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fo家常常教人要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气,不要享受得太过分了。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个人想成功要做好事,但不是说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报纸登出来,你成名了,这个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积起来,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坏事也一样,坏要累积起来,不累积还不至于灭身,上天还不会马上报应你。所以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个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没有多大意义而不为。路上见到一块石头,应该马上捡起来放在路边,以免后来的人碰到了跌倒,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过去几年,那真是司空见惯。如果把石头、香蕉皮捡起来,避免人家跌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为,积小善可以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积起来就成大恶大患,就要吃大亏。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要以为有点小毛病没有关系,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故恶积而不可掩”,掩饰不了,到了罪大恶极的时候,永远也无法解决了。
孔子为什么讲出这个道理?这是他读了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辞“何校灭耳,凶”的感想而来。平常我们以为《易经》很难读,什么叫“何校”?“何”字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荷花的荷,荷也作“负”讲,如王维的诗:“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校”就是刑械,初爻是“屦校”,上爻是“何校”,“何校”是负着枷锁,负担太重把耳朵都磨掉了。脚指头少了一个没有关系,所以说是“无咎”。但是耳朵少了一个就不好看了,所以说是“何校灭耳,凶!”
第二个解释,就是说肩上背了两块大木头,负担太重了,就倒下来了。“灭耳”!死掉了!“耳”不作耳朵讲,作虚字讲。罪恶太大,负担太重,怎么办?死而已矣!所以说是“灭耳”!死了不能再活了,这是孔子用噬嗑卦说明中国文化的精神。
《周易正义》系辞下传诗解3精义入神穷神知化
题文诗:
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彖者材义,六爻者效,
天下之动,故吉凶生,而悔吝著.阳卦多阴,
阴卦多阳,阳卦奇主,阴卦耦主.其德行何?
一君二民,阳道君子;二君一民,阴道小人.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正道无悔,心一自至.
孔子释曰:何思何虑?殊涂同归,百虑一致.
不虑而知,不思而至.情生日月,寒暑有情.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日月相推,明自生焉.
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岁自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伸,屈伸相感,而利自生.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其用.情真义深,感而遂通,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石,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不见妻凶.孔子释曰:困非所困,
其名必辱,据非所据,其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将至,妻可得见?易经有曰:公用射隼,
于高墉上,获无不利.孔子释曰:隼者禽也,
弓矢者器,射者人也.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动而不括,出而有获,成器而动,动无不利.
王弼注,孔颖达疏
【原文】(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①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②
(四)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①阳卦奇,阴卦耦。②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③
[疏]正义曰:“是故易者”至“德之盛也”,此第三章。明阴阳二卦之体,及日月相推而成岁,圣人用之,安身崇德,德之盛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疏]正义曰:“是故易者象也”者,但前章皆取象以制器,以是之故,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故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者,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像於天也。“彖者,材也”者,谓卦下彖辞者,论此卦之材德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夫少者,多之所宗;一者,众之所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疏]正义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谓每卦六爻,皆仿效天下之物而发动也。“吉凶生而悔吝著”者,动有得失,故吉凶生也。动有细小疵病,故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者,此夫子将释阴阳二卦不同之意,故先发其问,云“其故何也”。“阳卦多”阴,谓震、坎、艮一阳而二阴也;“阴卦多阳”,谓巽、离、兑一阴而二阳也。“阳卦奇,阴卦耦”者,阳卦则以奇为君,故一阳而二阴,阳为君,阴为臣也。阴卦则以耦为君,故二阳而一阴,阴为君,阳为臣也。故《注》云“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 其德行何也? 辨阴阳二卦之德行也。[疏]正义曰:前释阴阳之体,未知阴阳德行之故。故夫子将释德行,先自问之,故云“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君道也。阴,臣道也。君以无为统众,无为则一也。臣以有事代终,有事则二也。故阳爻画奇,以明君道必一;阴爻画两,以明臣体必二,斯则阴阳之数,君臣之辨也。以一为君,君之德也。二居君位,非其道也。故阳卦曰“君子之道”,阴卦曰“小人之道”也。[疏]“阳一”至“道也”。○正义曰:“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者,夫君以无为统众,无为者,为每事因循,委任臣下,不司其事,故称一也。臣则有事代终,各司其职,有职则有对,故称二也。今阳爻以一为君,以二为民,得其尊卑相正之道,故为君子之道者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者,阴卦则以二为君,是失其正,以一为臣,乖反於理,上下失序,故称小人之道也。○注“阳君”至“道也”。○正义曰:“阳,君道”者,阳是虚无为体,纯一不二,君德亦然,故云“阳,君道也”。“阴,臣道”者,阴是形器,各有质分,不能纯一,臣职亦然,故云“阴,臣道也”。案《经》云“民”而《注》云“臣”者,臣则民也。《经》中对君,故称民,《注》意解阴,故称臣也。
【原文】((五)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①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②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③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④《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⑤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⑥《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⑦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⑧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天下之动,必归乎一,思以求朋,未能一也。一以感物,不思而至。[疏]正义曰:此明不能无心感物,使物来应,乃憧憧然役用思虑,或来或往,然后朋从尔之所思。若能虚寂,以纯一感物,则不须憧憧往来,朋自归也。此一之为道,得为可尚,结成前文阳爻以一为君,是君子之道也。《注》云“天下之动,必归乎一。思以求朋,未能一也。一以感物,不思而至”矣。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夫少则得,多则感。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疏]正义曰:“子曰:天下何思何虑”者,言得一之道,心既寂静,何假思虑也。“天下同归而殊涂”者,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於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涂虽殊异,亦同归於至真也。言多则不如少,动则不如寂,则天下之事,何须思也?何须虑也?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疏]正义曰:“日往则月来”至“相推而岁成”者,此言不须忧虑,任运往来,自然明生,自然岁成也。“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者,此覆明上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自然相感而生利之事也。往是去藏,故为屈也;来是施用,故为信也。一屈一信,递相感动而利生,则上云“明生”、“岁成”是“利生”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疏]正义曰:“尺蠖之屈,以求信”者,覆明上往来相感,屈信相须。尺蠖之虫,初行必屈者,欲求在后之信也。言信必须屈,屈以求信,是相须也。“龙蛇之蛰,以存身”者,言静以求动也。蛟蛇初蛰,是静也;以此存身,是后动也。言动必因静也。静而得动,亦动静相须也。“精义入神,以致用”者,亦言先静而后动。此言人事之用,言圣人用精粹微妙之义,入於神化,寂然不动,乃能致其所用。“精义入神”,是先静也;“以致用”,是后动也。是动因静而来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利用之道,由安其身而后动也。精义由於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於安身,以崇其德。理必由乎其宗,事各本乎其根。归根则宁,天下之理得也。若役其思虑,以求动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美,则伪弥多而理愈失,名弥美而累愈彰矣。[疏]“利用”至“德也”。○正义曰:此亦言人事也。言欲利已之用,先须安静其身,不须役其思虑,可以增崇其德。言“利用安身”,是静也;言“崇德”,是动也。此亦先静而后动,动亦由静而来也。○注“利用之道”至“崇其德”。○正义曰:云“利用之道,皆安其身而后动”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身既得安,然后举动,德乃尊崇。若不先安身,身有患害,何能利益所用以崇德也。云“精义由於入神,以致其用”者,言精粹微妙之义由入神寂然不动,乃能致其用。云“利用由於安身,以崇德”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乃可以增崇其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疏]正义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者,言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此二者皆人理之极。过此二者以往,则微妙不可知,故云“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者,此言过此二者以往之事。若能过此以往,则穷极微妙之神,晓知变化之道,乃是圣人德之盛极也。[疏]正义曰:《易》曰:“困于石”至“勿恒凶”,此第四章,凡有九节。以上章先利用安身,可以崇德,若身自危辱,何崇德之有?故此章第一节引困之六三危辱之事以证之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疏]正义曰:《困》之六三,履非其地,欲上于於四,四自应初,不纳於已,是困於九四之石也。三又乘二,二是刚阳,非已所乘,是下向据於九二之蒺藜也。六三又无应,是入其宫,不见其妻,死期将至,所以凶也。“子曰:非所困而困焉”者,夫子既引《易》文,又释其义,故云“不曰”。“非所困”,谓九四。若六三不往犯之,非六三之所困,而六三彊往干之而取困焉。“名必辱”者,以向上而进取,故以声名言之,云“名必辱”也。“非所据而据焉”者,谓九二也。若六三能卑下九二,则九三不为其害,是非所据也。今六三彊往陵之,是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者,下向安身之处,故以身言之,云“身必危”也。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阂之患也。[疏]“《易》曰”至“动者也”。○正义曰:以前章先须安身可以崇德,故此第二节论明先藏器於身,待时而动,而有利也。故引《解》之上六以证之。三不应上,又以阴居阳,此上六处解之极,欲除其悖乱,而去其三也。故公用射此六三之隼於下体高墉之上,云自上攻下,合於顺道,故获之无不利也。“子曰:隼者,禽也”者,既引《易》文於上,下以解之,故言“子曰”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者,犹若射人持弓矢於身,此君子若包藏其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似此射隼之人也。“动而不括”者,言射隼之人,既持弓矢,待隼可射之动而射之,则不括结而有碍也。犹若君子藏善道於身,待可动之时而兴动,亦不滞碍而括结也。“语成器而后动”者,谓易之所说此者,语论有见成之器,而后兴动也。
请参考百度文库——《南北朝乐府诗中的房事诗》高云海,林革华
《易经?咸卦》若把“初六”等爻位词和“凶;居吉”等占断词除去,下余纯粹的爻辞依次连接,便是: 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执其随。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其脢。咸其辅、颊、舌。《荀子?大略》:“《咸》见夫妇。”孔颖达《正义》:“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同感应,方成夫妇。”著名心理学家潘光旦先生为其所译蔼理斯《性心理学》所设的一条注文中,一语破的,说这就是“性前戏”。《文学遗产》1990年第四期邹然先生的《我国最早的房事诗》对上述认识再度予以详作申说而肯定。 《周易》是求神占卜的经典,其中尚有如此明显的房事诗,以后的诗歌是否继有这种内容,似未有论及的。南北朝乐府,古今共以为艳情为其主要特点,但“艳”到什么程度?有无房事诗?此似亦未见有人申论。笔者以为其中至少有七首应是房事诗。本文试作刍议。 北朝乐府《幽州马客咏》现存五首。其二是:“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灭烛之后的作乐,自然专指房事。这就是一般所谓的艳情;但表现间接,用笔轻虚,可不称为房事诗。其三的实际内容相同,而写法有异,很值得玩味: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仅从“故入郎君怀”看,可以只是“坐怀”,艳情还不如上一首浓呢。人们会疏忽前两句,以为是一般的起兴。起兴有直接、间接之别。南山与北山而言“齐”,应是直接起兴,但与女坐郎怀又远隔了一层,似乎其中还有一层密码,要人们破译。这密码到明代则有了明显的破译。请看冯梦编《山歌》卷四《私情四句》首篇《姓》: 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里番身毛对毛。“姓”显然只是为了提起悬念,并非诗的旨意。它谐言双关“性”,即人伦之始的性事、房事。男女生理有长阴毛和房事的天性,姓齐和姓毛只是既便于遮隐又便于提示而两兼的高明技法。 再从语言上落实,“齐”是“对齐”的省说。明代郑国轩《刘知远白兔记》第七出《农夫捉蛇》有则唱曲是: 上山砍柴刀对刀,河里撑船篙对篙。田里插秧手对手,红罗帐里腰对腰。 《胡适文存》二集四卷的《北京的平民文学》中附有《常惠<谈北京的歌谣>》一文,该文中有如下一首儿歌:“天牌呀,地牌呀,奴不爱,只爱人牌对娥牌。”文章解释说:这实际是民间戏曲唱本《打骨牌》中的一节唱词,竟然流传为街头巷尾的童谣。我们要说的是,人牌和娥牌虽是骨牌中实有的两个牌名,但此曲实际要说的却是:奴要情郎与我齐对齐、毛对毛。 如此,那首乐府的“故入郎君怀”,便不是坐怀,而是行性事的她在郎君的卧抱之下。这与南山与北山齐便相一了。所以我们以为这是一首更艳的房事诗。 “齐”即“对齐”,似乎是谑浪不雅之言,但它却堂尔皇之地载入了儒家经典: 南北朝乐府诗中的房事诗 高云海,林革华 (1.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吉林出版集团,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对南北朝乐府诗的研究,作概论例说的多,作全面的诗意、句意、词语诠释的基础研究者少。个中的主要困难,是对于 民俗和某些词语意义的不甚了解。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论证了其中有房事诗七首,并由此讨论了古代民间性文学的主要特点:一是不回避生活与文学中“性”这个多见而正常的题材和主题,二是为维护“性”的适当的避忌性而利用民俗及各种语言手段,明事隐说、丑事巧说,表现出民间性文学所具有的高超的艺术性。《礼记?郊特牲》:“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另: 《说文解字?女部》:“妻,妇与已齐者也。”《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之庶人,其义一也。” “齐体”也用为称说龙阳君之事的男同性恋。王充《论衡?骨相》:“当邓通之幸文帝也,贵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上齐体。”此词也用指结婚或妻子,无需示例。《幽州马客咏》之五是: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此诗的难解和关键之处都在“绿蛇衔珠丹”一句上。《汉语大词典》:“绿蛇:①绿色的蛇。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汉末甄后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不伤人。后每梳妆,蛇则盘结为髻形于前。后异之,因效而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 见《说郛》卷三一引《采兰杂志》。”大家很容易用此或隋侯之珠的典故来解释诗句,但恐非是。民俗多以鱼戏水隐言性事(详见闻一多《说鱼》),又以蛇钻洞寓示。《金瓶梅》第86回叙王婆告知潘金莲,奉吴月娘之命要卖她,催她动身。潘金莲说她并无过错,王婆说:“你休稀里打哄,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各人明,……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指的就是她在西门庆死后,肆无忌惮的与陈经济发生奸情。 《缀白裘》第六集梆子腔《宿关》:“(副看介)呀!大姑娘,一条蛇,一条蛇!(贴看介)蛇钻五窍,五霸诸侯;蛇钻七窍,帝王之主。(副)大姑娘,这蛇钻一窍呢?(贴)”前处说未来的真龙天子在微贱时,睡觉时有蛇从五窍出入。后处是丑角向那位大姑娘用性事打浑。 广西柳州方言把女性找男朋友,叫“杀蛇”,“杀”是“耍”的言变,又叫“捉蛇”。颜清徽等编《娄底方言词典》:“乌腮公:①乌梢蛇。②阴茎(谑称)。”即以乌梢蛇隐言男阴,乌梢蛇后部黑色。有的地方闹洞房风俗中一个粗俗的节目,要新娘到新郎裤中“掏长虫” ,长虫即蛇。“绿”可指黑,如形容妇女头发为“绿云”、言茶为“绿蚁”等词即此。所以“绿蛇”即乌梢蛇的隐喻。 “珠丹”即丹珠,隐言女阴。托名汉代所著的《杂事秘辛》叙选妃检查身体:“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火齐即火齐珠。“绿蛇衔珠丹”应是“绿蛇衔于珠丹”之意,正是言房事。否则横陈床上之女,与衔珠报恩典故何涉? 王汝弼《乐府散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对《幽州马客咏》有论。他把五首散辑在一起的诗当 做联章体的一首组诗,此已不妥。又言:“这篇作品,乍看似一首恋歌;但我们稍为深入分析,就感到邪气十足,是一篇土匪出身的武官在玩弄女姓后得意忘形的自白。”“‘女儿自言好’二句:得了便宜卖乖,爱情骗子的流氓行径暴露无遗。”这实在是与诗句挂不上钩,在作架空的所谓阶级性分析。 吴声歌曲的《子夜歌?冬歌》中有一首: 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 诗中“怀人”是“抱人”之意,当与“故入郎君怀”相同。更为隐曲的是“重衾”,字面上自然是双重被子的意思。但这样的大实话等于废话,还有什么诗意,艳情又何在?实则说的是她卧中搂在上面的情郎是一层被,所盖的被子又是一层被。对情郎言,便是“叠褥”,而诗中省言了。冯梦龙《山歌》卷四《姓》下面的一首是《被席》: 红绫子被出松江,细心白席在山塘。被盖子郎来郎盖子我,席衬子奴来奴衬郎。此首堪为“怀人重衾寝”句作了确注。此首《冬歌》之前的另一首是:炭炉却夜寒?重抱坐叠褥。与郎对华榻,弦歌秉兰烛。 “重抱”犹重包、重怀,也就是重衾。“坐”则指“卧”。晋杨方《合欢诗》是夫唱妇随的写法(参见《文史》第二十五辑,吴世昌《 晋杨方<合欢诗>发微》),其中夫唱:“衣用双丝娟,寝共无缝裯。”妇随:“暑摇比翼扇,寒做并肩毡。”实言寒卧重褥。勾践“卧薪尝胆”典故,或说“坐薪尝胆”。《乐府诗集》作“重抱”,明冯惟讷《古诗纪》作“重袍”,即因不解是房事诗,以常理而误改。“对华榻”便是在床上齐对齐。而“弦歌”之“歌”是“哥”的隐实示虚,“弦歌”犹言动听地叫“哥哥”。“歌”的古字本作“哥”。《说文?可部》:“哥,声也,从二可。古文以为歌字。”段玉裁注:“《汉书》多用哥为歌。”自然,“歌”也可以用为“哥”字。《敦煌变文集?舜字变》:“打杀前家歌子。”“歌子”即“哥子”,指儿子。同书《搜神记》“田昆仑”条:“其田章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其中“歌歌”即“哥哥”的代写,指父亲。 如果这首不是房事诗,纯按字面理解将是:炉火烧旺,重抱着(或穿重绵袍),与郎对坐在铺叠褥的卧床(或坐床)上。在灯光下弹琴歌唱。(多么快活呀!)这至少就平淡无味了。 用“被席”之类词言房事,宋玉《高唐赋》已如此:“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乐府诗集》卷二五《梁鼓角横吹曲》中有如下一首: 驱羊入谷,自谷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研究者都认为这首诗写妇女婚配失时,完全正确。但又避言前两句的意思及与后面的关系。今言“自谷”的“谷”是五谷的谷,作动词,意为吃。羊儿们都急急向前,争吃鲜草,从而引出未婚妇女的性饥饿感叹。民俗语言常以“食”言性事。如“开荤”言首次房事。“野食”指婚外性事。更具体的例证很多,此不及。 《乐府诗集》同卷《捉搦歌》: 粟谷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诗的主题是明白的,但从来无人解说前三句的具体意思。我们认为,此应是:父母让女儿舂谷,女儿便想到自己早应是给丈夫补衣的巧妇了。臼杵像男阴,臼窝像女阴,女儿性饥饿之怨。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叙夏季求雨:“暴釜于坛,臼、 杵于术七日。”把锅放在祭坛上暴晒,把臼与杵放在十字路口暴晒,都是生殖崇拜的机杼。釜也象征女阴。臼与杵又是一对,暴晒以示惩罚阴阳不和。旧时久雨不晴,有的地方民俗,或在雨地立洗衣服用的棒槌,或把它挂在门上猛烈摇荡,意在惩“阳”,逼它起作用以镇住“阴”。清代民歌集《阳春白雪?卷一?细细雨儿》:“你再下,我就把棒槌挂。”《捉搦歌》又有: 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此诗难点仅在首句。桑木、柘木做的拖鞋,蒲草编的鞋,都是成双的,这与婚姻配偶相及。屐、履,也是鞋,鞋可谐音“谐”,指夫妇情好。春秋时代的婚礼中已有新郎向新娘及岳家各送鞋一双的俗礼。后世反变成新娘向新郎及有关长辈送鞋。桑叶、柘叶都是喂蚕的,“蚕”又谐音“馋”,也可指性饥锇。“中央有丝”的丝又谐音“私”指私情,谐音“思”指思念情人,此所谓“两头系”的深层含意。可见这首诗并用多种方法表现思嫁,其中之一也隐及性事。 如此,我们从南北朝乐府诗中发现了七首房事诗。这样,就在文学史上把《易经?咸卦》、《诗经》中写性的诗(闻一多有论)、唐宋元明清的同类文学作品,经南北朝乐府诗的中继而联结成一个体系了。这是一方面的意义。其次是,对这七首很不容易读懂的“谜诗”,我们便有了具体、详细的诠释。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作了如上的诠释之后,使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些诗所谓“难懂”和“所迷”之处,恰好是它们的高超而又多趣的艺术性之所在。 这七首房事诗在语言文字上使用了多种曲折隐蔽的方法,从而使不便说的内容便于说,而且说得巧妙、文雅,从而也就有了文学性。这种文学性是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多有流传的口头例证,而形诸笔墨载于典籍的便微乎其微了。这种情况可以举正统史书的一例来参比。 《汉书?匈奴传》上叙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单于以武力耍蛮,写信威胁并戏辱吕高后:“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说:我是想得女子而不能得,你是想得男子而不能得,你我都不快乐,希望我们互换有无而共得其乐。换有无,就是男阴与女阴交换使用。谑浪、猥亵的内容隐寓在平平常常的话中。吕后虽大怒,但还是依了季布的办法,仍以戏耍之言回信示卑:“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并赠车马作为她的替身。性事戏言起了外交辞令的作用。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民间多有性文学性的语言表述。 由于汉魏六朝的这种情况,于是到唐代就有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张鷟的《游仙窟》性文学名篇,到明代又有了《 挂枝儿》、《山歌》中的大量的很有艺术性的房事诗。总结它们的成功之处,一是简洁精要,蜻蜓点水,意到即止;一是间接叙说,多方曲折,言而不露。而《 金瓶梅》之类的同样内容,却背离这种经验,因而往往直露、浅薄、冗赘、庸俗。 1927年茅盾先生发表《 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一文。他在考察古代小说之后,认为有三种怪异的特点:“一是根源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思想的采补术。”“二是色情狂———几乎每一段性欲描写都是带有色情狂的气氛的。色情狂的病态本非一种,而在中国性欲小说内所习见的是那男子在性交以使女子感到痛苦为愉快的一种。”“三是果报主义。描写极秽亵的事,偏要顶了块极唐荒的招牌———劝善;并且一定是迷信的果报主义。”而且,茅盾先生因上述特点而作结论:“所以着着实实讲来,我们没有性欲文学可供研究材料,我们只能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性欲描写———只是一种描写,根本算不得文学。”“所以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是自始就走进了恶魔道,使中国没有正当的性欲描写的文学。” 应当承认,所谓走进恶魔道的总结和批评,在小说范围内大体上是正确的。但只从小说一种而统言“中国文学”,则失之偏颇。我们不明白茅盾先生为什么不考察诗歌(特别是民歌)和戏剧,也许因为历来不曾见有人论及这两种文学有性欲描写吧?从《咸卦》爻辞及本文所申说的南北朝乐府的七首房事诗,以及类比的《挂枝儿》等作品来看,正可以说:在民歌的文学园地内,正有艺术性很高的,因而是健康的、正当的性文学。甚至可以说:这些性文学作品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性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第31卦:艮下兑上(泽山咸下)
上六 __ __ 爻辞:咸其辅颊舌。
九五 _____ 爻辞:咸其脢,无悔。
九四 _____ 爻辞: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三 _____ 爻辞: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六二 __ __ 爻辞:咸其腓,凶;居吉。
初六 __ __ 爻辞:咸其拇。
咸卦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卦彖辞: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大象: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译文
象辞说:感应到牙床、面颊和舌头上。是信口开河、无所顾忌地说话。
【解读】
居于感卦之末,有巧言令色之象。惯于摇唇鼓舌,腾扬空言,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感动与之相应的九三。以言感人,不如以心感人。甜言蜜语,感人也浅。要防备口是心非、甚至口蜜腹剑的人。无论男女相感,还是其他人际感情,都要相感以心。只有真情发挥,才有感应的魔力。
九五:咸其脢,无悔。
九五:感应到后背,没有忧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译文】
象辞说:感应到后背,是心愿还没有实现。
【解读】
如同脊背的肉,不能活动,是人体反应最迟钝的部位。九五态度高傲,对六二的追求反映冷漠,所以用脊背肉作为喻象。漠然置之虽然没有凶险,也说不上吉。仅仅不会闯祸罢了,其志向无疑是浅而且小的。
爻辞: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爻辞释义
贞:正固,这里指诚心诚意,真诚待人。悔亡:无怨无悔。憧憧往来:往来不定,频繁交往。从:随着,相应的意思。
本爻辞的意思是:可获吉祥,危难困窘将会消失。即使你心意不安,思绪不绝,朋友最后会顺从你的意愿。
经文意思是:守正道没有忧悔,心神不定地来往,朋友与你的想法一样。象辞意思是:守正道没有忧悔,是还没感受到伤害。心神不定地来往,还不够光明正大。
这里的爻辞描述得很形象,把初恋男女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致而到位。“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则是初恋男女的普遍心理,心里有些心神不定,怕被别人发现,行动较为诡秘。当然,现在人们搞对象不会这么小心了。不过那种心神不定的感觉还是有的。
双方怀着这种心情交往,说明感应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了。所以双方交往只要守于正道,便会吉祥!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三:感应到大腿上,想随着别人行动却被控制住了,前往有忧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译文】
象辞说:感应到大腿上,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意思。心里想随别人去行动,却受下边所控制。
【解读】
大腿总要跟随着小腿和脚活动,这就是执意于随从别人。九三处在下体之上,是大腿的位置;又是刚爻居阳位,性躁好动,也要随初六和六二而动,不能安居独处,前往与上六亲近。九三是随从别人而行动,无真情可言。上六不会以真情报之,仅用言语敷衍,使九三受到羞辱。
人生在世,凡事都应有自己的主见,而不能人云亦云。若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像居于帝位的中宗,也没有好下场。此爻及故事所要告诫我们的,就是凡事千万不要“执其随”,而应多动脑筋想一想,别人的意见是不是可信,再作出自己的决断,才不致陷入别人的陷阱之中,招惹麻烦。
爻辞:六二:咸其腓,凶;居吉。爻辞释义腓:指小腿肚。
本爻辞的意思是:感应发生在小腿肚上,有凶祸,安居就会吉祥。
六二属于阴爻居柔位,得正。其上与九五君爻正应,表明上下感应。求取上进本是好事,但是六二位居下卦中位,以守中为正,只能等九五提拔才能获吉。若是以卑位之身冒昧妄进,强求出头反而会遭受众多的打击和阻挠。
如果没有耐心,想主动出击去获得对方的好感,可能会事与愿违。要知道,你与人合作交往尚在起步阶段,若心浮气躁地急于求成,是很难达成目的的,最好安静自守,循序渐进,这样才会吉祥。
告诉我们说,你如果要追求一个女孩子,你要背很重的东西去送她。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说,你要送很多的钱,你才能感动她。那这样为什么会无悔呢?因为你用物质来表达你的爱情。
男的去追女的,当中隔一座山,很困难;女的倒过来追一个男的,当中只隔一层纱,很容易。你去看好了,那个女的一追男的,男的就抵挡不住,然后还说得很好听,英雄难过美人关。女的追男的,男的很难抵挡得住。为什么?因为男人他的心思多半在事业上,爱情不是他的主要的项目。可是女生不一样,女生的第一关不是金钱关,而是情关,爱情关。
天山遁。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乾)相叠。乾为天,艮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阴长阳消,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救天下。
初六爻辞):咸其拇。拇,脚趾头。就是脚趾头开始在动了。初六在整个咸卦的开始,就是我们常讲的,情窦初开,感情初动。因为它是阴居阳位,所以表示它不适其境。你看这个时候你心动了,你不能有所行动,只能脚趾头轻轻动一动,你就停下来了。这个时侯你就没有吉凶悔吝,所以爻辞里面没有出现这样的字眼。
咸卦说爱情路上没有顺风车,在男女相爱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曲折坎坷,以及不同的男女有着各自不同的爱情观。而不同的恋爱情境,对他们也有着不同的际遇和考验。那么男人和女人,如何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求得属于自己的真爱呢?而恋爱中的人们还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使辛苦求 得的爱情恒久而美满呢?
感情里贞正的原则,给予其适当的暗示,而不要大张旗鼓地展开求爱的攻势,更不能因为别人非分的挑逗,而心生欢喜,欣然接受。不要老相信对方嘴巴讲的话,对方讲的话越甜,你越要加以怀疑。
.比——心心相印……团结的学问
讲了战争,紧接着讲团结、外交。古人真是聪明无比,深谙“胡萝卜加大棒”的真谛。
.咸——爱情就是一种相互的感应
同声相求,同气相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咸卦的时候,就是互相动心,各守其分,互相建立感情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面应该有个恒卦在那里。所以咸卦告诉我们,要按部就班,要有诚意,要用理智来引导你的感情,否则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你必须要赶快去看恒卦,怎么才能守恒。我们的爱情是不是能够长久,是长久我们再继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9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