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十七章

网络 2023-09-21 07:24:01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十七章

来源:大道家园整理作者:任法融时间:2015-09-24 15:15:56 繁體中文版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解: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指上古,“下”指庶民百姓。上古圣君治天下,本着真常的自然之德,上顺天理,下应民情,无为无事。天下一统,万民一心,人心淳朴,风俗浑厚。天下大治,而不知大治。有君王,而不知君王。君王无心亲显威名于下民,百姓亦无意对上阿谀奉承,上下相忘于浑厚的淳风之中。正如常言所说:人在道中不知道,鱼在水中不知水。

“其次,亲之誉之。”

次后,天道的运度趋于中古,纯全的真常之德,逐渐被情欲毁丧,浑厚的淳风日益泯灭,人类开始崇尚贤能,赞誉善良。亲近仁人,始分上下,衡其贵贱,别其亲疏,异其贤愚。

“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次后,真常自然之德,愈来愈失,浑厚的淳风,愈来愈薄。在上者不道不德,恃其爵位,仗其权势,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下则人心乖戾,凶暴邪恶生。于是朝庭不得不彰示政令,颁布刑律,以威禁之。日后之刑政日繁,人民畏惧,自然滋生侮慢。上对下彰刑法以威而禁,下因畏惧以侮慢而应上,上失真诚自然之德以对下民,下民亦以不忠欺哄于上。人心失道,由此上下相欺。国政由之腐败,百工由之若坠,民心由之而失,伦理由之而紊乱。

故《虞书—益稷》中有这样的记载:“元首(君主)明哉,股肱(大臣)良哉。庶事康哉。”

又云:“ 元首丛胜(繁琐)哉,股肱惰哉,万事坠哉。”

“犹其贵言。”

失去了真常自然之道,脱离了清静无为之德,破坏了浑厚淳朴之风,无真诚之心,民已怀疑不信,再兴科条,尚法令,贵言教,欲以治国平天下,取信于民,已是南辕北辙,难以凑效。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欲使天下太平,万民康乐,必须重道德,尚无为,崇自然,复淳风,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圣君虽以德化万民,确“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见贤”,耕而食,织而衣,各遂其生息,自然而然上下相和,天下大治。虽天下大治,而民不知是何原因,这是自然如此。

放下执念,尝试践行无我利他——听罗大伦博士讲《道德经》有感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晴

简美路上

在喜马拉雅上看到罗大伦博士的《道德经》讲解,就点开来听了。

其实,我对《道德经》关注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过曾仕强教授对《道德经》的讲解,也读过《傅佩荣解读老子》这本书,甚至在白云观捐赠出刊处获得了任法融道长著的《道德经释义》。可以说,我对道德经已经有了一定粗浅的认识,但罗大伦博士的逐字解读还是吸引到了我。一则因为,他一再强调,《道德经》宣讲的不是普通大众如何去消极避世,而是领导者的行为法则;二则因为,根据中医理论,他认为调理身体要先从调理心情开始,《道德经》正是他开出的一剂调心良方。

01罗大伦博士关于道德经的重要观点及自身体会

罗大伦博士认为,《道德经》主要阐述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遵照天之道而逐渐形成的。天之道是冥冥之中自有法则存在;而圣人之道是管理的行为法则。在这其中,他特别讲了“道”的以下三个内涵:

道的这个内涵,正好可以和“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相互印证。变化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应该用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起起落落的变化,既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也能以平常之心看待出现的富足与盛名。

关于这一点,我脑海中蹦出的是自己曾经读到过的打工皇帝唐骏的父亲立志为三兄弟盖房子的故事。唐骏的父亲在儿子们还是少年时,就认定要先盖好房子,以便三兄弟成家时有地方住,于是拉着兄弟三人在一穷二白什么都缺的情况下,通过艰苦的劳作盖好了房子。但之后,三兄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出门读书并在外地成家,两代人辛苦努力盖好的房子最后不曾住过哪怕一次。

随着唐骏三兄弟的成长,父辈花费毕生心血建造的房子,到了子辈手中时,变得无关紧要和不值一提了。这让我不由想到林则徐的名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钱财只是生活的工具,而非生活本身。放下心中的执念,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才是应对生活之疡的上上策。

非常著名的“蝴蝶效应”,应该就是“道”的这个内涵的体现吧!

罗大伦博士讲了他母亲的一个故事:罗母非常喜欢养花,罗博士就花200元钱给母亲买了一盆母亲喜欢却舍不得买的花。罗母家住一楼,为了更好地让花吸收阳光,就将花放到了屋子外面的空地上。没有想到的是,一天晚上,花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此前,罗博士出于安全考虑,给母亲家里装了监控录像,一查看,发现花是被邻居家八十多岁的老妈妈拿走的。经历过困难时期,平时省吃俭用的罗妈妈,在手中握有证据的情况下,并没有向邻居讨要花,而只是隐晦地点了对方一下,说自己家装了录像,可以看到门口的所有动静。

花不见了之后,罗妈妈考虑的不是自己花的失而复得,而是对方已经八十多岁的年纪,不要因为二百元的一盆花而有个三长两短。罗妈妈的这种善良、这种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处理方式,最终维持了良好的邻里关系,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让我印象深刻。这个事情也让我不断思考,自己占理,是否就应该得理不饶人?怎么做,才是处理事情的圆润方式?

我们要做到无我利他。无我,就是要尽量放下一切私念;利他,就是要为众生奉献,不计回报。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做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罗大伦博士不仅仅在讲解这样的道理,也正在践行着这样的道理。

罗大伦博士讲了自己在雍和宫里的发愿,他想要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正是这个志存高远的善念,让他的境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他发愿之后的两小时之内,先是北京电视台邀请他做《养生堂》节目的编导,之后是中央电视台邀请他做《百家讲坛》的老师。

最让我动容的是,在知识变现时代的今天,别人精心制作音频,都是为了通过形成课程来收取费用,罗大伦博士却免费逐句讲解《道德经》347讲,讲解达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每次讲解完课程后,还非常真诚地感谢大家的收听。

罗大伦博士还提到了我们对待各种宗教应该持有的态度,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基督教也好,不应该是相互打架的状态,而应该是相互包容的状态,因为它们都是劝人向善的,无论我们信哪一派,都是好的行为。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特定的宗教仪式,这样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尽量多的发出善的意念。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深认同的,无论是佛家的寺庙,还是道家的道观,只要进入其内,我就会升出一种纯净之感,感觉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在参拜之中得到了净化和重生,出来之后顿感神清气爽,从内心深处愿意友善待人。

02我自己的几点学习心得

持续收听《道德经》讲解带给我最大的变化是,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对于写作的焦虑,对于未来出路的焦虑,一定程度上都得到化解。我现在只想努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只想今天好于昨天,而不再去想太多。我想起大学期间自己摘录的《圣经》中的句子:“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我不再对未来、对生活有太多的焦虑,而是坚定且脚踏实地地努力着。

对于发愿的重要性,我非常认同罗大伦博士所谈的,不过,自己达不到罗大伦博士宣扬中医理论那样的高度,我的发愿还只限于自身的提升。但即使只是针对自己的发愿,当你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并愿意不断坚持的时候,梦想一定可以成真。最开始时,我的学历只是一名中专生,在大部分同学处于玩牌、谈恋爱兼带着学习混到文凭时,我觉得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坚信自己的未来不是这个样子的,继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因为坚持,最终,我走入了大学的校门。随后,为了解决夫妻两地问题,我坚信自己可以考取研究生。虽然过程艰难,我还是实现了。等到找工作时,面对大龄女性在工作场所毫无优势的现实,我依然坚信自己可以找到工作。虽然曾有过上一秒在哭、下一秒擦干眼泪去笑的难,但最终在坚持与努力之下,我找到了工作。我感觉,只要你的发愿是正当的,并且肯于不断地努力,你所向往的,终会实现。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我能够走过人生的很多艰险,化解掉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正是因为一直保持着一颗感恩之心。虽然因为自尊心太强和嘴巴比较笨拙,我表达的比较少,但因为我能怀着感恩之心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我能够最终跳脱出面临的困境,将负能量化解殆尽,让善与爱的正能量不断传递。

无我利他,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践行起来难度大了些,但是多去理解他人,善待身边的人,却是容易做到的。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稻盛和夫先生那样的抱负和发愿,在年仅27岁时就决心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提升而努力,但即使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是可以做普通人顺手就可以做到的无我利他之事的,比如替腿脚不便的邻居开门,比如为老幼病残孕人群让座,等等,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道德经》,听一遍是不够的,我正在第二遍去听罗大伦博士对此的阐述,可能这依然不是最后一次的聆听。

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民;并且也不断地吸引著国内外学者对它做出新的阐释、翻译。我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三十五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作者:李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

2、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既:尽的意思。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翻译: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解读:

“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统治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统治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对于当时这种状况极为清楚,他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他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注释作品: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经》的注释作品很多。

先秦至六朝:王弼《老子注》

初唐至五代:李荣《道德真经注》唐玄宗《道德真经注》《道德真经疏》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

两宋至元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德真经注》宋徽宗《道德真经注》江征《道德眞经疏义》章安《宋徽宗道德眞经解义》苏辙《老子解》吴登《道德真经注》其中历代注疏唯唐宋最多总体理论也颇为精深,故不一一列举。

明代: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清代:黄元吉《道德经讲义》魏源《老子本义》《论老子》

现代: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任法融《道德经释义》韩金英《内在小孩解道德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8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