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11)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14:11:26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11章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11)


圣人寻宝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这一段是讲卜卦的作用,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神通中的依通。“赜”(音zé)是指看不见的那一面,幽深神秘叫赜。“探赜”就是探讨它,把它抓出来,“索隐”就是探索、向里边挖,挖到后面隐藏的、看不见的,它看得见,就是“探赜索隐”。下面四个字“钩深致远”可以作它的注解,就是把那个最远最大不可知的那一面,彻底地了解了。“以定天下之吉凶”,就用这么一个小方法,而决定天下大事的好与坏。“成天下之亹亹者”( 亹音wěi,不倦的意思),“亹亹”,有很多搞不清楚的东西,摇摆不定。等于我们仰头看天,看到一个高山顶,看得久了,会看花了那个境界,那种境界叫做“亹亹”,也可以叫做伟大的伟。“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乎蓍龟”,用龟壳、蓍草来卜卦,看似是个小玩意,真研究起来,这个里头作用太大啦!下面就讲卜卦的作用。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一枝蓍草、一个龟壳,都是天生的神物。“圣人则之”,则就是效法,让我们去效法,宇宙万物都是给我们效法的。人类很多的智慧都是看了生物学来的。譬如打太极拳,是效法鸟跟蛇打架来的。蛇跟鸟的战争,在山上久了的人,也难得看到一次,尤其是大蛇跟老鹰打架!你站在那里看,如果你懂了武功,真会悟出一套武术来。那个蛇那么长,那个鸟飞下来抓它,怎么都抓不住,可是蛇要抓鸟也抓不住,那个鸟一下来,蛇那么一扭,那个尾巴就缠过来了,那个鸟就得赶紧逃,不逃被它缠住了就不得了啦。结果两个打来打去,谁也碰不到谁。太极拳就是看到蛇跟鸟打架摹仿来的。

很多人类的智慧能够对人类生活有贡献,都是受生物界的影响来的。但是人就没有办法做蚂蚁。蚂蚁可以倒着爬,我们人倒过来不能爬。可是也有人拼命练这种功夫。功夫容易练,就是观念忘不了,因为我们人有空间的观念,假设真达到没有窨的观念,身体不受空间的影响,就可以倒转来走路了。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可见《易经》的学问并不是那么神秘、稀奇,它是观察万物来的,是科学的。天地生万物,我们人有聪明来效法万物的作用,产生我们生活的方式。天地有变化——像阴阳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圣人就效法它,来设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和谐社会与人生。“天垂象,见吉凶”,上天有现象,如日月盈仄、刮风下雨,圣人们从这些天文上的现象,来察看人事的吉凶。所以圣人们对于上天那些寻常或不寻常的现象,那些足以影响我们人生和谐与平安的现象,加以记录、研究,教育后世的人。“圣人效之”,效法它。这里边就有卜卦的道理,用数理、算术的方法来推测人事的吉凶。


道家经典.CN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这话最早出自哪啊?原文是?

这句话最早是出自《周易.系辞上传》。

原文: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天道,指运作永恒一切的道。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又以百态存于自然。道有非恒道,恒道,可想象,不可想象,可感知,不可感知,有属性,无属性等等·....之分。

道,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而不是一个组织,一个家族,所为悟道就是超脱,不停的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把不同的生命状态,因相对的智慧、业力不同、感召的果报不同,对应的境界和状态等的不同,假名划分为六种形态以及对应的空间属性(数字只是表法):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

拓展资料:

《周易》的作者是姬昌。

《周易》最早是卜筮用书。古人常用两种方式占卜:一种是用龟甲,观看灼后的纹理,来判断吉凶;一种是用蓍草,通过四营十八变,得出数字的奇偶,来判断祸福。古代人对占卜是很虔诚的,为了表示慎重,经常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周礼》说: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无论是观看龟甲的纹理形象,还是计数蓍草的奇偶,最后都要有一套固定的符号体系和解释文字来作为参照,才好对占卜的结果作出判断,这就是卜筮用书的由来。卜筮活动是古人最神圣的活动,是古人精神生活的最集中体现,所以,卜筮用书在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就积累了古人丰富的智慧,具有了哲学的意味。

浙江大学校歌的校歌详注

《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原文: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翻译: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万条江河。

学问的世界无边无际,抵达天地的尽头。

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下的称为器。

礼制主导世界的差异,音乐使社会和谐共存。

明白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人们求真。

持之以恒潜心教学,才能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不要说已把握事物本质,也不要说已穷尽真理。

没有什么变革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创新。

怎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奋勇争先。

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于学问,以达到思想睿智、见识通达。

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象金子在熔炉中一样,锻造伟大的成果。

立足民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门户所束缚。

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扩展资料:

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

第一章讲的是国立大学的精神:

在旧中国,大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国立大学,即全由国家财政出钱办的,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武大、交大、中山、河大等;一类是教会办的,如燕京、金陵、圣约翰、华西等;还有一类基本以私人为主办的,名为私立,如南开、暨南等。

国立大学的精神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海纳江河”。它不同于专科学校,应当各种学科兼收并蓄。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科繁多,但不外形而上(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即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

在这样的大学里,礼制 (即制度)是需要的,因为它将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教学,科研,考试,生活管理等,但同时也需要乐、乐主和同,这里意味着大学内部的各方面又需要和谐,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如此,只有和谐才能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产生合力。

因此理论与实践,原则和应用,礼与乐,秩序与和谐,你要知道它们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你的所见所闻才会全面,人才会变得聪明。

第二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

成均古代表示大学,这里是说,浙江有所大学过去叫求是书院。所谓“求是”实际即启发你去追求真理。人只有求真,才能善,才能美。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古诗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

一般情况下,江水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无曰已是”四句是校训“ 求是”的真讳,即别认为已很正确,已经找到真理,而要不断去追求,即无曰遂真,而要求真。

“靡革匪因”二句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这里实际有创新的意思。创新就要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奥秘。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才能真正走在群众的前面。这里浙大的精神就是要求是,要创新,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第三章讲的是浙大的使命:

使命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校时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谓念哉典学,理念“使命”就是学习,但不是死读书,要学会深入思考,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学问是多方面的,我校有文理工农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要兼总条贯,即要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理工的学点文、艺,学文法的学点科技知识。但又要知至知终,知道自己的根本目的,不能样样涉猎,样样不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这样,才能若金之在熔,即经过锻炼,成章乃达,完成漂亮的文章,当然这里意指成才。但这样的人出校后,你要求发展还要立足于群众之中,所谓尚亨于野,而且要有广阔的胸怀,不要去搞小宗派,只谋一己之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世界来认同。

-浙江大学校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