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网络 2023-09-21 04:57:47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作者:卢国龙时间:2016-09-20 10:21:32 繁體中文版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解:按照《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的记载,《道德经》是老子在西游出关的途中,也是在最终归隐之前,被关令尹喜强求着才写出来的,但从这一章来看,老子的“道”,其实早就和天下人见面了,并非等到西游出关时才横空出世,只是天下人不大能接受。为什么不接受?因为老子的“道”太大了,和什么东西都不像,都没有可比性,所以理解起来有些不习惯。这在以象形文字为基点的思维方式里,大概是难以避免的。象形文字直观形象,思维方式依赖参照物,长处在于充满实感,但用来表述抽象的概念,就有些不大方便。然而老子说,正因为“道”本来就很大,所以才和任何东西都不像,如果像某样东西,那么早就是个小玩意儿了。所谓“久矣其细也夫”的感叹,似乎还有层画外音,即如果“道”当真是个小玩意儿,那么早就被张三或者李四掌控了,哪里还值得我老子这么研精覃思,以至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大”,不仅仅指“道”所涵盖的空间无限广袤,还指“道”概念的外延无限宽泛,既涵盖一切空间,也涵盖空间里的一切物象。这样的“道”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很简单,哲学上的普遍性而已。

要为一个普遍性的概念寻求人世间普遍的理解,已经很难了,进而要让这个概念的应用价值被普遍地接受,那可就难上加难了。但是,如果概念不能被普遍理解,应用价值又不被普遍接受,那又如何对社会产生应有的作用呢?说出来和不说不来,又有什么差别呢?所以老子要想办法让人们接受“道”的应用价值。所谓“三宝”,就是老子想出来的法子,即采用举例的方式让人们理解“道”,接受“道”的应用价值。用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道”的应用价值,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很有代表性,因为勇敢、扩张、壮大,正是那时代的人最需要的。

真正的勇敢,必须有一颗勇敢的心,那么如何造就这勇敢的心呢?有人以藐视敌人的舆论来鼓励士气,有人多多准备壮行的酒,有人甚至鼓动仇恨,而老子说,造就真正勇敢的心只有一个诀窍,这就是“慈”。真正的勇士,必定不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而是内心充满同情、悲悯、仁慈的正常人。如果丧失了“慈”,内心没有正义感做支撑,那么一阵血气之勇过后,紧跟着的必定是空虚、怯懦,所以《道德经》说,“慈故能勇”。

所谓“俭故能广”,意犹《中庸》“致广大”,“广”可以理解为动词,由狭小而广大,也就是扩张。扩张可以是领地、社会影响力或其他任何方面的,但无论哪方面,既要扩张,就不能在资源的运用上太夸张,所以要节俭。

“不敢为天下先”一句最有意思,因为这句通常被曲解为躲在后边。可要当真躲在后边,又怎么可能“成器长”——成为器物发展的引领者呢?所以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不要永远都站在前面,将自己当成创造力的上限,那样弄成武大郎开店,器物文明无法增长,你自己也当不成器物创造的领军人物。

老子的这些话说过两千多年了,似乎时过境迁,但“三宝”的诀窍,依然很让人受用。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大道家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8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