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杂说第01部分,基础知识(31)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06:32:34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杂说》

《易经杂说》第01部分 基础知识(31)


地支

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这许多,再下来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写作“地技”,表示干的分又,其实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阳系中,月亮和地球发生的作用,节气的关系作用,后面再详述。

先在这里介绍,中国古代的医学有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注重肠胃,一派注重肾。所有的病,大部分从肠胃来,不过我的经验,南方的医师注重胃,年纪大的人尤其要注重肠胃,北方的医师注重肾。年轻人也要注重肾的保养,青年肾虚,到中年以后,一切病象都来了。性知识教育愈开放,青年人的病害愈多,原因是肾亏,必须要保重。

关于地支这一套东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学术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则,则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如果要了解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易经》八卦用之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五行干支了。有一位学科学的教授,从国外写信来问一些问题,因为国外最近出了一本书,认为地球南北极有一个洞,洞中有另外一个世界,并且有人类,飞碟也是从地球中心出来的等等。这都是和《易经》有关的问题。我回信告诉他,这并不稀奇,中国人早说过地球是活动的,至于地球中心有没有人类,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关于地球的中间南北极是相通的问题,道家在几千年前就这样说了,而且还说地球里各地都是相通的,这些话都有书为证,不过我们大家没有去注意它罢了。也有一说黄帝的陵墓后面有一个洞,可以通到南京。可是在西方另有一派,说人类都是从太空外来的,中国古代也有这一说法,也是道家说的,据说盘古老王也是天上降下来的,fo家也是这样说,这些道家的学说,都可在《道藏》中找到。

上面这个故事,是要说明五行干支的思想,和原始的天文、地球物理有绝对的关系,只可惜后来仅用在卜卦算命上面,这只怪我们过去的文化不向科学方面发展的缘故。

前面已经介绍了天干,现在再介绍地支。上面说过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何谓地支?我们以现代的观念来说,是地球本身,在太阳系中运行,与各个星球之间互相产生干扰的关系,无形中有一个力量在支持着,这说是地支。

我们知道天干有十个,就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阴阳变化。而支是六位数,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十二位。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周易》没有多大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外一种学说的系统,这在前面也曾经提到过。至于天干地支每一个字的定义,有很多种解释,究竟哪一种解释完全正确,很难下个定论;如子是万物发生的现象、五是枢纽的意思等等,各有各的解释,暂时不去讨论它。另外以中国文化发展史,站在军事哲学的观点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也有些人解释为古代十种武器的代表,如“甲”是一根木杆上装一种利器、“乙”是一把刀等等,莫衷一是,究竟哪一种说法对,没有定论。


道家经典.CN

南怀瑾作品集有那些?

历史的经验
前言 第01部分 第02部分 第03部分
第04部分 第05部分 第06部分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论语别裁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老子他说
由老子到孙子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孟子旁通

易经杂说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附录
般若正观略讲
般若正观略讲
维摩精舍丛书
《榴窗随判》 《灵岩语屑》 《黄叶闲谈》
如何修证佛法
如何修证佛法(上) 如何修证佛法(中) 如何修证佛法(下) 如何修证佛法(终)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说什么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禅宗与道家
前言 禅宗与佛学:一、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二、佛学内容简介 三、禅宗概要(一)
三、禅宗概要(二) 三、禅宗概要(三) 四、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 道家与道教: 一、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二、隐士思想与道家 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四、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五、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六、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一)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二) 八、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  言 1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2静坐的方法 3静坐的心身状况
4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 5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6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7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8静坐与气脉 9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10七支坐法的形式 11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12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13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14盘足曲膝与健康 15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16存想与精思 17安心守窍的方法 18当心守窍的后果 19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20守窍与炼气 21什么是气 22静坐与气的存想 23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24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25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26背部的反应 27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28前脑的反应 29间脑的反应 30如何打通任脉 31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32大腹便便不足道 33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34气脉的异同之争 35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36中脉的重要争论 37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38打通气脉为什么 39静坐与锻炼精神
40三炼精气神之说 41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42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43认识真精
44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45炼气和止息 46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47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48炼气不如平心 49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50炼气与化神 51神是什么东西
52气化神的境界 53炼气化神三问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上)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下)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上)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中)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下)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上)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中)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下)

【易经杂记】观梅占解读(1)

前一篇: 【易经杂记】梅花易数基本算法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先生曰:“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占之,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四八三十二,余二,属兑,为上卦,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五八除四十,余得三数,为离,作下卦。又上下总四十三数,以六除,六七四十二,余一为动爻,是为泽火革。初爻变咸,互见干巽。

总之,每个东西都有编号对应,就像9527一样,只是个代号 。

八卦:

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十二地支: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

年:辰年,对应数字为5

月:十二月,对应数字12

日:十七日,对应数字17

时:申时,对应数字9

1、上卦

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四八三十二,余二,属兑,为上卦。

上卦 = (年 + 月 + 日)% 8
? ? ? = (5 + 12 + 17) % 8
? ? ? = ?(34) % 8
? ? ? = 2

2、下卦

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五八除四十,余得三数,为离,作下卦。

下卦 = (年 + 月 + 日 + 时)% 8
? ? ? = (34 + 9) % 8
? ? ? = 43 % 8
? ? ? = 3

3、动爻

又上下总四十三数,以六除,六七四十二,余一为动爻,是为泽火革。

动爻 = 43 % 6 = ?1
经过上面的计算,我们知道上卦为2,下卦为3,动爻为1。
?根据八卦的编号,2为兑,3为离,所以卦象为泽火革。

动爻为1,说明泽火革最下面的爻(初九,九为阳爻)为动爻。

参考:

地支

学习易经术数都有哪些书推荐?

古典易学必读书籍:
《周易》作者: 郭彧 译注: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周易注》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周易集解》十七卷,唐代李鼎祚撰,为研究唐以前易学万基是汉代象数之学的必读之书。本书出现的本卦卦象、覆卦卦象 、体卦卦象之错综复杂、精采纷呈,充分表现了象数学思维的巧妙和机变的智慧。李氏《周易集解》博采汉魏晋唐马融、荀爽、虞翻、王肃、蜀才、崔憬等35家的易说,使濒于失传的汉代象数学及诸家易说(书中存录的唐代崔憬《周易探玄》的部分内容,也甚为珍贵)得以保存至今,成为研究汉代易学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定稿于公元六五三年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也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
《周易程氏传》,是程颐在涪陵写成的。《易传》虽然只写了一年,但是他对《易经》的研究,则是穷尽了毕生的精力。程颐早年就受《易》学于周敦颐,其后即以"深明易道,吾所弗及"而见称于张载。
《周易本义》朱熹著,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表面上他是在调合程颐义理派《易》学与邵雍象数派《易》学的矛盾,实质上他是从后者的角度出发批判前者。从本质上讲,他是象数派《易》学大师。《周易本义》释卦爻辞,无一不是从筮占的角度入手,现行《周易正义》卷首尚有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等九个图,更反映其象数《易》的实质,朱熹在周易本义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宇宙演变的假想。
《船山易学集成》,王夫之著。王夫之治《易》,务实求真,主张非无而有,非虚而实,非妄而真,其批判矛头直指佛老,提出了天地自然皆为实有的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说明天地自然的本性。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与清初务实学风有关,受着明清之际反对虚理,崇尚务实思潮的影响。从哲理或思辨意义上说,他对实有思想研讨之湛深,创获之丰富,超拔于同时代人。
《杨氏易传》杨简著,这是心学派的易学著作。其书认为,易学为心学的理论表现,既不重视象数,也不重视自然法象之妙,而以易之道为道心之表现,以易理为心性之学,在易学史上别具一格。
明代来知德著的《周易集注》,这是明代易学最重要的作品。他在万县的深山之中专门研究易理,用二十九年的时间,写成此书。此书强调理、气、象、数的统一,而稍偏重于象数,对明以来的易学做了一次大的总结。其注先训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后加一圈方训释本卦本爻之真意,把《周易》做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最有见地。
方孔炤著的《周易时论合编》,是关于《周易》象数学的总结性著作。其书以《易经》为纲,把历代各家有关的议论收集到经传相应的文字下,集前人之大成,考证精详,议论严谨。
《杭氏易学七种》,杭辛斋著,杭氏易学重视对易学史的研究,广泛吸取前人易说,几乎集古今易说之大成。杭氏发展了象数易,他用整体性的原则来思考象数问题,他重整的象数体系具有精思和发挥深远的特点。为了展示周易卦象的神奇,他广为取象,将新生事物、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甚至小到生物细菌,都发挥为卦象。杭氏易丰富的取象展现了中国易学“范围天地”的特点和他扎实的易学功力。
《周易浅述》,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易学术数书籍
《梅花易数》:邵雍著古代汉族占卜法之一。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卜筮全书》:明代的卜筮圣典,是周易爻辞文化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吉凶卜筮的巅峰之作。全书辑录了明代以前纳甲筮法的经典作品,传承了《京氏易传》和《火珠林》等早期的筮法的真谛。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卜筮正宗》是易学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著作,对后世占卜影响深远。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占卜法,著者于书中驳斥了泥于神煞、古法、定例的谬误,强调六爻占卜术应该以“阴阳、动静、生克制化之理而圆神活变”,从而使六爻占卜法在千余年过程中的种种迷误澄清,使得理论更加精深,更加完备。正真起到了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作用。此书犹为珍贵,在存世的同类著作中脱颖而出,首屈一指。
《增删卜易》:题为“野鹤老人”著。全书以断事情的吉凶成败为基础,理论由浅入深的阐述,对“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特别是配合大量实占卦例来解说理论,为后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范例性引导,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无法比拟之处。此书可以说是六爻预测学的一部扛鼎之作。
当代的易学专著
南怀瑾《易经杂说》。这本书无论你有没有基础,想不想学易,都推荐一读。书中的内容浅而通透。最难得的是,老人家的文字读者很舒心,也给人很熟悉的感觉。仿佛他老人家就坐在你对面,茶余饭后时与你娓娓道来一样。
张延生《易学入门》,张延生在易学数理、易学卦象比较深入,在易学数理的现代化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刘大钧《纳甲筮法》,刘大钧是第一个对纳甲筮法进行深入研究的人,也属于象数易学的一派,山东易学的领军人物。
何中良《易脑》,上篇称为现代易学论,主要讲的易学现代化。我们把现代科学和电脑技术引进到易学中来,提出了"易脑"概念,建立了"易脑"系统,发现了易学三大定律,总结了易学十大法则,构成了现代易学基本框架。下篇称为宇宙统一论,主要讲的是易学科学文化。我们把易学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把易学与牛顿理论、爱因斯坦理论、规范场理论、超弦理论联系起来,证明了易学三大定律,发现了宇宙三大基本关系式,提出了宇宙结构关系式,建立了宇宙统一论。"易脑"具有四大功能:科学咨询、科学策划、科学研究、科学管理。本书是运用"易脑"进行科学研究的一次尝试。
余世存,《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本书作者认为,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做了易经的现象还原,不仅古今通适,而且也与个体生命的人间轨迹密切相关,唤回了我们的乡村生活记忆,重温了三代二三千年间的农耕文化,令人信服地证实,易经是三代以致先秦中国人的日用卦历,是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作为例证,全书收录了北半球近千位世界名人,一一与六十四卦相校验。本书与其他易经著作不同,书中六十四卦的顺序,采用伏羲先天卦序,而不取文王后天卦序,意在对中华千年经典做出新的阐释,这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作者以《大时间》为书名,意在唤醒人们沉睡如木乃伊般的心灵,进而实现天、地、人自由和谐共处。
曾仕强《易经的管理智慧》,中国式管理智慧的第一人,对易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接地气,有见地。
《用易经的观点读懂红楼梦》江涛著,《易经》中蕴含了很多为人处世和治家创业的大哲学,而《红楼梦》中的人物也创造了一套为人处世与治家创业的哲学透过《易经》阅读《红楼梦》。作者开创了用易经解读古典名著的创作之路,有创意,当时让我感到心有戚戚。
《易经入门》傅佩荣著,本书的特点是不单单是教你学易经,而是也教你占卦解卦,本书适合易学小白学占卦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