论来看,实际上会更加深入,虽然看似主要讲述生态健康的宏观医学模式,但是却把理论融入微观,更适合医学的发展。
回归到其本质上,道医还是以医学实践的形式存在的,不过其目标却在于引导众生发心相道。《庄子》云:道之真,以持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道医通过宏观的概念,从引导个体遵循大道生活,提高生态关怀,遵循大化流行,以这种宏观的宇宙意识参悟人生。继而建立微观的解决办法,从而达到通过生活方式培育生命健康的状态。
正所谓六合之内,天地之间,一切含灵,莫不好生而恶死。然而好生者多,养生者少,养生者多,长生着少。就其根本无非是文化土壤不够深厚,人文生态不够利生。道医通过医学实践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认知、情绪情感等,最终以“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奠基。
基于此,道医看似独立的一门医学分支,其实本质上却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可以团结国内国内外各相关的医学分支,甚至是宗教信仰人士,来共同完善其教学、服务、传播与实践工作,从而发展自身,并且希冀推动全球医学模式的人文生态转化。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7/18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型医学文献《道医全书》受到业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