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9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29)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13:54:34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9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29)


四季无寒暑 一雨便成秋

邵康节就是这样推演他的《皇极经世》的。台湾在后天的卦位是巽卦的位置,在先天八卦里则是兑卦的位置。西北高原是属于乾卦的位置。西北多高山,我们中国的地理是以西北为头,东南就是海洋,就是先天兑卦。巽为风、为西南,西南是云南、缅甸那一带。当年学《易经》,对巽为风、为西南的说法也无所谓。但当我亲自到了云南昆明,尤其云南的下关(中国的省份也跟国家一样,都切开四块来分。云南的东部叫迤东,迤就是拖开很长的意思,西部叫迤西,南部靠越南这边叫迤南,北边靠四川叫迤北),到迤西,经过下关有个风站,那个风景、气候也不同了。我是非常喜欢云南的,尤其是昆明,那真是“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那比台湾好,一年到头都是暖和的,四季无寒暑,没有大冷大热,一下雨就是秋天。所以我们在昆明穿衣服,一天就有一年四季,早晨起来很凉,也可以勉强穿皮袄,到了八九点,一件一件脱掉了,到了中午要穿汗衫,到了下午两三点钟,慢慢加衣服,到了晚上又要盖棉被了。

云南四季也不分明,生活过得实在太舒服了。尤其到了迤西,同缅甸不同,同印度也不同。天天看到天朗气爽,天是蓝的,天上的云是白的,花是红的,水是清的,永远很好看,气候爽朗。云南的茶花开起来是十几层,有洗脸盆那么大,尤其到迤西一带,特别的美,滇缅公路开了以后,有一段叫横贯山脉,有从台北到桃园那么远的一片雪壁,下面是澜沧江。我们晓得中国的水都是东流到海,四川、云南一带,水是流向南边的。澜沧江的水是“天下无水不流南”。从澜沧江上看横贯山脉,真是万仞雪壁,都是茶花!像天外摆了一张锦屏一样,都是花,花像洗脸盆那么大,非常漂亮。当然我们也没办法采回来拿到衡阳路、中山北路来卖。中国美的地方很多,到了那里才知道。怪不得我们中国古人很奇怪,使人又想到了《山海经》的记载,那么神秘。现在外国人很多研究《山海经》,说我们老祖宗大禹到过美洲、到过非洲,很多争论。

我们怎么知道巽卦摆在西南方?因为西南多风,所以东南是海洋,西南则多风。到了云南下关的风真是大,如果在那里开货柜车,在微斜的山坡上,司机把油门一关,把方向盘把稳,不要加油,只要风吹就可以开车了。我们到了那里,都要两只手扶着帽子,不然就被风吹跑了。那风之大可想而知,但又不像台风那样可怕,吹得别有风味。


道家经典.CN

求易传全文解释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优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今人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都是较好的参考书。重点读《系辞》上下篇。

易 传

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其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褂。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机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机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儰,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地之动,贞夫一者也。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魁颓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财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圣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用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也。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往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干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干;干,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七章

干,健也。坤,顺也。震,动。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第八章

干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第九章

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第十章

干,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干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有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干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天数(易经用语)详细资料大全

《周易》把数分为地数、天数,以象征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陈氏命名法》命名术语。利用《四柱》天干地支产生《天数》《地数》利用天数、用数、地数产生《三元易象》,通过《三元易象》优选《命数》。

基本介绍中文名 :天数 外文名 :Number of days 来源 :《周易》 象征 :阳 命名术语 :基因产生的《天数》《地数》 出处 :陈氏命名法 一般意义,《易经》用语,命名术语,相关说法,一般意义天数 tiānshù <名> 九代表恋爱,纠合、长久[predestination] 迷信的人把一切不可解的事,不能抗御的灾难都归于上天安排的命运,称为天数。 天的丈数。——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 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camel39] 关于天数 ——姚泽宇 一到九表示天然的数—— 天数 ,十表示全,与百千万同表示进位。 一二三四代表材料的积累,五代表用四根木材构成房屋的框架(上下两根代表天地,中间两根交叉代表阴阳,构成四方, 《易· 系辞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交叉点为“中”,即五行),六代表房子,七是个十字架代表崇拜庆贺(隔成小间前可以聚众),八代表房内隔间,九代表恋爱娶媳妇,十代表完成了建立一个社会的细胞——家庭。 家的概念很大,在甲骨文年代,家与国是并列的,各路诸侯都称国家。 《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中”表示“天之历数”的当中一个数,即五,是四方材料组合的框架,也是五行!也就是人类必须遵守的自然界法则。 甲骨文数字天,自然;历,运行;数,法则;天之历数,即天行的自然法则。 凡事一定要准备一二三四,并且按照五行法则制定框架提纲计画。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人类要自强不息而不是祈求上帝。 华夏农耕文明是唯物主义的,尊重自然规律,以工农业劳动创造价值为本。这有别于西方的游牧野蛮,靠迷信求上帝混日子,靠商贸掠夺获取他人的财物,靠游牧野蛮掠夺农耕族的工农业劳动成果,甚至屠杀侵占。《易经》用语它是《易传》把《易经》筮法中数的奇偶变化与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相配合而形成的概念。 《易·系辞上》:“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以一、三、五、七、九等五个奇数为 “天数” ,象征阳性,反映事物刚健的性质; 以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为 “地数” ,象征阴性事物,反映事物柔顺的性质。 《易传》认为这些数字错综复杂的变化,正是一切具体事物变化的原因,人们可以根据数的变化来占卜未来事件的吉凶祸福。所以《易传》说: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系辞上》) 认为 “天数” 之和为二十五,“地数” 之和为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它的变化就已把天下所有道理包括无遗,由此建立了 “弥纶天地之道” 的唯心体系。 又,汉儒董仲舒从神秘的 “天意”出发,把人是 “天” 的缩影、副本叫 “人副天数”,说: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天数”有时又在天道规律意义上使用。如: 《荀子·王制》: “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梁启雄引《管子·法法》 注: “数,理也” ,即天道变化的规律。命名术语《陈氏命名法》所论“天数地数”,非《周易》推衍的《天数》25,《地数》30.。而是通过《四柱》基因数据所产生的“天数地数”,来论述《天地之数》.此《天地之数》只为命名而用。 我们知道,四柱的核心内容是由干支组成的。这些组成 四柱的干支,有60组,从甲子开始,癸亥结束,具体如下: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60组干支能组成多少四柱?干支一共只有60组,那么年柱就有60种;一年12个月不变,那么,年、月两柱的组合数就是:60花甲×12月=720.日柱有60组干支组成,时柱有12个时辰组成,那么,日、时两柱的组合数也是:60×12=720。所以,四柱的组合数就是: 60×12×60×12=518400 天下有518400种四柱。 在这518400种八字中,我们要推出最小的“天地之数”,例: 甲子年、子月、甲子日、子时 完善月柱, 年上起月法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春秋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完善时柱,日上起时法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完善后的八字,按天干地支“次序数”相加,即: 01甲 02乙 03丙 04丁 05戊 06己 07庚 08辛 09壬 10癸 01子 02丑 03寅 04卯 05辰 06巳 07午 未08 09申 10酉 11戌 12亥 注:“次序数”正确读法, 排在第一位的为甲,甲为阳木。非01五行为木 排在第二位的为乙,乙为阴木。非02五行为木 以此类推、、、、、、 排在第十位的为癸,癸为阴水,非10五行为水 地支“次序数”同天干“次序数” 天干:甲丙甲甲、天数06 地支:子子子子、地数04 推出最大的“天地之数”。例: 癸亥年、亥月、癸亥日、亥时。 完善月柱, 年上起月法口诀;完善时柱,日上起时法 口诀。完善后的八字,按天干地支“次序数”相加: 天干:癸癸癸癸、天数40 地支:亥亥亥亥、地数48 从实例看: 四柱最小“天数”06,最大“天数”40。 四柱最小“地数”04,最大“地数”48。 《陈氏命名法》通过天干地支的变化,也使“天地之数”在变化。故《陈氏命名法》推衍的“天地之数”为“变数”。相关说法干代表天,代表创造,代表造化,代表学,代表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 坤代表地,代表倍增,代表哺育,代表术,代表水土,雨露滋润禾苗壮。 学,是哲学,是科学,是数学——必须用华夏的文字表达,西文是符号堆积不出; 术,是法术,是技术,是算术——可以用西蛮的符号表达,八卦就是符号的创始。 随着社会发展,西文符号数量将越来越大,超过人的大脑承受力,因此必须淘汰! 而中文是有思维的文字,两三千就能上北大清华,日本韩国已嵌入汉字比较进步。 西蛮人为啥要害怕世界毁灭呢?就因为没文字可以思维,符号用久了会产生歧义。 有歧义就必然造成团体分化甚至种族隔离,在利益的驱使下相互打击掠夺和毁灭。 再就是社会飞速发展,单词爆炸大脑不堪负担必须借助电脑,所以怕机器人控制。

易经八卦讲解

易经八卦的易经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释易经所延伸出来的六十四卦的详细解释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第11卦 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上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

周易八卦的详解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 *** 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 *** 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映大洋洲为头部,亚洲南洋群岛为鸡、雉(鸟)图腾颈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印度洋段则构成鸡、雉(鸟)图腾颈腹部的连线。欧亚大陆和亚洲东部大陆架为身躯,非洲大陆和亚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为鸟翼的地球地理组合构造。鸡、雉图腾也同样显现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按照图1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图2)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 *** 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图3)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图1)上按照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八卦图表现为艮 巽 兑 乾坤 坎 震 离南半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艮 坤| |乾…北极…巽 离… 南极 …坎| |兑 震图2 图3从地球球体剖面上分析,八卦图分布在球面上,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地磁的两个中心点,在《周易》和八卦图上来讲是“两仪”或者“阴阳”之形容,《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体剖面就是太极,南北极为两仪,南北极各领一组四个卦象,南北两极卦象相错、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此图的排列与《周易》八卦图隔位、八卦相错的格局对应,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只有兑卦有所不同。如果再以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即八卦坤、艮、坎、震、巽、离、兑、乾进行组合,乾坤卦是头尾,也是两仪,即阴阳,各统领三卦组成八卦。坤、艮、坎、震一组;巽、离、兑、乾一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卦象和伏羲八卦是大致是对应的,只是在震卦、巽卦阴阳属性上有不同,或者颠倒。这样的八卦图阴阳爻的排列似乎更合乎阴阳爻的变化规律。八......>>

有没有关于易经乾坤八卦的讲解的很好视频易经本是象数之学,义理随象数而产生,象数随时空而变化。它是一门研究万象如何在宇宙时空变换中运动的古老学问。时间与空间方位,是理解易经象数的关键。不理解象数的意义,不分辩时空与五行,就无法理解河图洛书,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经易象。必须指出时空与象数,其意义都是在观察三才之象中发现和确定的,具有客观性。这是律历与易经的基本概念,是两者的精髓与实质所在。律历与易经所揭示的定则是:由天地合气而化生的万物,人体乃至一切人文现象,都与宇宙时空变换同步,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而宇宙时空模式的变换,则是经由日、月、星、地运行周期的变化而体现出来的。这一宇宙时空模式,在现代完全有可能在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化过程,特别是人体生化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赋予科学的意义。 数学是随着古人测天量地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在理解易经中有重要意义。十个基本数字被视为天、地之数。一至五为五行生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每个数字都有具体意义,代表某一时空与物象。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八宿,五日一候,三候‘气,廿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花甲,三百六十日,五年一小运,十年一大运,等等,只有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才能理解易经象数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透彻理解须要克服许多障碍。我认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线索,可以做到“一以贯之”,从而把它的端绪寻找出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易传”是解说“易经”的,将其本身所蕴涵的义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中阐发出自己的观点而触入自己新的思想体系。“易传”作为一部人文哲学著作,但它毕竟是解释“易经”和筮法,又同占筮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易经”的卦辞、爻辞、爻象甚至筮法在“易传”里都有阐述,可以说“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论著作。因为它有变易、不易、简易和交易这四大原则。“易经”是通过占筮中的卦辞、卦象、爻辞、爻象来表达其自然观和社会观,是论述宇宙和世界的大法则。古代学者有时分开讲,但大部分学者是合起来讲,张横渠是合起来讲的。横渠在系辞中写道:“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则其观于易也,或近、或太艰难。不知系辞而求易,正犹不知礼而考春秋……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同系辞”。这几段话应该说是横渠先生学易观易的总纲,是他学易的体会总结。我们再看看横渠对系辞与乾坤的联系和阐发,才能看出他后面的宇宙观,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学说,变与化的辨证法等等。“易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尊与卑是乾与坤的既对立储联系的两个名词,是人的思想对宇宙这个“天”无法了解和探讨。所以古代人觉得天很伟大,就象人登到山顶四周一看,河流纵横,山峦起伏,心中总生赞美感和伟大感。我们每个人旅游参观座电梯登到某城市最高楼顶四周一看,就觉得我们人类也很伟大。这便是尊的真正涵意。人类不但感受到天的伟大,也感受到人的伟大。而大地是我们人类无法离开它而生活,离开了就不得了,所以我们人类亲近大地,热爱大地,卑在这里就是亲近亲切的意思。横渠将其引伸为,“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则方见易,故其事无非易也。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门户也”。横渠将乾坤列为易之天地总纲是从孔子、周公、文王那里得来的。否则后天八卦不会将乾坤两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这其中有很多思辩道理。我们人类从形象思维过度到直观思维再过度到抽象思维。说明凡是远大的、摸不到的都认为是好的,因为它能看见而得不到,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对于很亲近的经常应用的就觉得不稀罕。如太阳与月亮之......>>

谁讲解易经讲的好 ???《易经》是由曾仕强主讲的,在《百家讲坛》里能看到全集,百度视频可以看到,里面好多东西都是值得学习的

关于周易八卦的解说,是如何算命的?周易占卜算命预测中,命的观念,起源很早。在殷周宗教观念里,命或天命,是指具有人格的上帝之意志。先看殷商。殷人尚鬼,这四个字点明了殷商时代的文化特征。当时,刚告别野蛮时代而步人文明门槛的中华民族的先人,笼罩在祭坛的一片迷雾之中。跟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面对自然界的 *** ,不得不把自身的安乐寄托在种种神灵的庇护之上。但殷人的迷信程度,大概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日常生活中,事无臣细,都要先卜而后行,几乎到了无事不卜、无日不卜的境地。这已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作为当时卜问的工具-龟甲兽骨所证实。那时占卜的主要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这样的裂纹被称为兆。根据兆的形状来判断吉凶。同时,占卜人将所占问的事和吉凶判断以及日后是否应验的情况刻在兆纹的旁边。这就是卜辞。在卜辞中,帝是最初的至上神。后来又演化为上帝、天。在殷人的观念中,这个至上神同时又是自己的宗祖神。因此,宗天与祭祖是密不可分的。帝具有无上的权威,主宰着一切。它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只有诚恐诚惶地通过每事之前的占卜才得以丫解。因此,巫术盛行,龟卜泛滥。
然而,今天的古史研究者往往强调当时占卜活动近于疯狂的迷信,而忽视了其真实的动机。事实上,殷人的占卜和祭祀是作为人与鬼神交通的重要途径,目的还是在于了解人自身的命运,进而求得趋吉避凶的结果。比如,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或疾病,他们进行占卜,目的是为了消除鬼神降在人身上的灾难。他们往往先贞问,这些祸害是否由鬼神所引起?如果是的话,究竟是哪位神o作祟?得知了作祟的神o以后,殷人会对此神o举行专门的祭祀,使其停止作祟,消除灾祸;或者凭借咒语,使其巫术失灵。而对于未来,他们大多是询问下一旬中(即近期的将来)有无祸患。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商王就可以举行一些大事;如果不吉,就取消预定的活动以避祸。可见,殷人占卜中所透露出来的观念是:命一这里是鬼神的意志,是可以预知的;而命D通过正确适当的祭祀而引来神o的报答,又是可以改变的。
表面看来,周易占卜算命这样的观念有不合乎逻辑的地方。既然是占卜未来,必须以未来的已定性质为前提;米来若是未定的,则无法来预测。然而,如果未来是已定的,那么占得祸害后,人V如何能回避呢?就是说,既然是命,就表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的趋势;而命又是可以更改的,不又否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必然性吗?殷人显然并不考虑这个占卜理论本身的逻辑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占卜可以帮助人了解未来,寻找对策,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当时的技术还十分简陋,占卜的答案也十分简单,但中国古代先人对于算命的实用观念以求趋吉避凶,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
周易占卜算命是周人是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后来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而统一中原。周人也是敬畏天命的。但是,为什么上天改变了它的初衷,抛弃了原先的天之骄子-殷人,转而垂青于周人呢?天命靡常--天的意志是变化的这是周人琢磨出来的结论。那么,如何使这靡常的天命不再转移呢?殷鉴不远,看来仅靠殷人那般虔诚的祭奉是无济于事的。周人明智地感悟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易经占卜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古人认为易经占卜是与天地造化沟通,得到的启示是神灵给予的,所以易经占卜是十分严肃的事情。易经占卜法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使用的,只有那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在理智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易经占卜法。所以,《易经》最根本的占卜原则是:有疑则卜,无疑则不卜,这是古人的一句老话。...>>

《易经》原文及解释《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易经八卦里的庚怎么讲如旺相生身利考大学之试身体肺和大肠无啥毛病等等如衰弱生身往往是有鬼怪之气缠身丧事疾病侵体要具体讲那就太多太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