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4章,易与天地准(06)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11:3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4章 易与天地准(06)


堪舆学上的问题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们老祖宗仰观俯察的这个“地理”,包括了现在所谓的地球物理等等一切。说到地理,大家会联想到看风水的问题,虽然是个小道,但也必须运用《易经》的法则,今天顺便跟大家介绍一下。

关于看风水的问题,这里边包涵的也很多。大体上说,看风水所谓的地理,就是堪舆学,它在我们中国文化系统中,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场,风水虽然是小道,但大家也不要轻视了它。因为它也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奥的学问。像我们古代开矿,那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地质学,也没有探测的仪器,完全凭堪舆之学,就可以断定矿源、藏量及深度等。

一般看风水大概分为两派:一是三合,是依据天、地、人各种不同的法则;一是三元,是以时间为标准的方法,分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比较而言,三合是注重形峦,也叫峦头;三元是注重理气。后来又分了很多派别,开始时是晋朝的郭璞,专门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来相地,来观察地理。郭氏著有《葬经》,是讲安葬死人法则的学问。死人与活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很难讲了。说起来恐怕就是电、感的关系吧!有时候有道理,有时候没道理。但是郭璞本人的故事,却不无令人有所感慨。

我们看晋代的历史,郭璞是当时的知名之士,学问当然很好。他研究这一套学问,对当时的政治影响也很大,可是他却不幸遇到了一个君弱臣强的时代。有位宰相叫王郭,很跋扈,想造反篡位作皇帝。但他怕这些有学问的读书人反对他,有一天就请郭璞吃饭,想威胁他屈服。吃完了饭,王敦就问郭璞:郭先生你的阴阳五和是很灵的,请你算算我的命好吗?意思就说我能当皇帝吗?郭璞就劝他不要篡位当皇帝,不然会有不测之祸。王敦很不高兴,就问郭璞那么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王璞笑着说: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为你要杀我。王敦说,我正是这个意思,就把他杀了。所以有人说,善《易》的人不卜。历史上能够先知的人,多半不得善终。大家千万注意:搞神通、搞先知的人,大多数都得不到好结局,这是必然的。


道家经典.CN

《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经》中的“易”为名词,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在古代,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被称为“易”,故而称作《易经》。

扩展资料

“易”字的演变与释义

一、演变

“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

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

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

二、释义

1、动词

①本义,动词:熔锡铸器。 本义消失? ??

②动词:交换。

示例: 寒暑易节。——《列子 ? 汤问》(寒来暑往节气更替)

③动词:改变,变更。如:移风易俗?

2、形容词:做起来轻松不费劲的。??

示例:易如反掌,何往不至。——《北史 ? 裴陀传附裴矩》

3、副词:轻松地,不费劲地。如:易爆、易燃??

4、名词

①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如:《易经》

②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示例: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占卜、星象、看相…我都懂一点)

-易经

《易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扩展资料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资料:-易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7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