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道德经简读第二十二章

网络 2023-09-21 10:15:42

道德经》简读第二十二章

来源:大道家园整理作者:周高德道长时间:2014-05-15 20:24:50 繁體中文版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简读]

曲全枉直洼则盈,少得多惑敝而新。

为人当要“四不自”,与世无争令人钦。

注:为笔者以七言诗(不讲究平仄)的简练形式,对经文进行简要概括,以及简单理解。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一部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曲则全,曲是指曲线,全是指处事周到,人要善于运用曲线的思维,才能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面面俱到,如果个性比较直,就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容易得罪人,这样的话就不能照顾全局,所以才会有委曲求全这一说

枉则直,枉是指纠正,把歪的东西矫正过来,这里我们通过历史的一个故事来说明:晏子对曾子说: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车轮是圆的,可是山上的木头是直的,没有弯曲的

良匠揉之,其圆中规,好的木工,把直的木头拿来加工,经雕凿过,这个圆刚好中规中矩,刚刚是一个圆圈,没有一点偏差

虽有槁暴,不复赢矣,木头的本身,虽有枯槁的地方,或者有暴节凸出来,或者是有地方凹下去,这两种情形都是木头的缺点,可是经过木工的雕凿,木工的整理,它就没有这些缺点,便可发出车轮的作用

故君子慎隐揉,就是说想要做一个君子,要谨慎小心,致力学问修养,一天一天慢慢地琢磨成器,如同木工做车轮子一样,慢慢地雕凿,平常看不出效果,等到东西做成功了,效果就出来了

这就是告诉曾子,人生的学问道德修养,不是一下做得好的,需要不断的去矫正,才能有所成就

洼则盈,低洼处才有空间,才能够装东西,就如第四章所讲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以及第十一章所讲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敝则新,敝是指旧的,人在求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旧的结合在一起,因为温故才能知新,否则的话,人就会认为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只要是新的就是自己要追求的,就会导致喜新忘旧,就会忘本

少则得,多则惑,欲望越少,越容易的得到得到满足,欲望越多,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就会滋生出很多烦恼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前面的章节也提到过,一就是指道,所以得道的圣人就能够顺着道的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贵一身为天下

第二部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智慧;自伐是指自我表扬,有功劳的人爱表功,是人的常态,而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自伐,就如前面章节所讲的功成而弗居;自矜是指傲慢,傲慢的人是难以成长的,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成长,获得成功

第三部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想争取点什么,如果一切都不入心,那自然无争,自然就争不起来;综合上面这些道理,都是为了论证曲则全这一原则,只要诚诚实实的去践行曲则全的原则,就能够得上为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 #能力训练#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音版】

曲(qǔ)则(zé)全(quán),枉(wǎng)则(zé)直(zhí),洼(wā)则(zé)盈(yíng),

弊(bì)则(zé)新(xīn),少(shǎo)则(zé)得(de),多(duō)则(zé)惑(huò),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抱(bào)一(yī),为(wéi)天(tiān)下(xià)式(shì).

不(bù)自(zì)见(xiàn)故(gù)明(míng),不(bù)自(zì)是(shì)故(gù)彰(zhāng),

不(bù)自(zì)伐(fá)故(gù)有(yǒu)功(gōng),不(bù)自(zì)矜(jīn)故(gù)长(cháng).

夫(fū)惟(wéi)不(bù)争(zhēng),

故(gù)天(tiān)下(xià)莫(mò)能(néng)与(yǔ)之(zhī)争(zhēng).

古(gǔ)之(zhī)所(suǒ)谓(wèi)曲(qǔ)则(zé)全(quán)者(zhě),

岂(qǐ)虚(xū)言(yán)哉(zāi)!诚(chéng)全(quán)而(ér)归(guī)之(zhī).

【译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曲则全理解层面可以理解出很多比如说弯曲的橡胶棒跟坚硬的木头棒当然是橡胶棒可以保全做人也是一样,要能屈能伸做什么事情对待什么事情都要以阴阳去看这样你看到的东西才会更多。枉则直有弯曲才能有伸直,洼则盈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就像大海一样,弊则新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少则得少取才能多得,多则惑贪多反而会迷惑。

“故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所以圣人以无为顺其自然的原则来行事,也是为天下所有人树立一个好的典范。

“不自见则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炫耀自己有多能耐,反而自己却很突出。不自以为是,反而会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而会立功。不自吹自傲自夸,所以能长治久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他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因此古人所谓的“委曲可以保全”绝对不是虚言。大家应该去好好地学习。

扩展阅读:《道德经》经典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曲则全——《道德经》第22章新解

#每日箴言金文#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22》

注:此章论述自然无为无私无我不争守中守神之道达到完美的六个具体要点和四个不自。

一、“曲则全”,曲折拐弯才能完全。一般人总是强调正直,老子却把曲摆在首位,因为老子的确悟道了。世上一切都在转圈画圆循环,一切都在围绕着自在遍在永在的与众物同在的至圣的虚灵之神旋转,不曲不拐弯是不可能画完美的圈的,不曲是不可能完全的。无曲不圆,非圆不全,故无曲不全,曲则全,曲才能圆融圆通圆满。天地诸道自足圆满,完全皆因曲而圆之道,若不能曲折转弯,惟执直线,则无一物能成全。从局部看,需要直;从全局看,需要曲。

二、“枉则直”,矫枉纠错才能正直。枉指树木弯曲。矫枉可使弯曲的树木变直。偏离了既定的轨道不要紧,只要及时纠正,回归正道就行了。天无绝人之路。犯错犯罪,只要诚心悔改,都可以重新上正道。

三、“洼则盈”,谦卑如低洼才能盈满。海在低处,故能纳百川。在低处才有承接承受的能力,才能盈满。谦卑无我者,时常倒空自己,故能不断地收获;而高傲执我者,总是作茧自缚,故不能有所收获。即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四、“敝则新”,维持古朴自然才能永新不败。阳光底下无新事,一切都有古老的根源。一切人为的新潮时尚都是过眼烟云,唯独古朴自然永远长存永新不败。

五、“少则得”,欲求少则有所得。人只能获得命中注定的,故无欲或欲少必得,但欲多则总是不能满足,总是若有所失。简单俭朴、寡欲少求,虽不至于奢华,但自给自足、平静安逸的生活是必然的。

六、“多则惑”,贪多使人迷惑。智者适可而止,痴者贪得无厌。简少更接近真理根源,繁多则会条理紊乱。

?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综上所述,圣人抱一守一并以此为天下效法的样式。老子在第五章已经提出要“守中”,接着在第六章指出“谷神不死”,可见永在不死的至圣的虚灵之谷神在老子心中的地位。但老子通常不会明确地提及至圣神,而只是暗示暗指,可能唯恐至圣神之名被玷污。在此,“抱一”实指守惟一自在遍在永在的至圣的虚灵之神——生命之灵。

?当抱神守一时,修士处于谦卑无我的状态,完全放下私我,没有我执,一切不从自我出发,不再保持自己的私念,而是完全随从神意,因此不持自己的私见,故有神的真正的明智;不自以为是,故神意彰显;不自我夸耀,故神会做功;不自高自大,故神力增长。故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四个不自)

? ? 做到这些,一个敬爱至圣神,因而谦卑地行自然无为无私无我不争守中守神之道的修士出现了。只要不争,天下就无人与之争。故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只要敬爱至圣神、在至圣神里面谦卑无我、不固执己见,能随至圣神之意拐弯,人就能完全。因此古代所说的曲折拐弯才能完全,难道是虚言假话吗?对至圣的虚灵之神的敬爱真诚且完全,故归于至圣神,与至圣神合一而臻于完全了。

#道德经#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2022年6月13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