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卦。离上艮下
旅上离下艮。亦三阳三阴。阴阳平均。与丰同。而为往来。以震易艮。而离易其上下而已。离为两阳一阴。阴在阳中。震艮皆两阴一阳。而震阳在下。艮阳在上。反之则一卦也。故丰旅之异。即上下异其位。颠倒其卦象耳。旅与丰。皆以两阳互于中爻。互成大过。所谓大者过也。亦即阳刚之过。阳刚互于中。而阴包其外。是本末皆弱之象。惟丰有离之一阳在初。旅有离之一阳在上。遂与大过殊。丰以阳始。故名丰而称大。以其志升腾也。旅以阳终。故名旅而称小。以其无可进也。凡阳皆升。升至极者反降。降而不降。则同于剥。为其将自敝也。如瓜果之剥。则必自腐烂。不能长保其生存。此旅以离在艮上。亦如艮一阳在巅。不得久留。遂沦为羁旅。故名旅。旅者寄寓也。客居曰旅。如浮萍。如游丝。无根无本。则将流逐胡底。此旅也。言阳失其本始。虽据于崇高。而无可依系。则漂泊之忧。逃亡之惧。故旅与丰反。丰得其助。旅成其孤。丰志于大。旅趋于弱。丰若人之多财。则友好众。势力厚。旅若人之失所。则亲近离。行影单。此传曰丰多故也。旅寡亲也。其别则在离之上下易位。离有附丽与分离二义。在下则多附丽之情。在上则多离散之志。以阳不可骄。亦不可纵。骄纵之敝。远近离心。在上则易生骄纵之心。在下则恒怀戒慎之念。此离在上者。易肇离散之祸。携贰之忧。如火泽睽是也。而其往来卦风火家人。则有家庭之乐。睽则成乖异之悲。同属离所为。而一则以聚。一则以分。旅之与丰。亦犹是也。丰至上六。亦渐变于旅。以上反下。成离之大象。故有天际飞翔。窥户无人之辞。所谓前之聚者已散。合者已分。而明者乃藏。大者乃弱。故丰以终。丰终而旅始。旅则离反自下上。而震倒为艮矣。离艮之合。山火难明。盖与贲同体。贲则艮在离上。柔来文刚。尚可自饰。旅则艮在离内。柔惟顺刚。转以生疑。其情不投。其志自异。其地失正。其行亦违。艮为山而止于内。则无上进之心。离为火而焚于外。则成燎原之势。此旅之不得多助。而若客于异乡之孤孑。莫可依存也。
旅卦艮止而离明。原有守有为之象。而以艮一阳。与离之下爻连接。重刚失中。内外正位皆柔。不得相应。柔乃顺乎刚。以失其主位。正如人之失其居。遂流逐无定所。故名旅。传曰丰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可见旅之由丰变来。丰之穷。乃失其居。如富者忽贫。必至鬻其居宅。终至寄寓于外。此丰上六虽丰其屋。而(“门臭”)其无人。言有大屋不克自居。遂至家于蔀屋。以羞赧不能见人。遂自藏而逃避于异地。故曰旅寡亲。言自别亲友。而逃亡于外。遂为羁旅之人也。是丰上六之藏。非隐其本处。而系遁于外耳。以上有天际翔之语。犹窜走天涯。不复惜其丰大之屋。而寄居异土。反为蔀编茅舍之氓。则前之富者。今变为贫民。前之丰者。今变成寒苦。既失其安居之地。不得不成流荡之身。故继丰以旅也。由卦言丰上为柔。旅下亦为柔。幽暗不明。相随而望于刚。初二之柔。乃顺于三四之刚。六五之柔。亦因之顺于上九之刚。此旅以刚在外而无家。如阳不得阴。男不得女。不相谐协也。贲则柔来文刚。得其相济。此贲为文明之象。而旅有焚如之灾。其得失异也。然以同体故。丰之与噬嗑。旅之与贲。其用大同。丰之折狱致刑。即噬嗑之明罚勅法。旅之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即贲之以明庶政。毋敢折狱。为其卦用原本于元卦也。丰噬嗑以多人多物而易争。故利用刑狱以平之。旅贲以寡助寡交而少讼。故不必刑狱以苦之。且贲文明以止。善自文饰。不罹于法。旅亦以柔顺乎刚。得守其正。克自贞固。不干于罪。故刑狱不用。势所必至。旅犹行客。无守土之志。无贪得之情。则到处为家。何所系恋。此离在外。有其自知之明。而艮止于内。得其知止之道也。艮山本崇高。而离火加其上。明照之功可期。而焚燎之害亦至。故旅不可大用也。为其如未济火在上。炎上而乖其地位。则无以致其生成之功。况下有两阴暗拒于内乎。阴柔之用。必得高明胜之。生成之功。必自交合见焉。故地天交泰。水火既济。皆刚下柔。阳从阴也。而旅悖是例。此其多离异。而少协助也欤。然旅固自有独善之道。以能止于内。明于外则虽寡亲。仍克自淑。此彖称贞吉。而占小亨。言小亨非大亨。则不通于一切。言贞吉。非贞利。则惟守之得宜。守正则吉也。柔以为守。而内外正位皆柔。是秉坤安贞之吉者也。亦与丰同。故虽互大过。而仍有亨吉之占。此视夫时地之所宜。人事之所适也。贲旅皆细小之象。不足语于大用。习易者当先知之。
旅。小亨。旅。贞吉。
此旅卦彖辞也。旅以内止外明。明而知止。是有亨德。亨于一切也。而以山火背用。行止殊科。故惟小亨。小字。承上接下言。旅之用小。而其亨亦小。犹言旅之为道不大。则其德用亦不大。故曰旅小亨。旅以离在外。行之志。不协于止之情。不似贲之艮止在外。故虽亨而小。而只宜于旅。谓其不克守也。离心离德。虽有其位。不能一朝居。虽有其众。不能相与保。此旅之大用。惟旅于外为宜。故曰小亨旅。此旅字与上旅字应。而异其义。上指卦名。下指卦用。言卦用与名恰孚。则其所为。限于羁旅之行。亦不得失所守。守其行之位也。行无定位。自有其可守之位。位即分也。守位即安分。安分守己。于德为贞。贞固有持。始成其德。此旅以贞而占吉也。合之四德有其二。而皆不足。虽亨而小。虽贞而限于旅行。如坤之利牝马之贞。以全卦上下正位皆柔。秉坤之德。安贞之道。不得违也。违则非吉。故吉由贞言。不贞安有吉哉。旅以刚中。大过在内。惟反于贞固。以守其位。方免于过。此亨之德由刚来。而贞之德由柔见。柔得其正。乃有可贞之机。刚主其中。乃有小亨之用。此火山旅。上下虽不协。而中外能互调。如人之失其家者。果以忠信笃敬为重。亦无往而不宜。此旅之所以得亨而占吉。正如言忠信。行笃敬。行蛮貊之邦亦可。故重在贞。贞则致其亨。亨而贞则客居亦足以安。羁旅亦无所害。盖失其所者。仍得其暂留之地。破其家者。仍保其寄寓之身。此卦名旅。而在合明止之道。协刚柔之情耳。全卦柔皆顺刚。而得内外之正。此可以无大过矣。论语所称数年学易。可以无大过。斯本乎旅之道。此吾周游列国不敢自寗。盖与卜得贲者相应。贲旅固同体也。用之于外。则为人文。止之于身。则为独善。而小亨不可大用。劳于行不敢自逸者。天之命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此申释旅彖辞之义也。旅以小亨称者。以卦中柔得内外正位。而顺于刚。言二五两柔。中指六二。外指六五。得字贯中外。以乎字分内外之界。以卦自下上。先称得中。次即得外。皆正位也。而柔秉坤。实以六二为正位。今六五亦柔。犹曰得中位。且兼外正位也。柔降刚升。似不相得。而卦上行。自下言。是皆顺乎刚。初二之柔。顺三四之刚。六五之柔。顺上九之刚。则刚为先。柔为后。相随而进。如水之顺流。刚不能俯以下柔。遂失交泰之用。既济之功。故惟小亨。不似泰之大亨也。艮止而丽乎离明。阳以从阳。虽止而不克自止。乃随离丽之义。以希于外来之明。离有光明而在外。艮善知止而在内。上不能卑以自牧。外不能高明柔克。此旅以不能大用。而称小亨旅贞吉也。旅而有所止。行而得其明。故上曰小亨。下曰贞吉。皆属于旅。是非旅者。不得有之。故卦名旅。重其为羁寓而无家也。以丰志于大。而行已穷。则欲不客于外。不可得矣。故申之曰。旅之时义大矣哉。以旅之为旅。时为之。时也者。前因后果。而系于位。着于行。成于变也。以旅承丰来。丰亦中刚。而内外正位皆柔。此位之同。丰之求大而初遇配主。四遇来主。至上六而天际翔。虽丰屋而蔀其家。虽有户而不见其人。此行之至。而数之变也。盖位失其正。而刚过乎中。则不克长保其尊荣。志慕于外。而行动于躁。则不觉失其故居。数当其穷。气至则泄。理至刚迁。则不得不变其旧。而图其新。弃其本来而暂栖于羁旅。此旅之道。应丰之极。而为时之移易者也。故旅之用。时义也。如人之为客。必有其时。果非其时。流亡逃窜。是已凶矣。何亨吉之占。今占亨吉者。应乎时宜。而得旅之正也。苟不审夫时。不知其变。贪于权位。溺于安逸。希其久大。而悖夫穷变之数。戾乎迁徙之理。是将以旅道而自濒于危亡。以忘其贞。而不识小亨之诫也。则刚过而自焚。童仆资斧皆丧。将何以遂其旅居亨吉哉。故释彖特以时义之大。为旅之所先。旅而顺乎时。应夫变。则旅何害。丰之永大。终乃就于小。丰之志远。终乃失其居。此盈虚消息。与时偕极者也。人之客寓于外。何非时世所逢。亲友不闻。孤孑自保。云山迢遽。俗尚悬殊。此羁旅多悲伤。而怨嗟时之不齐。命之多舛。非释彖时义之所指乎。艮止不得止。而丽乎明。正位不得安。而顺乎刚。其势所迫。即时所为。山上之火。明于远而蔽于近。故旅以羁寓为其所志。设不求丰。何至为旅。此二卦为往复。即因果也。占得旅者。亟戒求丰。自孚于小亨贞吉矣。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此旅卦总象辞。申彖辞之义。而明人道也。旅以艮在离下。为山上有火之象。离固可象日或电。而在山之上。则以火为当。以日虽若居山之上。而不久留。电虽可发于山之巅。而必在雷雨时。则不孚于旅卦之用。以旅为羁寓。而卦以下为主。上为宾。如客之寓于此地。必有其暂憩之所。必经历一定之时日。故日与电。不得如客寓。惟火则可比类为喻。山上之火。照远则明。视下则暗。光之所及。愈远则微。愈近则散。微而散。非明之至。此旅之用不可大。而其时不可久。久大则非旅矣。暂明而不久。暂留而不大。故谓之旅。言非其本居。不得安其心。而快其志也。此象辞释卦名之由来。亦即指卦用之所在也。君子以人顺天。以行应时。以义制事。以道成德。故于旅则与丰异。丰重刑狱。言以求其平也。旅则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言为慎于行也。丰志于外。故对物明平施之心。旅志于内。故对己先明慎之诫。虽同一用刑狱。而丰属于开展。旅则求其收缩。此与同体贲同而有异。贲以外止内明。人文之象。故无敢折狱。示有刑而不用也。旅则以明于上止于下。与贲反。故明慎于刑与狱。而不稽留。言虽用。而务审约也。则以旅寓之情。暂时之所为。许可权之所制。仅及于细近也。用刑以明慎。期无大过。狱之不留。期免后患。既尽其权时之责。复不贻他日之忧。此旅之用。以贞得吉也。柔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故不敢疏忽。而有所纠牵。明以断其争。慎以致之平。则狱不留。而囹圄可静。下皆得其情。事无不立决。此君子于旅。善体其小亨之道。而孚于贞吉之占矣。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此旅初六爻辞也。初六在下。而为柔。坤履霜之时。以艮之止。而旅之始。故有旅琐琐之辞。琐琐者。细小琐屑。不大方也。旅之象。非如在家之丰。初六承丰上六来。已有丰屋蔀家之情。窥户无人之象。是由丰而啬。由大而细。不复堂皇光大。故有琐琐之称。以失所居。而为琐琐之旅客。则其行之穷困可知。行之不裕。身之有眚。志之不达。害乃时至。斯其所者。言应得也。所亦指所处言。以琐琐而旅行。则事事为穷所迫。在在为人所侮。宜其随所至而取灾害也。取犹召也。柔而在下。位卑而势微。乃欲应上之九四。顺承之志固善。刚暴之害难逃。故以琐琐而取灾。亦如诗云自贻伊戚者也。坤以安贞之道。犹有履霜坚冰之虞。况旅之刚中而失正乎。虽有六二之位。不得拒三四之刚。虽有九四之应。不得免上九之侮。此所谓柔顺刚。而反为刚所陵也。柔降也。而反求升进。是自趋穷绝。斯灾害不能幸免矣。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初六卦之始。固不得为穷。而柔以降为志。今初无可降。不得不反求诸升。是当时之穷。而非旅之利。以旅志于行。而不克守。守则非旅。久旅不行。斯反客为主。今既名旅。不得无行。行而违时。灾害必至。易称大畜时也。无妄灾也。灾即由非时来。时之不宜。灾何由免。此初六之旅。适为柔之穷。即位之极也。极者位也。而赅时。故柔之穷。即时之穷。亦行之穷。时而不行。犹可自脱。非时而行。斯取其害。故曰志穷灾也。言其行即所志。行之穷。即志于穷。志于穷者。奚能免于灾害乎。可见初六之旅。实有其取灾之道。欲不逢灾。则不得志于旅行。而时势迫之。仍不免于旅。而成琐琐之情。斯不得不取穷绝之灾矣。以下艮虽知止为无咎。今以旅称。何免于灾。故曰旅琐琐。亦明其有不已之苦心。而系迫于时势。囿于天数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此旅六二爻辞也。六二内正位。得坤安贞之德。而有柔静之用。艮止以合于坤静。此道所孚。为有守有为之基。而以旅志于外。不得不旅。行以成其用。有位亦暂安而已。有守亦权保而已。故爻辞曰旅即次。言就其所在。而旅居之。次犹第也。俗称所居曰第。如门第。府第。次第。即今之数号。以甲乙分辨其所居。曰次者。以别于其本居也。如今曰客次旅次。皆指所寓地言。即者就也。就于所寓也。旅行而得就所居。实由六二之有位可守。所居虽暂。而得少安。亦孚于旅之义。旅固不得以久安为志也。以柔则虚。虚则能容。则善受。故曰怀其资。言有其财物也。资者助也。凭藉也。赖之以为用曰资。如资产资财。又需之以成事亦曰资。如资于某。皆有裨益于所行也。今六二怀其资。可见其有利于旅行。行必以资。否则虽欲行亦不可得矣。六二居中而挈外。有得童仆之象。称童仆而不曰成年或他侣者。以柔爻为臣道妾道。非丈夫之喻。与遯九三畜臣妾吉。不可大用之义相近。以其不能大用。则所得者童仆而已。然既得童仆。足见有供使役之人。虽旅亦无苦。而以六二体坤。故曰贞。以贞接物。所得亦贞。则贞字连上读。或另读均可。言得童仆之贞。以善其事。亦以己之贞。以成其用。此六二如在内之主。能自守正。兼使人正也。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六二之正。故能得童仆之贞。贞即正也。而有操守。不诡随也。女子守身曰守贞。童仆守其本分。不朋比为奸。不狡黠欺主。即守贞也。下能守贞。必上之能持正。故曰终无尤也。言上下皆正。更何愆尤。六二在内之中。如人之心。心正则四支百体无不正。心邪则四支百体无不邪。六二得其正。则以下之童仆。亦莫不随之而正。此旅之孚于道者。而以位时为本。宜于时。守其位。则虽旅居。亦自安吉。盖有坤安贞之德。以契夫艮止之道也。但称贞不曰吉者。以旅不易占吉。羁旅于外。流徙无定。虽获暂安。不足称吉。故初与三皆不利。惟六二以贞免灾。如不克贞。害亦随至。尚望吉乎。易重正位。谓有其德。德与位称。用与时宜。斯为吉矣。六二于他卦多吉。独旅不言者。可见旅人之多艰。而在外之不易也。初二皆柔。二胜于初。即在中正。有位者得中。乘时者克正。此各卦所同。而旅尤要。观以后各爻。则可知之。
六二爻居正位。秉坤德。与遯九三畜臣妾吉相似。遯九三亦以下为六二。而九三畜之。此则本爻六二。有得童仆之象。皆与传所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为臣道也。妻道也。不得自专。则随人以从王事。孚于其位。利于其时者也。旅本在外。而六二却得正位。暂栖其居。是以得童仆而协于贞。贞者安贞。坤之本德。六二之大义也。释文更以终无尤三字。申释代终之用。言至终无愆尤。则可孚于旅之正义。虽失其居。而仍有童仆供使令。足见贞正之要。贞即正也。守正不二。曰贞。六二有守。故以贞称。而免愆尤。以迄于终。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此旅九三爻辞也。九三中爻之始。与九四重刚互于中。成大过之象。此所以不如六二之吉。六二得即其次。而九三乃遭焚如之灾。六二得童仆贞。而九三乃丧其仆贞厉。皆相反也。六二秉坤之正。不失其守。故得之。九三本乾之过于刚之害。故失之。虽同为旅而所遇大殊。以寄寓而焚所止。以在客中而丧其使令仆役。则其为不利。已可知之。以刚位而逢刚爻。过刚无与。宜其多逢灾害。贞厉云者。言虽有守贞之心。而不免危厉之至。此二字应连读。以贞正而有危害。则不贞正者。更可知矣。因九三近于六二。故有守贞之思。而同于九四。不得避于危厉之灾也。厉兼自励自砺。如能见危知惧。见害思避。亦可以终返于六二之贞。若不然。则得失无常。祸福莫定。其为旅之灾。恐有甚于此者。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旅客原流离之时。而所暂栖止之地。又遭火焚。其可伤甚矣。以与已古通用。以伤犹已伤。俗语太伤之意。过甚之辞。以旅与下。言九三欲近于正。则必反躬就下。是弃其上进之志。而图归体之情。前既不能。退又不甘。是以旁徨踟蹰。进退维谷。而遂丧其童仆。故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言不得上。而与时从以降下。则其丧失亦宜矣。盖旅至九三。非初出门时。已进于中途。而急思返。欲更为前进。而又不能。此所以有患得患失之心。终亦必失其所而已。此义字明爻辞厉字之由来。谓贞而厉。即时位所宜。不得中正。而强求进取。则将不免于危。况举足不定者乎。自六二至九四。互巽主进退。故有失据之占。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此旅九四爻辞也。九四外卦之始。离卦之初。以离丽之情。存离散之志。此与下卦诸爻有别也。下卦二三称次。九四称处。处字与次微异。次者资也。有所藉也。而由近及远之意。处者往也。有所止也。而暂息不前之意。盖由卦言。下为往。上为来。故由初至三为进。自上自四为返。然以爻言。阳升阴降。阳进阴却。九四阳爻。故不进不却。而暂止于一地。乃曰于处。得其资斧。旅中所需。资者助也。与佽通。斧者辅也。与釜通。皆旅客生息必备者。资以备用。斧以备食。又斧斤为析薪用。亦食饮所需。旅中得之。可以暂住。而非长安居也。故曰我心不快。言虽得止息之所。资斧之用。仍不快于心。是旅者恒情。为其不得久安。与在家异也。凡羁旅于外。惟行役与商贾为多。行役者。官令之迫。商贾者。利计之求。不得自来自往。若他人羁旅。恒为一时遇客。安得流连忘返。以异乡为乐土。此心不快。知其身安而心苦。形在而神驰。纵不即归。亦徐图去。故九四于处。非志所得。而资斧。非心所快。一时之所为。苟保其生息。一地之所留。姑为之俳徊而已。如游山者。勾留数日。观水者。溯洄其间。不过少作止憩而已。何有快于心哉。而九四且较六二异。柔得中位。方与九四婉委周旋。维之絷之。以永今夕。此九四之爰居爰处。而非爰得我所也。九四六二同功异位。在外者乐返其故乡。为客者思归其家里。此九四必下近六二为快。而九三阻之。宜其不安于心。不乐于所处矣。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四九三皆虽爻。而重刚失位。四为柔位。而刚履之。故九三为得位。而九四为未得。以九四同未济也。若易六四。则为得位。不得位而曰处。可知其不得已也。非所处而处之。非所居而居之。是以离而就艮己耳。离在艮之外。则不得其止之道。此亦不得位也。无可守耳。即资斧之得。乃非分之物。义不可受而受之。亦不得已。此所以曰心未快也。非其所应留之地。而竟留止焉。非其所应有之物。而竟取受焉。外若相宜。中心实苦。以旅无安居之位。客无应得之财。既于所旅处得之。苟非人之周济。则为己之盗窃。是不孚于义。故不快于心。而九四以羁旅不得不受之。则其不得已之情。亦旅者所不易免。九三之失者己物。九四之得者。非己物。得失虽别。其苦正同。以重刚之灾。太过之咎。乃不克久。离而加于艮。外而悖于内。则行止皆不能。况互巽与兑。进退相争。口舌相讼。出纳失其正。卑亢乖乎中。故三四两爻有此占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此旅六五爻辞也。六五离卦中位。而本坤德。在离曰黄离元吉。与坤之黄裳元吉。皆以中正之德。安贞之道。有以致之。旅之六五亦然。而下为艮。中互大过。六五六二相应而不协。重柔而失正。又当大过末弱之位。不胜其刚。乃降心顺从其下。此六五之用。不似坤离之占元吉也。且以刚夹一柔。上有上九之害。如人之有敌。物之有阻。故喻以射雉。射者杀之机。雉者飞之属。因六五视上九如雉。而嫉之也。然以柔不胜刚。下难胜上。虽有弓在手。而一矢不存。一矢亡者。言无一矢也。亡古通无。一矢之亡。可见射之不获。而雉且飞逃矣。离为雉鸟之雉者。即弱也。幼弱曰雉。或作稚。以其力不充。势不盈。毛羽不丰满。飞而不能高。去向而不能远也。然有文采。可称文明之象。离日之所类也。以六五居于中正之位。不得其刚毅之用。柔而在上。被迫于跋扈之臣。遂不得不执弓矢以射。射不得雉。而一矢不留。其无功可知。不过本柔贞以待人。居中正以御众。上顺乎刚。以迓天庥。乃得其终。以获誉命。此离不忘坤安贞之道。易争战之功。而发为文明之德。光照之用。故亦如坤之大终。受上之誉命也。坤以臣妾之道。顺承君夫之命。不违不忒。乃成其誉。此六五虽射雉无功。而代终有誉。可见柔之为用。在善顺承也。全卦皆以柔顺刚。六五上顺上九。天人相济。中外相洽。则不在弓矢之争。而在揖让之礼。不忧射雉之无获。而重誉命之有终。弃闲隙以言和。除武备以讲信。和则得其济。信则孚于亨。此旅之大用。在自责而善悔其所为也。以艮在内。自反以止。则免于离散。且成其文明。故六五柔而主持全卦。斯获誉命以终矣。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六五得上九之下。及而受天之休命。推之在下位者。亦以得上位信任。而为君上之荣命。不可泥于六五正位。指为六五所发之命。如以六五为君位。则不得称上逮。上指在上者。位高于我者。则六五之上。惟上九为高。且以阳居尊位。正如履元吉在上。皆本乾之上九来。五上皆大位。五近于人。近于人中之主。故人主称天子。明其在众人之上也。既以上五为受誉命者。则誉命必自上发。则上九也。大畜上九。向天之衢。即明示道上接于天。天命下逮。即天爵也。且为誉命。更在君之上。惟上天誉命。必以正位得之。此六五有是占。而以下各爻无之。逮及也。上逮者。上而下至六五也。终字最要明。誉命之及。亦至六五终。柔道大终。地道代成。此五爻虽君位。而柔爻不专君命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此旅上九爻辞也。上九全卦之终。亦旅途之穷。故爻辞如此。此鸟字。与六五雉相应。六五为柔在下。故以雉为喻。上九为刚居高。故以鸟为喻。以其高飞。而巢于颠。其地虽崇。而危亦随之。其位虽尊。而忧亦甚焉。危忧之时。而属于羁旅之人。其凶亦可知矣。鸟焚其巢者。离为火。而自上返初二为震。为木。火在木下。正如巢之被焚。且上九阳在高处。全卦火在山上。合而言之。乃成焚巢之象。鸟之巢焚。是失其居。人之旅者。亦失其所。此先笑而后号咷。与同人之先号咷后笑。恰相反。同人以先疑后释。旅则为先乐后忧。盖忧疑生于俄顷。而笑啼变于须臾。以位穷则变也。指旅人者。明其哭笑皆为寄居。失其所寄。而将奚归。则不得不哭焉。与前各爻得其安处。止其次者大异。而上九之灾。不独失其旅居。且兼丧其牛。牛指所畜。与遯之丧羊于易大同。以牛易羊。离与乾之别耳。丧牛者离卦之终。离用之穷。有牛而丧之于易者。明不当丧而丧也。场所非野林。藩栅非圹地。而竟丧之。是非旅之灾乎。此爻虽有鸟焚其巢。丧牛于易之占。不必视为相联及者。盖爻概指所象。具见其二。或仅见其一。而在旅人占之。固合。苟非羁旅。或丧牛者。不必在客中也。与无妄之失牛。行人之得。亦恰反。无妄为行人之得。此则为旅客之灾。如牛非旅客己有。而因失牛疑为旅客所窃。亦爻中应有之义。无妄为邑人之灾。此则为行人之祸。故占凶。指旅人宜其后号咷也。
象曰。以离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原本以旅旅字。应为离字之讹。言旅卦离在上也。火在山上。其义必焚其巢。山上草木皆能燃烧。则木上之巢能独免乎。鸟巢且焚。旅居不保。此离上九之象。与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之辞相应。皆火自焚。推之语云。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亦可相证。而丧牛于易。终莫之闻者。言丧者不可复得。一也。丧者不遇得者。二也。则丧牛于易。固牛主之灾。亦其被疑之旅人之祸。以不闻而被疑为窃牛者。则正与无妄之灾同。彼为邑人。此为旅客。既不闻其鸣。又不闻其行。是初不知其有。后不知其失。而皆不之闻。乃受窃牛之嫌。则其凶可知。释文以终字明其原不相闻。而竟如同人之疑。斯旅之穷矣。全卦以失所。为无可大用。其穷更逢其凶。可见火山旅。与山火贲异矣。以旅由丰来。丰变为旅。愈行愈穷。童仆已失。鸟牛亦丧。则孑然者旅人而已。此上九之凶。乃旅之终。因旅之穷。而戒于旅。则先宜谨饬于丰。故旅后为巽。巽则伏处。不复出矣。
旅卦之用。在与离相应。与艮相涉。而同体贲卦。尤为宾主进退之象。在外为旅。而志恒思内。在内为贲。而情恒求外。此因艮与离原异其趣也。离以光明外显为本。艮以清静内止为先。故艮在外者。有退守之心。在内者。有坚固之志。而离在外者。有飞扬之举。在内者。有发散之情。贲旅二卦。以离上下。其志乃殊。贲如光在室中。明及于外。旅如火在圹野。热散于空。故贲为人文之象。旅为流亡之情。聚散殊途。盛衰异势。而旅与遯大畜亦有关连处。则后天离代乾。而皆合艮。乾之与艮。正似离艮之合。故贲同遯。而旅近大畜。大畜九三。曰(原“日”。易经上为曰,又说作日,吾不知按何字为佳。汝定夺。)闲舆卫。利有攸往。释曰上合志也。旅九三。旅焚其次。上九鸟焚其巢。而六五曰上逮也。皆与相应。惟大畜得时。其行也利。旅则失势。其行也穷。此其别也。细阅大畜讲义。自知旅行之艰。大畜之艰贞。正如旅之贞厉也。旅以己失所而漂流于外。惟盼人之助。其情可悯。其境至危。大畜以有财。而周游于外。其心快逸。其志安徐。故大畜有良马之逐。而旅则牛丧于易。大畜有舆卫之威。而旅则童仆既丧。终以号咷。易言之。大畜为富贵者之出游。旅则为离乱时之逃遯。此行同。而情志不同。作客同。而忧乐安危不同也。旅之上九。下应九三。内外重刚。与大畜同。而中隔二阴则不同。故旅之三爻与上爻。皆有焚如之灾。与离卦应。可见艮止不能胜离散之情也。离而在上。不可复止。遂终以分离漂泊。此旅人之所悲。乃不能免焚如号咷之苦。况以穷蹙招人之疑忌。丧牛于易者。而以不闻受无妄之灾。明者反为不明。聪者反成不聪。日昃之光。易近黄昏。聪明之尽。转无闻见。此旅之上九。虽以离在上。而反失其明照也。明已入地。谓之明夷。火已上山。惟自焚毁。甚矣哉。不可过也。过犹不及。而害则非不及可比。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宜其至上九。无复成其光明。违其生化矣。施诸物。为德之明。肆于身。为灾之咎。火不戢者必自焚。此离日之穷。必至自焚其身为止。故释文故释文曰其义焚也。言其焚宜也。
六十四卦-易经六十四卦详解-六十四卦金钱课-64卦图先天八卦:乾南,兑东南,离东,震东北,巽西南,坎西,艮西北,坤北。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易经六十四卦的乾卦原文注解第一卦 乾 乾为天乾上乾下乾:qianz粤{虔凛凛皇者之象 自强不息之意困龙得水,上上卦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大象:天行刚健,自强不息运势:飞龙在天,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爱情:双方逞强,宜多加沟通迁就。疾病:病情恶化,宜细心调养,注意头、脑、骨髓等病变。失物:可望寻回。诉讼:宜据理力争。周易卦爻辞原文: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帮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解文《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原文白话解析提示:点卦象出经文。点“阴阳鱼”可占卦。特解:乾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事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自有天佑,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但阳气已达顶点,盛极必衰,务须提高警惕,小心谨慎。力戒骄傲,冷静处世,心境平和,如是则能充分发挥才智,保证事业成功。经商:十分顺利,有发展向上的大好机会。但切勿操之过急,宜冷静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持商业道德,冷静对待中途出现的困难,定会有满意的结果。求名:潜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只要进一步努力,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进业修德,以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质,成君子之名。外出:利于出行,结伴而行更佳。婚恋:阳盛阴衰,但刚柔可相济,形成美满结果。女性温柔者更佳。决策:可成就大的事业。坚持此卦的刚健、正直、公允的实质,修养德行,积累知识,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必能克服困难,消除灾难。卦爻辞注解《乾》卦:大通顺,占问有利。倒数第一阳爻:象龙潜伏著,不可有所作为。倒数第二阳爻:龙出现在田野里,见贵人有利。倒数第三阳爻:贵人整天自强不息,晚上警惕著。(情况)严重,没有害。倒数第四阳爻:龙或者帮进深渊,没有害。倒数第五阳爻:龙飞在天上,见贵人有利。最上阳爻:处在极高处的龙,有悔恨。用阳爻:看见许多龙,没有龙王,是吉利的。卦辞诗乾为天为君之道阳刚健运覆无穷龙御天万物始......>>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占卦,有三个不占:
第一,不诚不占;
比如今天无聊,占占卦玩一玩,这个不行。
第三,不义不占,义就是正当性;
比如看到谁偷了钱去占卦,这就是不义不占。
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诗》、《书》、《礼》、《乐》、《易》,五本肯定都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让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
孔子诛杀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之词,重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占验”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元吉”,“无咎”底下还有“悔”,还有“吝”,还有“厉”,代表危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ㄚ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A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A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的介绍书名。《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即以《断易天机》为底本编辑而成,用图解这一现代手法对其进行了简洁而生动的诠释。全书依据《断易天机》之体系,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相当于原书的卷一、卷二,将原来的歌诀进行了整合,又加入了一些易学的基础知识,以一页文字一页图解的方式讲解了六爻预测的起卦、装卦步骤和分析方法,使读者不必再纠缠于那些难懂的古代歌诀和不甚清晰的预测步骤,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内容简介《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易经》中用来卜筮的主要工具是由八卦而演化出来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就是占卜的断辞,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可以很好地使人把握未来,引领人们走向成功。正是由于六十四卦隐藏着无穷的未知,所以历史上曾有无数学者以其毕生精力研究其中的玄机,以期能占断天机,破解人生诸多谜题。在这其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秘藏绝版书《断易天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还加入了原书中没有的婚姻、比赛、天气等不同事情的预测方法,方便读者活学活用。下篇为原书的卷三、卷四,翻译了原书对六十四卦的逐一讲解,并运用大量图表将各爻、各卦在不同事情上的吉凶进行了整理,使读者查阅起来更加方便。在最后的附录中,《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还收录了原书卷五和卷六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历代占筮名家关于六爻预测的歌赋秘诀,以满足读者在了解六爻预测法之后的提高需求。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讲解六十四卦意象 一、乾宫八卦
乾:乾为天,纯阳卦,楼梯,台阶,人行横道,排骨,领导 *** 。测婚多有不顺。
天风:上乾下巽,理发,砍草,收庄稼,性生活,酸辣粉,人流,神经官能症。
天山遁:上乾下艮,手脚有伤,法院,营房,领导办公室,脑血栓,脑瘤,直肠癌。
天地否:上乾下坤,巴结领导,乡村领导,行贿受贿,交粮纳税。
风地观:巽上坤下,观察室,风车,东风汽车,庄稼地,草坪,花园。
山地剥:艮上坤下,摔伤,停止,拿下,牢房,土堆,旅馆,寺庙,堵车,母亲的卧室。
火地晋:离上坤下,心脏病,升职,升级,孝女,红土,空地。
火天大有:离上乾下,头痛,肠炎,丢官罢职,朝霞,火腿肠,父女干仗,烟道。
二、兑宫八卦
兑为泽:上兑下兑,八纯卦,头上有伤,小白脸,研讨会,会餐,冰激淋、羊肺、芝麻烧饼,白酒。
泽水困:兑上坎下,困难,困住,白酒,喝酒,喝汤,羊肉汤。
泽地萃:兑上坤下,沼泽地,处女地,辣豆腐,白布,黄板牙,黄酱,甜面酱。
泽山咸:兑上艮下,矿山,尼姑庵,预测馆,无房户,在庙中许愿,中小学校,歌厅,餐馆,嘴甜。
水山蹇:坎上艮下,医院,大夫,山水画,果汁,饮料。
地山谦:坤上艮下,山包,让贤。黄山。
雷山小过:震上艮下,过失,兄弟不和,手脚有伤,脂肪肝,山蘑菇,山林,鱼,酸甜味果脯。
雷泽归妹:震上兑下,归别人了,兄妹不和、干仗,头脚有伤,酸辣酱,腊八蒜,芥沐。
三、离宫八卦
离为火:离上离下,离婚,分家,热心肠,着急上火,双眼皮,苦心,婚姻不顺。
火山旅:火上艮下,火山,多走动,文凭高,心气高,红塔山,红房子,空房子。
火水未济:火上坎下,肾炎,心病,烧水,血水,黑心,红颜祸水。
火风鼎:离上巽下,看书,火锅,苦胆,夺冠,顶牛,苦菜,心酸。
山水蒙:艮上坎下,医院,大夫,学校,山水画,手黑,甜水,蒙人。
风水涣:巽上坎下,醋,咸菜,黑风,离婚,妇科病,神经病,腰腿病,股骨头坏死,风景区。
天水讼:乾上坎下,贪官,白血病,骨头汤,花钱治病,洗黑钱,事与愿违。
天火同人:乾上离下,头痛,头上有手术,辣椒炒苦瓜,火腿肠,火烧云,圆眼睛,翻白眼。
四、震宫八卦
震为雷:震上震下八纯卦,测婚不顺,发脾气,干打雷不下雨,东方巨龙,鱼群,森林,直率。
雷地豫:震上坤下,耕地, 树地,绿地,黄龙,黄花鱼,甜甘蔗,有威信的领导。
雷水解:震上坎下,黑龙潭,黑龙江(地名)墨绿色,黑鱼,咸鱼,贪官。
雷风恒:震上巽下,公园,放风筝,酸菜,腰腿酸软。
地风升:坤上巽下,开快车,腹部手术,升学升官,庄稼地,甜菜,面条,草坪绿地。
水风井:坎上巽下,醋,酸味饮料,浇花草,妇科病,神经病,腰腿病,陷阱,黑旋风。
泽风大过:兑上巽下,吃醋,过失,过渡,记过,人流,性生活,伤腰腿,吹牛皮,酸辣粉,虾。
泽雷随:兑上震下,随大流,随便,酸辣汤,吃青菜,批评领导,直言相告,劈柴砍树。
五、巽宫八卦
巽为风:巽上巽下,八纯卦。测婚不顺,尼姑,上下床,草垛,黄白猫,酸菜。
风天小畜:巽上乾下,脑中风,储蓄所,停食,毛细血管,酸辣粉,辣白菜,蒜苗。
风火家人:巽上离下,风风火火,吹风机,苦菜,心里象长草,心酸。
风雷益:巽上震下,大离卦,酸菜,公园,受益,小树,腰腿发酸。
天雷无妄:乾上震下,领导班子不团结,灾祸,头蹄肉,鱼排,酸豆角,排酸肉,砍树。
火雷噬嗑:离上震下。不成功之象,动心,红绿灯,红鱼。
山雷颐:艮上震下,大离卦,半身不遂,拘留所。
山风蛊:艮上巽下,癌、子宫肌瘤,一肚子坏水,唆使,甜菜,尼姑俺。
六、坎宫八卦
坎为水:坎上坎下,石油,病上加病,聪明反被聪明误,黑河,盐水,黑龙江。......>>
易经六十四卦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
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
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
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
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
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
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
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
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
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
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
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
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
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
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
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
第10卦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
“履(踩)虎尾、不A(......>>
?易经在古人的眼中还是比较流行的,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市井游民都非常喜欢那些卦象,并且这些卦象往往都还影响到许多的运势。那么在 命数学中,周易 六十四卦第十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履卦】
第一十卦:履卦(天泽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白话文解释:
履卦: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分别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规蹈矩,安份守纪。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步履不安,困难危险;谦虚自重,敬慎事主。
小凶:得此卦者,困难时期,多坎坷不顺,万事不宜急进,须循序渐进,谨慎行事。
解卦手册:
时运:依序升进,不可攀缘。
财运:明察货品,待时而售。
家宅:门庭严整。
身体:疏通气血。
周易六十四卦第10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咥(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
事业:起初很不顺利,受到种种威胁,若能提高警惕,谨小慎微,脚踏实地,逐个地去克服困难,不改变自己的决心,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办事有自知之明,务必量力而行,不可不顾实际,尤其不得逞强,急于求成。
经商:宜待观动静,勿为小利而动摇自己计划,尤其不得贪得无厌,遵循商业道德,了解全面信息。
求名:务必有恒心,孜孜以求,不为财富利诱,不为世俗干扰,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可以取得成功。
外出:有惊无险,可以外出,但非紧急情况可以缓行。
婚恋:双方安贫乐道,可和睦相处,若一方为富贵所动,会发生婚变。
《 履》卦为《易经》第十卦,下兑上乾。乾:天也。兑:泽也。水行天下,动而有节,故“履”者,执礼求进也。有人可能会说,坎为水,上乾下坎不是更好吗?然水流于东,而天行于西,有各顾各上下离心相争之象,反而构成了一个讼卦,春秋时,晋国大夫郤至与周王室争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跑到晋国国君那里去打官司,就是一典型的争讼事例。
兑与坎的区别就在于水有止也,孔夫子说要“克己复礼”,其实正合履卦里执礼的意思,所以《象》曰:“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但履卦又非守成不动,履者本意为鞋,鞋以护足,约束其实也是一种保护,穿鞋而行,此卦终究还是以“动”为贵的。
履卦以履虎尾为喻来说明卦义,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
欲行而虎踞于前-----此乃伴君之象,不过易经“立象以尽意”,其所象都非一事一物。此处的虎,可泛指某种强大的权威性势力,如君主及其所代表的礼制。虎不行则人不得行,“履虎尾”,促其行,险中求进也。“咥”:龁也,咬的意思。“亨”:通也,茂也。《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这里最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踩了老虎的尾巴,却不会被老虎咬。
对履卦的解读,以王弼的说法最为流行。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矣”。“阳之所求者阴也”,“阴苟只焉,五阳何得不同而从之”。王弼认为易经讲究以寡为贵,以少临众,履卦正是一阴而五阳,以此来推论履卦,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此卦贵阴不贵阳,以“阴”为美,主要是讲要以谦恭柔顺来执礼,所以王弼说“谦以制礼,阳处阴位,谦也。故此一卦,皆以阳处阴为美也。”也就是以阳爻处阴位的二四六爻有好的结果。
二是,既然五阳要同从于一阴,那么六爻中唯一的阴爻六三,应为主爻。王弼说,“成卦之体,在六三也”,“三为履主,以柔履刚,履危者也”。
但仔细推敲之下就会发现王说有诸多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
1,根据王说,此卦贵柔贵阴,那么六爻中唯一的阴爻似应独专其美,然而事实上,六三却偏偏是一卦中最为荒悖凶险的一象。
2,根据王说,此卦似应贵止不贵行,然而此卦的卦名却是履,《杂卦》曰:履,不处也。此卦其实是要求不姑息现状,积极行动的。作《易》者以履为卦名,其深意正在于此。
3,王说“此一卦,皆以阳处阴为美也”,但观二四六爻,阴者,位也,质也;阳者,才是所行也。也就是说二四六爻是明明白白的处阴位而阳行,反倒是六三,才是标准的处阳位而阴行。王以“阳处阴”(阳赖在阴位不动)来解二四六爻,是颇有些牵强的。笔者认为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解为‘以质阴谦恭而持行阳刚为美’更好。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易经证释明夷卦详解
下一篇: 易经证释萃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